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專訪|祝希娟:我們這批老人,得自己規劃養老

1月25日上映的電影《大雪冬至》講了一個“老人與狗”的故事。 主人公魏大雪對往昔的回憶, 對兒女的牽掛, 對死亡的恐懼, 在一個冬天裡交織鋪展得詩意又淒涼。 與其他講述空巢老人的電影不同, 《大雪冬至》將焦點從探討兩代人的關係轉向挖掘老人的內心世界, 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反映出種種社會現實。

《大雪冬至》的主演祝希娟, 是中國首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得主, “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 曾經“大眼睛火辣辣”的“吳瓊花”, 如今已經成了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她以80歲高齡出演魏大雪的角色, 26天在沒有暖氣的嚴寒北方攝影棚拍攝,

整部戲幾乎獨挑大樑。

《大雪冬至》劇照

憑藉這個角色, 祝希娟獲得了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的評委會特別榮譽獎。 她說自己一輩子熱愛表演, 而上了年紀演主角的機會並不多, 這次雖不是大起大落強情節的戲劇性表演,

但“也許可以說把一生的表演經驗都用上了。 ”

對祝希娟來說, 她最重要的電影事業領路人無疑是《紅色娘子軍》的謝晉導演。 謝晉當年拍了《老人與狗》, 事後對祝希娟抱怨只賣出兩個拷貝。 《大雪冬至》依然是一部鮮少人關注的文藝片, 祝希娟說自己“跟不上市場, 跟不上時代”, 但“只要有人看完電影, 想起來給父母打個電話, 就是這部電影的意義了”。

著名表演藝術家祝希娟

【對話】

拍攝時冷到狗都罷工

澎湃新聞:《大雪冬至》講述了一個老人的一生和她一生中面臨的社會變遷。 這個人物打動你的地方是?

祝希娟:這個人物是我比較熟悉的人, 她所經歷的時代我都經歷過。 她是一個比較苦命的人, 丈夫“文革”後自殺, 自己帶著小孩, 女兒長大去了上海, 她的晚年只有一條狗作伴。

我還是比較幸福的, 雖然兒女也不在身邊, 但一直保持聯繫, 和老伴兒一起生活也有滋有味。 不過, 我也很理解這些老人的心態。 看劇本的時候, 最打動我的一場戲是這個老人最後自己到店裡去做了一套壽衣,

她想可能也沒有人送她, 她得給自己打算。 最後孤獨的去世, 只有一隻狗。 原來我生活在美國, 知道美國很多獨居的老人會獨自死在家很久沒人知道, 我以為中國沒有這樣的事情, 後來有人跟我說, 北京就有這樣的故事, 對我觸動很大。

澎湃新聞:作為一個南方老太太, 北京的冬天拍戲還適應嗎?

祝希娟:我1983年就去了深圳, 北方冬天還真不是太適應。 我們的條件還是比較艱苦, 我記得去年1月份去懷柔基地拍, 剛去了就下雪, 整個拍攝過程也是三天兩頭地下雪, 沒有暖和的時候, 而且棚裡還沒有暖氣。 天太冷, 狗都直發抖, 拍一會兒狗都不幹了, 要往車裡躥, 因為車裡空調暖和。

我從深圳過去, 對氣候的準備不是太充足,

都沒有那麼多保暖的衣服。 整個戲26天, 天天都是我的戲, 1200個鏡頭裡我占1000多個, 而且這個劇組條件艱苦, 真是前所未有的低成本, 低到難以想像的程度。 我還跟導演開玩笑說, “這個年齡的老電影人就我身體好, 別人這個戲都不一定拍得下來。 ”

《大雪冬至》劇照

澎湃新聞:《大雪冬至》的導演邢瀟是個年輕人,你覺得他對老人世界的把握和理解到位嗎?作為過來人,你應該是更有經驗一些,有沒有給他提一些意見呢?

