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吐血整理!42條!2017年關於電池技術的變革!

請看以下電池技術的進步與變革:

1、2017年, 在這電池技術突飛猛進的一年裡, 各大機構相繼在“固態電池”中亮劍;由寶馬、戴姆勒、通用、大眾、豐田、本田、現代等主流車企牽頭, 行業內拉開了“燃料電池元年”的序幕, 高鎳三元、矽碳負極、石墨烯漿料等技術紛紛從概念到產品……

2、17年3月初, 94歲高齡鋰電之父約翰·古德諾夫 研發出全固態電池, 在實驗室, 新電池能在 1200 個充放迴圈之後只出現極小的損耗, 環境容忍度很好, 能夠在 60℃ 到零下 20℃ 的溫度下工作。

3、美女博導研發出高密度電池

3月中, 浙大歸國女博導陸盈盈帶領的團隊研究出了能量密度提高了三四倍的金屬鋰電池。 不但續航能力大為增強, 而且電池的充電速度會是現在的幾倍速度快。

4、賓士燃料電池汽車預計今年投產

3月27日, 美國媒體曝光賓士GLC F-Cell的測試照。 該車將燃料電池動力與插電式混動相結合, 除了內燃機,

增加了燃料電池、儲氫罐、鋰電池、電動機。

5、中通發佈12m氫燃料電池客車

3月30日, 中通12米氫燃料電池客車正式發佈, 該產品燃料電池額定功率為60KW, 輔以錳酸鋰動力電池, 使燃料電池盡可能工作在最佳效率區間。 同時, 採用低入口設計, 前後均設置雙內擺門, 大大提高了乘客上下車的方便性和速度; 6700mm設計, 車內空間分佈更合理。

6、日本成功研發“鋰空氣電池”

4月初, 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院最新宣佈已經開發出一種能量密度空前的“鋰空氣電池”。 據悉, “鋰空氣電池”使用碳納米管作為空氣電極材料, 通過電極結構優化, 實現30mAh/cm2能量密度。

7、豐田利用人工智慧來研發燃料電池催化劑

4月初, 豐田表示, 公司將在新的研發中使用人工智慧來加速探索先進的電池材料和燃料電池催化劑,

以便為電動汽車和其他零排放汽車提供動力。

8、天津力神完成260wh/kg高比能動力電池開發

4月中旬, 由天津力神承擔的“高比能量密度鋰離子動力電池開發與產業化技術攻關”項目獲突破進展, 目前已開發完成重量比能量密度達260Wh/kg的單體電芯, 在350次充放電迴圈後容量保持率達到83.28%;同時開發出了能量密度達280Wh/kg以及300Wh/kg的動力電池樣品。

9、中國電科院成功解決鈦酸鋰電池脹氣問題

4月下旬,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承擔的“亞微米鈦酸鋰儲能電池材料合成技術研究”項目通過國家電網公司驗收。 研究團隊採用元素摻雜技術對鈦酸鋰材料進行改性, 降低其表面催化活性, 抑制脹氣副反應發生, 達到抑制電池脹氣目的。

10、美國研發“冷凍”鋰電池 壽命延長安全升級

4月24日,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冷凍方法, 採用冰範本法將不易燃無毒的柔性固體電解質用於鋰電池, 可以延長鋰電池的壽命, 提高安全性, 電池還能彎曲。

11、特斯拉電池技術大突破:48萬公里僅衰減5%

5月初, 特斯拉首席電池科學家KurtKelty和技術夥伴加拿大Dalhousie大學的JeffDahn在最新的技術演講中表示, 能夠讓車輛在行駛48萬公里後, 電池的衰減控制在5%以內, 並將應用到7月推出的Model3轎車中。

12、鋰電池應用雙極電極能量密度可達500wh/L

5月初, 弗勞恩霍夫陶瓷技術與系統研究所(IKTS)在德累斯頓與其合作夥伴將燃料電池中使用的雙極原理應用於鋰電池, 這種結構安排可支援高電池電壓和500Wh / L的能量密度。

13、以色列公司研發出5min閃充電池

5月15日,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以色列納米技術公司StoreDot推出一款劃時代的“超快速充電”電動汽車電池, 融合了多層納米材料和有機化合物, 可在短短五分鐘內完充電,並支持汽車續航300英里(約483公里)。

