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唯一經典口訣——上峰不移,下跌不止!經典不常有,趕緊收藏

在我們的股市中, 莊家和散戶是不平等的。 莊家擁有資金優勢、資訊優勢以及 人才優勢, 莊家看散戶的牌非常容易, 而散戶想知道莊家有多少籌碼卻極其困難。 公眾投資者獲知主力行為的方法, 歷來是打探消息。 殊不知股市上絕大多數的消息 都是莊家炮製的, 具有極大的虛假成分。 事實上, 中國股市呈現出的是個很不公平很不合理的格局:莊家炒股的目的是從散戶身上掙錢, 而散戶卻不斷的從莊家手中 獲取資訊和操作建議, 這可以用得到一個成語——與虎謀皮。

莊家無論多麼強大, 他 終歸屬於投資者的範疇,

既然是投資, 就需要買和賣, 而只要是發生過的買和賣的行為, 就會在籌碼分佈的技術分析圖表上留下痕跡, 聰明的散戶可以通過分析主力 進出的跡象, 從而獲知主力的真實意圖。 這樣一來, 散戶和主力就可以互為對手了, 雖然主力有各種各樣的優勢, 但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散戶們的小資金, 固然 不可能主動引發行情, 但小有小的優點, 就是完全有可能跟莊進出。 在這樣的前提下, 散戶的利潤來源成了莊家的操盤成本。

發現莊家鎖定籌碼的密碼:

其一, 放很小的量就能拉出長陽或封死漲停。 相中新股的莊家進場吸貨, 經過一段時間收集, 如果莊家用很少的資金就能輕鬆地拉出漲停, 那就說明莊家籌碼收集工作已近尾聲,

具備了控盤能力, 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盤面。

其二, K線走勢我行我素, 不理會大盤而走出獨立行情。 有的股票, 大盤漲它不漲, 大盤跌它不跌。 這種情況通常表明大部分籌碼已落入莊家囊中:當大勢向 下, 有浮籌砸盤, 莊家便把籌碼托住, 封死下跌空間, 以防廉價籌碼被人搶了去;大勢向上或企穩, 有遊資搶盤, 但莊家由於種種原因此時仍不想發動行情, 於是便 有兇狠的砸盤出現, 封住股價的上漲空間, 不讓短線熱錢打亂炒作計畫。 股票的K線形態就橫向盤整, 或沿均線小幅震盪盤升。

其三, K線走勢起伏不定, 而分時走勢圖劇烈震盪, 成交量極度萎縮。 莊家到了收集末期, 為了洗掉短線獲利盤, 消磨散戶持股信心,

便用少量籌碼做圖。 從日 K線上看, 股價起伏不定, 一會兒到了浪尖, 一會兒到了穀底, 但股價總是沖不破箱頂也跌不破箱底。 而當日分時走勢圖上更是大幅震盪。 委買、委賣之間價格差距 也非常大, 有時相差幾分, 有時相差幾毛, 給人一種莫名其妙、飄忽不定的感覺。 成交量也極不規則, 有時幾分鐘才成交一筆, 有時十幾分鐘才成交一筆, 分時走勢 圖畫出橫線或分隔號, 形成矩形, 成交量也極度萎縮。 上檔拋壓極輕, 下檔支撐有力, 浮動籌碼極少。

其四, 遇利空打擊股價不跌反漲, 或當天雖有小幅無量回檔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 股價迅速恢復到原來的價位。 突發性利空襲來, 莊家措手不及, 散戶籌碼可以 拋了就跑,

而莊家卻只能兜著。 於是盤面可以看到利空襲來當日, 開盤後拋盤很多而接盤更多, 不久拋盤減少, 股價企穩。 由於害怕散戶撿到便宜籌碼, 第二日股價 又被莊家早早地拉升到原位。

實戰用法:

1、用法一

分析小黃色框框中K線價格位的籌碼分佈, 此時獲利盤較多, 套牢盤較少, 說明上方拋壓不重, 股價繼續上行的概率較大, 獲利盤中, 紅線較長的地方說明籌碼集中, 多是主力在建倉, 一般這種股票後期都會有漲勢。

