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被動元器件量價齊升,我國電子製造企業如何應對?

積層陶瓷電容(MLCC)、鋁質電解電容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帶動了電阻、電容等價位的明顯提升, 電子元器件領域國際知名大廠接二連三宣稱漲價,

旺詮打響2018年貼片電阻漲價第一槍, 三星擬再調MLCC價格, 國巨、光頡、麗智、華新科隨後跟上。 電子元器件漲價風暴來襲, 在上游陶瓷基板等材料短缺的情況之下, 業內人士分析, 元器件漲勢已經難以抵擋。

被動元器件價格理性回歸

被動元器件行業全面進入量價齊升階段, 對於很多元器件廠商來說, 一方面需要考慮如何提升已簽單客戶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需要面對上游材料供應商的提價。 上海巨格電氣有限公司本部業務經理付敏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電阻等元器件價格的上升與原材料市場的走勢有關。 “漲價的趨勢要看原材料的走勢, 原材料市場價格上漲, 電阻器價格就會上漲, 原材料市場價格下滑,

電阻器價格也會下滑。 ”付敏說。

原材料價格上漲引發電阻價位上漲, 但據記者瞭解, 電阻器市場多年來過度競爭, 普通厚膜電阻價格以成本價、甚至低於成本價出貨, 特別是0402尺寸電阻尤其明顯。 市場競爭方式的偏斜使得很多電阻廠考慮減產或關閉個別高成本工廠來減少虧損狀況。 據業內知情人士介紹, 本次電阻漲價的漲幅不高, 基本保持在15%上下, 漲幅明顯低於電容。 專家認為, 本次電阻漲價的主要原因應是價格的理性回歸, 電阻廠家意識到持續的價格戰有百害無一利, 於是步調一致普漲15%, 為彼此爭取合理的利潤存活。 專家預測, 後續電阻短期內不會再有電容一樣的多連漲, 即使再漲價也是緩慢的。

除了價格的理性回歸,

記者瞭解到, 這股漲價風暴與國家環保政策的執行也有關係。 2017年城市環境整治力度持續加大, 103件中央環保督察信訪件完成整改, 140件環保督察信訪件全部辦結。 在環境治理的同時, 多家電子企業或與電子相關企業關停並轉, 其中就有一些影響力較大的知名企業。 在停運當天, 國巨宣佈因訂單需求遠大於產能, 全系列電阻停止接單。 在部分企業關停並轉的前提下, 元器件價格隨之上升。 “國家的環保政策與元器件價格的上升存在一些關係。 ”上海克拉電子有限公司銷售部市場經理戴雲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除了一些外部因素推動著價格的上升, 元器件廠商的內部因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深圳市國華順電子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鄧華告訴記者,

雖然原材料的上升是直接因素, 但是內部成本也是一個原因。 “器件廠自身需要一定資金進行人員管理, 小廠商成本低, 卻仍要支付一定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工程師等人員費用, 企業內部管理存在一定的支出。 另一方面, 企業也要面對運行成本, 大公司的運行成本高一些, 但廢品率低, 小公司相對高一些。 ”鄧華說。

據業內專家介紹, 在所有漲價的元器件中, 電容價格的提升是因為龐大的市場需求。 0402 1μF, 0402 0.1μF, 0201 1μF, 0201 0.1μF等型號電容有價無市。 0402 C0G系列, 0201 C0G系列短缺情況持續加劇。 另一方面, X5R、X7R等低容系列因其具備可替代性稍有緩解。 專家認為, 市場過度競爭導致許多產品長期低於成本價出貨, 例如1μF,

0.1μF等規格的產品。 這也直接導致了日系的TDK、京瓷、太陽誘電等廠家退出常規容量電容生產領域。

TDK全面轉向車載品和工業品市場, 放棄消費品市場;太陽誘電、京瓷兩家廠商雖然沒有放棄消費品市場, 但轉向了單價高、毛利高的高容、超高容市場;村田把很多產能轉向了車載和工業品市場, 大幅度減少常規容量的產能。