14、多孔石墨烯電極破解電池快充難題

5月下旬,《科學》雜誌報告說,研製出一種多孔石墨烯複合電極技術,以多孔石墨烯為三維框架結構、表面均勻生長納米顆粒五氧化二鈮的方式製成複合電極,能同時實現充電快和使用時間長這兩個目標。

15、韓國年產量最大燃料電池廠竣工

5月23日,韓聯社報導,鬥山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00億韓元(約3600萬美元)在韓國益山市修建的燃料電池廠—鬥山韓國燃料電池廠已經完工。該工廠的年產量將達到63兆瓦,是韓國年產量最大的燃料電池廠。

16、晶片技術打造絕對安全3D鋰電池

6月初,位於美國加州的Enovix公司對鋰電池做出了重要的改進:第一,使用矽晶圓光刻技術在矽晶圓上製造電池;第二,將傳統鋰電池的陽極材料石墨換成了多孔矽。這種電池結構將陰極分成了成千上萬個由矽分離開來的微小部分,這就使得因熱擴散引起的起火、爆炸變得更加困難。

17、東京工業大學研發1秒瞬充固態電池

6月初,東京工業大學一杉教授使用氧化鋰·鎳·錳作為正極,而用磷酸鋰作為電解質。採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從而使固體電解質和正極間的阻力降低到了液體電解質與正極間的阻力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實現前所未有的1秒瞬間充滿。

18、液化氣電解質 -80℃正常高效運行

6月下旬,美國科學家首次使用液化氣取代電解液,新技術不僅提高了電動車在寒冷冬季單次充電的運行里程,還能為高空極冷環境下的無人機、衛星、星際探測器等提供電能。

19、太陽能電動汽車進入預售 續航達800公里

7月初,荷蘭Lightyear公司表示,他們將在2018年推出一款名為“one”的太陽能汽車,續航里程可達800公里,目前已經在歐洲和美洲市場預售。

20、用“骨架”為氫燃料汽車儲能

7月15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教授曾華淳分享了關於氫能應用的關鍵技術:氫能儲存。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是通過吸附的方式來儲氫,由於它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即:單位品質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

21、磷酸鐵鋰充電速度提升36倍

7月中旬,MIT研究人員Kang和Ceder發現:對磷酸鐵鋰材料進行表面處理使其生成間隔僅5納米的多條凹槽,可將鋰離子的傳送速度提高36倍。

22、豐田全固態電池電動車2022年上市

7月下旬,有媒體報導,豐田汽車目前正在研發由全固態電池提供動力的電動車。該種電池可增加電動車車輛續航里程,減少充電時間,可在幾分鐘內充滿電。

23、斯坦福大學製備大尺寸可伸縮柔性電池

8月初,斯坦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研究得出,所有的組件(包括正極、負極,隔膜,集流體、外殼等)都可以同時進行拉伸。成果發表在著名期刊Adv. Energy Mater.。

24、GS Yuasa新型鋰電池續航翻倍 2020年實現量產

8月初,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GS Yuasa公司將在2020年透過 LEJ 工廠進行量產一款新型車用鋰電池供應給日系、歐系車廠使用,能將續航里程增加一倍。

25、日立固態電池完成送樣 2020年前將投放市場

8月初,日本日立公司的研究人員宣佈其固態電池技術已經研發完成,新一代電池可以抵禦外太空極端溫度,目前已經將固態電池的樣品送到了航空航太和汽車行業的潛在客戶。

26、現代發佈燃料汽車 明年量產

8月17日,現代汽車向世人提前揭開了其下一代燃料電池車的面紗。這款接近量產的新款氫燃料SUV車型預先透露了其前景廣闊的技術參數,同時展示了極具未來感的設計風格。

27、儲氫制氫新工藝在德國問世 將大幅降低成本和能耗

8月31日,科技日報稱德國科學家日前開發出利用有機載體液和特殊催化劑的儲存和制取氫燃料新工藝,使原先裝卸氫燃料所需的兩個裝置簡化成一個裝置。

28、三星SDI發佈續航600公里動力電池

9月中旬,三星SDI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多功能電池組”解決方案,續航里程可達到600至700公里。

