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請回答1988”的導演又整了一部神劇,豆瓣評分9.4

《機智牢房生活》完結了, 收官時豆瓣評分升至9.4分, 成為了繼《請回答1988》、《我親愛的朋友們》和《搞笑一家人》之後, 第四部得到如此高評價的韓劇。

但與上述三部以親情、友情為主線不同的是, 《機智牢房生活》是一部講述監獄裡人們的生活的黑色喜劇:棒球選手金濟赫一夜之間由超級巨星變為階下囚。 他在探望剛搬家的妹妹時, 意外遇見了要性侵妹妹的犯人, 搏鬥中用獎盃打了對方。 就這樣, 國寶級的金選手因防衛過當被判刑一年, 開始了自己的牢房生活。

喜劇的內核是騙局?反轉再反轉

說起本片導演申源浩, 或許對不上他的名號, 但他打造的“請回答”系列你應該不會陌生。 熟悉“請回答”系列的觀眾, 觀看《機智牢房生活》時能品到許多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細節處的用心與電影質感的畫面;“成東日爸爸”等原班演員的出演;齊劉海的男主角——棒球天才同時是生活“白癡”、和鄰家妹妹“養成系”的竹馬戀情,

在金選手的身上, 我們看到了《請回答1988》中天才棋手阿澤和《請回答1994》中“垃圾哥”的影子。

不同的是, 這部作品不再調配“請回答”式的懷舊與情懷, 而是用看似“反雞湯”的手法重新熬制的“勵志劇”:可能你手裡沒有一手好牌, 還被打得稀爛, “生疏的生活, 昨日充滿懊悔”, 開啟了hard模式的人生該如何繼續?《機智牢房生活》試著給出了我們一種解答:

正如主角金選手畫下自己的那張大起大落的人生圖譜, 他親身經歷了“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 年少時遭遇車禍, 醫生都已宣告回歸職業生涯希望寥寥, 但他憑藉自己的堅持和忍耐, 不懈的複健、鍛煉, 最終成為“棒球神話”, 被粉絲稱為“用淡然微笑破開那些風浪的男人”。

誰知命運的車輪再次碾過, 如今深陷囹圄的自己, 讓人生的折線再次跌破水平線, 無限趨向負值。

不同於以往熱血勵志劇的“挫折—成長—成功”模式, 金選手的成功傳奇在故事開始前已經寫就, 申導要做的恰是拆解“神話”:英雄走下神壇,

已鑄成完美的大理石面具再次出現裂縫。 號稱“不死鳥”的金選手, 拼盡全力也無法掌控一切, 當現實露出諷刺的微笑, 摧毀了他最後的心理防線, 當他說出“厭煩”與“放棄”, 故事才進入正軌。

“機智牢房生活”的重點也並不在“牢房”, 而在於“機智生活”, 這一黑色喜劇的法則即是不斷破掉觀眾的“期待視野”——劇情的不斷反轉, 對“雞精味兒”煽情套路的解構, 和“勵志雞湯”的重新建構。

一方面是人物的“反轉”, 故事的開始, 成東日飾演的資深獄警趙主任給了男主角進入看守所以來的“第一次善意”, 把他從被人圍觀肛門檢查的窘境中救出, 在他與同房人起爭執後“善意”勸導, 然而下一秒便收起笑容, 和男主索要3000萬的“好處”。 而當觀眾認定他“反派”設定後,

導演又安排了趙主任奮力搶救心梗犯人的情節, 讓觀眾再次動搖、準備“發掘”他被掩蓋的善良時, 趙主任又言之鑿鑿地說出了自己的救人動機, “不能在自己當值時出問題, 要寫的報告太繁雜”。 同樣的, 當觀眾蓋章男主角是一個郭靖式人物時, 卻發現他先發制人舉報了趙主任, 不經意間又破解了“刺頭”海鷗的危機。 在“大智若愚”的常規人設外, 我們的金選手還有“腹黑”的一面。

觀眾的“期待視野”勾連的正是他們此前的觀劇體驗, 不單是類型劇中不斷重複的套路, 還有我們所說的“刻板印象”。 《機智牢房生活》中飾演趙主任的成東日, “請回答”系列中孩子們慈愛爸爸的形象, 在劇中顛覆為一個為錢敲詐、栽贓的獄警, 而出演《聽見你的聲音》中的殺人兇手、給無數觀眾留下心理陰影的鄭雄仁,這一次飾演的卻是一位黑面但內心正義善良的部長。

有一種說法稱,“喜劇的內核是騙局”,當觀眾代入“常規套路”進劇情,按照導演拋出的線索,感覺已經掌握了故事走向時,猛然發現自己走進了設定好的圈套,事實並非如表面看起來一般。這些精巧的“反轉”,根植於“人性的複雜”的考量,劇情搭建的“騙局”被戳破時,不僅是“自嘲”的一笑,還帶給觀眾思考。

