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進擊的Netflix (NFLX.US):從攪局者到引領者

作者:格隆匯·morty

近日, 世界流媒體巨頭Netflix公佈了2017年第四季度的財報, 財務資料各項關鍵指標均大幅好於預期, 第四季度新增流媒體付費用戶833萬,

較之前的預期高出200萬人, 其中美國本土新增198萬人, 國際市場新增636萬人。 第四季度營收為32.86億美元, 比去年同期的24.78億美元增長32.6%;淨利潤為1.855億美元, 比去年同期的6670萬美元增長178%。 靚麗的資料推動Netflix的股價走上新高, 盤後上漲逾8%, 市值越過1000億美元大關。

評價流媒體網站的核心指標是流量, Netflix的流量資料還是行業領先。 一方面, 其四季度用戶增長833萬, 用戶增長帶動營收強勁增長;另一方面, 用戶在Netflix上消費的時長領先競爭者, 反映了較高的用戶粘性。

十年之前, Netflix是一個DVD線上租賃公司, 十年之後, Netflix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集團, 這十年, Netflix的身上, 發生了什麼?

Netflix 的兩次轉身

從1997年成立至今, Netflix才不過走過了20個年頭, Netflix的前十年是一個純DVD租賃的公司, 2007年公司轉型做流媒體, 到現在也不過10年時間。 從一家DVD租賃公司到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集團, Netflix的兩次華麗轉身可謂格外重要。

從DVD租賃企業到流媒體企業

Netflix的CEO裡德·哈斯廷斯是一位商業嗅覺非常靈敏的人。 1997年, 傳統的DVD租賃通常是通過線下租賃的模式進行,

裡德·哈斯廷斯創立Netflix後, 選擇線上網路下單、隔夜直郵的方式打通了線上與線下, 為DVD租賃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正趕上DVD租賃市場的爆發期, Netflix模式作為線下租賃的補充, 成功的分得了一杯羹, 公司發展進入正軌。

技術的革新總能產生顛覆性的效果。 資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諸多行業產生了衝擊, 網路頻寬的增加讓一切變為可能。 比如線上音樂取代了卡帶、MP3, 新聞網站取代了報紙, 而DVD租賃行業也註定在歷史的舞臺上落幕。

2007年, 裡德·哈斯廷斯似乎又一次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 敏銳的察覺到流媒體線上點播的商機。 Netflix推出流媒體服務, 很快流媒體服務成為Netflix 的主營業務, 很快, 擁有先發優勢的Netflix, 成為世界最大的流媒體服務商。

圖:DVD租賃業務逐漸萎縮, Netflix轉型成為流媒體服務企業

當Netflix開始做自製劇

像Netflix這樣的內容播放商, 盈利問題一直是懸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看看Netflix的中國同行們, 你就知道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國內大部分線上視頻網站都沒有盈利, 而且短期之內,

也不見盈利的跡象。

對Netflix而言, 似乎問題不大, Netflix很早就實現了盈利。 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提升收入, 降低成本。 線上視頻行業存在很明顯的規模經濟, 付費使用者數量增長直接帶來營收增長, 可是, 為何人們會選擇在Netflix上觀看視頻呢?答案是“獨播劇”, 而且要是獨播劇中的爆款, 讓人們爭先恐後的想要觀看。 之前Netflix獲取獨播劇的方式簡單粗暴——直接買版權, 這就牽扯到另一個問題, 如何控制成本。

當Netflix意識到這樣的盈利模式越來越不能持續下去, 自製獨播劇就成了破局的關鍵。

第一部自製劇《紙牌屋》的誕生是一個關鍵的節點, 為Netflix帶來了付費用戶的大量增長, 自此, Netflix的股價也如坐上火箭一般:

Netflix自製劇——顛覆行業的力量

Netflix出品,必屬精品

似乎從Netflix製作的第一部電視劇——《紙牌屋》開始,“Netflix出品,必屬精品”便成為Netflix自製劇最好的代言。《紙牌屋》到現在,出到第五季,收視率有所下滑,在世界範圍內仍然擁有很大的粉絲群體。每年,Netflix都有自製劇出品,其中不乏爆款,《女子監獄》、《超感8》、《毒梟》、《怪奇物語》等等,這裡面每一部都足以成為用戶付費的理由。