祝希娟:導演還不到我一半的年齡。但是我一直很尊敬導演,我覺得,演員就是要體現導演的意圖。人物上我們相互研究,藝術上很民主。現在有這樣的青年人不拿票房作為唯一的標準,願意去關注老年人這個群體,我很高興。

唯一比較大的分歧,可能是一開始他希望我講北京話。我因為沒有長期住過北京,四合院的生活也不熟,我覺得如果硬要講一個我不熟的語言,反而會妨礙我的表演。而且我覺得這個題材不是針對北京老人的,是面向全中國,甚至是個世界性的題材。老去的恐懼、孤獨,回憶自己的青春,這些都是老人的共性。

澎湃新聞:拍電影的都知道,小孩和動物最難拍,你和狗演員“果汁”的磨合怎麼樣?

祝希娟:特奇怪,這只狗第一天看到我就跟我親,兩天我就把它征服了。而且它特別聰明,有些長鏡頭它都可以配合一氣呵成。一般的狗做兩個動作就和厲害了,果汁最多可以做5個。

我本身喜歡動物。但是因為職業的關係一直出去走南闖北,就沒有長期養寵物。我這已經是第三次跟狗演員合作了,第一次是趙丹導演的《青山戀》,一隻山區土狗跟著我跑;第二次是舞臺劇《再見了,巴黎》,我跟一條叫Fight的德國黑背同吃同住一個月,口袋裡永遠有牛肉幹。那時候我就知道怎麼訓狗了,而且知道狗是極其聰明的,有時候還會搶戲。表現好了演完搖頭擺尾,要是出了差錯就在側幕條那聳拉著腦袋。半年後我們那個戲複排,又把Fight找來,演員都忘了自己的走位了,狗記得清清楚楚。導演就開玩笑說,你們還不如狗呢!這個片子的藝術指導江平知道我有這段經歷,知道我會訓狗,有狗緣,這又是我演這個電影(《大雪冬至》)的一個優勢。

《大雪冬至》劇照

澎湃新聞:說到長鏡頭的挑戰,電影裡有個七分鐘的長鏡頭,表演起來是不是還挺過癮,你是話劇演員出身,應該喜歡這樣不間斷地表演吧?

祝希娟:那場戲我也是準備了好幾天,因為整個戲最高潮就是這場。她要說很多話,就跟老頭說,“我守著你挺好的”。我自己演得也很感動。就這個鏡頭拍了一整天。幸虧我話劇演員的功底在,我還跟導演開玩笑,你也就是遇到我,記憶力還可以,能把你這麼滿滿一頁紙的臺詞都背下來。

澎湃新聞:因為這是個文藝片,情感很細膩,表演也是很生活的,沒有很大的戲劇衝突的表演,你以前塑造的人物都是性格很鮮明的,現在這樣比較“溫吞水”的表演會覺得是另一種挑戰嗎?

祝希娟:其實我也不是一直演那麼很烈的角色,後來我自己的個性也變了。我記得拍《大明王朝1566》的時候,導演張黎說我想找個厲害的老太太怎麼變“慈眉善目”了。確實《紅色娘子軍》本色表演很多,經過這麼多生活的歷練以後,肯定一個人有變化。我們表演了這麼多電影這麼多話劇,都逐漸成熟積累經驗。這部戲雖然非常生活,但是在生活裡面又要表現出戲劇的張力,人物的歷史和內心都在平凡的生活裡,有些話看起來是不經意的,可以我的邏輯都是很仔細考量過的,可以說我的表演經驗都用上了。

《紅色娘子軍》劇照

“沒心沒肺,能吃能睡”

澎湃新聞:去年上海電影節的時候,你帶了“二十二大電影明星”紀錄片的項目來,這個項目進展如何?

祝希娟:已經快拍完了,春節之後會去北京和電視臺談。現在他們跟我說網路比電視臺賣錢,我也想看看能不能和網站合作。我其實就是想記錄下這些老演員的德藝雙馨,他們的作品和他們的藝術特點,不涉及私生活。這些老演員的德藝雙馨真的太值得大家紀念和學習了,對現在的年輕演員也是很好的教育。我這一輩子做了很多事情,做完這件事,我覺得我就差不大多可以“退休”了。

澎湃新聞:你自己1962年入選受文化部表彰的“二十二大電影明星”,是年紀最小的一個,還記得當時是什麼感受嗎?

