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聽說鬼市這個江湖不簡單,我去半夜開市拂曉收攤的迷魂陣探了個究竟

提到鬼市

有的人覺得

它是賣破爛的地攤和銷贓的黑市

有的人甚至以為

它是賣法器及法事用品的地方

鬼市上賣的貨物以文物、衣物、生活雜物為主, 基本是一個讓你覺得100塊錢很值錢的地方。 很多在我們生活中漸漸消失的東西, 在“鬼市”上你也許還可以覓見。

其實, “鬼市”是不折不扣的歷史產物, 它也許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慢慢消失, 也許會一直存在下去, 但不論怎樣, 它記錄著一個地域的發展歷史和人文脈絡,

它記錄著一段過去和回憶。

有兩種人會超級熱愛鬼市。

對於像我一樣的懷舊主義者, 這裡是一種對過去年代的追憶和緬懷, 是一種精神慰藉, 更是一種生活樂趣。 即便買回的只是沒用的“破爛”, 但還是樂此不疲。

對於那些做古董買賣的淘金者和倒爺, 這裡就是他們的江湖, 他們的迷魂陣。

在“鬼市”也一直流傳著一夜暴富的故事, 低價買入高價賣出, 那些有眼力的運氣好的老法師一年至少可以賺上幾十萬甚至上百上千萬。

但不管人們來“鬼市”抱著怎樣的目的, 在我看來“鬼市”是一個極其有趣、性感又迷幻的地方。

所謂“鬼市”, 是早年間買賣古玩的一種特別的地攤文化, 半夜開市, 拂曉散市。

相傳舊社會時, 人們會偷偷拿著古董寶貝出來賣。

其中一種人是家道沒落的富貴子弟, 日子不好過就把祖上留下的寶貝用來換錢, 但又要面子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如此寒酸, 所以天不亮出來擺攤。

另一種人則是盜墓人, 這些人更不敢光天化日之下兜售贓物, 所以也是趁著黑燈瞎火銷贓。

後來慢慢地就形成了地攤市場, 到了民國年間, 在京城琉璃廠附近, 每逢一個“趕集”的日子, 來自各地的古玩商販和淘古玩者趁半夜天黑聚集到一起。

20世紀50年代銷聲匿跡, 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 才在上海會稽路及北京潘家園附近等又“死灰復燃”。

不同的是, 以前拿著的是燈籠, 當今拿著的是手電筒。

以前絕大部分賣的是舊物古董, 當今多了很多仿古造假者和新貨。 甚至流入了一些見不得光的偷盜物品。

在“鬼市”上有兩個不成文的規矩:只許照東西, 不許照人臉;英雄不問出處,寶貝不問來路。

但是“爾虞我詐”是可以有的。

如今,鬼市在各個地方開枝散葉,最負盛名的當屬“南福北潘”,即上海福佑路與蜚聲海內外的北京潘家園。

據說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唐代木器、明清的青花瓷器、民國木雕、解放前老物家什,以及來自俄羅斯的琥珀、印度的佛像、加拿大的斑斕石”等等。

不過我是沒有見過,見了可能也不認識。

北京的潘家園極具傳奇色彩,網上有太多關於它的報導,我就不贅述了。有人說潘家園早已不如往日變了味道,但無論如何它都是中國地攤文化的一杆旗幟。

不僅陳道明、馬未都、六小齡童來過,而且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人希拉蕊、美國眾議院議長哈斯德、希臘總理希米蒂斯、羅馬尼亞總理納斯塔塞、泰國公主詩琳通等數十位外國政要都曾來過這裡。