Netflix自製劇不僅受到觀眾歡迎,還很受專人人士青睞。美國電視劇界最具分量的艾美獎,2017年Netflix奪得4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和16項創意艾美獎,僅次於前輩HBO。而在美國電影學院評出的2017年最佳電視劇top 10中,Netflix更是憑藉《王冠》和《怪奇物語》獨攬兩席。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Netflix的COO(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其極高的藝術品味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被很多媒體評為Netflix自製劇大獲成功的保障,其“特立獨行”的風格正好符合Netflix這個行業“攪局者”的身份——將整季美劇放上網,讓你一次看個夠、跳過傳統電視劇製作程式、拒絕公佈收視率資料。

事實是,隨著Netflix在自製劇中的投入逐漸增加,會有越來越多的精品自製劇問世。

自製獨播劇——Netflix的“護城河”

巴菲特的“護城河”概念,是指公司持久阻擋競爭而保持長久盈利的能力。談及線上視頻行業的護城河,無外乎用戶數,領先的技術(AI,大資料等),內容,規模經濟等因素,我認為,原創性的內容是Netflix保持競爭力最重要的護城河。

精品原創內容和使用者數應該是呈因果關係,觀察Netflix的發展軌跡我們就可以看出,《紙牌屋》的出品引爆了Netflix訂閱數的火爆增長。技術優勢的可模仿性太強,並不能構成一個視頻網站的護城河,畢竟你不是做技術的。

內容,也只有內容能構成流媒體網站的護城河。Netflix非常注重開鑿自己的護城河,內容的開發從“量”向“質”轉變,一個值得注意的資料是,2014年到2016年,Netflix內容庫萎縮了32%,一些非獨家的內容被砍掉,原創的精品內容比例卻在升高。

有了精品原創內容,你真的可以為所欲為。例如,內容增強了Netflix的定價能力,讓Netflix提價的底氣更足。去年十月份,Netflix宣佈,調漲三項月費方案之中費率較高的兩項。“標準”方案每月收費從9.99美元調漲到10.99美元;“高級”方案的月費從11.99美元漲到13.99美元。這個消息反而讓Netflix的股價當日收盤大漲5.4%。反觀7年前,同樣是Netflix,提價不僅引來用戶怨聲載道,愈80萬用戶退訂抗議,公司股價也栽了跟頭,讓你不敢相信這是同一個Netflix。

當Netflix開始自己生產內容——革了誰的命?

當一家流媒體網站做起了內容,會對整個行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美國電影製片基本被迪士尼、華納等六大電影公司壟斷,電視劇發行也被HBO、AMC等大型的發行商所壟斷,Netflix作為下游的內容分發平臺,為內容製作商提供源源不斷的收入。當Netflix開始生產內容開始,這些內容生產商對Netflix的態度更加複雜,Netflix從戰友變為直接競爭者。

自製劇在Netflix的版權庫中所占比例逐漸升高。不同于HBO這樣的製片商,擁有天然的版權優勢,Netflix自製內容從無到有,從量上看,這幾年有了很大的提升。2015年到2016年,其自製內容占比從 5.1%提升到 12.5%,增幅近2倍多。2017年年報還未發佈,不過根據Netflix的計畫,2017年這一比例會繼續大幅增長至30%左右。

這種繞開大型製作商打通線上視頻產業鏈上下游的行為引來了諸多上游製片商的敵意。很多製片商紛紛效仿,或直接創立,或通過收購擁有了自己的流媒體平臺。比如,迪士尼通過收購福克斯控股了Hulu,這個美國第二大流媒體網站,意圖搶佔流量的入口。迪士尼還計畫在2019年開設自有自媒體平臺,所有迪士尼旗下內容將成為平臺獨有,這也意味著,以後將不能在Netflix上觀看迪士尼出品的電影。HBO於2015年就開設了流媒體服務——HBO now,50%以上的內容來自自己的版權庫。

