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陳繼豪:站在未來看現在,不要給未來留後悔

紅刊財經 陳繼豪

進入2018年開年股指19個交易日有17天收陽,為十年首遇,3500點被視為震盪區間的頂點被輕易挑破,牛市似乎在向投資者招手。 3600點都似乎不在話下了,那4000點還遙遠嗎?可是賺了指數不賺錢依然困擾著更多投資者。 這輪行情的特點就是在大金融和大白馬等主流板塊之間的輪動,銀行股的低估值吸引了一部分踏空大消費的資金瘋狂搶籌,帶動了以工行為首的幾大行連袂拉升,而前期漲幅相對較大的保險則被有目的的壓制。 顯露出主力的控盤技術日臻成熟。 但有一樣,成交量還是比較溫和,兩個市場維持在5000多億的量級,也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目前籌碼的鎖定性很好,市場拋壓不大。

創業板也首次站上了60天均線,樂視的連續跌停並沒有影響創業板的走勢,反而有利空出盡是利好的特徵。 本周收官之戰可謂叫大家看到了希望。

1月25日,我參加了北京金博會。 並在論壇做主旨演講,主要闡述2018年的市場機會和投資方向。 再次提出站在未來看現在和站在子孫後代的角度對待你的投資的觀點,得到了與會者的共鳴。 2018年是全世界搶奪中國優質資產的大年。 我們從去年的漂亮50的出色表現就可以看出有先知先覺的大資金在掃貨優質藍籌。 從公開信息看,外資淨買入超過1萬億元。 而我們的公募以及私募卻選擇了賣出,導致大量優質公司籌碼被外資搶走,國內機構丟縫不說,還連續踏空。 從公募基金四季度報告看出倉位極低。 這不得不叫我們深思,難道他們太精明了嗎?還是不看好中國未來的經濟?心甘情願的把一批優質的好公司股份拱手讓人,這叫我想起當年的中國石油在香港被巴菲特以1港元買走,並在12港元清倉以及我們48元高位爭搶的悲劇,老外太精明了還是我們太傻了?

當年台積電的故事就是真實的寫照。 台積電當年被一個大佬看中,一路買了很多,該股票2年多漲了10倍,大佬持有80%的倉位,然而出不了貨。 後來,他鼓動臺灣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作為行業龍頭的台積電很快就被外資看中於是大量買進,這位大佬順利出貨。 大佬太高興了,就到臺北街頭撒錢!有記者採訪,他說:自己賺了那麼多錢,太高興了;外資在那麼高位接盤太傻帽了!又過了幾年外,台積電在臺灣被納入MSCI後漲了10倍。 記者找到大佬問他的感受,大佬說:我現在發現自己是井底之蛙,是真正的傻子。

到2017年台積電股票已經是大佬賣出價格的100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偉大的行業,未來的發展是無限的。 而你的眼光沒有看到,可能就是那個大佬說的:自己是傻子。 我們的投資者對於偉大的行業的龍頭有時候漲50%或者100%就認為太高了,是不是連傻子都不如呢?

我們複盤中國平安,發現從上市開盤價到今天股價才漲了3倍。 你沒有看錯,就是3倍。 這樣一個偉大的企業,一個基金第一重倉的好股票,業績連年呈現雙位數增長的好股票,十幾年了才漲了3倍。 想像一下後面還有多少倍的漲幅?所以我為何看好平安,就是覺得他嚴重低估了。 再看騰訊,漲了700多倍,格力450倍,茅臺280倍。 拉長週期看,如果你買進任何一家這樣的好公司,拿住不賣,你將是大贏家。

這就是為何我堅持“站在未來看現在”的基本邏輯。

我們總是在追漲殺跌中去追求短暫的快感,但最終得到的不一定是財富的增長,這和投資的初衷是嚴重背離的。 說明你的眼光還不夠長遠。 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茅臺買的挺低,200元買的,但400元就賣了,掙了一倍就滿足了,但現在卻快800了,後悔了,自責為何拿不住?這和台積電的大佬有何區別?投資比的就是格局和眼光。 誰的格局大,眼光長遠,判斷準確,能買到優秀的行業的龍頭,誰就是最終的贏家。

價值投資不光要買到便宜的好公司,還要敢於以好價格買到未來潛力無限的公司,也就是優質優價。 我一直認為不能為了撿便宜而放棄買進好公司的任何機會,重勢不重價。 我在金博會上說十年前北京望京的房價才8000多,現在8萬到10萬,如果你當初能想到今天的結果,你還在意是8000買還是9000買嗎?

2018年是證券市場最具有想像力的一年,MSCI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改變,我們無法預判,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外資對於我們的好行業,好企業早就垂懸三尺。我們要做的事就是不要給未來留後悔。

我在金博會上說十年前北京望京的房價才8000多,現在8萬到10萬,如果你當初能想到今天的結果,你還在意是8000買還是9000買嗎?

2018年是證券市場最具有想像力的一年,MSCI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改變,我們無法預判,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外資對於我們的好行業,好企業早就垂懸三尺。我們要做的事就是不要給未來留後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