除了潘家園,北京還有很多其他的市場,在時光流轉中從形成到消失,在夾縫中生存,如報國寺、紅橋市場等,以及我之前去的“大柳樹鬼市”。

除此之外,中國從北到南很多城市都有類似的古玩市場和舊貨市場,也大多會在每週固定一天開“鬼市”。

而在南方如廣東地區,人們把“鬼市”稱作“天光墟”,問貨與討價還價的口音也從東北話、京片子、陝西方言變成了江浙話和粵語。

|天 津

在天津南開區的天寶路上,曾經有一個專賣古舊物的市場,黎明前開張,天一亮就收攤。

每當黎明前,市場裡熙來攘往的非常熱鬧。每個攤位都點著一盞煤油燈、蠟燭、豆油燈什麼的。

據說清朝末這裡是個災民聚住的地方,隨著災民的不斷增加,吃的穿的用的,都成了問題。就有人打開了災民的主意,走街串巷收來了一些別人不用的舊東西賣給災民。

後來,有些市民也將自己家裡不用的家什拿到災民居住的地方去賣。

久而久之,在天寶路一帶就自發形成了一個舊物市場。

每次開市,遠遠望去,那燈影明明暗暗、忽忽閃閃,影影綽綽的還有買賣的人在活動,不知情的人准得嚇一跳,後來人們就叫它鬼市兒了。

老的天寶路已經拆遷了,現在的舊貨市場在廣開四馬路興雲裡後離黃河道鞋城不遠,週末和節假日都有。

豆友MachineShop說,來這裡必然能看到賣黃盤的。

|太 原

太原南宮古玩市場1996年由太原市工會發起,前身是府西園。

市場南北大街長約100米,基本上全是舊書攤,三四十個左右。

長達200余米的東西向大街,多是一些古董雜項和郵幣卡混合的商店,主要經營:瓷器、青銅器、木器、古玩、錢幣、印章、奇石、陶瓷、中國古玉、名家書畫等以及舊書古籍。

沿街擺滿了密集的地攤,這些地攤大多為古玩。

週六、日有集市,規模能達到百餘個攤位,平時則是四十余個古玩常攤,中間還間雜十餘個舊書攤。

週六、日接連兩天的鬼市是南宮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夏天的開始于淩晨四、五點鐘,冬天推至六點左右,光顧這裡的是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收藏愛好者。

|開 封

位於內環路上的舊貨市場,被眾多汴梁人稱為“鬼市兒”。

在這裡,各式各樣的真假古玩散落于地攤兒之上,來這裡“淘寶”的人從機關幹部、普通百姓到小商小販,絡繹不絕,新鄉、洛陽、鄭州等地的“淘寶者”及商販也常往來於此。

在太陽還沒撒下第一縷晨暉時,“鬼市兒”裡便已熙攘成了討價還價的海洋。

大棚下,來自天南海北的商販們列成幾排,玉器、瓷器、佛像等古玩兒盡數擺開。

大棚外,以經營古舊書、字畫、鐘錶為主的商販同樣為數不少,露天擺成了一大片。

豆友豬三說,一部分是舊貨,還有一部分是假貨,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群男的圍成一圈,湊過去一看是一地的AV碟片……

從內環東路南段小南門下坡往東走,里安花園社區往北路東的就是。

週一到週五比較冷清,週六周日人很多,一般都是持續到中午12點左右人才陸續撤出。

路兩邊都是擺攤的,能一直延續到內環路與自由路交叉口。

|景 德 鎮

景德鎮是一個處處藏寶的地方,有很多其他“鬼市”沒有的東西——陶瓷。

或許,一個很不起眼的瓷碗、瓷碟就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文化。

景德鎮實際上是建立在古代窯業廢墟上的城市,只要動土,就可能會出土大量古瓷片。

上個世紀80年代,在景德鎮飯店門口出現了瓷都最早的古玩早市,這便是“鬼市”的前身。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這個“鬼市”轉移到了人民廣場一帶,並逐漸形成了規模。