祝希娟:雲裡霧裡都不知道怎麼回事,說這個怎麼會是我。那時候還有黨組織生活,組織一直說“謙虛、謹慎、戒驕、戒躁”。這八個字我現在還常常蹦出來,可以說我這輩子還沒驕傲過。我知道《紅色娘子軍》的成功不是我一個人的。是碰到好導演,還有那麼多好演員給我做對手戲。後來我覺得自己還想在舞臺上鍛煉。電影廠一年可能就拍一部電影,話劇每天都在臺上滾,而且我都是主角,那個對我的鍛煉是巨大的。

澎湃新聞:和孩子分開多長時間了?孩子不在身邊,會有牽掛麼?

祝希娟:我常常說,我是個好演員,但不是個好母親。因為工作的關係,對孩子花的精力確實比較少。我的孩子三歲就全托給幼稚園,每個禮拜接一次,從小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就很少。後來我先到深圳,孩子在上海上學。在深圳又是創業,跟孩子相處都很少,等他們長大,他們也很自然就自己去闖生活。

所以我倒沒有大多數中國家長那種牽掛,好像見不到孩子就不踏實。每個禮拜跟孩子通電話,他們春節回來我也挺高興,對他們的愛是放在心裡的。

《大雪冬至》劇照

澎湃新聞:空巢老人其實是個社會問題,大多數的老人確實沒辦法做到你這樣的從容,你對身邊的同齡人有什麼樣的觀察呢?

祝希娟:我覺得有責任跟老年人講講,要大家丟掉舊觀念。其實我們都沒有預見到中國這麼快進入老年社會。現在60歲以上的人有2.5億,政府和人民都沒有做好思想準備。其實之前抗戰結束和“文革”結束的時候出現兩批嬰兒潮,大家覺得生活好了安穩了,就結婚生孩子,現在這些人陸陸續續進入老齡,就成了社會問題。

現在從我們這代起,養老觀念要改變,選擇的養老方式要獨立自主,養兒防老已經不可能。而且不是年輕人不孝順,獨生子女結婚養四個老人,可能老人上面的老人也還活著,他們壓力太大了,我們要做的是減輕他們的負擔。我常常跟身邊的人說,我們生孩子不是為了求報答。我還有同學孩子長大還要養孫子,還說自己要把房子留給孫子結婚,我說你幹嘛呢,人不是為了下一代活著,得為自己活。

澎湃新聞:你什麼時候開始考慮養老這件事?

祝希娟:我還真沒怎麼考慮這個問題,我一直覺得自己還年輕呢。其實是三年前一個養老社區來找我,我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明年我就會正式住進養老社區了,主要就是覺得做飯太累了,想有多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澎湃新聞:確實看你的狀態,完全不會覺得你已經80歲了,是怎麼保持的呢?

祝希娟:我確實身體好,拍完《大雪冬至》,導演說你都沒感冒我也服你了。我現在沒有三高,每一顆牙齒也都是完好的沒有問題,一有空跟老頭就出去旅遊拍照。以前張瑞芳老師跟我傳授她的長壽秘訣,“沒心沒肺能吃能睡”。就是這樣,保持心情愉悅、樂觀。我覺得我一輩子運氣都很好,心態也好,該有的榮譽黨和國家人民都給我了,我得到的已經夠多了。

澎湃新聞:我之前還看了你在網上的一個演講,特別風趣,而且很瞭解現在的網路語言,知道“網紅”“打call”這些話,你是怎麼學的?

祝希娟:我一直要求自己與時俱進。60歲學英語,65歲拿個駕照,當時也不是為了開車,就想證明我行。晚年去到美國,其實就學學看好萊塢怎麼拍電影。回來自己就搞了個公司。結果發現辦公司真不是強項,現在拍電影都要去集資我不大好意思,幹不了這事。但是生活上,我要求自己一定要跟上年輕人的世界,我也玩手機,有微信,用淘寶。

《大雪冬至》劇照

澎湃新聞:《大雪冬至》的導演邢瀟是個年輕人,你覺得他對老人世界的把握和理解到位嗎?作為過來人,你應該是更有經驗一些,有沒有給他提一些意見呢?