2、用法二

分析小黃色框框中K線價格位的籌碼分佈, 此時套牢盤較多, 獲利盤極少, 說明上方拋壓很重, 股價如果要上行則需要大量消耗套牢盤, 上行艱難, 獲利盤極少, 說明此時主力沒有進行建倉, 則股價缺乏上行的動力, 且平均成本較高, 上漲壓力較大。

3、用法三

分析小黃色框框中K線價格位的籌碼分佈,獲利盤明顯較多,且呈現多峰密集之勢,這說明主力在不斷在低位大量建倉,不斷對倒拉升,在遇到阻力後讓股價橫盤整理,使其他交易者的持倉成本上移,然後再拉升、再橫盤整理,所以形成多個密集峰,主力如此操作,股價後期往往會有大的拉升。

4、用法四

分析小黃色框框中K線價格位的籌碼分佈,此時套牢盤較多,獲利盤極少,且紅線較短,說明主力沒有進行大舉建倉,股價後期如果上漲,當遇到藍線較長區域時,將會進行盤整,依次消化較多的套牢盤,屆時投資者應當謹慎風險。

籌碼分佈識別莊股

1.該賣不賣,非散戶所為。我們經常看到,某檔股票漲了20%以上,但籌碼並沒有任何鬆動的跡象,也就是說,在上漲之前的籌碼密集處並沒有明顯地向上移動。這說明多數人的籌碼在獲利20%以上仍然保持較穩定的心態,並沒有賣出,市場持股非常穩定。從這個現象可以初步判斷,該股有可能是莊股,因為如果該股已散戶持股為主,那麼在獲利20%以上則籌碼一定會出現較大的鬆動,底部的籌碼密集峰會隨股價的上漲而上移。

2.該逃不逃,莊家跡象。與上面相對應的還有,在大的牛市市場裡,如果某檔股票向下破位,下跌20%,但市場中籌碼密集區並沒有向下移動,持籌穩定,這也說明該股中隱藏著目標更高的主力資金的可能。散戶在股價下跌20%以上時,首先是恐懼,爭相割肉出局。不過在這裡必須說明的是,在熊市中要謹慎。

3.低位拉升寬幅震盪,籌碼急劇集中。這種現象多為主力資金快速建倉的過程。股價處於低位,短短的幾天後一兩周裡,籌碼從以前的分散狀態急速地集中到某一相應的價位裡,一般散戶是很難有如此大量資金在較短的時間裡產生這種效果。

【籌碼分佈識別主力坐莊動向】

“吸籌—拉升—派發—收尾”

籌碼分佈,準確地學術名稱應該叫“流通股票持倉成本分佈”,其原理來源於在不同價格區間的成交量,在不同價格最終所形成的分佈情況。用於反映不同價位上的整體持倉數量。對於主力而言,如何能夠得到或拋出籌碼,可謂用盡心思,致使K線上的表現形態各異,讓散戶摸不著頭腦。但是,在籌碼分佈的顯示上,卻是萬變不離其蹤。

那麼接下來我是通過方正證券這個實際案例給大家進行一個分析。

【吸籌階段】

在資本市場中,並不能使錢生錢。一個人想要獲利,只能通過最原始的交易原則:低價買高價賣,從中賺取交易差。在主力吸籌階段,同樣也需要較為廉價的籌碼。但是當大家都知道籌碼比較便宜的時候,有誰會賣呢?在吸籌階段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假像技術形態,比如M頭,五浪殺跌等。由於在A股市場中,又以短線投機者居多,使得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價值投資。而主力在市場中又佔有絕對主導地位,所以主力趁機打壓,並且在相對較長的時間裡使股價橫盤,導致很少有投資者敢於較長時間的持股,從而讓上一輪行情高位套牢者不斷的割肉,主力才能在低位吸籌承接。

其實,主力吸籌的過程就是一個籌碼轉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力為買方,散戶為賣方。只有低位充分完成了吸籌,主力才會形成拉升,從而結束吸籌階段。而對應在籌碼分佈圖中,則以籌碼高度集中體現出來。