29、三菱日立推出氫燃料混合動力發電系統

據外國媒體報導,三菱日立電力系統有限公司(MHPS)推出了結合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SOFC)與微型燃氣輪機(MGT)的新型加壓混合動力發電系統。

30、東芝新型鋰電池充電6min行駛320km

10 月 3 日,東芝在官網發佈公告,稱已成功研發能量密度高、並能快速充電的全新一代車用電池SCiB TM,可實現充電 6 分鐘,行駛 320 公里,並將在2019年實現商用。

31、手機電池瀝青造充滿電只需5分鐘

10月5日,《每日郵報》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摻有一點兒瀝青的鋰離子電池,充電速度可以達到商品化鋰離子電池的10-20倍。給電池充電將不再動輒需要數個小時,這些電池由零充到滿電只需短短5分鐘。

32、豐田燃料電池卡車測試 續航里程320公里

10月12日,美國推出Mirai氫燃料電池轎車後,豐田試圖將燃料電池技術推廣到重型卡車中。為測試該技術在卡車的運用,豐田將Project Portal燃料電池卡車投入到洛杉磯和長灘港口倉庫運輸貨物。

33、中科院研發新型隔膜可耐150℃高溫

10月下旬,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發出一種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耐高溫鋰離子電池隔膜,採用該隔膜的電池在150℃高溫環境中能夠保持正常工作狀態。

34、三星2030年量產鋰空氣電池續航增加一倍

11月初,三星中央實驗室已開發出鋰氣電池(lithium-air battery),蓄電量達 520 wh,遠高過當今的鋰電池,並能讓電動車續航力增加近兩倍。

35、Enevate推出五分鐘極速快充電池技術

11月初,美國Enevate公司推出一項支持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的高能量密度矽鋰離子電池技術,可在高達10C測試充電速率情況下,在5分鐘內充電至75%的容量,該HD-Energy電池技術在-40°C寒冷氣候下,仍可實現正常充放電。

36、國內首款正式量產燃料電池汽車上市

11月17日,上汽大通首款氫燃料電池輕客FCV80于廣州車展正式發佈上市,其車載儲氫罐可儲存6.2kg氫,儲氫壓力為35MPa。該車單次加氫僅需要3~5分鐘,40km/h等速續航里程為438km。

37、充電1min行駛800km 菲斯克固態電池2023年量產

11月中旬,據外媒報導,菲斯克申請了固態電池專利,能量密度是現有電池的2.5倍,續航里程可達500英里;而充電時間,最快可在1分鐘之內完成,預計2023年量產。

38、美國CoorsTek利用陶瓷膜研發出高效率的氫燃料提取技術

據媒體消息,美國CoorsTek公司與挪威奧斯陸大學和西班牙技術研究所合作,成功地開發出一種利用陶瓷膜從天然氣中提取氫燃料的技術。

39、TDK推全陶瓷固態電池 預計2018年量產

11月21日,日本電池大廠TDK於宣佈,已研發出全球首款採用小型SMD技術,可進行充放電的全陶瓷固體電池“Cera Charge”,並預計於2018年春天開始進行量產。Cera Charge尺寸為4.5×3.2×1.1mm,額定電壓為1.4V、容量為100μAh、充放電迴圈次數視條件可達1,000次以上。

40、韓國開發出蜘蛛網狀鋰電池新材料

11月中旬,韓國成均館大學發佈消息稱,其研究組通過運用冰膜方法,將蜘蛛網形狀的三維網路結構組建成具有多重保障的碳納米管,並對其進行臭氧處理,使納米管表面像蜘蛛網一樣,具有彈性功能,成功解決了高容量材料退化和充放電速度慢等問題,可以應用於多種類型的高容量二次電池。

41、三星宣佈搞定石墨烯電池

11月末,三星稱已開發出石墨烯電池,在提高電池容量的同時,能夠把充電速度提升到現有標準的5倍。

42、日本研發新型電解液電壓平臺提升至4.6V

12月初,來自東京大學等機構的人員研發了一種含有阻燃劑磷酸三甲酯的高濃度電解液。這種電解液不易燃燒,並可實現高穩定充放電1000多次或時長一年以上,並將工作電壓從當前的3.7伏特提高到4.6伏特。

