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故紙尋珍話民俗

喪俗文書往往因喪禮的結束而灰飛煙滅, 家族性和短暫性更使其無法廣泛流通, 歷來不被收藏界和研究者所關注, 是收藏界的空白。

正是這些被視為不吉利的故紙, 有時能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我曾收藏一冊《江甯顧石臣先生事略》, 這是顧石臣先生去世後, 他的後人、故舊以顧石臣先生追悼會籌備處名義編印的紀念冊, 是一種典型的家族刊刻的喪俗文書。 仔細研究這份《事略》得知, 這位顧石臣名顧琅, 江蘇江寧人(今南京), 生於1880年, 原名芮體乾, 後改姓顧, 名琅, 字石臣, 號碩臣。 他曾和魯迅是南京路礦學堂的同學, 也是1902年隨魯迅赴日留學的6個同學之一。 其中官費生5名, 即魯迅、張邦華、顧石臣、伍仲文、劉乃弼;自費生1名, 即陳衡恪。 魯迅日記和周作人日記中都曾多次提及這位同窗。

魯迅和顧石臣曾合著《中國礦產志》, 並編繪《中國礦產全圖》, 此書於1906年5月出版,

同年12月, 增訂再版;1907年1月增訂三版。 在8個月內, 連續出版3次, 這是辛亥革命前第一部全面記述中國礦產的專著, 也是中國第一部礦產志書。

顧先生先入弘文學院學習語言, 後入東京大學地質系, 獲工學士。 清光緒34年自日本畢業歸國, 考取進士, 宣統元年授翰林院庶起士。 曾任天津高等工業學院教務長, 長春礦務監督署首席技正, 後調農商部技正。 他希望“以為中級工務人才為工業之幹部”, 主張“添辦工科中學, 造就普通工業人才”, 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宣導者之一。

《江甯顧石臣先生事略》特別記載了他六十歲時, 有一天吃晚飯, 筷子掉到地上, 他伸手去撿, 一下突發腦溢血, 搶救無效去世的史實, 這是其他資料均未提及的。

我正是從這本紀念集中發現這位近代科學家的塵封記憶, 眾多的喪俗文書是補史之缺、正史之誤的文獻。

但由於天災人禍、雨漏蟲咬、自然損壞, 使此類民俗文書變得非常稀少。 而且眾多的民俗文書失去了原有地區、民族和家族屬性, 使許多收藏者, 面對故紙只知其“價”而不知其“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