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涉775億違規授信案,浦發銀行被罰4.62億元,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成都分行上任行長最初應該並不想做違規授信, 成都分行過去業績一直不錯, 後來由於很多信貸指標都給了傳統能源企業, 如鋼材、煤礦等, 隨著市場調整、環境惡化, 壞帳率提高, 為了填補壞帳才開始做虛假授信。 ”原浦發銀行高管林旭(化名)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社採訪時表示。

1月19日, 銀監會披露了浦發銀行成都分行775億違規授信案相關處罰結果。 四川銀監局依法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罰款4.62億元;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原行長、2名副行長、1名部門負責人和1名支行行長分別給予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取消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警告及罰款,

對195名分行中層及以下責任人員內部問責。

據悉, 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為掩蓋不良貸款, 通過編造虛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權審批等手法, 違規辦理信貸、同業、理財、信用證和保理等業務, 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 換取相關企業出資承擔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不良貸款。 來自媒體的報導顯示, 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最終形成不良資產在100億左右。 銀監會指出, 這是一起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主導的有組織的造假案件, 涉案金額巨大, 手段隱蔽, 性質惡劣, 教訓深刻。

銀監會對此事的批語, 可謂十分嚴厲。

“內部人”控制下的浦發支行

據悉, 此次涉案的當事人、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原行長王兵, 熱愛讀“毛選”,

嗜好抽煙, 他曾評價自己“不求財”, 並被譽為有“深刻思想的銀行家”。 在王兵的領導下, 浦發成都分行連續4年被四川銀監局評為內控監管“優秀”。 此前, 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之前宣稱“長期不良貸款為零”。

前波士頓諮詢全球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宜信集團高級副總裁張越擁有多年銀行業諮管背景, 她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 “不良率為零是努力的目標, 但並不一定是最好的結果。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 出現不良是這個業務‘與生俱來’的一部分。 對於不良率的控制與業務拓展、成本投入需要統合考量, 是‘投入產出’的概念。 簡單追求不良率為零容易導致其它問題的出現。 ”

王兵曾認為, 銀行長久經營的本質要素是抓住形態不變的增值資本和穩定的現金流量,

因此浦發要把水電、鋼鐵、煤等資源產業作為支柱項目、基礎項目來抓, 這種思維也曾給浦發銀行帶來不少收益。

據悉, 浦發成都分行成立不久後, 鋼鐵業不景氣, 但浦發成都分行卻為鋼鐵業貸出6個億。 不到半年, 鋼鐵價格上漲, 這些企業都成了浦發銀行回報最大的客戶。 此後, 浦發成都分行把水電、鋼鐵、煤等信貸業務作為支柱項目、基礎項目來抓。 但在2012年後, 銀行業告別高速增長期, 實體產業也開始產能逐漸過剩, 成都分行出現了很多巨額逾期貸款。 為了“粉飾太平”, 成都分行才上演了資本騰挪之術:既通過編造虛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權審批等手法, 違規辦理信貸、同業、理財、信用證和保理等業務,

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 換取相關企業出資承擔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不良貸款。 經濟下行導致不良資產激增是事實, 但是違規放貸掩蓋不良資產卻是人為。 而更讓人震驚的是, 一個分行能夠做成近800億的違規盤子, 而這些完全是在總行不知情的狀況下完成的。

從浦發銀行2017年半年報可以看到, 2017年不良貸款率2.09%, 相比2016年的1.89%, 上升了0.2個百分點。

“目前來看中國總行對分行的監管, 有一悖論, 如果過細監管, 就會影響利潤。 ”林旭表示, “浦發銀行過去對分行的監管是有一些簡單的監管, 如總行審計和超過審批許可權上報, 但這些環節過於表面化。 其實, 審計部門如果早點發現成都分行的問題, 會立即處理的。 ”

張越則表示,

出現“違規授信”往往有多種原因:專業能力問題、對於經濟政策走勢、授信物件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授信物件的企業狀況、專案的具體情況、行內的管理制度等等沒有充分掌握;不當刺激, 導致當事人鋌而走險;具體人員的道德風險導致內部作案等等, 不同的原因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措施。