祝希娟:導演還不到我一半的年齡。但是我一直很尊敬導演,我覺得,演員就是要體現導演的意圖。人物上我們相互研究,藝術上很民主。現在有這樣的青年人不拿票房作為唯一的標準,願意去關注老年人這個群體,我很高興。

唯一比較大的分歧,可能是一開始他希望我講北京話。我因為沒有長期住過北京,四合院的生活也不熟,我覺得如果硬要講一個我不熟的語言,反而會妨礙我的表演。而且我覺得這個題材不是針對北京老人的,是面向全中國,甚至是個世界性的題材。老去的恐懼、孤獨,回憶自己的青春,這些都是老人的共性。

澎湃新聞:拍電影的都知道,小孩和動物最難拍,你和狗演員“果汁”的磨合怎麼樣?

祝希娟:特奇怪,這只狗第一天看到我就跟我親,兩天我就把它征服了。而且它特別聰明,有些長鏡頭它都可以配合一氣呵成。一般的狗做兩個動作就和厲害了,果汁最多可以做5個。

我本身喜歡動物。但是因為職業的關係一直出去走南闖北,就沒有長期養寵物。我這已經是第三次跟狗演員合作了,第一次是趙丹導演的《青山戀》,一隻山區土狗跟著我跑;第二次是舞臺劇《再見了,巴黎》,我跟一條叫Fight的德國黑背同吃同住一個月,口袋裡永遠有牛肉幹。那時候我就知道怎麼訓狗了,而且知道狗是極其聰明的,有時候還會搶戲。表現好了演完搖頭擺尾,要是出了差錯就在側幕條那聳拉著腦袋。半年後我們那個戲複排,又把Fight找來,演員都忘了自己的走位了,狗記得清清楚楚。導演就開玩笑說,你們還不如狗呢!這個片子的藝術指導江平知道我有這段經歷,知道我會訓狗,有狗緣,這又是我演這個電影(《大雪冬至》)的一個優勢。

《大雪冬至》劇照

澎湃新聞:說到長鏡頭的挑戰,電影裡有個七分鐘的長鏡頭,表演起來是不是還挺過癮,你是話劇演員出身,應該喜歡這樣不間斷地表演吧?

祝希娟:那場戲我也是準備了好幾天,因為整個戲最高潮就是這場。她要說很多話,就跟老頭說,“我守著你挺好的”。我自己演得也很感動。就這個鏡頭拍了一整天。幸虧我話劇演員的功底在,我還跟導演開玩笑,你也就是遇到我,記憶力還可以,能把你這麼滿滿一頁紙的臺詞都背下來。

澎湃新聞:因為這是個文藝片,情感很細膩,表演也是很生活的,沒有很大的戲劇衝突的表演,你以前塑造的人物都是性格很鮮明的,現在這樣比較“溫吞水”的表演會覺得是另一種挑戰嗎?

祝希娟:其實我也不是一直演那麼很烈的角色,後來我自己的個性也變了。我記得拍《大明王朝1566》的時候,導演張黎說我想找個厲害的老太太怎麼變“慈眉善目”了。確實《紅色娘子軍》本色表演很多,經過這麼多生活的歷練以後,肯定一個人有變化。我們表演了這麼多電影這麼多話劇,都逐漸成熟積累經驗。這部戲雖然非常生活,但是在生活裡面又要表現出戲劇的張力,人物的歷史和內心都在平凡的生活裡,有些話看起來是不經意的,可以我的邏輯都是很仔細考量過的,可以說我的表演經驗都用上了。

《紅色娘子軍》劇照

“沒心沒肺,能吃能睡”

澎湃新聞:去年上海電影節的時候,你帶了“二十二大電影明星”紀錄片的項目來,這個項目進展如何?

祝希娟:已經快拍完了,春節之後會去北京和電視臺談。現在他們跟我說網路比電視臺賣錢,我也想看看能不能和網站合作。我其實就是想記錄下這些老演員的德藝雙馨,他們的作品和他們的藝術特點,不涉及私生活。這些老演員的德藝雙馨真的太值得大家紀念和學習了,對現在的年輕演員也是很好的教育。我這一輩子做了很多事情,做完這件事,我覺得我就差不大多可以“退休”了。

澎湃新聞:你自己1962年入選受文化部表彰的“二十二大電影明星”,是年紀最小的一個,還記得當時是什麼感受嗎?

