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青島債務處置案例:我們找不到你,但是我們找得到你有對外投資

一、案件簡述

我們接受的這戶銀行不良資產, 金額較大, 本金為1130萬元, 借款人化名J公司。

二、案情分析

我們對借款人進行了分析, 雖然這家企業的工商資訊顯示存續(存續說明企業未註銷, 主體還在), 但企業名下可以承擔債務的資產均已流轉。 之前, 工作人員曾經找到一位瞭解詳情的干係人進行訪談, 得知該企業已經沒有實際經營的業務。 這令工作人員很納悶:既然已經這樣, 為什麼公司會一直存續呢?會不會有些我們還未發現的內情呢?

因此, 很長一段時間內, 工作人員注意著企業的一舉一動,

生怕遺漏什麼關鍵資訊。

三、盤活過程

1、撒網式上網搜索, 發現借款人有對外投資

除了經常注視企業的一舉一動, 工作人員也經常上網搜查企業的有關資訊——地毯式搜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一次搜索中, 工作人員發現, J公司竟然有一家對外投資的公司, 化名H公司, 註冊資本500萬元, 也存續。 這家公司的股份中, J公司占股70%。

2、核實H公司的企業價值

確定了股權之後, 工作人員決定H公司的資產情況。 通過查詢國土局和土地局, 我們發現H公司並沒有房產、土地資訊的登記, 並且工商資訊顯示公司的住所地正在對外租賃。 後來, 同事告訴我們, 這種類型的公司其實並不需要固定資產, 最好能夠查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隨機, 工作人員查詢了H公司的通過資產負債表, 發現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約為400萬元左右。 並且, 企業沒有固定資產, 完全為流動資產, 且流動資產最近一年有增加。 這說明, H公司有對外業務往來。

3、進一步核實

接下來, 我們決定去現場訪談, 驗證H公司的經營狀況。 但是, 我們卻沒有找到公司登記的地址, 即使到派出所核查, 依然沒有找到。 這時, 工作人員不肯放棄, 我們相信:這家公司一定就在這周圍。 但是挨家挨戶打聽總是不妥, 所以根據相關資料, 我們選擇了三處位址作為勘察物件, 卻仍然沒有找到, 案子陷入了僵局。

後來,

一個偶然的機會, 工作人員注意到掛在網上的一個房產拍賣資訊。 其中介紹了拍賣房產位於XX路38號路, 後附說明原28號, 也就是我們要找的地址, 大家驚喜萬分。

至此, 項目盤活, 我們成功追上債務人。

四、接下來的風險

股權查封、評估拍賣, 在法院操作性上有難度。

五、接下來的處置思路

查封該股權投資, 推進評估拍賣, 依次對借款人施加壓力, 促成談判和解。

六、盤活感悟

我們在盡調案子的過程中要養成經常網搜的習慣, 獲取最即時、全面的資訊。

保持對專案資訊的敏感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