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生物醫藥行業風險投資的尷尬地步

在風投界, 生物醫藥行業是一個熱點領域。 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投資大佬, 都說生物醫藥產業是未來的經濟支柱。 如此說來, 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業企業應該是備受追捧。 但是實際情況又是什麼樣子呢?生物醫藥創業企業抱怨項目早期融資特別難, 往往錯過了最佳時機。 投資機構抱怨生物醫藥類的項目不易估值、投資週期長、風險難以控制。 所以, 儘管都認同生物醫藥板塊是明日之星, 但到了需要出資的時候, 大家都望而卻步。 那麼, 大家的顧慮是什麼呢?

投資週期長、風險高彩

N11

說到投資週期, 不得不提到資金退出階段。 因為資金退出時所處階段, 決定了其週期計算範圍。 通過梳理2010-2017年生物醫藥公司的風投資金退出記錄, 70%的資金退出集中在IPO階段, 並購和股權轉讓共占30%。

也就是說, 如果你投資了一家生物醫藥公司, 基本上你只能在IPO階段才能將資金收回來。

IPO的條件是什麼?無論你是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還是新三板, 都需要有連續X年的盈利指標作為證明。 作為一家企業, 只有通過銷售產品才能獲利。 而一個生物藥從研發到上市, 往往需要5-8年時間(歐美一般是8-10年, 中國的生物製品很多5年或5年以下就可以獲批)。 再加上生產→商業推廣→取得良好的盈利指標, 基本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而且, 生物製品藥物的研發成功率相對較低, 一般在5-10%(資料來源Nat. Rev. Drug Discov.)

早期、晚期投資收益呈兩極分化之態勢彩

N22

生物醫藥領域的風投玩家可能面臨洗牌彩

N3

2010年創業板開閘, 大量醫藥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致使生物醫藥領域的收益驚人, 以清科資料研究中心為例:

但是通過該統計圖不難看出, 2010年超高回報的泡沫跡象嚴重, 其中不乏有跟風行為。 2015-2016年, 投資回報率趨於理性的跡象明顯。 尤其是2014年以後, 沒有醫藥行業經驗的投資機構若想在該領域分一杯羹恐怕越來越難。

綜上所述, 若選擇早期投資, 面臨的風險很大, 投資團隊要有豐富的藥品研發、臨床研究、市場調研、政策走勢判斷方面的經驗;若選擇後期投資(pre-IPO),

又會面臨相對較低的收益。 除非投資機構以戰略投資的形式入股, 以自己的專業技能幫助藥企在IPO後向前更近一步, 提升企業價值。 但是有此種能力的投資機構, 往往又具備早期投資的實力。

因此, 投資機構在佈局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前, 如何定位自己並建立相關專案的風險評價體系, 是投資機構認真思考的問題。

聲明:該文章系轉載, 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地傳遞醫藥市場訊息, 不代表新康界贊同其觀點。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精彩回顧—

2018年, 輝瑞最有可能收購的3家公司

點擊上圖閱讀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