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本俯視物流業|影響物流效率最大的五個外部因素

作者 | 馬榮 傳化智聯總裁助理、投資管理部總經理

來源 | 老馬人生雜談

為貨主企業降本增效是永恆的主題, 然而除了物流各個環節本身外, 幾個外在因素對物流效率的影響不可忽視。

1、產業結構佈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流的成本和效率。

大面說, 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越高, 則物流費用占比下降的概率越大, 運1噸鋼和1噸晶片, 運費差距不大, 但物流費用比重前者高很多。 產業空間結構佈局上, 重貨運輸距離下降, 也會降低物流成本。

這需要社會能源結構匹配, 比如氧化鋁產業, 如果東部有跟西部一樣便宜的電費,

則物流上就不用受進去的貨多、出來的貨少、長距離運輸的苦, 完全可以在東部沿海城市完成, 如此, 同樣的產值, 物流費用大幅度下降。

2、人口結構會改變物流運作方式, 增加透明度, 降低交易費用。

人口結構重點在兩個層面:家族小型化和勞動人口下降。

堅持執行三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 使過去的大家族逐漸小型化, 過去三代人就有可能串聯起上百人的親人關係, 並通過差序格局形成很好的管理秩序, 不要說物流生意, 就算是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可能連結在一起;

現在三代人能形成親戚關係也就10人左右, 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得社會各個環節更有可能走向公平、透明, 裙帶關係無法滿足生產需要, 既然是對外, 不如通過平等公開的程式, 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供應商。

勞動人口下降, 一方面會導致人的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會促進設備的無人化, 而後者在生產企業嘗到甜頭後會給予正面的回饋, 當前物流各個環節都實現自動化、無人化甚至智慧化的趨勢基本已經無可阻擋, 如何加速順勢, 是物流企業要考慮的點。

3、社會政策不協調, 極大地增加物流成本。

兩個社會政策對物流的影響已經深入到各個環節:稅收安排和社會保障。

稅收安排方面, 增值稅成為了物流企業集中、兼併重組和形成行業優勢的重大阻礙。

物流處於經濟活動的末梢, 尤其是到司機更是如此, 末端獲得增值稅票的途徑和動機都不足, 而且我們所看到的增值, 可能僅僅相當於司機的勞動報酬, 這些可能是精准扶貧的物件。

但由於增值稅政策安排, 正規的企業或者要進入到資本市場的企業, 增值稅進項成為物流繞不開的坎, 而物流企業要發展, 又需要與資本市場對接以形成資本方面的優勢, 於是可以看到一些畸形的商業模式在物流行業誕生。

比如物流平臺或者物流企業本可以直接對司機進行結算和調度, 但一定要讓司機掛靠在車隊企業(掛靠在車隊, 實際上還是司機個人對自己的車負責), 增加業務流程的同時, 增加司機的收款風險和貨主企業的物流成本,

稅收制度的影響遠不是物流行業自身能解決的。

社會保障有個巨大的坑。 從事物流行業的人, 大多來自農村, 在當前社保全國統籌的情況下, 進城務工的農民在各自戶口所在地已經有新農合保障, 有的地方還會有保險公司介入形成大病保險, 農民工其實不想繳納五險一金,一方面成本較農村高,另一方面用起來也不互通、不方便;

但在企業制度安排上,所有企業的合同員工必須繳納社保,根本原因是用這些人的人頭費來彌補過去社保的虧空,帶給企業的是無法規避的成本。這個坑不是物流行業自己能解決的,很多企業同樣無法避免。要提高企業的效率和活力,需要其他管道解決社保需求。

4、技術發展極大提升物流效率。

這裡主要是指普適性技術在物流行業的應用,比如通信技術、雲計算和大資料技術使倉儲裡的機器人動起來,使很多過去不能實現的場景都能得到大規模運用,只要身在其中,處處能感受到技術帶來的物流領域的變化,識別、入倉、分揀、搬運、傳輸、測量等等各個環節都在快速更新。

5、城市規劃是提升共同配送效率的重要手段。

如您所知,共同配送的基礎在於相同或相似行業做大貨量規模後,通過倉配一體化管理,實現效率提升,比如同城中向超市的配送——世紀華聯在杭城10多個超市,集中協調社會儲運設施後的配送可能效率更好;

或者蘇甯、國美及京東的家電配送等,當然還有其他類似的產品,城市規劃部門要做的是將這些功能類似的板塊集中,促進物流資源的集中。規劃,不是物流能夠解決。

總之,物流與社會各個要素高度相關,要提升物流全鏈條效率,不僅僅要練好內功,還需要外部條件的改善。如同企業管理一樣,在多目標約束條件下,若各個目標無法達成一致,局部的效率提升會導致整體效率的大幅度下降,這就需要決策者能夠站在更高層來統籌協調,從而帶來整體效率提升。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 END —

農民工其實不想繳納五險一金,一方面成本較農村高,另一方面用起來也不互通、不方便;

但在企業制度安排上,所有企業的合同員工必須繳納社保,根本原因是用這些人的人頭費來彌補過去社保的虧空,帶給企業的是無法規避的成本。這個坑不是物流行業自己能解決的,很多企業同樣無法避免。要提高企業的效率和活力,需要其他管道解決社保需求。

4、技術發展極大提升物流效率。

這裡主要是指普適性技術在物流行業的應用,比如通信技術、雲計算和大資料技術使倉儲裡的機器人動起來,使很多過去不能實現的場景都能得到大規模運用,只要身在其中,處處能感受到技術帶來的物流領域的變化,識別、入倉、分揀、搬運、傳輸、測量等等各個環節都在快速更新。

5、城市規劃是提升共同配送效率的重要手段。

如您所知,共同配送的基礎在於相同或相似行業做大貨量規模後,通過倉配一體化管理,實現效率提升,比如同城中向超市的配送——世紀華聯在杭城10多個超市,集中協調社會儲運設施後的配送可能效率更好;

或者蘇甯、國美及京東的家電配送等,當然還有其他類似的產品,城市規劃部門要做的是將這些功能類似的板塊集中,促進物流資源的集中。規劃,不是物流能夠解決。

總之,物流與社會各個要素高度相關,要提升物流全鏈條效率,不僅僅要練好內功,還需要外部條件的改善。如同企業管理一樣,在多目標約束條件下,若各個目標無法達成一致,局部的效率提升會導致整體效率的大幅度下降,這就需要決策者能夠站在更高層來統籌協調,從而帶來整體效率提升。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