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歌神張學友拒登《歌手》舞臺,陳奕迅也曾表示對樂壇無望?

近日, 關於歌神張學友早前做客某DJ訪談節目中的言論在網上爆紅, 向民眾“袒露”拒登《歌手》舞臺的原因, 並表示自己已經比賽比夠了。

直言比賽需要算計, 這並不是自己所能接受的, 也不應該是音樂要傳達的精神。 音樂應該是自由表達的, 不應該成為討好觀眾和淪為比賽工具的形式。 更不應該具有太多的功利性。

更是直言懷疑導師水準:老實說那些評委都不知道懂不懂。

同時, 也對那些參與《歌手》錄製的音樂人表示佩服, 自己沒有勇氣去參加, 對現在的狀態很滿意。 比賽出身的自己現已無心比賽。

最後也希望, 所有參賽者都能樂在其中, 重要的是享受過程。 看淡名次。

張學友此言一出, 引發眾網友熱議。 也有網友表示贊同, “這樣說話沒毛病。 ”主持人也直言:“你已經是歌神, 沒必要去參加歌手了!”

《歌手》開播至今, 確實曾多次邀請歌神張學友, 但卻一直未能如願。

對此言論, 《歌手》官微也機智回應。 表示“從未放下”

其實, 在早年間, 就曾有綜藝節目一直力邀其去當導師, 張學友就表示過, “邀約一直有, 心動很多次!我做1個節目, 可以兩年不用做事。 ”但最後都婉拒推辭了。

那時電視綜藝才剛剛開始流行起來, 還在以“毒舌”和大膽言論來作效果。網綜、真人秀節目還不像現在這樣井噴,對此,歌神表示

“我不是不喜歡錢,有些話我真的講不出來,苛薄、尖銳的話,講了我會難過。”

用現在的話來說,歌神一定是有精神潔癖的,在專業上,曾十年磨一輯,只為呈現更好的自己,在態度上有自己的堅守,只求問心無愧。“很值得。”

其實在華語樂壇有很多人和張學友一樣拒絕上這些音樂真人秀節目,比如刀郎,劉德華,譚詠麟等,因為真正的音樂人都有一個態度,音樂是自由的,並不需要證明什麼!

1993年,張學友的《吻別》專輯創下400多萬張的銷量紀錄,如今數位音樂時代來臨,唱片市場已不如往昔,但他卻覺得市場不好,自己更應該做好,“我問心無愧,唱了30年,想為樂壇做點事,就是先把自己的東西做好”。

在2011年,“歌神”張學友更是憑藉1/2演唱會146場,288萬人次獲世界吉尼斯記錄認證!

現在老將風采依舊,同樣對新人寄予厚望,其中也不免對香港樂壇現狀的擔憂。

在2013年金曲獎頒獎禮上,10年沒出席頒獎禮的張學友憑多年來共得過25首金曲獎的最高紀錄,獲頒發“金曲35周年榮譽大獎”。張學友坦言,相信自己這個紀錄很快會被打破。他還認為香港樂壇變得很弱,好歌手越來越少,不少人都捱得很辛苦。

陳奕迅得知張學友認為香港樂壇很弱,回應說:“我有另一說法,我對世界及樂壇仍有希望。”不過他有感“全國最佳歌手獎”皆由非香港歌手奪得,希望唱片公司及歌手能自我檢討。香港樂壇現狀確實不復之前。

揭秘:那麼歌神稱號又是從何而來呢?

其實,“歌神”是香港樂壇對他的稱謂。張學友不是香港的第一位歌神,在此之前的歌神是“許冠傑”,如果你知道許冠傑的話,在七十年代他將粵語流行曲帶入了主流音樂,這一貢獻給了他“歌神”這一美譽。

至於張學友,在1992年他推出了《真情流露》這張粵語大碟,在當年的由TVB主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十大勁歌金曲金獎”的殊榮。為他頒獎的是商台的大姐大俞錚,對張學友作出了很高的評價,當場授予他“九十年代歌神接班人”的稱號。“歌神”這一稱呼便由此叫開了。

在當時張學友被封歌神頒獎現場,俞錚原話大致是這樣的:

“這位元男歌手我認識有很長時間了,他令我最欣賞的地方是他不單工作時很拼命,他還有很豁達的氣度,有很進取的精神。”

“我希望借今晚這個機會,在頒發這個最高榮譽的同時,寄望他能夠將他一貫積極進取、永不言倦、不輕易放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多地灌輸在他的歌曲和作品裡面。希望他能夠繼續做一個好的榜樣,繼續支持創作,令他不單只是眾望所歸,還會無愧無悔地成為九十年代歌神的接班人——張學友!”