【圖一:吸籌階段】

如圖(一)中所示,為方正證券(601901)前期的吸籌工作,時長近一年半,籌碼集中收集區域在6元左右。這個區域,也就是主力吸籌的大體成本。

【拉升階段】

吸籌完畢後市場主力為了將盤面中的中線套牢或著短線跟風的浮動籌碼給洗出來必須進行必要的洗盤。洗盤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日後拉升過程中的獲利拋壓及自己顯現拉升後的利潤最大化。其實,主力在吸籌階段及洗盤階段的整個過程就屬於一個籌碼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以市場主力買入,散戶賣出為籌碼轉換的主要轉移方向。將一些不看好後市的散戶清洗出局,籌碼會轉移到主力手裡,同時剛追進的散戶會在打壓洗盤中被套,在繼續下挫中還是會有不少人割肉出局,剩下的都是看好後市的籌碼了,伴隨成家量縮減,可以判定主力沒有具備出逃的條件。經過洗盤後,主力的拉升變得輕鬆了,不會遇到空頭的砸盤。

當主力完成吸籌洗盤之後,接下來便是讓股價脫離其成本區域,打開利潤空間。在此過程中,主力用部分籌碼打壓做盤,同時又承接拋壓籌碼,使其大部分籌碼仍然按兵不動,鎖定在吸籌區域,等待高位的獲利了結。對於散戶而言,最常見的就是追漲行為。所以在拉升的過程中,散戶不斷追漲,同時恐高又讓其獲利回吐,主力趁機邊賣邊買,不斷拉升股價,形成了天衣無縫的“抬轎計畫”。在大勢配合的情況下,拉升工作主力由散戶自行完成,主力只需利用其籌碼優勢,坐收漁翁之利。

【圖二:拉升階段】

如圖(二)所示,為方正證券的股價從6元拉升到17元後籌碼的表現。可以看到:在股價的拉升過程中,集中在6元附近這塊區域的籌碼大部分鎖定未動,只有少許籌碼向上轉移了,這也就意味著,在股價從6元向17元拉升的過程中,主力並未打算出貨,而是與散戶一起“抬轎”把股價拉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價位,從而打開了非常大的利潤空間。

【派發階段】

在股價不斷上升之後,主力的利潤空間飽滿,接下來將是完成利潤的兌現。在兌現的過程中,主力最希望有人來接其籌碼,也就是散戶。由於散戶急於眼前的利益,所以較容易被強勢拉升的個股所吸引。在派發階段,主力借機將股價再次大幅拉升,或誘導散戶以為還有很大的拉升空間,從而使散戶不斷與其交換籌碼。由於主力具有的籌碼較多,需要較大的換手才能夠完成派出。所以,在股價不斷創新高的拉升過程中,或誘導散戶以為股價會再次大幅拉升的調整過程中,其成交量不斷放大,換手率也不斷增大,給了主力較好地派發籌碼的時機。

【圖三:派發階段】

如圖(三)所示,方正證券從第一次直接拉升至高點17.15元到回檔然後再次到拉升的過程中,最原始建倉區域的6元成本處籌碼不斷向上移動。可以看到:雖然籌碼整體都在上移,但是下方6元處的籌碼仍未完全派發完,這表明主力需要再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使其完全脫身。

【收尾階段】

在籌碼派發的尾聲,為了更加吸引散戶入場,讓自己的籌碼完全兌現。主力通常在快速拉升結束後,形成一個階段性的橫盤調整,並且在調整過程中不斷在盤中拉升大陽線,讓人感覺拉升行情並未結束。而此時由於個股行情過於瘋狂,加上媒體的大肆渲染,使得散戶迷失方向,不斷的追高。就在同時,個股往往橫盤的K線卻是帶高換手率,好讓自己的籌碼能夠兌出。

【圖四:收尾階段】

如圖(四)所示,為方正證券在本輪行情的收尾階段。在股價持續震盪橫盤的過程中,累計換手率超100%,也就是常說的高位高換手。從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從2014年12月9號創出17.15元的新高到2015年1月16號這個橫盤的過程中,下方6元處主力最原始的建倉籌碼及上方12元以下所有的“抬轎”籌碼在不斷地減少,直至消失一空,完全完成了股價從低價轉移至高價位的全過程,主力也因此享受到了一波完整的“籌碼差價”所帶來的巨大收益。

通過籌碼來判斷主力的控盤度。

1.當股價突破壓力趨勢線或前頭部時,也就是股價脫離原來的籌碼密集區,如果成交量沒有出現明顯的放量,說明主力高度控盤(輕鬆過頭);

