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明惠文帝到過永川什麼地方?是這裡,一條已經快消失的古街!

說到永川古八景之一的鐵嶺夏蓮, 就一定會與永川大安的茶店場相聯繫。 據有關資料對【鐵嶺夏蓮】的介紹, 鐵嶺乃鐵山, 在縣城東15裡, 其山石色如鐵。 山上有場名茶店。 據傳, 明惠文帝過此, 曾在此休息飲茶, 因名茶店。 場西大路邊有石碑刻"鐵嶺山", 每字大約3尺見方, 系明嘉靖年間巡案、天津人李欽書, 至今尤存。 鐵嶺縱橫10餘裡, 中名鐵山坪, 風景優美。 附近尤蓮池壩。 池中實無蓮, 惟多石孔, 與蓮相似, 十分美麗, 因名"鐵嶺夏蓮"。

區政協調研組文章寫道:調研組一行在中山路街道辦事處孫家口村境內的鐵嶺山上看到,沿鐵嶺山山脊,有一段長約1公里、寬約兩米的石板路。這段路看似平凡,但卻大有來頭,因為它就是當年從成都通往重慶的官道。這條官道古稱“成渝東大路”,永川人稱之為“中大路”,是官府傳遞信函文書的驛道,全程長535.5公里。該官道西自大足界向東經榮昌的石盤鋪進永川太平,再從西外老街入永川城,過東門出城,經茶店、大安、隆濟場進入璧山境,在永川境內長45公里。石板路寬度1.7至2米,兩乘轎子或滑竿可以並行。隨著1932年12月成渝公路全線竣工通車、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全線通車,這條官道已完成其歷史使命,漸漸退出交通通信的歷史舞臺。今天,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鐵就從古道附近穿過,讓人不得不感歎:人類文明的腳步從未停止,歷史的車輪始終滾滾向前!

茶店場西大路邊原有石碑刻“鐵嶺山”,每字大約3尺見方,系明嘉靖年間巡撫、天津人李欽所書。鐵嶺山縱橫10餘裡,中名鐵山坪,風景優美。附近有蓮池壩,池中實無蓮,惟多石孔,與蓮(蓬)相似,十分美麗,因名“鐵嶺夏蓮”。明代永川人羅勳有詩雲:

水流石竅滿芳堤,湧出奇花鐵嶺迷。

豈有靈根來玉井,還疑靜植借蓮溪。

胭脂著雨鮮如洗,翡翠飄風軟欲攜。

景運有開先燦爛,依稀桃李自成蹊。

清代永川詩人李天英也曾留詩一首:

三十六州鐵,移來聚此山。

黑雲生石骨,黃葉落霜顏。

鴉噪孤亭晚,兵銷野樹間。

何人留手跡,拂拭出榛菅(zhēnjiān)。

“鐵嶺夏蓮”古景中有古道穿過,這種姊妹共存的文化遺存現象在永川境內其他地方還不多見。據悉,中山路街道正積極與有關部門銜接,力爭在開發中做好文化遺存的保護工作,讓子孫後代能夠在感受古道滄桑歲月的同時,還能依稀看到“鐵嶺夏蓮”的美麗風景。

區政協調研組文章寫道:調研組一行在中山路街道辦事處孫家口村境內的鐵嶺山上看到,沿鐵嶺山山脊,有一段長約1公里、寬約兩米的石板路。這段路看似平凡,但卻大有來頭,因為它就是當年從成都通往重慶的官道。這條官道古稱“成渝東大路”,永川人稱之為“中大路”,是官府傳遞信函文書的驛道,全程長535.5公里。該官道西自大足界向東經榮昌的石盤鋪進永川太平,再從西外老街入永川城,過東門出城,經茶店、大安、隆濟場進入璧山境,在永川境內長45公里。石板路寬度1.7至2米,兩乘轎子或滑竿可以並行。隨著1932年12月成渝公路全線竣工通車、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全線通車,這條官道已完成其歷史使命,漸漸退出交通通信的歷史舞臺。今天,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鐵就從古道附近穿過,讓人不得不感歎:人類文明的腳步從未停止,歷史的車輪始終滾滾向前!

茶店場西大路邊原有石碑刻“鐵嶺山”,每字大約3尺見方,系明嘉靖年間巡撫、天津人李欽所書。鐵嶺山縱橫10餘裡,中名鐵山坪,風景優美。附近有蓮池壩,池中實無蓮,惟多石孔,與蓮(蓬)相似,十分美麗,因名“鐵嶺夏蓮”。明代永川人羅勳有詩雲:

水流石竅滿芳堤,湧出奇花鐵嶺迷。

豈有靈根來玉井,還疑靜植借蓮溪。

胭脂著雨鮮如洗,翡翠飄風軟欲攜。

景運有開先燦爛,依稀桃李自成蹊。

清代永川詩人李天英也曾留詩一首:

三十六州鐵,移來聚此山。

黑雲生石骨,黃葉落霜顏。

鴉噪孤亭晚,兵銷野樹間。

何人留手跡,拂拭出榛菅(zhēnjiān)。

“鐵嶺夏蓮”古景中有古道穿過,這種姊妹共存的文化遺存現象在永川境內其他地方還不多見。據悉,中山路街道正積極與有關部門銜接,力爭在開發中做好文化遺存的保護工作,讓子孫後代能夠在感受古道滄桑歲月的同時,還能依稀看到“鐵嶺夏蓮”的美麗風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