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箏好不好學?什麼時候學比較好?

古箏好不好學?

古箏好學是相對的。 比較容易入門是古箏好學的一大因素。 一般情況下, 每天練琴30分鐘~60分鐘, 6個月下來就可以彈一些較簡單的曲目。

因為古箏是固定音高的樂器, 故而好學些, 而且自然音階比較悅耳, 容易上手, 但是入門簡單, 精通卻是非常難的。

很多人問古箏到底好學嗎?其實筆者告訴你什麼樂器學到高級都是相當困難的, 但對於入門樂器相對而言, 古箏還是比較好學的, 學到古箏4級一般人都能達到, 但要達到10級或者高級水準就得下苦功夫了。

什麼年齡學古箏比較好?

一般情況下, 進入幼稚園大班的孩子開始學箏比較合適, 這時孩子的指關節相對來講已發育到一定階段, 彈弦的力度能基本體現, 學琴的技藝能在老師的控制之下得以計畫地進行。 而古箏非常能夠修身養性, 幾歲小孩到六七十歲中老年都可學習所有任何年齡段的愛好者均可學習。

一般咱們現在學古箏的孩子, 通常從5歲就開始古箏的學習了。 我個人認為從5歲這個年齡, 從孩子的發育、手指的條件, 和他整個的記憶, 學習古箏的音樂感受能力來說, 他都具備學習音樂這樣的基本條件。 古箏這個樂器是一個多旋的、柔暗發音的樂器。

我認為, 學習古箏的最佳年齡是4歲到7歲之間, 這時的孩子正處於要被開發的狀態, 那麼, 我門早一些對孩子進行這樣高素質的教育又能開發孩子的潛力, 又能讓孩子培養音樂自我的氣質, 一舉多得, 那有的家長可能要問:我的孩子那麼小, 她能聽明白。 能學會嗎?這麼問題很好解答, 孩子學習古箏就像學習開口叫爸爸, 媽媽一樣, 需要一些過程,

若能找的良師就會比較好, 因為老師會帶著你的孩子走過這條艱難的路程, 有句話叫萬事開頭難。 當然, 等孩子入門後, 只需老師的點化就可以了, 就不會像剛學琴時那麼艱難了。

有的家長又問:我的孩子大一些就不能學琴了嗎?那也不是這樣的, 在我的眾多學生裡有很多上小學, 中學的孩子, 那門他們在學習音樂時的理解能力要比4歲的孩子要強的多, 但是他們的手已經長成行, 要想把她們的手型在錯誤的基礎上改正過來, 需要很大的耐心, 那要些孩子就不會去吃這個苦去改正錯誤, 而是很少的一部分有毅力的孩子在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就會很麻煩。 我們即要給她們糾正錯誤, 還要按正常的課時進行後面的課程,

很難。 所以, 我建議如果您的孩子要學習古箏, 那還是提前做好準備, 不要讓你的一時疏忽, 耽誤了孩子的藝術夢想。

當前古箏發展之快, 彈箏者之多是空前的。 但在這樣的環境中, 古箏作為音樂的載體還能保留多少純粹的本色, 也是值得我們關注與深思的。

關於古箏學習的幾點建議:

一、現在古箏藝術的發展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地方。 演奏者只重視技術和有限的音樂, 忽視了自身修養的提高。 不懂得從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沉積中汲取營養, 更不懂得從人類文明和存在的角度看待藝術。 學習十幾年的演奏, 也只是琴匠而已, 根本無法更深層次的理解音樂本身。 普及領域裡老師為教而教, 學生為學而學。 每年只圍著考級的幾個曲子轉, 考級制度除了普及民族音樂教育之外, 還能發揮出什麼樣的作用?這一切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理智地看待民族藝術。

二、中國的書畫藝術講究氣韻生動。 音樂演奏同樣如此, 作為藝術傳達主題的演奏者需要通過氣息的運用, 將音樂思維深刻的表達出來。從而打動自己、打動觀眾。在音樂的行進過程中,我們不定向的把自己比做其他,或是揮毫潑墨、或是放聲朗讀、或是用眉宇間的抽動表現出內心的顫抖,但我們也應作為一片落葉、一捧沙土、或是一滴甘露,在瞬間的凝固中體味生命、感悟蒼生。