2.當股價形成持續波段性上漲時,籌碼出現多個峰值,而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量量潮,說明主力高度控盤。也說明中間價位的籌碼發生鎖倉行為,這是主力在強收集過程中所獲取的籌碼;

3.當股價長期上漲浮籌比例依交易日延續而逐步減小時,說明中長期籌碼的比例在增加,則主力高度控盤。

3、通過籌碼來判斷主力的洗盤動作。

無 論主力如何做壞各項技術指標,但只要不大量動用自己收集到的籌碼,就不可能使籌碼的形態發生明顯的改變。而此時,股價依然沒有到達主力的預設派發價位,主 力就不可能賣出收集到的籌碼。如果底部籌碼穩定,股價在相關的籌碼密集區邊緣得到支撐,現股價離主力成本區比較近等等,都可以判斷為主力震倉。

實戰案例:

籌碼從發散到密集的主力吸籌過程,而主力吸籌完畢之後當然是開始拉升,但拉升的方式卻有不同,籌碼表現也會不同。我們根據控盤程度和籌碼表現方式分為高控盤的鎖倉拉升和相對低控盤的籌碼滾動拉升。

如圖,這是300244迪安診斷在拉升前和拉升後的籌碼分佈圖,上圖是2013年2月初,當時籌碼是典型的單峰高度密集,說明吸籌到位,準備開始拉升,下圖 就能看到,隨後在拉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初吸籌完成密集在22-23區間的籌碼仍然有大量的停留在原位,是不轉移的,我們把這種狀態稱為籌碼鎖定。

籌碼集中度

籌碼集中度,是說總的籌碼分佈的密集程度,它表明投資者的持股成本究竟處在哪些價位之上。準確判斷該項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現潛在的壓力位置和阻力位置。

籌碼為什麼要集中,實際上還是主力為了拉升股價的需要。從理論上講,如果二級市場上流通的籌碼全部由投資人共同持有,過於分散的籌碼必將導致投資人的交易行為相互制約,其最終的結果就是股價在一個區間內上下來回地震盪,而不會產生較大的行情。因此,要想股價能夠上漲,就必須有一股力量控制並鎖定一定比例的籌碼,從而在市場上造成某種稀缺效應,如此才會有人看好該股,願意出更高的價格進行買入,進而推動股價的上漲。

如何將抽象的語言敘述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表現形式呢,籌碼分佈圖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觀察視窗。在籌碼分佈圖中,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來瞭解籌碼集中度。

籌碼分佈區域與集中度

在籌碼分佈圖中,除了籌碼在一定價位堆積出的籌碼峰之外,在籌碼峰的下面還有幾行文字,它們分別是成本分部的日期、獲利比例、某個價位的獲利盤、平均成本以及籌碼分佈區域。

如圖1-30所示,這是一張籌碼分佈圖,在籌碼峰的下方就是上述提及的文字,其中籌碼分佈區域有兩個,分別是90%成本分佈區和70%成本分佈區。

圖1-30 籌碼集中度圖

90%的籌碼分佈區域,已經比較充分地反映出投資者或者是主力的持倉成本究竟分佈在什麼價位上面,而70%的籌碼分佈區域更加細緻地說明了這些籌碼具體分佈在哪些更加接近的價位上面。相比90%的籌碼分佈區域,70%的籌碼分佈區域更加的可靠與具體。

如何看待這兩個籌碼分佈區域呢?很多投資者都有這樣的困惑,下面我們以此圖為例,為大家詳細地進行一下說明。本圖中90%的籌碼分佈區域告訴我們,有12.8%的流通籌碼分佈在16.52元-21.52元處,此處的12.8%集中度表示的是分佈在該處價位的流通籌碼占全部流通籌碼的百分比。

那麼70%的籌碼分佈區域又是什麼意思呢?它與90%的籌碼分佈區域其實是一種包含關係,即70%的籌碼分佈包含在90%的籌碼分佈區域中。以本圖為例,就是說在16.52元-21.52元價位處分佈的籌碼中,有70%的籌碼更加集中地分佈在18.71-21.36元處,這部分的籌碼占全部流通籌碼的6.8%。