如今,景德鎮鬼市在曙光路古玩市場內活躍。

只有每週一淩晨3、4點到上午11點左右有鬼市。

這裡有全國各地而來的收藏家、骨灰級陶瓷愛好者、揣著發財夢的倒爺們,還有普通的古玩愛好者,有許多學生和年輕人也趕個大早,仔仔細細地蹲在攤邊研究古董。

地攤上的種類非常多,攤販們有的直接把自己的貨物散放在地上,有的放在沿道鋪開的蛇皮布上,一堆堆古瓷片、書籍字畫、銅器木雕,北宋的盞、元代的碗、明代的青花、清代的粉彩,讓人眼花繚亂。

|西 安

西安,擁有十三個王朝的都城史,其歷史厚度留下了太多的文物珍品,據瞭解西安古玩的真貨比率在全國所有的古玩市場中是最高的。

“夜半而作,日出而息”,各種鬼市買賣也都很活躍。

查資料得知,1926年河南軍閥劉振華將西安城圍困了八個月,城內軍民拼死抵抗生活艱難,為了生存不少人把家中的舊貨都拿出來變賣——鬼市開始熱鬧起來。

後來鬼市更加興盛起來,從東一路到東八路,從解放路到東城牆。

過去,西安最大最有名的鬼市是在東門和小東門之間的城牆根下。

每週末淩晨四五點鐘——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黑黝黝的城牆根卻已亮起了星星點點的燈火,燈火閃爍處聚集著晃動的人群。

後來由於改造,建了古玩城,但早已魚龍混雜。

現在人們常去建於1993年的八仙庵古玩城,前身是小東門內舊貨市場,一幢二層仿古回廊式木結構建築,底層中間的走廊中軸線則擺放地攤,以小而精緻著稱。

每逢周日早上的“鬼市”,很多省內、省外攤販(河南、山西為主)與教師、軍人、官員、工人以及古董商等構成的買家隊伍便從四面八方趕來。

豆友津度提供線索,大雁塔附近也有。

|上 海

作為南方的代表,上海的古玩舊貨市場也是名噪天下,與北京齊頭並進。

鬼市在這座城市的滄桑變遷中不斷進化。

在上海的眾多市場中,人氣最高的當屬城隍廟藏寶樓、雲洲古玩城和中福古玩城。

上世紀90年代初,民間自發形成的會稽路“鬼市”,是上海最早的鬼市。

當年每到禮拜天,短短300米的會稽路彙集了家傳老貨、抄家發還物資和盜墓文物。

那時,沒有很多造假,會稽路古玩街上的人下手大都穩、准、狠。

1995年開始,會稽路逐漸被福佑路、東台路所取代,由政府統一管理收費。

福佑路古玩地攤市場,鼎盛時達近千個地攤,與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齊名,有“南福北潘”之說。

這便是藏寶樓的前身,華東地區較大的古玩舊工藝品市場,也是上海人氣最足的古玩市場。

藏寶樓四樓層面在每週六、日兩天有交易,延續了福佑路地攤市場的交易,保留著明清古玩鬼市的傳統。

如果想淘舊書,可以去文廟鬼市,一般在周日淩晨2點出攤,天氣暖和時一點剛過即有書攤。

|廣 州

到廣東,鬼市變成了天光墟,“天光”在粵語裡是天亮的意思。

廣州有很多連很多老廣州都不知道的神秘墟,裡面除了舊貨還有被當地人稱為“老鼠貨”的來歷不明的東西。

豆友山木說佛山、香港都有,如果早上看到路邊用粉筆劃分的大大小小的區域,就說明這裡有天光墟。

清末民初為其全盛時期,原墟址在廣州長壽西路來初地一帶。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軍閥混戰,古文物由宮廷、大戶外流於社會和落入古董商手裡。商人將其輾轉私運廣州再出口,天光墟變成了當時廣州古董玩物的集散地。

廣州差不多有大大小小十二個舊貨市場,有天光墟的就有星期二6點到8點半的文昌北路、週六5點半到9點的光塔路、每天3點到7點的西門口、3點的人民北、海珠橋南等地。

其中,西門口天光墟形成于上世紀初,已經流傳了上百年,也是廣州人氣最旺的一個天光墟。

選一個週六的淩晨3點到9點,掐著點查好線路,可以一次逛完三個天光墟。

不可錯過的還有每年一度的“廣州書墟”更是文青圈中的年度盛事,從清代民國的線裝書,到上世紀90年代的彩色畫冊都有。還有不少大開本的典籍、圖鑒等古書,甚至小人書等。

在平時每週六,這裡是廣州市最大的舊書交易市場。

|香 港

沒錯,萬萬沒想到摩登的國際大都市香港盡然也有“鬼市”!

