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觀察|盤點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2017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館兩周年舉辦

“MS美術館之夜:共振”特別專案現場

2017年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館之後的第二個完整運營年。

在經歷了2015年開館展震撼社會公眾、2016年獲得諸多業界榮譽之後,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在2017年年初, 為這一年工作規劃提出關鍵字“超越”。 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周旭君看來, “超越”不僅意味著美術館2017年要在已有的基礎上砥礪前行, 更是代表著美術館團隊的日常狀態和工作精神。 在整個國家強調“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的時代背景下,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平臺, 要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民營美術館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以“超越”的姿態進行到美術館的日常運營和建設中, 堅守美術館開館之初提出的四個特性:學術性、先鋒性、公共性、開放性, 才能在2017年為中國當代藝術歷史的書寫貢獻力量。

盤點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2017, 在周旭君館長及其帶領的美術館團隊持續努力下, 美術館以“民間的力量”勤勉而精進的推動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美術館全年共舉辦展覽13場, 公共活動舉辦近150場, 吸引了近100萬現場及線上觀展人群, 現場參觀及參與人數近20萬。 其中, 美術館品牌展覽“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繼續入選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專案, 獲得國家級的文化項目資助;“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大展”被納入“金磚五國峰會”中國與巴西國家間重要文化交流合作項目, 受到來華訪問的巴西總統特梅爾的高度評價, 被巴西駐華大使馬尚評價為“2017年巴西在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 2017年美術館通過“超越”所取得的成績,

獲得了業內外的眾多好評。 事實上,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在成為一個激發與共振的中國當代藝術重要場域, 為首都北京構築出一個跨界思想碰撞, 實驗藝術生髮和創造想像的文化活力平臺。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展覽現場

當代藝術系統性梳理與國際交流並舉

在周旭君館長看來, 學術研究是美術館的靈魂所在, 也是美術館內在的發動機。 “現在還處於美術館的建設浪潮中, 這麼多美術館存在的價值在哪裡?如何避免同質化現象?顯然, 這也是美術館建立自己的學術研究系統的重要性所在。 從建館開始我們就特別注重學術研究的系統建設。 作為一個開館不到3年的民營美術機構, 我們本身的研究力量相對薄弱, 因此我們注重吸納社會優質的學術資源。 一方面, 我們的理事會聘請了一些高水準的學者, 參與到學術規劃和項目評審中;另一方面, 我們在項目實施中也和許多優質學術資源合作, 這樣使得美術館成為了一個學術平臺, 讓更多好的學術成果能夠得到充分展示。

“學術研究”主要產品是“展覽”。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2017年, 在當代藝術中的主題性研究、年鑒研究、藝術家個案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展開展覽線索, 舉辦了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方力鈞個展、王璜生個展、白明個展、王邁個展、沈遠個展、管勇個展、德國8攝影展、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等重要項目。

對當代藝術系統性的梳理, 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2017展覽的重要特點。 周旭君館長認為, “梳理”既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一種工作態度。 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到現在, 從最初的“野生”狀態到逐漸被社會接受甚至成為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的組成部分, 離不開藝術創作者不斷湧現的創造力, 更離不開研究者和研究機構體系建構的努力。 作為一個當代美術館,理應把“梳理中國當代藝術”作為學術研究任務,梳理歷史、梳理當下,才能夠啟迪未來。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2017年,一方面繼續通過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為途徑,對中國當代藝術年度成果進行整體性的梳理,另一方面繼續通過藝術家個案研究系列展覽為途徑,對以方力鈞、白明、王璜生、王邁、沈遠、管勇等重要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進行系統呈現。從整體到局部,美術館通過系統性的梳理,使得社會公眾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的狀態和面貌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感受。

作為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品牌學術展覽,“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繼續給業界和公眾帶來驚喜。“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是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專案,通過“一年之鑒”這一時段性學術方法,系統性地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在每一年的整體狀況及趨勢。“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展現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動向,成為社會公眾瞭解中國當代藝術現狀的重要視窗。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展覽現場

“一個人的藝術史——方力鈞”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當代藝術家個案研究系列在2017年的重要項目,展覽以18個章節的方式全面的呈現方力鈞藝術生涯中的變化歷程,並以長時間反復確認藝術家生命、創作歷程中至關重要的關鍵字共同形成揭示其作品圖像背後的心理路徑。周旭君館長認為:“這個展覽的最大特點就是運用心理學、歷史學等理論和研究方法,對方力鈞成長的心理歷程進行了一場系統的剖析和梳理,對‘方力鈞是怎麼形成的?’這一問題給出了一個具有情景分析邏輯和藝術史邏輯的回答。”