籌碼集中度表明的是市場上流通籌碼堆積的主要區域的幅度,數值越大表示籌碼集中的幅度越小,籌碼就越分散,反之亦然。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這個集中的意思,不等同于莊家的控盤,與龍虎榜的資料也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在關注籌碼分佈圖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我們要關注左半部的日K線走勢。一般來說,將左半部的日K線圖區間放大,可以更好地看清價格走勢全貌。當然,由於左半部日K線圖的放大或縮小將要改變縱坐標的價格範圍,因而右側的籌碼分佈圖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不過這只是一種“放大”或“縮小”的變化,籌碼分佈圖的實際分佈情況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二是,我們要關注獲利盤與虧損盤的比例。獲利盤與虧損盤在籌碼圖上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代表。在某日的籌碼分佈圖上,位於當日收盤價上方的籌碼是虧損盤,位於收盤價下方的籌碼是獲利盤,兩者的比例情況也大致反映了多空力量的整體對比情況。

籌碼分佈的應用原則和注意事項

1 、利用K線、均線和成交量等其他技術分析手段,綜合判斷市場存在的交易機會。籌碼分析只是從籌碼的轉換來分析市場的多空轉換,從籌碼的角度對股價變化進行邏 輯推理,因此籌碼分析有其局限性,只有與直接反應股價、變化的K線分析,以及均線趨勢分析和成交量分析等融合在一起,才可以迅速地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

2、低位單峰密集並不一定是底部,也可能是下跌的中繼。籌碼在低位單峰密集後,如果市場圍繞單峰密集區出現較大振盪時,探明底部的可能性比較大。

3、下峰鎖定,行情未止。在股價上漲過程中,如果低位密集峰沒有出現鬆動,說明市場持籌穩定,場內拋壓不大。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有主力資金參與的個股中,說明主力資金並沒有派發籌碼的現象,因此行情還沒有終結,股價還會繼續上漲。對於這類個股,投資者可以繼續持 股,或參與波段操作。

4、注意控制風險。利用籌碼分析指導操作時,控制風險的方法除了經常講到的控制倉位、設置止損外,還要記住一句話:“上峰不移,下跌。

文/方餺元,原創觀點,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後筆者贈言:投資之路本是場學習之路,對每個人而言,失敗幾乎都是自己造成的,很少人天生就是屬於市場,所以要成功,你一定得改變!更多優質文章,請點擊閱讀!

希望大家可以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統,長期在股市中賺大錢!

3、用法三

分析小黃色框框中K線價格位的籌碼分佈,獲利盤明顯較多,且呈現多峰密集之勢,這說明主力在不斷在低位大量建倉,不斷對倒拉升,在遇到阻力後讓股價橫盤整理,使其他交易者的持倉成本上移,然後再拉升、再橫盤整理,所以形成多個密集峰,主力如此操作,股價後期往往會有大的拉升。

4、用法四

分析小黃色框框中K線價格位的籌碼分佈,此時套牢盤較多,獲利盤極少,且紅線較短,說明主力沒有進行大舉建倉,股價後期如果上漲,當遇到藍線較長區域時,將會進行盤整,依次消化較多的套牢盤,屆時投資者應當謹慎風險。

籌碼分佈識別莊股

1.該賣不賣,非散戶所為。我們經常看到,某檔股票漲了20%以上,但籌碼並沒有任何鬆動的跡象,也就是說,在上漲之前的籌碼密集處並沒有明顯地向上移動。這說明多數人的籌碼在獲利20%以上仍然保持較穩定的心態,並沒有賣出,市場持股非常穩定。從這個現象可以初步判斷,該股有可能是莊股,因為如果該股已散戶持股為主,那麼在獲利20%以上則籌碼一定會出現較大的鬆動,底部的籌碼密集峰會隨股價的上漲而上移。

2.該逃不逃,莊家跡象。與上面相對應的還有,在大的牛市市場裡,如果某檔股票向下破位,下跌20%,但市場中籌碼密集區並沒有向下移動,持籌穩定,這也說明該股中隱藏著目標更高的主力資金的可能。散戶在股價下跌20%以上時,首先是恐懼,爭相割肉出局。不過在這裡必須說明的是,在熊市中要謹慎。

3.低位拉升寬幅震盪,籌碼急劇集中。這種現象多為主力資金快速建倉的過程。股價處於低位,短短的幾天後一兩周裡,籌碼從以前的分散狀態急速地集中到某一相應的價位裡,一般散戶是很難有如此大量資金在較短的時間裡產生這種效果。