三星經歷過手機品質事件後, 一改往日低價搶佔市場的戰略, 也開始減產常規容量, 大幅提升出貨價。 除此之外, 隨著以iPhone X為代表的高端智慧機對電容的需求量大幅上升, 單機總電容的容量提升3—4倍。 村田、太陽誘電、三星等國際電容大廠的產能被大量耗用, 導致電容行業整體產能嚴重吃緊, 眾多原因多重疊加導致供不應求, 價格也就隨之上漲。

產品是抓住機遇的關鍵

元器件領域由於過去多年的壓價競爭,使得許多廠商的關注點轉移到價格上,對產品品質的關注度逐漸下降。鄧華告訴記者,隨著電子產品廠的成本上升,供應商的價格有一定幾率會被打壓,從而導致電子產品的品質下降。“如今的電子產品只講數量與外觀,不關注產品品質,現在很多的產品容易損壞,與以前相比,產品使用週期大大縮短。”鄧華說。

隨著這股漲價風暴的到來,產品品質被擺在桌面,供需雙方地位互換,據業內知情人士透漏,如今許多不對等商務條款已進行了相對公平的調整,例如取消VMI倉庫,把月結150天/120天、付6個月承兌之類賬期縮短至月結45天/60天電匯,3—7天的交貨時間也改成4—8周內交貨,並要求準時付款等。業內專家認為,這股漲價風暴對各大工廠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對元器件廠商來說更是調整的好時機,各個廠家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未來發展戰略和應對策略。

專家建議,各個廠家應首先主動調整客戶結構,目前業內部分元器件缺貨嚴重,小客戶以及信譽不好的客戶只能到華強北淘貨,高價的同時還無法保證品質。在這一輪漲價過後,各行各業的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龍頭企業的位置會更加鞏固,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可能會因為無貨源、高價貨源或低品質貨源等原因加快被淘汰的速度。

其次,調整產品結構。過去廠家為了生存,很難堅守自己的差異化戰略,有什麼訂單做什麼產品。現在在訂單充足的情況下,各個廠家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合理安排產能分配。專家認為,這次行業漲價,給了電容和電阻行業廠家重新回歸、各自定位的機會,使得元器件行業有機會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最後,專家建議企業可以選擇性適當擴產。擴展力度不應隨著行業缺貨而盲目加大,各個廠家應根據自身特點,利用這次機會,在已經形成局部優勢的細分領域內增加研發和生產的投入,進一步擴大相對優勢,使得產品特點更加突出,實現自己的長期戰略定位。

漲勢或將減緩,產業鏈應加強國產化

付敏向記者介紹,此次漲價風暴的持續時間是否與原材料市場走勢相關,目前尚未明確。據業內專家分析,漲價風暴讓元器件行業的價格、交期、商務條件等回歸正常水準,行業得以良性發展。專家判斷,目前漲價形式或將難以持續,即使再漲也是小幅度的。但訂單的計劃性會增強,工廠都會慢慢轉向按訂單排產,而非按照庫存和預測來排產。

對於原材料和設備廠來說,阻容價格的上漲帶來豐厚的利潤,許多設備廠家2018年的訂單已經排滿,個別精密配件成為設備廠家的產能瓶頸。而對於下游終端廠家來說,則是短期利空,長期利好。專家分析,利潤低是因為成本上升、缺貨時期不能按期交貨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利潤高是因為漲價潮中,只有終端大廠才能相對低價拿貨,小廠則沒有貨,或高價拿到低品質貨。因此很多小廠無法生存,更無力與大廠爭一席之地。而大廠卻可以通過終端產品漲價,把成本轉嫁給最終消費者。

不論大廠還是小廠,對元器件行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中國的元器件企業雖然已經在中低端市場佔領了很大的市場份額,甚至在中高端市場與日、韓競爭,但在高端、超高端市場,中國和日系還有一個數量級的差別。

專家介紹,電容市場中,日系村田為了維持行業老大的位置,選擇繼續維持中、低容產品生產,其他廠家皆全線退出中、低容市場。在中、高容市場,中國大陸和臺灣均能量產,且只是良率與日系、韓系還有差距。

專家認為,雖然目前國家有專項項目的研發扶持基金支援著企業在高端進行產品研發,説明縮短與日系的差距,但是我國基礎元器件產業鏈更需要政策支援整合,加大對上游原材料、設備廠商的國產化支援,才能逐步形成整個產業鏈優勢,減少對國外的依賴性。