如果你想有一個與“高大上”截然不同的香港人間之旅,不妨在清晨4、5點來黎明前的紅磡逛一逛。

從寶其利街北至觀音街、南延黃埔街,馬路上一檔接一檔地擺滿了地攤。

這光景屬於香港社會的底層人民生活,不少是上了年紀沒有退休金的老人家,還有無業的年輕人。

當然,說到舊貨市場和地攤文化,不得不說到充滿男性荷爾蒙的鴨寮街。位於深水埗的鴨寮街是個神奇的地方,“香港男人愛這裡勝過蘭桂坊看靚女”。

這裡主要售電子產品,舊貨只有20檔,等到晚上10時10分(城管10點9分下班),那些人會從四方八面跑出來開檔,直至淩晨1點的夜市有差不多100檔舊貨。

但鴨寮街最著名的是二手的音響攤檔,攤檔售賣的價格一般比較便宜,而且貨品非常齊備,是“音響愛好者”的天堂。《無間道》裡劉德華買音響的地方就在這裡。

據瞭解,當年香港的電子富商林文燦,經常會來這裡逛街,對著琳琅滿目的二手電筒子產品,流連忘返。

香港從事電子行業的老闆,無疑不跟鴨寮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不過,有香港當地人指明鴨寮街並沒有古董,頂多是10至50年內的舊雜物。如果想在香港買古董,你得揣上些鈔票去上環的摩羅街碰碰運氣。

有人說鬼市是香港最有徐克電影感的地方,我很喜歡他的形容——

“陰暗夜氣和依稀曙光中,每一件有用無用之物都帶上了神秘護身符的意味,每一個交易者都彷佛巫師”。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徐克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這樣描述道:從周武王建都洛陽開始,洛陽城超過千年,漢代舊城因地陷入地下。隋文帝重建新城,覆蓋其上。地底就成了牛鬼蛇神們做黑市買賣的地方,是為鬼市……

相對於電影中對鬼市妖魔化的演繹,《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對地攤的描述就極富童話色彩。

裡面有一章是這麼說的,我想到了《千與千尋》裡的那個夢幻的五彩斑斕的小房子——

“尼爾斯在一個海邊撿到一枚鏽舊小錢,他沒有珍惜丟掉了,結果晚上海面湧現一座大城,裡面全是華麗琳琅的小貨攤,賣主告訴尼爾斯,只要他拿出哪怕一枚小錢就能買下任何一件貨物,只要他們賣出一件貨物這座城市就不會再度沉沒在海中,但是尼爾斯沒有辦法,只能眼看此城再沉沒五百年。”

《千與千尋》

鬼市就像這些琳琅滿目的小貨攤,藏著過去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老時光和故事,那些帶著時光烙印和歲月痕跡的舊貨、老物件,留著對過去的念想。

只要還有買有賣,這人間煙火就永不會滅。

瞧,叫醒一座城市的不是晨曦,而是這沐浴著朦朧月光的鬼市。

當你跨進這道任意門,恍如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在你還沒醒過神的時候,操著各地口音的攤主已經開始在店鋪和攤位前忙碌起來。

文:@老莫HALO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ROSERADIO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不許照人臉;英雄不問出處,寶貝不問來路。

但是“爾虞我詐”是可以有的。

如今,鬼市在各個地方開枝散葉,最負盛名的當屬“南福北潘”,即上海福佑路與蜚聲海內外的北京潘家園。

據說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唐代木器、明清的青花瓷器、民國木雕、解放前老物家什,以及來自俄羅斯的琥珀、印度的佛像、加拿大的斑斕石”等等。

不過我是沒有見過,見了可能也不認識。

北京的潘家園極具傳奇色彩,網上有太多關於它的報導,我就不贅述了。有人說潘家園早已不如往日變了味道,但無論如何它都是中國地攤文化的一杆旗幟。

不僅陳道明、馬未都、六小齡童來過,而且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人希拉蕊、美國眾議院議長哈斯德、希臘總理希米蒂斯、羅馬尼亞總理納斯塔塞、泰國公主詩琳通等數十位外國政要都曾來過這裡。