申導透過角色告訴觀眾:不要因過度代入、和角色共情而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不要對一個人盲目信任,也不要輕易對一個人完全失望。人性不止A/B面,每個人都是複雜體,難以用好人、壞人去簡單歸類,畢竟很少有人能活成“典型人物”,能做的只有時刻保持清醒,同時心存善念。

在所有評論都認為張發將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時,他出賣“爸爸”換取自由,“一定會回來看望”只是又一個謊言。但第10集他真的出現在了“爸爸”的面會室,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這個撒謊無數、關鍵時刻為了自己利益犧牲他人的小人,真的能夠改過自新。申導就這樣在討論“本性是否難移”的過程中,悄然完成了有關“信任感”的再次書寫。只是這一次不是“雞精味兒”的廉價“煽情”,而是讓人信服的香醇“雞湯”。

細節控造就良心劇?尊重觀眾才是王道

說到底,這些“機智”的操作,是製作方對觀眾的尊重——沒有把觀眾當作傻瓜,而這恰恰是我們許多的國產劇難以做到的。也因此以TVN為代表的一波韓劇,催生了讓人難以快進一秒、反復觀看的“浸入式”追劇體驗。這不僅體現在“反轉”設計上:劇情的“反套路”、角色自身的不斷反轉、演員戲內戲外的角色顛覆,還體現在導演在細節中的對觀眾發出的“邀約”。

《機智牢房生活》的開始即是結局,同樣的片段播放了兩次。申導並沒有延續以往“猜老公”的套路,而是把結局的線索直接展現給了觀眾:整部劇的開頭是男主角使用右手做熱身動作,然而很快在牢房中強調了他是左投手——足夠細心的觀眾已經可以從這一“明顯的bug”猜中劇情的走向,而第七集後的恢復訓練則再次驗證了這一大膽的猜想。如此讓人“恍然大悟”的時刻,在劇集的無數個細節中閃現著,當觀眾細心地收集起這些碎片資訊,把它們拼合成一幅拼圖,才發現答案早已給出,一切水到渠成。

比如,關於金選手能否再次東山再起的猜想,同樣在劇集的開始就已拋出了線索:他的成功在於堅持。金選手有一個生活習慣:雷打不動晨起一杯咖啡。第一集出庭前,他在自己公寓中飲完一杯卡布奇諾,後來即便環境轉換到了艱苦的牢房,他還是會用涼水沖一杯咖啡,喝下化不開的即溶咖啡;對於鍛煉他同樣堅持,無論是學生時代酒後仍要爬起來運動,還是二次庭審被判入獄後,他對主動給予方便的獄警提出要求,“今天我沒有運動,我可以運動嗎?”

咖啡如此,運動也是如此,他的成功有時只是出於慣性的維持。甚至於多年前車禍後的漫長複健期,恩師離世、好友不告而別、鍛煉的艱苦枯燥、還要與胃癌作鬥爭,但他仍然選擇繼續治療,只因“反正也沒有其他事可以做”。

一個對比項是金選手的好友李俊浩,年少時更有天賦的那一個,但因做什麼事都沒有耐心,從而錯過了成功的機會。即便拿到一手好牌,仍然可能因為輕敵而“一著不慎”。有時,優秀未必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笨拙未必意味著失敗,生活就像主題曲《bravo, my life》中唱的,“雖然不那麼好/但也不是那麼的壞/有艱苦的工作/也有廣闊的世界/但是我會向前前進在這條路上/為我的生命喝彩/為了奔跑至今的我的勇氣”。

當《bravo,my life》再次在賽場上唱響,英雄回歸,我們在感動中心甘情願地喝下了這碗重新熬制的雞湯。

導演申源浩最初為《機智牢房生活》定下了兩個基調:一是“特殊背景”,二是“並不沉重”。事實也的確如此,故事涉及的批判問題,只是點到即止,匆匆揭過。顯然這部劇也志不在此,其內核仍是讓人熟悉的申式“安慰劑”,不驚天動地,但溫情脈脈。

獄中生活的題材其實並非本劇首創,2013年的韓國電影《7號房的禮物》講述的就是冰冷牢房中的互助故事。但作為韓國HBO的TVN的壓軸之作,讓我們看到了一次精彩的群像出演。正如申導自言,觀看的過程像自助餐一樣沒有特別的重點,每一集的故事可以拆出來獨立,但起承轉合做到了淋漓盡致。

文| 韓思琪

本文刊載於20180123《北京青年報》B3

往期精選

而出演《聽見你的聲音》中的殺人兇手、給無數觀眾留下心理陰影的鄭雄仁,這一次飾演的卻是一位黑面但內心正義善良的部長。

有一種說法稱,“喜劇的內核是騙局”,當觀眾代入“常規套路”進劇情,按照導演拋出的線索,感覺已經掌握了故事走向時,猛然發現自己走進了設定好的圈套,事實並非如表面看起來一般。這些精巧的“反轉”,根植於“人性的複雜”的考量,劇情搭建的“騙局”被戳破時,不僅是“自嘲”的一笑,還帶給觀眾思考。