14、多孔石墨烯電極破解電池快充難題

5月下旬,《科學》雜誌報告說,研製出一種多孔石墨烯複合電極技術,以多孔石墨烯為三維框架結構、表面均勻生長納米顆粒五氧化二鈮的方式製成複合電極,能同時實現充電快和使用時間長這兩個目標。

15、韓國年產量最大燃料電池廠竣工

5月23日,韓聯社報導,鬥山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00億韓元(約3600萬美元)在韓國益山市修建的燃料電池廠—鬥山韓國燃料電池廠已經完工。該工廠的年產量將達到63兆瓦,是韓國年產量最大的燃料電池廠。

16、晶片技術打造絕對安全3D鋰電池

6月初,位於美國加州的Enovix公司對鋰電池做出了重要的改進:第一,使用矽晶圓光刻技術在矽晶圓上製造電池;第二,將傳統鋰電池的陽極材料石墨換成了多孔矽。這種電池結構將陰極分成了成千上萬個由矽分離開來的微小部分,這就使得因熱擴散引起的起火、爆炸變得更加困難。

17、東京工業大學研發1秒瞬充固態電池

6月初,東京工業大學一杉教授使用氧化鋰·鎳·錳作為正極,而用磷酸鋰作為電解質。採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從而使固體電解質和正極間的阻力降低到了液體電解質與正極間的阻力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實現前所未有的1秒瞬間充滿。

18、液化氣電解質 -80℃正常高效運行

6月下旬,美國科學家首次使用液化氣取代電解液,新技術不僅提高了電動車在寒冷冬季單次充電的運行里程,還能為高空極冷環境下的無人機、衛星、星際探測器等提供電能。

19、太陽能電動汽車進入預售 續航達800公里

7月初,荷蘭Lightyear公司表示,他們將在2018年推出一款名為“one”的太陽能汽車,續航里程可達800公里,目前已經在歐洲和美洲市場預售。

20、用“骨架”為氫燃料汽車儲能

7月15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教授曾華淳分享了關於氫能應用的關鍵技術:氫能儲存。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是通過吸附的方式來儲氫,由於它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即:單位品質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

21、磷酸鐵鋰充電速度提升36倍

7月中旬,MIT研究人員Kang和Ceder發現:對磷酸鐵鋰材料進行表面處理使其生成間隔僅5納米的多條凹槽,可將鋰離子的傳送速度提高36倍。

22、豐田全固態電池電動車2022年上市

7月下旬,有媒體報導,豐田汽車目前正在研發由全固態電池提供動力的電動車。該種電池可增加電動車車輛續航里程,減少充電時間,可在幾分鐘內充滿電。

23、斯坦福大學製備大尺寸可伸縮柔性電池

8月初,斯坦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研究得出,所有的組件(包括正極、負極,隔膜,集流體、外殼等)都可以同時進行拉伸。成果發表在著名期刊Adv. Energy Mater.。

24、GS Yuasa新型鋰電池續航翻倍 2020年實現量產

8月初,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GS Yuasa公司將在2020年透過 LEJ 工廠進行量產一款新型車用鋰電池供應給日系、歐系車廠使用,能將續航里程增加一倍。

25、日立固態電池完成送樣 2020年前將投放市場

8月初,日本日立公司的研究人員宣佈其固態電池技術已經研發完成,新一代電池可以抵禦外太空極端溫度,目前已經將固態電池的樣品送到了航空航太和汽車行業的潛在客戶。

26、現代發佈燃料汽車 明年量產

8月17日,現代汽車向世人提前揭開了其下一代燃料電池車的面紗。這款接近量產的新款氫燃料SUV車型預先透露了其前景廣闊的技術參數,同時展示了極具未來感的設計風格。

27、儲氫制氫新工藝在德國問世 將大幅降低成本和能耗

8月31日,科技日報稱德國科學家日前開發出利用有機載體液和特殊催化劑的儲存和制取氫燃料新工藝,使原先裝卸氫燃料所需的兩個裝置簡化成一個裝置。

28、三星SDI發佈續航600公里動力電池

9月中旬,三星SDI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多功能電池組”解決方案,續航里程可達到600至700公里。