當然, 業界還有不同的看法。 華夏時報編委冉學東曾發文指出, 銀行業隱瞞不良要比暴露不良好處大很多。

銀行如果隱瞞不良資產, 會導致三個結果:最好的結果是經濟再一次復蘇, 不良貸款變成優質貸款, 說不定還可以賺更多的錢, 但是這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次好的結果是不良貸款一直這麼隱瞞著, 不良貸款率仍然很低, 並且還可以繼續收取很高的利息,成都分行領導的績效考核優良,獎金照發,高薪照拿,但是壞處是這部分資金銀行收不回來,就變成死貨幣,成都銀行的信用進一步收縮,貸款總資產增速進一步萎縮。不過這個好解決,可以通過總部來申請額度;

最壞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被監管發現,人財兩空;最後一個選擇是揭開、不掩蓋不良資產,這樣高管不但獎金和高薪拿不到,很大可能被撤職,並且這部分信貸一樣成為壞賬,資產擴張速度照樣萎縮。

銀監會稱,此案暴露出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內控嚴重失效,該分行多年來採用違規手段發放貸款,銀行內控體系未能及時發現並糾正;二是片面追求業務規模的超高速發展,該分行採取弄虛作假、炮製業績的不當手段,粉飾報表、虛增利潤,過度追求分行業績考核在總行的排名;三是合規意識淡薄,為達到繞開總行授權限制、規避監管的目的,該分行化整為零,批量造假,以表面形式的合規掩蓋重大違規。面對處罰,浦發銀行當日通過官方回復:堅決支持和接受監管機構的處罰決定,並深表歉意。

強監管來襲 銀行信貸業務轉型在即

從2016年開始,廣發銀行僑興債事件、民生銀行假理財事件、浦發銀行違規授信事件,銀行業十年繁榮背後,所隱藏的問題一一暴露,這也引起了央行和銀監會的重視。2017年被稱為中國金融行業強監管元年,直到2018年初,相關部門對銀行業進行了持續的發文約束與監管。

1月5日,銀監會發佈2018年第1號令《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從股東責任、商業銀行職責、資訊披露、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加強商業銀行股權管理;1月13日,銀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再次將關聯交易、虛假出資、出資不實等問題作為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

1月17日,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接受了《人民日報》專訪,分析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和金融監管的趨勢。並向大金融集團喊話:通過這些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銀行業的股本結構多元化已基本實現,國有銀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達到較高水準。當前的主要問題是規範的股東管理和公司治理沒有同步跟上。既存在股東不作為、不到位,從而導致“內部人”控制問題;也發生了少數股東亂越位、胡作為,隨意干預銀行正常經營的問題。有的股東甚至把銀行當作自己的提款機,肆意進行不正當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少數不法分子通過複雜架構,虛假出資,迴圈注資,違規構建龐大的金融集團,已經成為深化金融改革和維護銀行體系安全的嚴重障礙,必須依法予以嚴肅處理。據瞭解,自2017年3月末以來,銀行業“三三四十”專項整治行動共查出問題5.97萬個,涉及金額17.65萬億元。

總體而言,中國的銀行業處於劇烈的轉型期,傳統信貸業務尤其如此。經濟結構性轉型中,信貸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有其適用範圍,並不適合滿足所有融資需求,銀行需要開拓新產品、新業務,從而在經濟轉型中獲得商機。

新掌門人迎來大考

浦發銀行成立於1992年,總部設在上海,是由國有控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16年,這家銀行的淨利潤531億元,比2007年增長865.65%,年均增長28.65%。十多年期浦發總資產從十年前的不足一萬億元發展到現在的近六萬億元,年均增長22.91%,淨利潤從同類型股份制銀行的第5位上升到目前的前三位。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公司業務也一直是浦發銀行的盈利重點。此次的成都分行違規貸款事件,也是出現在對公司業務上。2007年原浦發銀行董事長吉曉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面對變化的最高境界是自變應變,浦發還做不到,所以還是以變應變。”

吉曉輝時代,浦發銀行從以對公業務為主,業務結構和範圍都較為單一的銀行逐漸向對公、零售、金融市場三大業務方向中發展。浦發銀行的2017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貸款占貸款總額59.39%,較上年末下降3.27個百分點;個人貸款占比38.60%,較上年末上升3.48個百分點。從財報可以看出,浦發的零售業務有了很大的增幅。但是,短期來看對公司業務仍然是浦發的重點,因為零售業務的佈局明顯週期長、投入多,招商銀行也是幾十年積累才做成業內老大。

