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成都高新區:專利申請總量超14萬件 智慧財產權及標準融資破15億元

當前, 智慧財產權競爭已成為比產品競爭、品牌競爭層次更深、技術水準更高的競爭。 成都高新區正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和標準化戰略, 助力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 1月25日, 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 2017年, 成都高新區新增專利申請28576件、授權專利9254件, 同比增長15%和16.4%, 分別占成都市的25.1%和22.5%;截至2017年底, 成都高新區累計申請專利14.2萬件, 累計獲得專利授權6.2萬件。 區內企業累計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698項, 國際標準總量占四川省90%, 標準總量占成都市三分之一。

智慧財產權和標準量質齊升的同時,

成都高新區以“智產”撬動“資本”, 智慧財產權質押及標準增信融資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助力企業累計獲資金超15億元, 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為企業做大做強增添新動力。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以及全國第六個、西部首個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 成都高新區推動實現智慧財產權服務業快速發展。 2017年, 成都高新區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以“優秀”等級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驗收, 進入首批示範區建設階段。 目前, 成都高新區已聚集各類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84家, 從業人員超過4000人, 行業總產值達到4.4億元, 年均增幅超過30%。 其中, 聚集代理機構49家,

占四川省的75%。

“智慧財產權和標準是企業創新創造能力的集中體現, 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 成都高新區將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強區戰略, 加快“成都高新制”標準接軌國際步伐, 強化智慧財產權和標準化服務, 推動區域產業提質增效和經濟高品質發展, 助推區域打造國際創新創造中心, 助力成都建設中國西部科技中心。

智慧財產權量質齊升 專利申請總量超14萬件

C919大飛機首飛成功、“復興號”高鐵提速到350公里、天眼望遠鏡彰顯探測“功力”、“藍鯨1號”海上鑽井平臺在南海首采可燃冰成功、量子通信試驗成功……2017年, 中國在創新型國家建設方面成果豐碩, 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智慧財產權創造已成為中國創新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料顯示, 2017年, 全國發明專利申請量138.2萬件, 同比增長14.2%, 審結74.4萬件。 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第一, 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

作為中國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7年, 成都高新區智慧財產權事業也取得累累碩果。 全年新申請專利累計28576件, 其中發明15085件, 同比增長15%和15.1%;授權專利9254件, 其中發明授權3186件, 同比增長16.4%和17.9%;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占成都市的25.1%和22.5%。 截至2017年底, 成都高新區累計申請專利14.2萬件, 累計獲得專利授權6.2萬件。

與此同時, 成都高新區商標、版權事業發展勢頭迅猛。 全年商標申請量新增27809件, 占成都市23.43%, 累計達106508件;商標註冊量新增14868件, 占成都市25.47%, 累計達57765件。 通過優化版權服務和建立版權工作站協作機制,

全年完成版權登記10861件, 較上年增長175%, 占成都市18.4%。

“區內企業智慧財產權創造和保護意識不斷增強, 助推行業競爭力有效提升。 ”成都高新區科技與新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17年, 成都高新區新增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4家, 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優勢企業累計達14家, 各級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企業總數累計達160家;累計有20家企業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全區共有12家市級版權示範單位, 位居成都市首位。

據悉, 為提升企業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能力, 2017年, 成都高新區依託服務機構和龍頭企業開展專利導航體外診斷試劑產業發展專案, 聯合西南財經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院協助奧泰醫療開展醫學影像專利大資料分析,

指導企業運用專利提升競爭力;全面開展《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貫標工作, 全年通過貫標企業45家;開展商標助企等各類專題培訓會及需求對接會, 為企業提供國內及國際商標註冊、商標維權、爭創品牌等專業答疑, 幫助企業樹立品牌和商標保護意識。

實施標準化戰略 企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8項

誰制定標準, 誰就擁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 誰就佔據制高點。 這是業內普遍認可的說法。 何謂“標準”?放在科技創新領域, 就是用技術拓路藍海, 開闢行業領域的“遊戲規則”。

2017年, 成都高新區持續推進實施標準化戰略, 區內企業參與標準化活動的能力和水準不斷提升, “成都高新制”標準數量持續遞增、品質不斷提高, 全區累計創制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96項。截至2017年底,成都高新區企業累計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8項、國家標準304項、行業標準317項、地方標準53項、團體標準6項;國際標準總量占四川省90%,標準總量占成都市三分之一;擁有國際、國家、行業TC/SC/WG 57個。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深入推進實施品牌戰略。2017年,成都高新區32家企業的65個產品、7家企業的7項服務獲得第十二屆“四川省名牌”稱號,名牌產品數量位居成都市第二、服務名牌數量居成都市第一。此外,成都高新區企業京東方成為榮獲第四屆四川品質獎的4家企業之一。

