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彝族女土司奢香攝政15年,35歲病逝,其墓為最高級別文物保護

在貴州省大方縣城雲龍山下有一座奢香墓, 明洪武二十九年, 奢香病逝, 年僅35歲。 明王朝遺使到水西奢香故里, 參加祭奠葬禮, 加諡奢香為“大明順德夫人”, 並賜以朝衣錦帛。 墓葬按正三品的規矩結合彝俗的墓建風格營造。 1988年元月, 經國務院批准, 奢香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寧靜等人主演的30集電視劇《奢香夫人》, 介紹了巾幗英雄奢香的不平凡一生。

明洪武八年, 14歲的宣撫使、彝族恒部扯勒君長奢氏之女奢香, 嫁與貴州彝族默部水西(今大方)君長、貴州宣慰使靄翠為妻。 其夫靄翠, 彝名隴贊阿期, 系貴州彝族默部德施氏勿阿納四十六世孫, 元末襲任順元宣撫使, 八番順元宣慰使加雲南行省左丞。

明太祖朱元璋滅元後, 於明洪武四年撤銷原元建制, 設貴州宣撫司。 靄翠與水東的宋蒙古歹、普定的女總管適爾等先後率部歸附明王朝。 洪武六年, 朱元璋鑒於靄翠統轄的水西領地較廣, 是控制川滇黔邊境的戰略要地, 於是下詔, “升貴州宣撫司為宣慰司, 以靄翠為宣慰使, 宋欽為宣慰同知, 令靄翠位各宣慰之上, 設治所於貴州城內”。

奢香夫人故居

洪武十四年, 水東的宋欽死去, 由其妻劉淑貞代襲宣慰同知一職。 同年, 靄翠病逝。 由於子尚年幼, 不能承襲父職, 奢香代襲貴州省宣慰使職, 成為貴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

奢香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建立了豐功偉績。 在她攝政的15年間, 開闢“龍場九驛”以通外界, 引進先進文化技術, 接納漢儒, 興辦宣慰司學,

獎勵耕織, 宣導各民族平等共存, 反對滋擾分裂, 可謂功績卓著, 彪炳青史。

洪武二十九年奢香卒, 明太祖朱元璋遣使祭奠, 特賜“順德夫人”的稱號。 其遺體按彝族傳統實行火葬。 水西實行改土歸流以後, 凡在大定、黔西任職的流官, 也按漢族的風俗,

每年清明節為奢香掃墓。

清康煕三年, 平西王吳三桂率兵“剿水西”時, 奢香墓毀於兵燹。 清道光十三年, 奢香後裔安淦辛稟文大定府請予修葺“順德夫人祠墓”。 後由大定知府王緒昆、黔西知州吳嵩梁于道光十八年主持將墓修復為圍石封土, 另立面碑和墓誌碑, 立“奢香夫人故里”石標於墓側臥路旁。

1960年,當地政府對奢香墓進行了初步維修,並列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起,中央和省、地縣各級政府撥款修葺奢香墓。

修葺後的奢香墓,占地2萬平方米。墓葬圍石封土,高4.5米,直徑6米,圓圍18. 84米;採用須彌座式,分9盤圍石安砌。墓碑刻彝、漢文合璧的“明順德夫人攝貴州宣慰使奢香墓”各14字,背面刻《奢香夫人贊》五言詩,共248字。第一平臺前,左右為石獅一對,各高2.6米;平臺前的神道寬7米,長70米,立有華表一對,全高6.4米,華表下各為白石浮雕護礎立柱欄板16塊16柱,華表上為雲鶴高浮雕,頂為坐獸。

1994年4月,在奢香陵園內東南角,奢香博物館竣工落成。占地1600平方米的奢香博物館,是西南地區第一個以民族歷史人物為名的博物館。

該館是一座具有彝族傳統建築藝術特色,形式別具一格的仿古建築。全部建築,依東高西低迤邐跌宕的地勢而賦形營建,分三級建成壘砌白石堡坎的平臺,次第而上修建門廳、中堂、後樓和兩廂廊房。

1960年,當地政府對奢香墓進行了初步維修,並列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起,中央和省、地縣各級政府撥款修葺奢香墓。

修葺後的奢香墓,占地2萬平方米。墓葬圍石封土,高4.5米,直徑6米,圓圍18. 84米;採用須彌座式,分9盤圍石安砌。墓碑刻彝、漢文合璧的“明順德夫人攝貴州宣慰使奢香墓”各14字,背面刻《奢香夫人贊》五言詩,共248字。第一平臺前,左右為石獅一對,各高2.6米;平臺前的神道寬7米,長70米,立有華表一對,全高6.4米,華表下各為白石浮雕護礎立柱欄板16塊16柱,華表上為雲鶴高浮雕,頂為坐獸。

1994年4月,在奢香陵園內東南角,奢香博物館竣工落成。占地1600平方米的奢香博物館,是西南地區第一個以民族歷史人物為名的博物館。

該館是一座具有彝族傳統建築藝術特色,形式別具一格的仿古建築。全部建築,依東高西低迤邐跌宕的地勢而賦形營建,分三級建成壘砌白石堡坎的平臺,次第而上修建門廳、中堂、後樓和兩廂廊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