“一個人的藝術史——方力鈞”展覽現場

國際交流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2017展覽的另一大特點。2017年,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行了“德國8”展覽攝影部分:“攝影的語言—杜塞爾多夫學院”和“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兩個展覽都是高別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具有重要的開創性和拓展性,體現了美術館以“民間的力量”推動著中國當代藝術國際交流的進程。

“德國8”展覽攝影部分:“攝影的語言—杜塞爾多夫學院”,是德國當代攝影作品首次在國內系統性的展出,以杜塞爾多夫學派為代表的德國當代攝影藝術在展覽中得到全面呈現。中央美術學院范迪安院長作為展覽中方總策劃,對此次展覽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他認為此次杜塞爾多夫學院攝影展覽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得到完美呈現,和在全世界任何一個最優秀的美術館展出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好。

“德國8”展覽攝影部分:“攝影的語言—杜塞爾多夫學院”

“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是恰逢“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今年在廈門舉行之際,由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策劃的一次中巴當代藝術對話的大型展覽。此次展覽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金磚國家當代藝術展覽計畫”的最新成果,作為兩國重要的文化交流專案,得到中巴雙方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展覽主題“對流”來自氣象學術語“對流層”,力圖超越既定的文化座標與歷史參照,推動中巴之間的當代文化對話。中國、巴西兩國共42位元重要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展覽中得到大規模呈現和展示,這也是巴西當代藝術首次在中國系統性的大規模展出。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周旭君與巴西駐華大使馬尚

成功簽署合作備忘錄

“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現場

“公共性”和“開放性”共振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自開館以來,充分認識到美術館是一個知識發生的場域,公眾文化服務的公共空間,所以非常重視公共教育的價值和作用。2017年,美術館全年共舉行了近150場公教活動,3萬多人參與其中,形成六條項目線索:以展覽為中心的“展覽發生場”、以文化跨界為主題的“民生FAN空間”、以兒童公教為中心的“MS童樂園”、以現場表演和多媒體為主要內容的“民生NEW現場”、以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理論傳播為主要內容的“民生理論講堂”、大型特別活動“MS美術館之夜”。而且還推出一些特別公益活動,如國際接觸即興節、自閉症兒童身體工作坊等。活動內容則包括:研討會、講座、導覽、工作坊、音樂舞蹈演出、多媒體表演、行為藝術、兒童親子活動等。

國際接觸即興藝術節

周旭君館長對於美術館2017年的公共教育活動給予了積極評價。她認為美術館別開生面的公教活動和展覽,共同連接著美術館與首都北京這座城市的關係,這些豐富多元的公教活動成為了美術館和社會公眾之間重要的紐帶。通過這些高品質的公教活動的日常輸出,美術館在2017年廣泛吸引了不同階層、背景的人群走進美術館,感受新文化,體驗新藝術,交流新觀念,從而充分體現了美術館的“公共性”和“開放性”,也為首都北京“文化惠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館兩周年之際舉辦的“MS美術館之夜:共振”,是2017年美術館公共活動的典範。“共振”個概念最初來自物理學。而當代條件下,事物固有的模態和聯繫正在被打破,重構和重組,需要能量的啟動,激發和共振,而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希望成為這樣一個共振的生成和提供者。這場美術館之夜活動,包括夜間觀展、行為表演、現代舞蹈、DJ及即興音樂、AudioVisual視聽藝術等內容,3個小時的時間吸引了3000多人的人流和規模。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館兩周年活動“MS美術館之夜:共振”

“中巴文化對話”則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在“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覽期間,與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共同策劃推出的系列公共教育專案。該項目邀請高水準的巴西嘉賓及與巴西相關的中國嘉賓參與其中,從藝術、文學、電影、文化研究、國際政治等多個角度出發,舉行包括講座、文化工作坊、特色演出、兒童公教等多種活動,在與“中國”對話的基礎上向社會公眾系統而開放展現“巴西”的故事與魅力,成為了社會公眾在中國瞭解和感受“巴西”的文化平臺。

“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開幕研討會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開放性和公共性,也讓美術館在2017年獲得媒體頒發的“年度公眾影響力”的榮譽。周旭君館長表示:“這是我們美術館非常看重的方面,它體現了一個美術館的在地性,以及在首都城市文化建設發展中的作用。我們希望美術館是公眾的美術館,成為提供首都公眾參與社會交往、瞭解前沿思想、體驗先鋒藝術、激發創造想像的理想平臺。”

立足扎實管理 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創新發展

周旭君館長告訴雅昌藝術網,中國民生銀行作為最重要的贊助人,多年來投入了巨大的資金支持民營美術館事業的發展。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作為銀行創辦的美術館,在2017年繼續強化管理,注重制度建設和嚴格規範的工作流程,引入專案管理理念,重視風險控制以及工作效率和結果導向,為美術館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