除了潘家園,北京還有很多其他的市場,在時光流轉中從形成到消失,在夾縫中生存,如報國寺、紅橋市場等,以及我之前去的“大柳樹鬼市”。

除此之外,中國從北到南很多城市都有類似的古玩市場和舊貨市場,也大多會在每週固定一天開“鬼市”。

而在南方如廣東地區,人們把“鬼市”稱作“天光墟”,問貨與討價還價的口音也從東北話、京片子、陝西方言變成了江浙話和粵語。

|天 津

在天津南開區的天寶路上,曾經有一個專賣古舊物的市場,黎明前開張,天一亮就收攤。

每當黎明前,市場裡熙來攘往的非常熱鬧。每個攤位都點著一盞煤油燈、蠟燭、豆油燈什麼的。

據說清朝末這裡是個災民聚住的地方,隨著災民的不斷增加,吃的穿的用的,都成了問題。就有人打開了災民的主意,走街串巷收來了一些別人不用的舊東西賣給災民。

後來,有些市民也將自己家裡不用的家什拿到災民居住的地方去賣。

久而久之,在天寶路一帶就自發形成了一個舊物市場。

每次開市,遠遠望去,那燈影明明暗暗、忽忽閃閃,影影綽綽的還有買賣的人在活動,不知情的人准得嚇一跳,後來人們就叫它鬼市兒了。

老的天寶路已經拆遷了,現在的舊貨市場在廣開四馬路興雲裡後離黃河道鞋城不遠,週末和節假日都有。

豆友MachineShop說,來這裡必然能看到賣黃盤的。

|太 原

太原南宮古玩市場1996年由太原市工會發起,前身是府西園。

市場南北大街長約100米,基本上全是舊書攤,三四十個左右。

長達200余米的東西向大街,多是一些古董雜項和郵幣卡混合的商店,主要經營:瓷器、青銅器、木器、古玩、錢幣、印章、奇石、陶瓷、中國古玉、名家書畫等以及舊書古籍。

沿街擺滿了密集的地攤,這些地攤大多為古玩。

週六、日有集市,規模能達到百餘個攤位,平時則是四十余個古玩常攤,中間還間雜十餘個舊書攤。

週六、日接連兩天的鬼市是南宮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夏天的開始于淩晨四、五點鐘,冬天推至六點左右,光顧這裡的是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收藏愛好者。

|開 封

位於內環路上的舊貨市場,被眾多汴梁人稱為“鬼市兒”。

在這裡,各式各樣的真假古玩散落于地攤兒之上,來這裡“淘寶”的人從機關幹部、普通百姓到小商小販,絡繹不絕,新鄉、洛陽、鄭州等地的“淘寶者”及商販也常往來於此。

在太陽還沒撒下第一縷晨暉時,“鬼市兒”裡便已熙攘成了討價還價的海洋。

大棚下,來自天南海北的商販們列成幾排,玉器、瓷器、佛像等古玩兒盡數擺開。

大棚外,以經營古舊書、字畫、鐘錶為主的商販同樣為數不少,露天擺成了一大片。

豆友豬三說,一部分是舊貨,還有一部分是假貨,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群男的圍成一圈,湊過去一看是一地的AV碟片……

從內環東路南段小南門下坡往東走,里安花園社區往北路東的就是。

週一到週五比較冷清,週六周日人很多,一般都是持續到中午12點左右人才陸續撤出。

路兩邊都是擺攤的,能一直延續到內環路與自由路交叉口。

|景 德 鎮

景德鎮是一個處處藏寶的地方,有很多其他“鬼市”沒有的東西——陶瓷。

或許,一個很不起眼的瓷碗、瓷碟就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文化。

景德鎮實際上是建立在古代窯業廢墟上的城市,只要動土,就可能會出土大量古瓷片。

上個世紀80年代,在景德鎮飯店門口出現了瓷都最早的古玩早市,這便是“鬼市”的前身。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這個“鬼市”轉移到了人民廣場一帶,並逐漸形成了規模。