【籌碼分佈識別主力坐莊動向】

“吸籌—拉升—派發—收尾”

籌碼分佈,準確地學術名稱應該叫“流通股票持倉成本分佈”,其原理來源於在不同價格區間的成交量,在不同價格最終所形成的分佈情況。用於反映不同價位上的整體持倉數量。對於主力而言,如何能夠得到或拋出籌碼,可謂用盡心思,致使K線上的表現形態各異,讓散戶摸不著頭腦。但是,在籌碼分佈的顯示上,卻是萬變不離其蹤。

那麼接下來我是通過方正證券這個實際案例給大家進行一個分析。

【吸籌階段】

在資本市場中,並不能使錢生錢。一個人想要獲利,只能通過最原始的交易原則:低價買高價賣,從中賺取交易差。在主力吸籌階段,同樣也需要較為廉價的籌碼。但是當大家都知道籌碼比較便宜的時候,有誰會賣呢?在吸籌階段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假像技術形態,比如M頭,五浪殺跌等。由於在A股市場中,又以短線投機者居多,使得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價值投資。而主力在市場中又佔有絕對主導地位,所以主力趁機打壓,並且在相對較長的時間裡使股價橫盤,導致很少有投資者敢於較長時間的持股,從而讓上一輪行情高位套牢者不斷的割肉,主力才能在低位吸籌承接。

其實,主力吸籌的過程就是一個籌碼轉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力為買方,散戶為賣方。只有低位充分完成了吸籌,主力才會形成拉升,從而結束吸籌階段。而對應在籌碼分佈圖中,則以籌碼高度集中體現出來。

【圖一:吸籌階段】

如圖(一)中所示,為方正證券(601901)前期的吸籌工作,時長近一年半,籌碼集中收集區域在6元左右。這個區域,也就是主力吸籌的大體成本。

【拉升階段】

吸籌完畢後市場主力為了將盤面中的中線套牢或著短線跟風的浮動籌碼給洗出來必須進行必要的洗盤。洗盤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日後拉升過程中的獲利拋壓及自己顯現拉升後的利潤最大化。其實,主力在吸籌階段及洗盤階段的整個過程就屬於一個籌碼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以市場主力買入,散戶賣出為籌碼轉換的主要轉移方向。將一些不看好後市的散戶清洗出局,籌碼會轉移到主力手裡,同時剛追進的散戶會在打壓洗盤中被套,在繼續下挫中還是會有不少人割肉出局,剩下的都是看好後市的籌碼了,伴隨成家量縮減,可以判定主力沒有具備出逃的條件。經過洗盤後,主力的拉升變得輕鬆了,不會遇到空頭的砸盤。

當主力完成吸籌洗盤之後,接下來便是讓股價脫離其成本區域,打開利潤空間。在此過程中,主力用部分籌碼打壓做盤,同時又承接拋壓籌碼,使其大部分籌碼仍然按兵不動,鎖定在吸籌區域,等待高位的獲利了結。對於散戶而言,最常見的就是追漲行為。所以在拉升的過程中,散戶不斷追漲,同時恐高又讓其獲利回吐,主力趁機邊賣邊買,不斷拉升股價,形成了天衣無縫的“抬轎計畫”。在大勢配合的情況下,拉升工作主力由散戶自行完成,主力只需利用其籌碼優勢,坐收漁翁之利。

【圖二:拉升階段】

如圖(二)所示,為方正證券的股價從6元拉升到17元後籌碼的表現。可以看到:在股價的拉升過程中,集中在6元附近這塊區域的籌碼大部分鎖定未動,只有少許籌碼向上轉移了,這也就意味著,在股價從6元向17元拉升的過程中,主力並未打算出貨,而是與散戶一起“抬轎”把股價拉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價位,從而打開了非常大的利潤空間。

【派發階段】

在股價不斷上升之後,主力的利潤空間飽滿,接下來將是完成利潤的兌現。在兌現的過程中,主力最希望有人來接其籌碼,也就是散戶。由於散戶急於眼前的利益,所以較容易被強勢拉升的個股所吸引。在派發階段,主力借機將股價再次大幅拉升,或誘導散戶以為還有很大的拉升空間,從而使散戶不斷與其交換籌碼。由於主力具有的籌碼較多,需要較大的換手才能夠完成派出。所以,在股價不斷創新高的拉升過程中,或誘導散戶以為股價會再次大幅拉升的調整過程中,其成交量不斷放大,換手率也不斷增大,給了主力較好地派發籌碼的時機。