Netflix的國際戰略造就靚麗財報

流媒體行業具有很強的規模經濟,使用者的增長可以攤薄內容投入成本,提升營收。全球訂閱會員今年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長,漲幅25.36%。要達到這個成績可不簡單,隨著Netflix會員基數擴大,今年保持同去年一樣增速的情況下,其會員增長從去年的1903.4萬到今年的2378.4萬,會員增量還在增加。

通過Netflix近幾年財報公佈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Netflix本土用戶增速放緩,其逐漸將工作重心放在國際擴張上面,通過拓展國際版圖維持訂閱量增長。2017年Q3,國際付費會員數首次超過美國本土。整個2017年用戶增長2378.4萬,國際訂閱用戶貢獻了75%的增長量。2012年至2017年,國際會員數從489.2萬增長至5903.8萬,CAGR=64.5%,明顯高於本土的CAGR=16.1%。

不過,由於其他國家包月費用低於美國本土,雖然國際會員人數已經超過美國本土,國際業務低於營收貢獻比例仍舊低於國內業務。可以認為,未來會員增長和套餐費用增長空間仍然廣闊,Netflix有望保持快速增長趨勢。

2010年,Netflix進入加拿大市場,開啟了國際化之旅。僅僅經過七年時間,Netflix幾乎將流媒體業務擴張到世界每個角落(除中國,朝鮮,敘利亞)。

其驚人的擴張速度得益於:

1. 優質且豐富的內容庫。Netflix出品的自製劇大多符合全球審美,《紙牌屋》、《怪奇物語》這類劇,雖然具有美國特色,其核心部分卻具有普適性,在美國本土之外也贏得一大批忠實擁躉;

2. 本土化戰略。隨著國際化進程的逐步深入,Netflix除了原有的優質內容進入新市場外,也在內容開發上,針對新市場推出更適合當地使用者的內容,例如Netflix在2016年底在德國製作的劇集《暗黑》,與日本動畫公司合作動畫製作,從中國買下《白夜追凶》的全球播放版權。

3. 美國經歷多年的文化輸出,形成了足夠的強勢地位,好風憑藉力,Netflix借助這種強勢的美國文化能夠實現快速擴張。

2017年,國際化戰略運作七年之後,Netflix的燒錢模式開始奏效,國際業務首次實現盈利。

結尾

“Netflix出品,必屬精品”,Netflix自製劇基本成為口碑與票房的保障。本土市場趨於飽和,競爭非常激烈,幾大巨頭Amazon prime video,Hulu,HBO的夾攻下,Netflix將視線轉向國際市場是明智之舉,在本土市場稱霸之後,國際化戰略有望實現Netflix的“全球霸業”,繼續擴大其規模優勢。

與“必屬精品”的劇集不同,Netflix出品的電影尚未站穩腳跟。這也是Netflix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去年年末自製電影《光靈》在Netflix網路獨播,顛覆了傳統的電影放映模式。據悉,2018年Netflix計畫投拍80部原創電影。

四季度財報一出,Netflix股價上漲10%,將市值送上1000億美元大關。如今的Netfix,市盈率高達200倍,資本市場上對其是否高估的討論一直有之。實際上,2015年Netflix的股票漲幅累計高達142%,年初漲幅甚至一度達到168%,增長勢頭強勁,當時高喊股票被嚴重高估的聲音也不絕於耳。不過,Netflix之後的股價表現則給這些質疑的人一記重重的耳光,之後Netflix的股價又上漲了127%。

2018,Netflix的增長之勢料不會降速,這樣一個變革者、逆襲者、理想主義者,能夠成為美股市場的主角之一,一點也不意外。若Netflix能進入中國市場,那又將是另一個故事了。