“自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成都)在成都高新區啟動一年多時間以來,基地已建成西部唯一一個綜合性標準創新服務平臺,成功獲批‘國家首批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試點單位’‘國家首批標準驗證檢驗檢測點試點’。”成都高新區環城局相關負責人說,技術標準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了成都市數位標準館超200萬條標準文獻題錄以及成都高新區重點產業相關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0萬餘條資訊等資源,為企業提供標準查詢、標準組織資訊查詢、標準專案管理等多類標準創新服務。“該平臺的建立也意味著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成都)成為全國首個擁有技術標準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基地。”

據介紹,為大力支持企業實施標準化戰略與品牌戰略,成都高新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確對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單位和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的政府補貼。目前,該區已累計對188家次企業的375個實施標準化戰略項目給予了2500余萬元資助。

以“智產”撬動“資本” 企業獲智慧財產權質押及標準增信融資超15億元

2017年7月,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四川立道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憑6項實用新型專利進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500萬元,解決了資金缺口,為企業做大做強增添了新動力。

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在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管理與保護的同時,創新智慧財產權金融,智慧財產權質押及標準增信融資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累計助力88家(次)企業通過智慧財產權質押獲得11.92億元資金;美幻科技、廣達電子等60餘家科技型企業通過“標準+實物”抵押打捆形式獲得信用貸款3.5億元。

智慧財產權質押及標準增信融資是一種相對新型的融資方式,區別于傳統的以不動產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方式,企業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融資。

“標準、專利、品牌這些無形資產,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是科技型企業的立身之本和軟實力的度量衡。”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財產權質押及標準增信融資一方面將無形資產轉化為企業發展動力,甚至成為貸款融資的砝碼,以“智產”撬動“資本”,有效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將進一步激發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有助於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主體。

據介紹,為創新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成都高新區探索形成“政府擔保基金+服務機構(擔保)+銀行+評估”“擔保+銀行+評估”兩種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建立“企業庫+風險分擔資金池+管理辦公室+項目專家評議會”的四層風險緩釋機制,有力促進了智慧財產權與金融有機融合發展。同時,成都高新區在金融城、盈創動力大廈建設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功能區,重點發展智慧財產權基金、智慧財產權質押、專利保險等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定期召開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接活動,解決企業融資需求。先後成功引入總規模7億元的四川省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總規模20億元的成都市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並推動四川九鼎智遠智慧財產權運營有限公司等3家服務機構入股四川省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參與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的管理。

 大力發展智慧財產權服務業 行業從業人員超4000人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推動高品質發展,關鍵是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當前,成都高新區正深入佈局智慧財產權驅動創新,融入全球價值鏈。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成都高新區獲批設立了全國第六個、西部首個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2017年,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以“優秀”等級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驗收,進入首批示範區建設階段。

目前,成都高新區區內智慧財產權代理、法律、資訊、商用化、諮詢及培訓服務等六大業態呈現全面發展良好態勢,在智慧財產權運營、評估等方面實現突破性發展。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聚集各類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84家,其中智慧財產權資訊服務、運營服務、投融資服務機構超過40家,從業人員超過4000人,行業總產值達到4.4億元,年均增幅超過30%。在代理服務方面,成都高新區聚集代理機構49家,占四川省的75%。

“成都高新區已形成涵蓋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全過程的一站式智慧財產權服務平臺體系。”成都高新區科技與新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說,累計建設中國(四川)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綜合服務平臺等各類智慧財產權服務平臺10個,面向園區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廣泛提供檢索分析、諮詢服務、展示交易、質押融資、宣傳培訓、維權援助等全方位智慧財產權服務。同時,在軟體園、孵化園、天府新穀等科技型企業聚集園區和孵化器建立智慧財產權託管服務工作平臺,提升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工作水準,重點園區和孵化器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託管率超過85%。

據悉,2017年,成都高新區制定出臺《關於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若干政策》《關於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若干政策》等系列鼓勵政策,對優秀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給予每家每年最高150萬元獎勵,高價值專利的轉化和產業化給予最高150萬元資助;對創作IP為核心業務的文化創意類企業,按照IP收入5%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補貼。

“科技創新是成都高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成都高新區正大力發展新經濟、電子資訊、生物等主導產業,而這些產業正是智慧財產權數量集中、標準話語權很重的領域。”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成都高新區將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強區戰略,推進“成都高新制”標準接軌國際,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和技術標準創新應用對產業轉型升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支撐、輻射和帶動作用,助力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全區累計創制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96項。截至2017年底,成都高新區企業累計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8項、國家標準304項、行業標準317項、地方標準53項、團體標準6項;國際標準總量占四川省90%,標準總量占成都市三分之一;擁有國際、國家、行業TC/SC/WG 57個。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深入推進實施品牌戰略。2017年,成都高新區32家企業的65個產品、7家企業的7項服務獲得第十二屆“四川省名牌”稱號,名牌產品數量位居成都市第二、服務名牌數量居成都市第一。此外,成都高新區企業京東方成為榮獲第四屆四川品質獎的4家企業之一。