特別是在公眾所關心的美術館自我造血能力上,北京民生在2017年繼續探索著符合個體現狀的運營之路。周旭君館長特別強調,美術館在2017年非常注重自我造血和學術研究之間的平衡,在商業開發和學術展覽方面打造了一道“防火牆”,以此保證美術館學術的獨立和自主,使得業務、商業雙輪驅動,取得了可喜的業績。同時,作為銀行旗下的文化機構,美術館在日常運營中從管理上嚴格執行預算,力求每一筆支出花的合理而高效,花在最應該花的地方。周館長認為這是美術館的職責所在,也是美術館運營能力的集中體現。

展望2018,周旭君館長顯然信心滿滿。“今年的展覽檔期已經基本上排滿了,有很多重要的展覽將推出,特別是《流變—中國水墨40年》和《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7》這樣的大型學術展覽,相信將會為整個當代藝術界帶來高品質的學術成果”。她同時表示,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在2018將有三個重要的方向:一是會加大力度深耕學術,更加注重文脈相承和文化基因啟動,積極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史的梳理與書寫,為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當代藝術界獲得更大話語權發揮一份民間的推動作用;二是向公眾提供一個更加開放多元的文化交流公共服務平臺,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先鋒藝術、前沿學術、跨界碰撞等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中,為首都北京不斷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激發城市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三是進一步致力於民生銀行“百年民生”的宏偉願景,力圖將美術館打造成專業化、國際化和具有前瞻性的公益文化機構。

“我們會繼續以民間的力量,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創新發展。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

作為一個當代美術館,理應把“梳理中國當代藝術”作為學術研究任務,梳理歷史、梳理當下,才能夠啟迪未來。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2017年,一方面繼續通過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為途徑,對中國當代藝術年度成果進行整體性的梳理,另一方面繼續通過藝術家個案研究系列展覽為途徑,對以方力鈞、白明、王璜生、王邁、沈遠、管勇等重要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進行系統呈現。從整體到局部,美術館通過系統性的梳理,使得社會公眾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的狀態和面貌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感受。

作為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品牌學術展覽,“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繼續給業界和公眾帶來驚喜。“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是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專案,通過“一年之鑒”這一時段性學術方法,系統性地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在每一年的整體狀況及趨勢。“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展現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動向,成為社會公眾瞭解中國當代藝術現狀的重要視窗。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展覽現場

“一個人的藝術史——方力鈞”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當代藝術家個案研究系列在2017年的重要項目,展覽以18個章節的方式全面的呈現方力鈞藝術生涯中的變化歷程,並以長時間反復確認藝術家生命、創作歷程中至關重要的關鍵字共同形成揭示其作品圖像背後的心理路徑。周旭君館長認為:“這個展覽的最大特點就是運用心理學、歷史學等理論和研究方法,對方力鈞成長的心理歷程進行了一場系統的剖析和梳理,對‘方力鈞是怎麼形成的?’這一問題給出了一個具有情景分析邏輯和藝術史邏輯的回答。”

“一個人的藝術史——方力鈞”展覽現場

國際交流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2017展覽的另一大特點。2017年,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行了“德國8”展覽攝影部分:“攝影的語言—杜塞爾多夫學院”和“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兩個展覽都是高別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具有重要的開創性和拓展性,體現了美術館以“民間的力量”推動著中國當代藝術國際交流的進程。

“德國8”展覽攝影部分:“攝影的語言—杜塞爾多夫學院”,是德國當代攝影作品首次在國內系統性的展出,以杜塞爾多夫學派為代表的德國當代攝影藝術在展覽中得到全面呈現。中央美術學院范迪安院長作為展覽中方總策劃,對此次展覽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他認為此次杜塞爾多夫學院攝影展覽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得到完美呈現,和在全世界任何一個最優秀的美術館展出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好。

“德國8”展覽攝影部分:“攝影的語言—杜塞爾多夫學院”

“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是恰逢“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今年在廈門舉行之際,由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策劃的一次中巴當代藝術對話的大型展覽。此次展覽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金磚國家當代藝術展覽計畫”的最新成果,作為兩國重要的文化交流專案,得到中巴雙方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展覽主題“對流”來自氣象學術語“對流層”,力圖超越既定的文化座標與歷史參照,推動中巴之間的當代文化對話。中國、巴西兩國共42位元重要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展覽中得到大規模呈現和展示,這也是巴西當代藝術首次在中國系統性的大規模展出。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周旭君與巴西駐華大使馬尚