29、三菱日立推出氫燃料混合動力發電系統

據外國媒體報導,三菱日立電力系統有限公司(MHPS)推出了結合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SOFC)與微型燃氣輪機(MGT)的新型加壓混合動力發電系統。

30、東芝新型鋰電池充電6min行駛320km

10 月 3 日,東芝在官網發佈公告,稱已成功研發能量密度高、並能快速充電的全新一代車用電池SCiB TM,可實現充電 6 分鐘,行駛 320 公里,並將在2019年實現商用。

31、手機電池瀝青造充滿電只需5分鐘

10月5日,《每日郵報》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摻有一點兒瀝青的鋰離子電池,充電速度可以達到商品化鋰離子電池的10-20倍。給電池充電將不再動輒需要數個小時,這些電池由零充到滿電只需短短5分鐘。

32、豐田燃料電池卡車測試 續航里程320公里

10月12日,美國推出Mirai氫燃料電池轎車後,豐田試圖將燃料電池技術推廣到重型卡車中。為測試該技術在卡車的運用,豐田將Project Portal燃料電池卡車投入到洛杉磯和長灘港口倉庫運輸貨物。

33、中科院研發新型隔膜可耐150℃高溫

10月下旬,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發出一種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耐高溫鋰離子電池隔膜,採用該隔膜的電池在150℃高溫環境中能夠保持正常工作狀態。

34、三星2030年量產鋰空氣電池續航增加一倍

11月初,三星中央實驗室已開發出鋰氣電池(lithium-air battery),蓄電量達 520 wh,遠高過當今的鋰電池,並能讓電動車續航力增加近兩倍。

35、Enevate推出五分鐘極速快充電池技術

11月初,美國Enevate公司推出一項支持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的高能量密度矽鋰離子電池技術,可在高達10C測試充電速率情況下,在5分鐘內充電至75%的容量,該HD-Energy電池技術在-40°C寒冷氣候下,仍可實現正常充放電。

36、國內首款正式量產燃料電池汽車上市

11月17日,上汽大通首款氫燃料電池輕客FCV80于廣州車展正式發佈上市,其車載儲氫罐可儲存6.2kg氫,儲氫壓力為35MPa。該車單次加氫僅需要3~5分鐘,40km/h等速續航里程為438km。

37、充電1min行駛800km 菲斯克固態電池2023年量產

11月中旬,據外媒報導,菲斯克申請了固態電池專利,能量密度是現有電池的2.5倍,續航里程可達500英里;而充電時間,最快可在1分鐘之內完成,預計2023年量產。

38、美國CoorsTek利用陶瓷膜研發出高效率的氫燃料提取技術

據媒體消息,美國CoorsTek公司與挪威奧斯陸大學和西班牙技術研究所合作,成功地開發出一種利用陶瓷膜從天然氣中提取氫燃料的技術。

39、TDK推全陶瓷固態電池 預計2018年量產

11月21日,日本電池大廠TDK於宣佈,已研發出全球首款採用小型SMD技術,可進行充放電的全陶瓷固體電池“Cera Charge”,並預計於2018年春天開始進行量產。Cera Charge尺寸為4.5×3.2×1.1mm,額定電壓為1.4V、容量為100μAh、充放電迴圈次數視條件可達1,000次以上。

40、韓國開發出蜘蛛網狀鋰電池新材料

11月中旬,韓國成均館大學發佈消息稱,其研究組通過運用冰膜方法,將蜘蛛網形狀的三維網路結構組建成具有多重保障的碳納米管,並對其進行臭氧處理,使納米管表面像蜘蛛網一樣,具有彈性功能,成功解決了高容量材料退化和充放電速度慢等問題,可以應用於多種類型的高容量二次電池。

41、三星宣佈搞定石墨烯電池

11月末,三星稱已開發出石墨烯電池,在提高電池容量的同時,能夠把充電速度提升到現有標準的5倍。

42、日本研發新型電解液電壓平臺提升至4.6V

12月初,來自東京大學等機構的人員研發了一種含有阻燃劑磷酸三甲酯的高濃度電解液。這種電解液不易燃燒,並可實現高穩定充放電1000多次或時長一年以上,並將工作電壓從當前的3.7伏特提高到4.6伏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