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壇上的醫術高人

文以載道,醫以濟世。 自古以來,許多文人本身就是良醫,他們不僅能吟詩作賦,還精通醫術,與醫術有著不可言說的難解之緣。

劉禹錫屬於典型的“久病成醫”,他自幼體弱多病,經常服藥,對醫藥頗有研究。 三十年持之以恆,遂成良醫。 他曾說:“生疾不必太憂心,三治七養謹而慎。 ”
歐陽修在《送楊寘序》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 既而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 ”歐陽修通過彈琴,不僅陶冶情操,更治好了自己的憂鬱症,所以,在餞行時,他送給楊寘一張琴作為紀念,並且寫了這篇談彈琴的文章,還把學彈琴的老師孫道滋也請來一起喝酒。



蘇軾不僅文章、詩詞、書法冠絕當代,在醫學上的成就也首屈一指。 他創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公私集資合辦的醫院——“安樂坊”,並對氣功強身祛病也有深入研究。
然而,他意外所得的處方“聖散子”,卻給他帶來毀譽參半的名聲。 “凡傷寒不問症候如何,一以是治之,無不愈。 ”適黃州連歲大疫,使用此方“所全活者,至不可數”。 然而後來永嘉瘟疫,用之,則“被害者不可勝數”。 聖散子為辛溫燥烈之藥,用於寒疫固效,用於溫疫,則為禍不可勝言矣,蘇軾也因此飽受指摘。

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有幾首藥名詞流傳於世,讀來饒有興味。 “山路風來草木香。 雨余涼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 多病。 提防風月費遍章。 孤負尋常山簡醉。 獨自。 故應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 誰伴。 只甘松竹共淒涼。 ”這首名為《定風波》的詞,每一長句內含一個藥名,分別為:木香、禹餘糧、石膏、防風、常山、梔子、海藻、甘松等。 既表達了詞意,又不顯得牽強。
陸遊行醫更加專業,他曾著有一本醫書名《續集驗方》。 南宋淳熙二年,陸游在成都做一個小官,其時疫病流行,他目睹患者貧病交加之慘,便在街頭煮大鍋藥給患者服用,救了很多人。 並有詩雲:“我游四方不得意,陽狂施藥成都市。 大瓢滿貯隨所求,聊為疲民起憔悴。
”晚年居山陰,他還親自種藥,配製丸散膏丹,走鄉串戶,為鄉 親治病,竟完全是一個受群眾歡迎的職業醫生了。
蒲松齡精通醫術卻鮮為人知。 《草木傳》就是他根據中草藥的性味、功能等特點,運用生、旦、醜、淨等戲劇行當加以演化而成的著作。 劇中的“清肺湯”則是《醫宗金鑒》治療肺熱喘咳的方劑。 請聽劇中人物的道白:“那一日在天門冬前麥門冬後搖了搖兜鈴,內出兩位婦人,一個叫知母,頭戴一枝旋複花,擦著一臉天花粉;一個叫貝母,頭戴一枝款冬花,搽著一臉元明粉……匯成一方,便把那熱痰喘咳一併治去。 ”此一方中用了多少味中草藥,略有點醫學常識者,一看便知。
魯迅和郭沫若,當年棄醫從文,實現救國救民的遠大理想,深受國人崇敬。
當代作家中比較有名的余華、畢淑敏、馮唐等,也是醫生出身。 由此觀之,文人與醫術之間的聯繫千絲萬縷,文人擅長醫術的比比皆是,而醫生自己也往往文采飛揚。 不過,在社會化分工日趨細膩的今天,每個人都潛心於自己某一特定的領域,能身兼文人與醫生稱號的人已然鮮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