成功簽署合作備忘錄

“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現場

“公共性”和“開放性”共振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自開館以來,充分認識到美術館是一個知識發生的場域,公眾文化服務的公共空間,所以非常重視公共教育的價值和作用。2017年,美術館全年共舉行了近150場公教活動,3萬多人參與其中,形成六條項目線索:以展覽為中心的“展覽發生場”、以文化跨界為主題的“民生FAN空間”、以兒童公教為中心的“MS童樂園”、以現場表演和多媒體為主要內容的“民生NEW現場”、以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理論傳播為主要內容的“民生理論講堂”、大型特別活動“MS美術館之夜”。而且還推出一些特別公益活動,如國際接觸即興節、自閉症兒童身體工作坊等。活動內容則包括:研討會、講座、導覽、工作坊、音樂舞蹈演出、多媒體表演、行為藝術、兒童親子活動等。

國際接觸即興藝術節

周旭君館長對於美術館2017年的公共教育活動給予了積極評價。她認為美術館別開生面的公教活動和展覽,共同連接著美術館與首都北京這座城市的關係,這些豐富多元的公教活動成為了美術館和社會公眾之間重要的紐帶。通過這些高品質的公教活動的日常輸出,美術館在2017年廣泛吸引了不同階層、背景的人群走進美術館,感受新文化,體驗新藝術,交流新觀念,從而充分體現了美術館的“公共性”和“開放性”,也為首都北京“文化惠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館兩周年之際舉辦的“MS美術館之夜:共振”,是2017年美術館公共活動的典範。“共振”個概念最初來自物理學。而當代條件下,事物固有的模態和聯繫正在被打破,重構和重組,需要能量的啟動,激發和共振,而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希望成為這樣一個共振的生成和提供者。這場美術館之夜活動,包括夜間觀展、行為表演、現代舞蹈、DJ及即興音樂、AudioVisual視聽藝術等內容,3個小時的時間吸引了3000多人的人流和規模。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館兩周年活動“MS美術館之夜:共振”

“中巴文化對話”則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在“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覽期間,與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共同策劃推出的系列公共教育專案。該項目邀請高水準的巴西嘉賓及與巴西相關的中國嘉賓參與其中,從藝術、文學、電影、文化研究、國際政治等多個角度出發,舉行包括講座、文化工作坊、特色演出、兒童公教等多種活動,在與“中國”對話的基礎上向社會公眾系統而開放展現“巴西”的故事與魅力,成為了社會公眾在中國瞭解和感受“巴西”的文化平臺。

“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開幕研討會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開放性和公共性,也讓美術館在2017年獲得媒體頒發的“年度公眾影響力”的榮譽。周旭君館長表示:“這是我們美術館非常看重的方面,它體現了一個美術館的在地性,以及在首都城市文化建設發展中的作用。我們希望美術館是公眾的美術館,成為提供首都公眾參與社會交往、瞭解前沿思想、體驗先鋒藝術、激發創造想像的理想平臺。”

立足扎實管理 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創新發展

周旭君館長告訴雅昌藝術網,中國民生銀行作為最重要的贊助人,多年來投入了巨大的資金支持民營美術館事業的發展。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作為銀行創辦的美術館,在2017年繼續強化管理,注重制度建設和嚴格規範的工作流程,引入專案管理理念,重視風險控制以及工作效率和結果導向,為美術館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

特別是在公眾所關心的美術館自我造血能力上,北京民生在2017年繼續探索著符合個體現狀的運營之路。周旭君館長特別強調,美術館在2017年非常注重自我造血和學術研究之間的平衡,在商業開發和學術展覽方面打造了一道“防火牆”,以此保證美術館學術的獨立和自主,使得業務、商業雙輪驅動,取得了可喜的業績。同時,作為銀行旗下的文化機構,美術館在日常運營中從管理上嚴格執行預算,力求每一筆支出花的合理而高效,花在最應該花的地方。周館長認為這是美術館的職責所在,也是美術館運營能力的集中體現。

展望2018,周旭君館長顯然信心滿滿。“今年的展覽檔期已經基本上排滿了,有很多重要的展覽將推出,特別是《流變—中國水墨40年》和《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7》這樣的大型學術展覽,相信將會為整個當代藝術界帶來高品質的學術成果”。她同時表示,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在2018將有三個重要的方向:一是會加大力度深耕學術,更加注重文脈相承和文化基因啟動,積極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史的梳理與書寫,為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當代藝術界獲得更大話語權發揮一份民間的推動作用;二是向公眾提供一個更加開放多元的文化交流公共服務平臺,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先鋒藝術、前沿學術、跨界碰撞等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中,為首都北京不斷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激發城市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三是進一步致力於民生銀行“百年民生”的宏偉願景,力圖將美術館打造成專業化、國際化和具有前瞻性的公益文化機構。

“我們會繼續以民間的力量,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創新發展。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