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說教育方法應該向孔子學習?這就是原因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 他將封建時期只有貴族才能接受的教育傳授給了普通平民, 這一貢獻不亞于魄羅米修斯為人類從上帝那裡盜取了火種。


時至今日, 孔子教育的方法仍然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今天就談一談原因。

孔子這個人用一生踐行了學習的重要性, 他給後人留下的第一句話就是:“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不管走到哪裡, 遇到不懂的問題他總是虛心請教, 不恥下問, 因為他堅信“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他面對著陌生的實物, 一直要徹底明白之後才肯甘休。 他曾經學習韶樂, 用了三個月, 他學習的不近是音樂表面的那一套音符, 還要挖掘出音樂的靈魂, 於是才有了盡善盡美的感歎。

孔子幾乎為每一位學生都量身定制了一套教育方法:同樣的問題, 不同的結果。 他面對學生的詢問總是循循善誘, 引導學生自己說出問題的答案, 他提出“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 ”的觀點今天依然適用。

孔子不僅僅教學生們知識, 更重要的是他塑造每一個人的性格。 他說:“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 ”他這是告訴學生錢財應該取之有道。 他又說:“富貴如可求, 雖執鞭之士, 吾亦為之。 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 他告訴他的學生只要是靠自己雙手創造的財富都是光榮的。

在他的教育下, 子路可以為了“禮“而去死, 子路死前最後的一件事是整理自己的衣冠;

在他的教育下, 顏回一簞食一瓢飲, 也不改其樂;

在他的教育下, 曾參才喊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

當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孔子,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看看孔子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他提出的言行準則塑造了中華文明的精神, 每一次中華文明遭受侵蝕, 總有那麼一群人奮不顧身, 拋開自己的生死用生命去捍衛中華的文明。

他是一個普通人, 卻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平民教育。 他不是至聖, 而是先師, 記住他的名字:孔丘, 字仲尼。

四川師範大學校園內有座孔子像, 當筆者置身于這個場景中的時候, 心中的感覺是用言語很難表達的一種感情, 同樣也身為人師, 面對萬世師表, 筆者有點羞愧和擔憂, 現在的自己做還的不夠好, 希望在未來的教學之路上不斷努力提升自己, 幫助更多的學生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