申導透過角色告訴觀眾:不要因過度代入、和角色共情而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不要對一個人盲目信任,也不要輕易對一個人完全失望。人性不止A/B面,每個人都是複雜體,難以用好人、壞人去簡單歸類,畢竟很少有人能活成“典型人物”,能做的只有時刻保持清醒,同時心存善念。

在所有評論都認為張發將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時,他出賣“爸爸”換取自由,“一定會回來看望”只是又一個謊言。但第10集他真的出現在了“爸爸”的面會室,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這個撒謊無數、關鍵時刻為了自己利益犧牲他人的小人,真的能夠改過自新。申導就這樣在討論“本性是否難移”的過程中,悄然完成了有關“信任感”的再次書寫。只是這一次不是“雞精味兒”的廉價“煽情”,而是讓人信服的香醇“雞湯”。

細節控造就良心劇?尊重觀眾才是王道

說到底,這些“機智”的操作,是製作方對觀眾的尊重——沒有把觀眾當作傻瓜,而這恰恰是我們許多的國產劇難以做到的。也因此以TVN為代表的一波韓劇,催生了讓人難以快進一秒、反復觀看的“浸入式”追劇體驗。這不僅體現在“反轉”設計上:劇情的“反套路”、角色自身的不斷反轉、演員戲內戲外的角色顛覆,還體現在導演在細節中的對觀眾發出的“邀約”。

《機智牢房生活》的開始即是結局,同樣的片段播放了兩次。申導並沒有延續以往“猜老公”的套路,而是把結局的線索直接展現給了觀眾:整部劇的開頭是男主角使用右手做熱身動作,然而很快在牢房中強調了他是左投手——足夠細心的觀眾已經可以從這一“明顯的bug”猜中劇情的走向,而第七集後的恢復訓練則再次驗證了這一大膽的猜想。如此讓人“恍然大悟”的時刻,在劇集的無數個細節中閃現著,當觀眾細心地收集起這些碎片資訊,把它們拼合成一幅拼圖,才發現答案早已給出,一切水到渠成。

比如,關於金選手能否再次東山再起的猜想,同樣在劇集的開始就已拋出了線索:他的成功在於堅持。金選手有一個生活習慣:雷打不動晨起一杯咖啡。第一集出庭前,他在自己公寓中飲完一杯卡布奇諾,後來即便環境轉換到了艱苦的牢房,他還是會用涼水沖一杯咖啡,喝下化不開的即溶咖啡;對於鍛煉他同樣堅持,無論是學生時代酒後仍要爬起來運動,還是二次庭審被判入獄後,他對主動給予方便的獄警提出要求,“今天我沒有運動,我可以運動嗎?”

咖啡如此,運動也是如此,他的成功有時只是出於慣性的維持。甚至於多年前車禍後的漫長複健期,恩師離世、好友不告而別、鍛煉的艱苦枯燥、還要與胃癌作鬥爭,但他仍然選擇繼續治療,只因“反正也沒有其他事可以做”。

一個對比項是金選手的好友李俊浩,年少時更有天賦的那一個,但因做什麼事都沒有耐心,從而錯過了成功的機會。即便拿到一手好牌,仍然可能因為輕敵而“一著不慎”。有時,優秀未必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笨拙未必意味著失敗,生活就像主題曲《bravo, my life》中唱的,“雖然不那麼好/但也不是那麼的壞/有艱苦的工作/也有廣闊的世界/但是我會向前前進在這條路上/為我的生命喝彩/為了奔跑至今的我的勇氣”。

當《bravo,my life》再次在賽場上唱響,英雄回歸,我們在感動中心甘情願地喝下了這碗重新熬制的雞湯。

導演申源浩最初為《機智牢房生活》定下了兩個基調:一是“特殊背景”,二是“並不沉重”。事實也的確如此,故事涉及的批判問題,只是點到即止,匆匆揭過。顯然這部劇也志不在此,其內核仍是讓人熟悉的申式“安慰劑”,不驚天動地,但溫情脈脈。

獄中生活的題材其實並非本劇首創,2013年的韓國電影《7號房的禮物》講述的就是冰冷牢房中的互助故事。但作為韓國HBO的TVN的壓軸之作,讓我們看到了一次精彩的群像出演。正如申導自言,觀看的過程像自助餐一樣沒有特別的重點,每一集的故事可以拆出來獨立,但起承轉合做到了淋漓盡致。

文| 韓思琪

本文刊載於20180123《北京青年報》B3

往期精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