張越表示,浦發銀行也是在“投貸聯動”方面探索比較早的,這是很好的探索。但是新舊交替的過程中一定在具體時點上有不匹配的地方。出現問題了,其實也是推動轉型的契機。

2017年,浦發銀行已經換將,原中國太平洋保險(下稱太保集團)董事長高國富接棒吉曉輝,成為浦發銀行的黨委書記。高國富是越戰老兵,親民直率,2017年兩會小組會議結束後,他被十多個記者圍堵,站著接受採訪近一個小時,對政策解讀和險資舉牌問題,回答得嚴謹、謹慎。高國富比吉曉輝大一歲,並沒有銀行業從業背景,但是其接手太保集團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就帶領中國太保登陸A股。其早年先後在大型證券公司、上海城投、保險公司擔任要職,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如何重新規範浦發銀行高速發展中的管理機制與體制,挽回品牌形象,將是高國富在任期內的第一個挑戰。

截至2017年末,浦發銀行總資產6.1萬億,同比增4.74%;歸屬于股東淨利潤542億。2017年該行整體經營穩定。浦發銀行表示處罰金額已全額計入2017 年度公司損益,對公司的業務開展及持續經營無重大不利影響。

據悉,為防範此類事件再發,浦發銀行早已啟動了全行大輪崗,甚至可能不排除將輪崗上升為監管制度。張越認為,輪崗是解決“內部人”問題一種方法,也就是道德風險問題,但不能解決其它相關問題。實施輪崗也並不是簡單將人員調動即可。實施輪崗同時要考慮到分行隊伍與服務品質的穩定性、持續性等問題,避免因為輪崗而影響業務。

除了輪崗,張越認為有幾大方面工作可以做:首先,最好的風控是“專業”。在公司銀行業務中,對於宏觀經濟、行業走勢、企業發展狀況的持續研究和監控是必不可少的,科技在這些方面可以幫上很多忙。

第二,行內的組織架構、體制機制需要進行調整。什麼許可權需要集中到總行統一管理、什麼許可權需要下放到哪一級的分支行以便適應市場,這件事情需要仔細研究。

此外,總行對於分行的管理不僅要看結果,也要管理過程。對於分行而言,總行不僅是管理者,也需要是賦能者。一個案件的出現往往是一個體系性問題的反應,而且這樣的問題往往反應的是一個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在處理具體案件的同時,全行業恐怕都需要反思,讓一個案件也發揮推動行業轉型的積極作用。

並且還可以繼續收取很高的利息,成都分行領導的績效考核優良,獎金照發,高薪照拿,但是壞處是這部分資金銀行收不回來,就變成死貨幣,成都銀行的信用進一步收縮,貸款總資產增速進一步萎縮。不過這個好解決,可以通過總部來申請額度;

最壞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被監管發現,人財兩空;最後一個選擇是揭開、不掩蓋不良資產,這樣高管不但獎金和高薪拿不到,很大可能被撤職,並且這部分信貸一樣成為壞賬,資產擴張速度照樣萎縮。

銀監會稱,此案暴露出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內控嚴重失效,該分行多年來採用違規手段發放貸款,銀行內控體系未能及時發現並糾正;二是片面追求業務規模的超高速發展,該分行採取弄虛作假、炮製業績的不當手段,粉飾報表、虛增利潤,過度追求分行業績考核在總行的排名;三是合規意識淡薄,為達到繞開總行授權限制、規避監管的目的,該分行化整為零,批量造假,以表面形式的合規掩蓋重大違規。面對處罰,浦發銀行當日通過官方回復:堅決支持和接受監管機構的處罰決定,並深表歉意。

強監管來襲 銀行信貸業務轉型在即

從2016年開始,廣發銀行僑興債事件、民生銀行假理財事件、浦發銀行違規授信事件,銀行業十年繁榮背後,所隱藏的問題一一暴露,這也引起了央行和銀監會的重視。2017年被稱為中國金融行業強監管元年,直到2018年初,相關部門對銀行業進行了持續的發文約束與監管。

1月5日,銀監會發佈2018年第1號令《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從股東責任、商業銀行職責、資訊披露、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加強商業銀行股權管理;1月13日,銀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再次將關聯交易、虛假出資、出資不實等問題作為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

