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寒夜客來茶當酒——杜耒《寒夜》詩讀後

● 張 芳

說起800多年前有個叫杜耒的南宋詩人, 大家可能沒什麼印象。 這也難怪, 宋朝的大詩人多了去, 像革新派裡的王安石、蘇軾, 江西派裡的黃庭堅、陳師道, 還有後來的南宋中興四大家, 乃至永嘉四靈、江湖派代表人物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杜耒與這些大名鼎鼎的流派及代表人物都扯不上關係。

不過, 知名度不高, 並不代表這人的任何一篇作品都不如名家大家。 前些時氣溫驟降, 天早早兒擦黑, 下午剛過5點, 路上便行人稀少, 很有些入冬的意思。 這個夜晚我一邊取出過冬用的電暖鍋, 一邊不知怎麼就想起兩句關於寒夜的詩:“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反復吟詠了幾遍, 覺得這實在是一首難得的好詩, 下決心去找詩的作者, 很快就有了答案——這首叫做《寒夜》的七絕並非名家之作, 恰恰出自這個不怎麼有名的杜耒之手。

這首詩確實動人心弦。 你想, 冬夜一個讀書人守著寒窗獨坐, 想著各種各樣的心事, 正感輕寒惻惻百無聊賴之時, 忽然多日不見的友人來訪了。 這顯然是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所以他會在大冷天不期而至, 儘管主人只拿得出清茶一杯款待老友, 但他並不介意, 反而覺得清茶比醇酒更有味, 甚至茶水初沸時那竹爐上躍動的火苗也甚可愛。 主客之間越談越投機, 後面兩句詩就水到渠成從筆端也是從心底流出來了:“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

這樣淡雅而深情的詠友情的傑作, 我固執地認為, 就是翻遍唐宋詩壇諸高手的作品, 只怕也找不出幾篇可與《寒夜》詩平分秋色的。

本來, 白居易那首出名的《問劉十九》差不多可與《寒夜》詩媲美, 是同類題材, 由白氏這等的大腕來寫空靈的小詩更是遊刃有餘, 不過,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你多讀幾遍, 就覺得“綠蟻新醅酒”裡富貴氣息太重, 佳饌美酒邀約老友同飲, 怎麼讀都似乎少了份“茶當酒”那種樸素的真情, 如此, 當然是杜耒勝出了。

有個唐時的詩人名叫竇叔向的, 存一首詩叫《夏夜宿表兄話舊》, 這首與親友話舊的七律比起《寒夜》來倒不差什麼,

其中頸聯一句“去日兒童皆長大, 昔年親友半凋零”尤其打動人心。 只是, 它有一處天然的不足, 即寫的是夏夜的敘舊, 雖然“夜合花開香滿庭, 夜深微雨醉初醒”這樣的夏夜環境裡交談也很不錯, 可較之於在有沸湯有火苗的冬晚圍爐夜話, 終是少了些相濡以沫的意味, 這樣一來, 仍是杜詩高出一籌。

電暖鍋擦乾淨了, 本該想明天買哪些火鍋主料的事兒, 這時卻走神了, 心裡琢磨的是何以杜耒這首詩這般深入人心, 讓人們一到冬天就從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想起它來, 百讀不厭?慢慢地就想明白了。 雖說時間過去了800多年, 雖說現代人不會再像宋代人那樣慢條斯理過日子了, 但有些心思, 有些渴望, 尤其那種“嚶其鳴矣, 求其友聲”般渴盼友情的心緒和古人是沒有什麼兩樣的,

所以杜耒輕輕一句“寒夜客來茶當酒”, 才引起了無數現代人深深的共鳴。

是的, 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的心湖起了陣陣漣漪, 模糊地想起青年時代的冬夜, 我的寒舍也常有幾個良朋來敲門的。 那些茶杯上嫋嫋冒著的熱氣, 那些倉促中找出的炒米糖之類點心, 那些天真的談笑和無限的憧憬仿佛還在眼前……但一轉眼, 我們都忙更重要的事去了, 為著升職、房貸和孩子的功課奔波去了……本來並不覺得這樣步履匆匆的生活有什麼缺憾, 但杜耒的詩讓我一下子若有所失起來, 進而發現, 原來我還不是一個枯燥無趣的中年人, 我的內心深處是多麼渴望那樣的良宵重來啊。

認真查找了手頭的資料, 史料記載的杜耒的生平實在寥寥:生年不詳, 卒年1225年, 字子野, 號小山, 江西人, 做過主簿這樣的小官。 保存下來的其他十幾首詩作水準不高。

我大膽地猜測, 倘不是寫了那樣一首沁人心脾的《寒夜》, 只怕這般稀少的記錄也留不不來。 說起來杜耒真得感謝他這位良友, 偶然的一次寒夜來訪使他靈感迸發, 完成了這首詩的創作。 而《寒夜》一旦問世, 就毫無爭議成了古往今來讀者心中永遠的經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