三、作為老師:

1、首先應提高學生的視奏、分辨音色、感受音樂等能力。切不可手把手的教一句,彈一句。

2、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音樂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能因為老師愛吃甜就要求愛吃酸的學生也愛吃甜,這樣,學生除了痛苦的裝出很愛吃的樣子之外留下的就是對音樂的厭惡。

3、決不能把音樂教育和中國現有的落後的應試教育等同起來。考級不是學習音樂的唯一目的。一紙證書也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水準和能力。所以老師的教學應該在從提高藝術修為,審美品位等方面著手。培養出音樂人才而不是考級人才。

4、要尊重原創。不要根據自己的演奏習慣改寫原譜(樂譜印刷錯誤的情況除外),我們各式各樣的演奏譜太多了。原因除了民間音樂搜集整理的不確定因素外,也說明我們還沒有脫離民間老藝人各自為尊的習氣。

四、作為學生:

1、一切問題儘量自己解決。以鍛煉自身能力。初期尤其要提高視奏能力,一個演奏者如果視奏能力差,如同朗誦者不認識字一樣,可以說是失敗到了極點。

2、多聽多唱。音樂的最初形式就是用唱的方式表達的。不張嘴唱是不可能在腦海中形成音樂概念的。這如同聾必啞,啞必聾。

3、除了本專業外,要多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中國的音樂大部分原于地方戲曲,而且與中國的文學和歷史息息相關。所謂藝術修為,也就包含了文學,歷史乃至哲學等學科的修為。

4、要善於觀察思考。音樂家的思維是不同於一般人的。因為音樂是純粹的情感藝術。音樂家也是情感極其豐富的,音樂所傳達的是音樂家真實的情感。這種情感來自於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思考,在音樂家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哪怕一片落葉,都會成為一部宏大的而富有激情的音樂作品。

將音樂思維深刻的表達出來。從而打動自己、打動觀眾。在音樂的行進過程中,我們不定向的把自己比做其他,或是揮毫潑墨、或是放聲朗讀、或是用眉宇間的抽動表現出內心的顫抖,但我們也應作為一片落葉、一捧沙土、或是一滴甘露,在瞬間的凝固中體味生命、感悟蒼生。

三、作為老師:

1、首先應提高學生的視奏、分辨音色、感受音樂等能力。切不可手把手的教一句,彈一句。

2、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音樂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能因為老師愛吃甜就要求愛吃酸的學生也愛吃甜,這樣,學生除了痛苦的裝出很愛吃的樣子之外留下的就是對音樂的厭惡。

3、決不能把音樂教育和中國現有的落後的應試教育等同起來。考級不是學習音樂的唯一目的。一紙證書也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水準和能力。所以老師的教學應該在從提高藝術修為,審美品位等方面著手。培養出音樂人才而不是考級人才。

4、要尊重原創。不要根據自己的演奏習慣改寫原譜(樂譜印刷錯誤的情況除外),我們各式各樣的演奏譜太多了。原因除了民間音樂搜集整理的不確定因素外,也說明我們還沒有脫離民間老藝人各自為尊的習氣。

四、作為學生:

1、一切問題儘量自己解決。以鍛煉自身能力。初期尤其要提高視奏能力,一個演奏者如果視奏能力差,如同朗誦者不認識字一樣,可以說是失敗到了極點。

2、多聽多唱。音樂的最初形式就是用唱的方式表達的。不張嘴唱是不可能在腦海中形成音樂概念的。這如同聾必啞,啞必聾。

3、除了本專業外,要多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中國的音樂大部分原于地方戲曲,而且與中國的文學和歷史息息相關。所謂藝術修為,也就包含了文學,歷史乃至哲學等學科的修為。

4、要善於觀察思考。音樂家的思維是不同於一般人的。因為音樂是純粹的情感藝術。音樂家也是情感極其豐富的,音樂所傳達的是音樂家真實的情感。這種情感來自於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思考,在音樂家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哪怕一片落葉,都會成為一部宏大的而富有激情的音樂作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