但作為張學友本人,則對這一稱號不以為然。他曾公開說過,阿Sam(許冠傑)是香港樂壇當之無愧的歌神,而自己只是一個“愛唱歌的神經病”。劉嘉玲也曾霸氣評價過:要是不讓他唱歌,他會死掉的。

最終,無論歌神選擇以何種方式面對大眾,我們都希望歌神能永遠做自己,過的自在幸福。

還在以“毒舌”和大膽言論來作效果。網綜、真人秀節目還不像現在這樣井噴,對此,歌神表示

“我不是不喜歡錢,有些話我真的講不出來,苛薄、尖銳的話,講了我會難過。”

用現在的話來說,歌神一定是有精神潔癖的,在專業上,曾十年磨一輯,只為呈現更好的自己,在態度上有自己的堅守,只求問心無愧。“很值得。”

其實在華語樂壇有很多人和張學友一樣拒絕上這些音樂真人秀節目,比如刀郎,劉德華,譚詠麟等,因為真正的音樂人都有一個態度,音樂是自由的,並不需要證明什麼!

1993年,張學友的《吻別》專輯創下400多萬張的銷量紀錄,如今數位音樂時代來臨,唱片市場已不如往昔,但他卻覺得市場不好,自己更應該做好,“我問心無愧,唱了30年,想為樂壇做點事,就是先把自己的東西做好”。

在2011年,“歌神”張學友更是憑藉1/2演唱會146場,288萬人次獲世界吉尼斯記錄認證!

現在老將風采依舊,同樣對新人寄予厚望,其中也不免對香港樂壇現狀的擔憂。

在2013年金曲獎頒獎禮上,10年沒出席頒獎禮的張學友憑多年來共得過25首金曲獎的最高紀錄,獲頒發“金曲35周年榮譽大獎”。張學友坦言,相信自己這個紀錄很快會被打破。他還認為香港樂壇變得很弱,好歌手越來越少,不少人都捱得很辛苦。

陳奕迅得知張學友認為香港樂壇很弱,回應說:“我有另一說法,我對世界及樂壇仍有希望。”不過他有感“全國最佳歌手獎”皆由非香港歌手奪得,希望唱片公司及歌手能自我檢討。香港樂壇現狀確實不復之前。

揭秘:那麼歌神稱號又是從何而來呢?

其實,“歌神”是香港樂壇對他的稱謂。張學友不是香港的第一位歌神,在此之前的歌神是“許冠傑”,如果你知道許冠傑的話,在七十年代他將粵語流行曲帶入了主流音樂,這一貢獻給了他“歌神”這一美譽。

至於張學友,在1992年他推出了《真情流露》這張粵語大碟,在當年的由TVB主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十大勁歌金曲金獎”的殊榮。為他頒獎的是商台的大姐大俞錚,對張學友作出了很高的評價,當場授予他“九十年代歌神接班人”的稱號。“歌神”這一稱呼便由此叫開了。

在當時張學友被封歌神頒獎現場,俞錚原話大致是這樣的:

“這位元男歌手我認識有很長時間了,他令我最欣賞的地方是他不單工作時很拼命,他還有很豁達的氣度,有很進取的精神。”

“我希望借今晚這個機會,在頒發這個最高榮譽的同時,寄望他能夠將他一貫積極進取、永不言倦、不輕易放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多地灌輸在他的歌曲和作品裡面。希望他能夠繼續做一個好的榜樣,繼續支持創作,令他不單只是眾望所歸,還會無愧無悔地成為九十年代歌神的接班人——張學友!”

但作為張學友本人,則對這一稱號不以為然。他曾公開說過,阿Sam(許冠傑)是香港樂壇當之無愧的歌神,而自己只是一個“愛唱歌的神經病”。劉嘉玲也曾霸氣評價過:要是不讓他唱歌,他會死掉的。

最終,無論歌神選擇以何種方式面對大眾,我們都希望歌神能永遠做自己,過的自在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