Netflix自製劇——顛覆行業的力量

Netflix出品,必屬精品

似乎從Netflix製作的第一部電視劇——《紙牌屋》開始,“Netflix出品,必屬精品”便成為Netflix自製劇最好的代言。《紙牌屋》到現在,出到第五季,收視率有所下滑,在世界範圍內仍然擁有很大的粉絲群體。每年,Netflix都有自製劇出品,其中不乏爆款,《女子監獄》、《超感8》、《毒梟》、《怪奇物語》等等,這裡面每一部都足以成為用戶付費的理由。

Netflix自製劇不僅受到觀眾歡迎,還很受專人人士青睞。美國電視劇界最具分量的艾美獎,2017年Netflix奪得4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和16項創意艾美獎,僅次於前輩HBO。而在美國電影學院評出的2017年最佳電視劇top 10中,Netflix更是憑藉《王冠》和《怪奇物語》獨攬兩席。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Netflix的COO(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其極高的藝術品味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被很多媒體評為Netflix自製劇大獲成功的保障,其“特立獨行”的風格正好符合Netflix這個行業“攪局者”的身份——將整季美劇放上網,讓你一次看個夠、跳過傳統電視劇製作程式、拒絕公佈收視率資料。

事實是,隨著Netflix在自製劇中的投入逐漸增加,會有越來越多的精品自製劇問世。

自製獨播劇——Netflix的“護城河”

巴菲特的“護城河”概念,是指公司持久阻擋競爭而保持長久盈利的能力。談及線上視頻行業的護城河,無外乎用戶數,領先的技術(AI,大資料等),內容,規模經濟等因素,我認為,原創性的內容是Netflix保持競爭力最重要的護城河。

精品原創內容和使用者數應該是呈因果關係,觀察Netflix的發展軌跡我們就可以看出,《紙牌屋》的出品引爆了Netflix訂閱數的火爆增長。技術優勢的可模仿性太強,並不能構成一個視頻網站的護城河,畢竟你不是做技術的。

內容,也只有內容能構成流媒體網站的護城河。Netflix非常注重開鑿自己的護城河,內容的開發從“量”向“質”轉變,一個值得注意的資料是,2014年到2016年,Netflix內容庫萎縮了32%,一些非獨家的內容被砍掉,原創的精品內容比例卻在升高。

有了精品原創內容,你真的可以為所欲為。例如,內容增強了Netflix的定價能力,讓Netflix提價的底氣更足。去年十月份,Netflix宣佈,調漲三項月費方案之中費率較高的兩項。“標準”方案每月收費從9.99美元調漲到10.99美元;“高級”方案的月費從11.99美元漲到13.99美元。這個消息反而讓Netflix的股價當日收盤大漲5.4%。反觀7年前,同樣是Netflix,提價不僅引來用戶怨聲載道,愈80萬用戶退訂抗議,公司股價也栽了跟頭,讓你不敢相信這是同一個Netflix。

當Netflix開始自己生產內容——革了誰的命?

當一家流媒體網站做起了內容,會對整個行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美國電影製片基本被迪士尼、華納等六大電影公司壟斷,電視劇發行也被HBO、AMC等大型的發行商所壟斷,Netflix作為下游的內容分發平臺,為內容製作商提供源源不斷的收入。當Netflix開始生產內容開始,這些內容生產商對Netflix的態度更加複雜,Netflix從戰友變為直接競爭者。

自製劇在Netflix的版權庫中所占比例逐漸升高。不同于HBO這樣的製片商,擁有天然的版權優勢,Netflix自製內容從無到有,從量上看,這幾年有了很大的提升。2015年到2016年,其自製內容占比從 5.1%提升到 12.5%,增幅近2倍多。2017年年報還未發佈,不過根據Netflix的計畫,2017年這一比例會繼續大幅增長至30%左右。

這種繞開大型製作商打通線上視頻產業鏈上下游的行為引來了諸多上游製片商的敵意。很多製片商紛紛效仿,或直接創立,或通過收購擁有了自己的流媒體平臺。比如,迪士尼通過收購福克斯控股了Hulu,這個美國第二大流媒體網站,意圖搶佔流量的入口。迪士尼還計畫在2019年開設自有自媒體平臺,所有迪士尼旗下內容將成為平臺獨有,這也意味著,以後將不能在Netflix上觀看迪士尼出品的電影。HBO於2015年就開設了流媒體服務——HBO now,50%以上的內容來自自己的版權庫。