祝希娟:雲裡霧裡都不知道怎麼回事,說這個怎麼會是我。那時候還有黨組織生活,組織一直說“謙虛、謹慎、戒驕、戒躁”。這八個字我現在還常常蹦出來,可以說我這輩子還沒驕傲過。我知道《紅色娘子軍》的成功不是我一個人的。是碰到好導演,還有那麼多好演員給我做對手戲。後來我覺得自己還想在舞臺上鍛煉。電影廠一年可能就拍一部電影,話劇每天都在臺上滾,而且我都是主角,那個對我的鍛煉是巨大的。

澎湃新聞:和孩子分開多長時間了?孩子不在身邊,會有牽掛麼?

祝希娟:我常常說,我是個好演員,但不是個好母親。因為工作的關係,對孩子花的精力確實比較少。我的孩子三歲就全托給幼稚園,每個禮拜接一次,從小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就很少。後來我先到深圳,孩子在上海上學。在深圳又是創業,跟孩子相處都很少,等他們長大,他們也很自然就自己去闖生活。

所以我倒沒有大多數中國家長那種牽掛,好像見不到孩子就不踏實。每個禮拜跟孩子通電話,他們春節回來我也挺高興,對他們的愛是放在心裡的。

《大雪冬至》劇照

澎湃新聞:空巢老人其實是個社會問題,大多數的老人確實沒辦法做到你這樣的從容,你對身邊的同齡人有什麼樣的觀察呢?

祝希娟:我覺得有責任跟老年人講講,要大家丟掉舊觀念。其實我們都沒有預見到中國這麼快進入老年社會。現在60歲以上的人有2.5億,政府和人民都沒有做好思想準備。其實之前抗戰結束和“文革”結束的時候出現兩批嬰兒潮,大家覺得生活好了安穩了,就結婚生孩子,現在這些人陸陸續續進入老齡,就成了社會問題。

現在從我們這代起,養老觀念要改變,選擇的養老方式要獨立自主,養兒防老已經不可能。而且不是年輕人不孝順,獨生子女結婚養四個老人,可能老人上面的老人也還活著,他們壓力太大了,我們要做的是減輕他們的負擔。我常常跟身邊的人說,我們生孩子不是為了求報答。我還有同學孩子長大還要養孫子,還說自己要把房子留給孫子結婚,我說你幹嘛呢,人不是為了下一代活著,得為自己活。

澎湃新聞:你什麼時候開始考慮養老這件事?

祝希娟:我還真沒怎麼考慮這個問題,我一直覺得自己還年輕呢。其實是三年前一個養老社區來找我,我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明年我就會正式住進養老社區了,主要就是覺得做飯太累了,想有多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澎湃新聞:確實看你的狀態,完全不會覺得你已經80歲了,是怎麼保持的呢?

祝希娟:我確實身體好,拍完《大雪冬至》,導演說你都沒感冒我也服你了。我現在沒有三高,每一顆牙齒也都是完好的沒有問題,一有空跟老頭就出去旅遊拍照。以前張瑞芳老師跟我傳授她的長壽秘訣,“沒心沒肺能吃能睡”。就是這樣,保持心情愉悅、樂觀。我覺得我一輩子運氣都很好,心態也好,該有的榮譽黨和國家人民都給我了,我得到的已經夠多了。

澎湃新聞:我之前還看了你在網上的一個演講,特別風趣,而且很瞭解現在的網路語言,知道“網紅”“打call”這些話,你是怎麼學的?

祝希娟:我一直要求自己與時俱進。60歲學英語,65歲拿個駕照,當時也不是為了開車,就想證明我行。晚年去到美國,其實就學學看好萊塢怎麼拍電影。回來自己就搞了個公司。結果發現辦公司真不是強項,現在拍電影都要去集資我不大好意思,幹不了這事。但是生活上,我要求自己一定要跟上年輕人的世界,我也玩手機,有微信,用淘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