“自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成都)在成都高新區啟動一年多時間以來,基地已建成西部唯一一個綜合性標準創新服務平臺,成功獲批‘國家首批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試點單位’‘國家首批標準驗證檢驗檢測點試點’。”成都高新區環城局相關負責人說,技術標準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了成都市數位標準館超200萬條標準文獻題錄以及成都高新區重點產業相關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0萬餘條資訊等資源,為企業提供標準查詢、標準組織資訊查詢、標準專案管理等多類標準創新服務。“該平臺的建立也意味著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成都)成為全國首個擁有技術標準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基地。”

據介紹,為大力支持企業實施標準化戰略與品牌戰略,成都高新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確對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單位和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的政府補貼。目前,該區已累計對188家次企業的375個實施標準化戰略項目給予了2500余萬元資助。

以“智產”撬動“資本” 企業獲智慧財產權質押及標準增信融資超15億元

2017年7月,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四川立道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憑6項實用新型專利進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500萬元,解決了資金缺口,為企業做大做強增添了新動力。

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在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管理與保護的同時,創新智慧財產權金融,智慧財產權質押及標準增信融資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累計助力88家(次)企業通過智慧財產權質押獲得11.92億元資金;美幻科技、廣達電子等60餘家科技型企業通過“標準+實物”抵押打捆形式獲得信用貸款3.5億元。

智慧財產權質押及標準增信融資是一種相對新型的融資方式,區別于傳統的以不動產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方式,企業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融資。

“標準、專利、品牌這些無形資產,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是科技型企業的立身之本和軟實力的度量衡。”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財產權質押及標準增信融資一方面將無形資產轉化為企業發展動力,甚至成為貸款融資的砝碼,以“智產”撬動“資本”,有效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將進一步激發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有助於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主體。

據介紹,為創新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成都高新區探索形成“政府擔保基金+服務機構(擔保)+銀行+評估”“擔保+銀行+評估”兩種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建立“企業庫+風險分擔資金池+管理辦公室+項目專家評議會”的四層風險緩釋機制,有力促進了智慧財產權與金融有機融合發展。同時,成都高新區在金融城、盈創動力大廈建設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功能區,重點發展智慧財產權基金、智慧財產權質押、專利保險等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定期召開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接活動,解決企業融資需求。先後成功引入總規模7億元的四川省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總規模20億元的成都市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並推動四川九鼎智遠智慧財產權運營有限公司等3家服務機構入股四川省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參與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的管理。

 大力發展智慧財產權服務業 行業從業人員超4000人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推動高品質發展,關鍵是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當前,成都高新區正深入佈局智慧財產權驅動創新,融入全球價值鏈。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成都高新區獲批設立了全國第六個、西部首個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2017年,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以“優秀”等級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驗收,進入首批示範區建設階段。

目前,成都高新區區內智慧財產權代理、法律、資訊、商用化、諮詢及培訓服務等六大業態呈現全面發展良好態勢,在智慧財產權運營、評估等方面實現突破性發展。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聚集各類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84家,其中智慧財產權資訊服務、運營服務、投融資服務機構超過40家,從業人員超過4000人,行業總產值達到4.4億元,年均增幅超過30%。在代理服務方面,成都高新區聚集代理機構49家,占四川省的75%。

“成都高新區已形成涵蓋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全過程的一站式智慧財產權服務平臺體系。”成都高新區科技與新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說,累計建設中國(四川)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綜合服務平臺等各類智慧財產權服務平臺10個,面向園區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廣泛提供檢索分析、諮詢服務、展示交易、質押融資、宣傳培訓、維權援助等全方位智慧財產權服務。同時,在軟體園、孵化園、天府新穀等科技型企業聚集園區和孵化器建立智慧財產權託管服務工作平臺,提升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工作水準,重點園區和孵化器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託管率超過85%。

據悉,2017年,成都高新區制定出臺《關於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若干政策》《關於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若干政策》等系列鼓勵政策,對優秀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給予每家每年最高150萬元獎勵,高價值專利的轉化和產業化給予最高150萬元資助;對創作IP為核心業務的文化創意類企業,按照IP收入5%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補貼。

“科技創新是成都高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成都高新區正大力發展新經濟、電子資訊、生物等主導產業,而這些產業正是智慧財產權數量集中、標準話語權很重的領域。”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成都高新區將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強區戰略,推進“成都高新制”標準接軌國際,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和技術標準創新應用對產業轉型升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支撐、輻射和帶動作用,助力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