價格也就隨之上漲。

產品是抓住機遇的關鍵

元器件領域由於過去多年的壓價競爭,使得許多廠商的關注點轉移到價格上,對產品品質的關注度逐漸下降。鄧華告訴記者,隨著電子產品廠的成本上升,供應商的價格有一定幾率會被打壓,從而導致電子產品的品質下降。“如今的電子產品只講數量與外觀,不關注產品品質,現在很多的產品容易損壞,與以前相比,產品使用週期大大縮短。”鄧華說。

隨著這股漲價風暴的到來,產品品質被擺在桌面,供需雙方地位互換,據業內知情人士透漏,如今許多不對等商務條款已進行了相對公平的調整,例如取消VMI倉庫,把月結150天/120天、付6個月承兌之類賬期縮短至月結45天/60天電匯,3—7天的交貨時間也改成4—8周內交貨,並要求準時付款等。業內專家認為,這股漲價風暴對各大工廠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對元器件廠商來說更是調整的好時機,各個廠家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未來發展戰略和應對策略。

專家建議,各個廠家應首先主動調整客戶結構,目前業內部分元器件缺貨嚴重,小客戶以及信譽不好的客戶只能到華強北淘貨,高價的同時還無法保證品質。在這一輪漲價過後,各行各業的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龍頭企業的位置會更加鞏固,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可能會因為無貨源、高價貨源或低品質貨源等原因加快被淘汰的速度。

其次,調整產品結構。過去廠家為了生存,很難堅守自己的差異化戰略,有什麼訂單做什麼產品。現在在訂單充足的情況下,各個廠家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合理安排產能分配。專家認為,這次行業漲價,給了電容和電阻行業廠家重新回歸、各自定位的機會,使得元器件行業有機會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最後,專家建議企業可以選擇性適當擴產。擴展力度不應隨著行業缺貨而盲目加大,各個廠家應根據自身特點,利用這次機會,在已經形成局部優勢的細分領域內增加研發和生產的投入,進一步擴大相對優勢,使得產品特點更加突出,實現自己的長期戰略定位。

漲勢或將減緩,產業鏈應加強國產化

付敏向記者介紹,此次漲價風暴的持續時間是否與原材料市場走勢相關,目前尚未明確。據業內專家分析,漲價風暴讓元器件行業的價格、交期、商務條件等回歸正常水準,行業得以良性發展。專家判斷,目前漲價形式或將難以持續,即使再漲也是小幅度的。但訂單的計劃性會增強,工廠都會慢慢轉向按訂單排產,而非按照庫存和預測來排產。

對於原材料和設備廠來說,阻容價格的上漲帶來豐厚的利潤,許多設備廠家2018年的訂單已經排滿,個別精密配件成為設備廠家的產能瓶頸。而對於下游終端廠家來說,則是短期利空,長期利好。專家分析,利潤低是因為成本上升、缺貨時期不能按期交貨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利潤高是因為漲價潮中,只有終端大廠才能相對低價拿貨,小廠則沒有貨,或高價拿到低品質貨。因此很多小廠無法生存,更無力與大廠爭一席之地。而大廠卻可以通過終端產品漲價,把成本轉嫁給最終消費者。

不論大廠還是小廠,對元器件行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中國的元器件企業雖然已經在中低端市場佔領了很大的市場份額,甚至在中高端市場與日、韓競爭,但在高端、超高端市場,中國和日系還有一個數量級的差別。

專家介紹,電容市場中,日系村田為了維持行業老大的位置,選擇繼續維持中、低容產品生產,其他廠家皆全線退出中、低容市場。在中、高容市場,中國大陸和臺灣均能量產,且只是良率與日系、韓系還有差距。

專家認為,雖然目前國家有專項項目的研發扶持基金支援著企業在高端進行產品研發,説明縮短與日系的差距,但是我國基礎元器件產業鏈更需要政策支援整合,加大對上游原材料、設備廠商的國產化支援,才能逐步形成整個產業鏈優勢,減少對國外的依賴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