如今,景德鎮鬼市在曙光路古玩市場內活躍。

只有每週一淩晨3、4點到上午11點左右有鬼市。

這裡有全國各地而來的收藏家、骨灰級陶瓷愛好者、揣著發財夢的倒爺們,還有普通的古玩愛好者,有許多學生和年輕人也趕個大早,仔仔細細地蹲在攤邊研究古董。

地攤上的種類非常多,攤販們有的直接把自己的貨物散放在地上,有的放在沿道鋪開的蛇皮布上,一堆堆古瓷片、書籍字畫、銅器木雕,北宋的盞、元代的碗、明代的青花、清代的粉彩,讓人眼花繚亂。

|西 安

西安,擁有十三個王朝的都城史,其歷史厚度留下了太多的文物珍品,據瞭解西安古玩的真貨比率在全國所有的古玩市場中是最高的。

“夜半而作,日出而息”,各種鬼市買賣也都很活躍。

查資料得知,1926年河南軍閥劉振華將西安城圍困了八個月,城內軍民拼死抵抗生活艱難,為了生存不少人把家中的舊貨都拿出來變賣——鬼市開始熱鬧起來。

後來鬼市更加興盛起來,從東一路到東八路,從解放路到東城牆。

過去,西安最大最有名的鬼市是在東門和小東門之間的城牆根下。

每週末淩晨四五點鐘——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黑黝黝的城牆根卻已亮起了星星點點的燈火,燈火閃爍處聚集著晃動的人群。

後來由於改造,建了古玩城,但早已魚龍混雜。

現在人們常去建於1993年的八仙庵古玩城,前身是小東門內舊貨市場,一幢二層仿古回廊式木結構建築,底層中間的走廊中軸線則擺放地攤,以小而精緻著稱。

每逢周日早上的“鬼市”,很多省內、省外攤販(河南、山西為主)與教師、軍人、官員、工人以及古董商等構成的買家隊伍便從四面八方趕來。

豆友津度提供線索,大雁塔附近也有。

|上 海

作為南方的代表,上海的古玩舊貨市場也是名噪天下,與北京齊頭並進。

鬼市在這座城市的滄桑變遷中不斷進化。

在上海的眾多市場中,人氣最高的當屬城隍廟藏寶樓、雲洲古玩城和中福古玩城。

上世紀90年代初,民間自發形成的會稽路“鬼市”,是上海最早的鬼市。

當年每到禮拜天,短短300米的會稽路彙集了家傳老貨、抄家發還物資和盜墓文物。

那時,沒有很多造假,會稽路古玩街上的人下手大都穩、准、狠。

1995年開始,會稽路逐漸被福佑路、東台路所取代,由政府統一管理收費。

福佑路古玩地攤市場,鼎盛時達近千個地攤,與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齊名,有“南福北潘”之說。

這便是藏寶樓的前身,華東地區較大的古玩舊工藝品市場,也是上海人氣最足的古玩市場。

藏寶樓四樓層面在每週六、日兩天有交易,延續了福佑路地攤市場的交易,保留著明清古玩鬼市的傳統。

如果想淘舊書,可以去文廟鬼市,一般在周日淩晨2點出攤,天氣暖和時一點剛過即有書攤。

|廣 州

到廣東,鬼市變成了天光墟,“天光”在粵語裡是天亮的意思。

廣州有很多連很多老廣州都不知道的神秘墟,裡面除了舊貨還有被當地人稱為“老鼠貨”的來歷不明的東西。

豆友山木說佛山、香港都有,如果早上看到路邊用粉筆劃分的大大小小的區域,就說明這裡有天光墟。

清末民初為其全盛時期,原墟址在廣州長壽西路來初地一帶。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軍閥混戰,古文物由宮廷、大戶外流於社會和落入古董商手裡。商人將其輾轉私運廣州再出口,天光墟變成了當時廣州古董玩物的集散地。

