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山東人闖關東後,後代人的口音都變了?

山東人闖關東後, 子孫後代的口音為什麼會變化, 不說山東話呢?近日有網友這樣發問, 認為山東人自古講究傳統文化, 重儒重教, 以說一口山東話而自豪。 闖關東後的山東人究竟經歷了什麼, 才使子孫後代的口音也變了?

首先要明確的是, 山東人闖關東後, 子孫後代並不是完全把口音改變了。 比如說大連話, 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山東話, 相信去過大連的山東人尤其是煙臺人, 會有一種恍惚感:為什麼東北人也說"海蠣子味兒"的膠東話。

俺們那疙瘩都是東北銀

大連目前的人口構成中, 主要以“登萊府”後裔為主, 多半是闖關東時遷入的。 在語言上, 大連話與山東的膠遼官話同出一脈, 主要包括丹東、營口等地。 雖然從現在多數人的認知上, 大連屬於東北地區, 但大連話與東北話的區別還是十分明顯的。

闖關東後, 在大連的山東人佔據了人口中的絕對多數。

因此可以籠統地說:大連話等同于山東話。 但大連是一個孤例, 其他闖關東的山東人, 其子孫後代的口音都已改變。 其原因不外乎如下三點:

入鄉隨俗吃吃大鍋燉

1、山東人講究入鄉隨俗, 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入鄉隨俗、客隨主便——這是山東人現在也非常愛說的兩句話。

闖關東的山東人來到白山黑水之間, 自覺主動地把自己當成外來客, 積極融入到當地文化中。 哪怕自己鄉音難改, 也要讓後代學會當地方言。 這本身就是齊魯文化兼收並蓄的一個傳統, 也表現了山東人對當地文化的尊重。

當年闖關東的山東人多數都有極強的生存、適應能力。 能從家鄉故土闖進陌生的莽莽雪原, 要重新學習、積極適應的東西太多了, 改改自己的口音還不是小事一件嘛, 有什麼難的?

抽著旱煙嘮嘮嗑

2、齊魯大地本有多種方言, 自身也有求同的需求

闖關東的山東人, 來自齊魯大地的不同地區, 有走水路的, 有走陸路的。 起初是“各走各道, 各說各話”, 聚到一起後發現你是煙臺話, 我是濟南話, 還有棗莊話……同是山東人交流起來也挺費勁。

加上還有來自北直隸(今河北)、河南的, 大家如果不能在生活習慣、文化融合、語言溝通上求大同存小異, 怎麼能生活在一起呢?而且生活在地廣人稀的大東北, “關上門自己朝天過”顯然不行, 必須相互協作、溝通。

因此, 再固守傳統的山東人也有主動求同的需求。

學好東北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3、東北原生態語言有很強融合能力

東北話在形成的過程中, 一直在不斷融合、吸附外來語言。 從古燕語開始, 就與古中原地區的魯、冀、豫、晉等地方言進行融合, 後來又與滿、蒙、俄、日等語言交匯碰撞……直到近現代,以山東、河北為主體的闖關東大潮湧起,東北原生態語言中更多注入了魯、冀方言的元素,這為東北官話的最終成型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自古以來東北就是個大熔爐,丟進去不管什麼,熔化後重新出爐的,就是獨特的東北味。山東人闖關東後,子孫後代在東北大熔爐裡,鍛造成一塊塊不同的人才,雖然鄉音已改,但根一直都在。歡迎東北人回老家看看,常來常往不相忘。

後來又與滿、蒙、俄、日等語言交匯碰撞……直到近現代,以山東、河北為主體的闖關東大潮湧起,東北原生態語言中更多注入了魯、冀方言的元素,這為東北官話的最終成型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自古以來東北就是個大熔爐,丟進去不管什麼,熔化後重新出爐的,就是獨特的東北味。山東人闖關東後,子孫後代在東北大熔爐裡,鍛造成一塊塊不同的人才,雖然鄉音已改,但根一直都在。歡迎東北人回老家看看,常來常往不相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