1月17日,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接受了《人民日報》專訪,分析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和金融監管的趨勢。並向大金融集團喊話:通過這些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銀行業的股本結構多元化已基本實現,國有銀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達到較高水準。當前的主要問題是規範的股東管理和公司治理沒有同步跟上。既存在股東不作為、不到位,從而導致“內部人”控制問題;也發生了少數股東亂越位、胡作為,隨意干預銀行正常經營的問題。有的股東甚至把銀行當作自己的提款機,肆意進行不正當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少數不法分子通過複雜架構,虛假出資,迴圈注資,違規構建龐大的金融集團,已經成為深化金融改革和維護銀行體系安全的嚴重障礙,必須依法予以嚴肅處理。據瞭解,自2017年3月末以來,銀行業“三三四十”專項整治行動共查出問題5.97萬個,涉及金額17.65萬億元。

總體而言,中國的銀行業處於劇烈的轉型期,傳統信貸業務尤其如此。經濟結構性轉型中,信貸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有其適用範圍,並不適合滿足所有融資需求,銀行需要開拓新產品、新業務,從而在經濟轉型中獲得商機。

新掌門人迎來大考

浦發銀行成立於1992年,總部設在上海,是由國有控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16年,這家銀行的淨利潤531億元,比2007年增長865.65%,年均增長28.65%。十多年期浦發總資產從十年前的不足一萬億元發展到現在的近六萬億元,年均增長22.91%,淨利潤從同類型股份制銀行的第5位上升到目前的前三位。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公司業務也一直是浦發銀行的盈利重點。此次的成都分行違規貸款事件,也是出現在對公司業務上。2007年原浦發銀行董事長吉曉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面對變化的最高境界是自變應變,浦發還做不到,所以還是以變應變。”

吉曉輝時代,浦發銀行從以對公業務為主,業務結構和範圍都較為單一的銀行逐漸向對公、零售、金融市場三大業務方向中發展。浦發銀行的2017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貸款占貸款總額59.39%,較上年末下降3.27個百分點;個人貸款占比38.60%,較上年末上升3.48個百分點。從財報可以看出,浦發的零售業務有了很大的增幅。但是,短期來看對公司業務仍然是浦發的重點,因為零售業務的佈局明顯週期長、投入多,招商銀行也是幾十年積累才做成業內老大。

張越表示,浦發銀行也是在“投貸聯動”方面探索比較早的,這是很好的探索。但是新舊交替的過程中一定在具體時點上有不匹配的地方。出現問題了,其實也是推動轉型的契機。

2017年,浦發銀行已經換將,原中國太平洋保險(下稱太保集團)董事長高國富接棒吉曉輝,成為浦發銀行的黨委書記。高國富是越戰老兵,親民直率,2017年兩會小組會議結束後,他被十多個記者圍堵,站著接受採訪近一個小時,對政策解讀和險資舉牌問題,回答得嚴謹、謹慎。高國富比吉曉輝大一歲,並沒有銀行業從業背景,但是其接手太保集團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就帶領中國太保登陸A股。其早年先後在大型證券公司、上海城投、保險公司擔任要職,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如何重新規範浦發銀行高速發展中的管理機制與體制,挽回品牌形象,將是高國富在任期內的第一個挑戰。

截至2017年末,浦發銀行總資產6.1萬億,同比增4.74%;歸屬于股東淨利潤542億。2017年該行整體經營穩定。浦發銀行表示處罰金額已全額計入2017 年度公司損益,對公司的業務開展及持續經營無重大不利影響。

據悉,為防範此類事件再發,浦發銀行早已啟動了全行大輪崗,甚至可能不排除將輪崗上升為監管制度。張越認為,輪崗是解決“內部人”問題一種方法,也就是道德風險問題,但不能解決其它相關問題。實施輪崗也並不是簡單將人員調動即可。實施輪崗同時要考慮到分行隊伍與服務品質的穩定性、持續性等問題,避免因為輪崗而影響業務。

除了輪崗,張越認為有幾大方面工作可以做:首先,最好的風控是“專業”。在公司銀行業務中,對於宏觀經濟、行業走勢、企業發展狀況的持續研究和監控是必不可少的,科技在這些方面可以幫上很多忙。

第二,行內的組織架構、體制機制需要進行調整。什麼許可權需要集中到總行統一管理、什麼許可權需要下放到哪一級的分支行以便適應市場,這件事情需要仔細研究。

此外,總行對於分行的管理不僅要看結果,也要管理過程。對於分行而言,總行不僅是管理者,也需要是賦能者。一個案件的出現往往是一個體系性問題的反應,而且這樣的問題往往反應的是一個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在處理具體案件的同時,全行業恐怕都需要反思,讓一個案件也發揮推動行業轉型的積極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