【圖三:派發階段】

如圖(三)所示,方正證券從第一次直接拉升至高點17.15元到回檔然後再次到拉升的過程中,最原始建倉區域的6元成本處籌碼不斷向上移動。可以看到:雖然籌碼整體都在上移,但是下方6元處的籌碼仍未完全派發完,這表明主力需要再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使其完全脫身。

【收尾階段】

在籌碼派發的尾聲,為了更加吸引散戶入場,讓自己的籌碼完全兌現。主力通常在快速拉升結束後,形成一個階段性的橫盤調整,並且在調整過程中不斷在盤中拉升大陽線,讓人感覺拉升行情並未結束。而此時由於個股行情過於瘋狂,加上媒體的大肆渲染,使得散戶迷失方向,不斷的追高。就在同時,個股往往橫盤的K線卻是帶高換手率,好讓自己的籌碼能夠兌出。

【圖四:收尾階段】

如圖(四)所示,為方正證券在本輪行情的收尾階段。在股價持續震盪橫盤的過程中,累計換手率超100%,也就是常說的高位高換手。從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從2014年12月9號創出17.15元的新高到2015年1月16號這個橫盤的過程中,下方6元處主力最原始的建倉籌碼及上方12元以下所有的“抬轎”籌碼在不斷地減少,直至消失一空,完全完成了股價從低價轉移至高價位的全過程,主力也因此享受到了一波完整的“籌碼差價”所帶來的巨大收益。

通過籌碼來判斷主力的控盤度。

1.當股價突破壓力趨勢線或前頭部時,也就是股價脫離原來的籌碼密集區,如果成交量沒有出現明顯的放量,說明主力高度控盤(輕鬆過頭);

2.當股價形成持續波段性上漲時,籌碼出現多個峰值,而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量量潮,說明主力高度控盤。也說明中間價位的籌碼發生鎖倉行為,這是主力在強收集過程中所獲取的籌碼;

3.當股價長期上漲浮籌比例依交易日延續而逐步減小時,說明中長期籌碼的比例在增加,則主力高度控盤。

3、通過籌碼來判斷主力的洗盤動作。

無 論主力如何做壞各項技術指標,但只要不大量動用自己收集到的籌碼,就不可能使籌碼的形態發生明顯的改變。而此時,股價依然沒有到達主力的預設派發價位,主 力就不可能賣出收集到的籌碼。如果底部籌碼穩定,股價在相關的籌碼密集區邊緣得到支撐,現股價離主力成本區比較近等等,都可以判斷為主力震倉。

實戰案例:

籌碼從發散到密集的主力吸籌過程,而主力吸籌完畢之後當然是開始拉升,但拉升的方式卻有不同,籌碼表現也會不同。我們根據控盤程度和籌碼表現方式分為高控盤的鎖倉拉升和相對低控盤的籌碼滾動拉升。

如圖,這是300244迪安診斷在拉升前和拉升後的籌碼分佈圖,上圖是2013年2月初,當時籌碼是典型的單峰高度密集,說明吸籌到位,準備開始拉升,下圖 就能看到,隨後在拉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初吸籌完成密集在22-23區間的籌碼仍然有大量的停留在原位,是不轉移的,我們把這種狀態稱為籌碼鎖定。

籌碼集中度

籌碼集中度,是說總的籌碼分佈的密集程度,它表明投資者的持股成本究竟處在哪些價位之上。準確判斷該項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現潛在的壓力位置和阻力位置。

籌碼為什麼要集中,實際上還是主力為了拉升股價的需要。從理論上講,如果二級市場上流通的籌碼全部由投資人共同持有,過於分散的籌碼必將導致投資人的交易行為相互制約,其最終的結果就是股價在一個區間內上下來回地震盪,而不會產生較大的行情。因此,要想股價能夠上漲,就必須有一股力量控制並鎖定一定比例的籌碼,從而在市場上造成某種稀缺效應,如此才會有人看好該股,願意出更高的價格進行買入,進而推動股價的上漲。

