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部充滿爭議的電影,讓你重新審視罪惡

在犯罪片裡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三句話:

“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決定別人的生死。 ”

“再惡的人也應該得到原諒。 ”

“人性是能夠被喚醒的。 ”

但院長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 瘋狂打臉以上的“犯罪片主旋律”。

這是當年最具爭議性的日本犯罪懸疑片——

《腦男》

電影充滿了B級片色彩。

割舌頭、人體炸彈、同性戀反派, 一上來就先在視覺上把你幹翻。

影片講述的是發生在日本的幾起連環凶案。

操縱這些案件的是兩名中二病晚期的少女。

她們沒有人類正常的情感, 嗜血、殺戮成性。

凡是diss過她們的人, 都被用極其殘忍的手段送到了天上。

其中一位就是在電視節目上預測過她們下一次作案的占卜師。

結果被少女們割了舌頭, 身纏炸彈逼上了一輛滿載孩子的校車。

不過好在, 電影中的員警這次終於發揮了一點作用。

在爆炸案發生不久後, 就憑藉炸彈的線索, 找到了暗黑少女的住處。

可當他們正要闖進倉庫時, 卻發現有一個人比他們先來了一步。

這個人就是“腦男”。

腦男由日本花美男生田鬥真飾演。

毫不誇張地說, 這部電影如果沒他的顏和腹肌, 評分會下降一半……

為什麼要叫“腦男”呢?

因為他智商超群, 有著照相機般的記憶能力和極強的空間感。

卻沒有絲毫人類的情感。

就像是一個行走的電腦。

而他的爺爺在去世之前,為這個大腦編了一套程式——“替天行道”。

所以腦男活在世上,就會不斷地去尋找罪惡的源頭,然後消滅。

但他消滅罪惡的方式也很極端,就是弄死他們。

換句話說,他就是個沒有情感的“制裁者”。

腦男在倉庫裡沒有找到製造炸藥的少女,反倒被趕來的警官當作兇手帶回了警局。

為了更好地定罪,腦男被送到了心理研究所。

心理醫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卻始終沒有改變他堅硬如鐵的內心。

醫生對他的研究引起了暗黑少女的注意,她們把腦男當作下一個目標,在醫院裡放進了大量的炸藥。

每一分鐘過去,無辜的傷亡者越來越多。

《腦男》改編自日本作家首藤瓜獲“江戶川亂步賞”的同名著作。

這是一部非常有野心的作品。

最受到爭議的就是影片中“以暴制暴”的思想。

當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無關時,我們總會像片中的員警和醫生一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認為“以暴制暴”是錯誤的。

但當你被捲入事件本身,看到如果再不行動,無辜死亡的人會越來越多;

當你目睹了少女們的罪行,卻因為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她們無計可施時。

你是不是盼望著有人會像腦男一樣,終結這些罪惡?

如果說,腦男是在替法律伸張正義;

那腦男本身的行為,又該不該受到法律的裁決呢?

影片中混亂的人心,折射的是當代日本冷漠社會的百態:

犯罪者越來越低齡化;

青少年追尋病態又瞧不起成人社會的反叛思想;

把殘害眾生當作替天行道;

用犯罪的快感來滿足存在感的需求。

這些也無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經常看到有新聞說:

高年級女生圍毆別的班的女生,撕破其校服。

某高中生因為被沒收手機暴打父母。

某學校學生效仿古惑仔成立幫派。

明明是天真無邪的年紀,卻滋生出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戾氣。

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院長並不希望我們的社會有腦男出現,因為那就意味著邪惡佔據了上風。

法律懲罰,不應該成為制止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力。

正確的教育、引導、關愛。

才能從一開始,就避免他們走上那條不歸路。

卻沒有絲毫人類的情感。

就像是一個行走的電腦。

而他的爺爺在去世之前,為這個大腦編了一套程式——“替天行道”。

所以腦男活在世上,就會不斷地去尋找罪惡的源頭,然後消滅。

但他消滅罪惡的方式也很極端,就是弄死他們。

換句話說,他就是個沒有情感的“制裁者”。

腦男在倉庫裡沒有找到製造炸藥的少女,反倒被趕來的警官當作兇手帶回了警局。

為了更好地定罪,腦男被送到了心理研究所。

心理醫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卻始終沒有改變他堅硬如鐵的內心。

醫生對他的研究引起了暗黑少女的注意,她們把腦男當作下一個目標,在醫院裡放進了大量的炸藥。

每一分鐘過去,無辜的傷亡者越來越多。

《腦男》改編自日本作家首藤瓜獲“江戶川亂步賞”的同名著作。

這是一部非常有野心的作品。

最受到爭議的就是影片中“以暴制暴”的思想。

當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無關時,我們總會像片中的員警和醫生一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認為“以暴制暴”是錯誤的。

但當你被捲入事件本身,看到如果再不行動,無辜死亡的人會越來越多;

當你目睹了少女們的罪行,卻因為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她們無計可施時。

你是不是盼望著有人會像腦男一樣,終結這些罪惡?

如果說,腦男是在替法律伸張正義;

那腦男本身的行為,又該不該受到法律的裁決呢?

影片中混亂的人心,折射的是當代日本冷漠社會的百態:

犯罪者越來越低齡化;

青少年追尋病態又瞧不起成人社會的反叛思想;

把殘害眾生當作替天行道;

用犯罪的快感來滿足存在感的需求。

這些也無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經常看到有新聞說:

高年級女生圍毆別的班的女生,撕破其校服。

某高中生因為被沒收手機暴打父母。

某學校學生效仿古惑仔成立幫派。

明明是天真無邪的年紀,卻滋生出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戾氣。

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院長並不希望我們的社會有腦男出現,因為那就意味著邪惡佔據了上風。

法律懲罰,不應該成為制止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力。

正確的教育、引導、關愛。

才能從一開始,就避免他們走上那條不歸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