Netflix的國際戰略造就靚麗財報

流媒體行業具有很強的規模經濟,使用者的增長可以攤薄內容投入成本,提升營收。全球訂閱會員今年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長,漲幅25.36%。要達到這個成績可不簡單,隨著Netflix會員基數擴大,今年保持同去年一樣增速的情況下,其會員增長從去年的1903.4萬到今年的2378.4萬,會員增量還在增加。

通過Netflix近幾年財報公佈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Netflix本土用戶增速放緩,其逐漸將工作重心放在國際擴張上面,通過拓展國際版圖維持訂閱量增長。2017年Q3,國際付費會員數首次超過美國本土。整個2017年用戶增長2378.4萬,國際訂閱用戶貢獻了75%的增長量。2012年至2017年,國際會員數從489.2萬增長至5903.8萬,CAGR=64.5%,明顯高於本土的CAGR=16.1%。

不過,由於其他國家包月費用低於美國本土,雖然國際會員人數已經超過美國本土,國際業務低於營收貢獻比例仍舊低於國內業務。可以認為,未來會員增長和套餐費用增長空間仍然廣闊,Netflix有望保持快速增長趨勢。

2010年,Netflix進入加拿大市場,開啟了國際化之旅。僅僅經過七年時間,Netflix幾乎將流媒體業務擴張到世界每個角落(除中國,朝鮮,敘利亞)。

其驚人的擴張速度得益於:

1. 優質且豐富的內容庫。Netflix出品的自製劇大多符合全球審美,《紙牌屋》、《怪奇物語》這類劇,雖然具有美國特色,其核心部分卻具有普適性,在美國本土之外也贏得一大批忠實擁躉;

2. 本土化戰略。隨著國際化進程的逐步深入,Netflix除了原有的優質內容進入新市場外,也在內容開發上,針對新市場推出更適合當地使用者的內容,例如Netflix在2016年底在德國製作的劇集《暗黑》,與日本動畫公司合作動畫製作,從中國買下《白夜追凶》的全球播放版權。

3. 美國經歷多年的文化輸出,形成了足夠的強勢地位,好風憑藉力,Netflix借助這種強勢的美國文化能夠實現快速擴張。

2017年,國際化戰略運作七年之後,Netflix的燒錢模式開始奏效,國際業務首次實現盈利。

結尾

“Netflix出品,必屬精品”,Netflix自製劇基本成為口碑與票房的保障。本土市場趨於飽和,競爭非常激烈,幾大巨頭Amazon prime video,Hulu,HBO的夾攻下,Netflix將視線轉向國際市場是明智之舉,在本土市場稱霸之後,國際化戰略有望實現Netflix的“全球霸業”,繼續擴大其規模優勢。

與“必屬精品”的劇集不同,Netflix出品的電影尚未站穩腳跟。這也是Netflix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去年年末自製電影《光靈》在Netflix網路獨播,顛覆了傳統的電影放映模式。據悉,2018年Netflix計畫投拍80部原創電影。

四季度財報一出,Netflix股價上漲10%,將市值送上1000億美元大關。如今的Netfix,市盈率高達200倍,資本市場上對其是否高估的討論一直有之。實際上,2015年Netflix的股票漲幅累計高達142%,年初漲幅甚至一度達到168%,增長勢頭強勁,當時高喊股票被嚴重高估的聲音也不絕於耳。不過,Netflix之後的股價表現則給這些質疑的人一記重重的耳光,之後Netflix的股價又上漲了127%。

2018,Netflix的增長之勢料不會降速,這樣一個變革者、逆襲者、理想主義者,能夠成為美股市場的主角之一,一點也不意外。若Netflix能進入中國市場,那又將是另一個故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