如何將抽象的語言敘述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表現形式呢,籌碼分佈圖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觀察視窗。在籌碼分佈圖中,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來瞭解籌碼集中度。

籌碼分佈區域與集中度

在籌碼分佈圖中,除了籌碼在一定價位堆積出的籌碼峰之外,在籌碼峰的下面還有幾行文字,它們分別是成本分部的日期、獲利比例、某個價位的獲利盤、平均成本以及籌碼分佈區域。

如圖1-30所示,這是一張籌碼分佈圖,在籌碼峰的下方就是上述提及的文字,其中籌碼分佈區域有兩個,分別是90%成本分佈區和70%成本分佈區。

圖1-30 籌碼集中度圖

90%的籌碼分佈區域,已經比較充分地反映出投資者或者是主力的持倉成本究竟分佈在什麼價位上面,而70%的籌碼分佈區域更加細緻地說明了這些籌碼具體分佈在哪些更加接近的價位上面。相比90%的籌碼分佈區域,70%的籌碼分佈區域更加的可靠與具體。

如何看待這兩個籌碼分佈區域呢?很多投資者都有這樣的困惑,下面我們以此圖為例,為大家詳細地進行一下說明。本圖中90%的籌碼分佈區域告訴我們,有12.8%的流通籌碼分佈在16.52元-21.52元處,此處的12.8%集中度表示的是分佈在該處價位的流通籌碼占全部流通籌碼的百分比。

那麼70%的籌碼分佈區域又是什麼意思呢?它與90%的籌碼分佈區域其實是一種包含關係,即70%的籌碼分佈包含在90%的籌碼分佈區域中。以本圖為例,就是說在16.52元-21.52元價位處分佈的籌碼中,有70%的籌碼更加集中地分佈在18.71-21.36元處,這部分的籌碼占全部流通籌碼的6.8%。

籌碼集中度表明的是市場上流通籌碼堆積的主要區域的幅度,數值越大表示籌碼集中的幅度越小,籌碼就越分散,反之亦然。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這個集中的意思,不等同于莊家的控盤,與龍虎榜的資料也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在關注籌碼分佈圖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我們要關注左半部的日K線走勢。一般來說,將左半部的日K線圖區間放大,可以更好地看清價格走勢全貌。當然,由於左半部日K線圖的放大或縮小將要改變縱坐標的價格範圍,因而右側的籌碼分佈圖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不過這只是一種“放大”或“縮小”的變化,籌碼分佈圖的實際分佈情況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二是,我們要關注獲利盤與虧損盤的比例。獲利盤與虧損盤在籌碼圖上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代表。在某日的籌碼分佈圖上,位於當日收盤價上方的籌碼是虧損盤,位於收盤價下方的籌碼是獲利盤,兩者的比例情況也大致反映了多空力量的整體對比情況。

籌碼分佈的應用原則和注意事項

1 、利用K線、均線和成交量等其他技術分析手段,綜合判斷市場存在的交易機會。籌碼分析只是從籌碼的轉換來分析市場的多空轉換,從籌碼的角度對股價變化進行邏 輯推理,因此籌碼分析有其局限性,只有與直接反應股價、變化的K線分析,以及均線趨勢分析和成交量分析等融合在一起,才可以迅速地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

2、低位單峰密集並不一定是底部,也可能是下跌的中繼。籌碼在低位單峰密集後,如果市場圍繞單峰密集區出現較大振盪時,探明底部的可能性比較大。

3、下峰鎖定,行情未止。在股價上漲過程中,如果低位密集峰沒有出現鬆動,說明市場持籌穩定,場內拋壓不大。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有主力資金參與的個股中,說明主力資金並沒有派發籌碼的現象,因此行情還沒有終結,股價還會繼續上漲。對於這類個股,投資者可以繼續持 股,或參與波段操作。

4、注意控制風險。利用籌碼分析指導操作時,控制風險的方法除了經常講到的控制倉位、設置止損外,還要記住一句話:“上峰不移,下跌。

文/方餺元,原創觀點,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後筆者贈言:投資之路本是場學習之路,對每個人而言,失敗幾乎都是自己造成的,很少人天生就是屬於市場,所以要成功,你一定得改變!更多優質文章,請點擊閱讀!

希望大家可以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統,長期在股市中賺大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