廣州差不多有大大小小十二個舊貨市場,有天光墟的就有星期二6點到8點半的文昌北路、週六5點半到9點的光塔路、每天3點到7點的西門口、3點的人民北、海珠橋南等地。

其中,西門口天光墟形成于上世紀初,已經流傳了上百年,也是廣州人氣最旺的一個天光墟。

選一個週六的淩晨3點到9點,掐著點查好線路,可以一次逛完三個天光墟。

不可錯過的還有每年一度的“廣州書墟”更是文青圈中的年度盛事,從清代民國的線裝書,到上世紀90年代的彩色畫冊都有。還有不少大開本的典籍、圖鑒等古書,甚至小人書等。

在平時每週六,這裡是廣州市最大的舊書交易市場。

|香 港

沒錯,萬萬沒想到摩登的國際大都市香港盡然也有“鬼市”!

如果你想有一個與“高大上”截然不同的香港人間之旅,不妨在清晨4、5點來黎明前的紅磡逛一逛。

從寶其利街北至觀音街、南延黃埔街,馬路上一檔接一檔地擺滿了地攤。

這光景屬於香港社會的底層人民生活,不少是上了年紀沒有退休金的老人家,還有無業的年輕人。

當然,說到舊貨市場和地攤文化,不得不說到充滿男性荷爾蒙的鴨寮街。位於深水埗的鴨寮街是個神奇的地方,“香港男人愛這裡勝過蘭桂坊看靚女”。

這裡主要售電子產品,舊貨只有20檔,等到晚上10時10分(城管10點9分下班),那些人會從四方八面跑出來開檔,直至淩晨1點的夜市有差不多100檔舊貨。

但鴨寮街最著名的是二手的音響攤檔,攤檔售賣的價格一般比較便宜,而且貨品非常齊備,是“音響愛好者”的天堂。《無間道》裡劉德華買音響的地方就在這裡。

據瞭解,當年香港的電子富商林文燦,經常會來這裡逛街,對著琳琅滿目的二手電筒子產品,流連忘返。

香港從事電子行業的老闆,無疑不跟鴨寮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不過,有香港當地人指明鴨寮街並沒有古董,頂多是10至50年內的舊雜物。如果想在香港買古董,你得揣上些鈔票去上環的摩羅街碰碰運氣。

有人說鬼市是香港最有徐克電影感的地方,我很喜歡他的形容——

“陰暗夜氣和依稀曙光中,每一件有用無用之物都帶上了神秘護身符的意味,每一個交易者都彷佛巫師”。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徐克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這樣描述道:從周武王建都洛陽開始,洛陽城超過千年,漢代舊城因地陷入地下。隋文帝重建新城,覆蓋其上。地底就成了牛鬼蛇神們做黑市買賣的地方,是為鬼市……

相對於電影中對鬼市妖魔化的演繹,《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對地攤的描述就極富童話色彩。

裡面有一章是這麼說的,我想到了《千與千尋》裡的那個夢幻的五彩斑斕的小房子——

“尼爾斯在一個海邊撿到一枚鏽舊小錢,他沒有珍惜丟掉了,結果晚上海面湧現一座大城,裡面全是華麗琳琅的小貨攤,賣主告訴尼爾斯,只要他拿出哪怕一枚小錢就能買下任何一件貨物,只要他們賣出一件貨物這座城市就不會再度沉沒在海中,但是尼爾斯沒有辦法,只能眼看此城再沉沒五百年。”

《千與千尋》

鬼市就像這些琳琅滿目的小貨攤,藏著過去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老時光和故事,那些帶著時光烙印和歲月痕跡的舊貨、老物件,留著對過去的念想。

只要還有買有賣,這人間煙火就永不會滅。

瞧,叫醒一座城市的不是晨曦,而是這沐浴著朦朧月光的鬼市。

當你跨進這道任意門,恍如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在你還沒醒過神的時候,操著各地口音的攤主已經開始在店鋪和攤位前忙碌起來。

文:@老莫HALO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ROSERADIO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