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留下的2句千古名言,一句上了教科書,另一句卻慘遭惡搞

東漢末年, 傳承了數百年的王朝搖搖欲墜, 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俗說話, 亂世出英雄, 在這個大多數人都想逃離的時代, 有一部分胸懷大志之人, 卻開始嶄露頭角。 這些人中, 有的能夠統籌全域, 有的能夠運籌帷幄, 還有的能夠征戰沙場, 為了奪得天下, 他們鬥得好不熱鬧, 好似無暇顧及其他。 其實不然, 這些或常在軍旅, 或日理萬機的大能, 並沒有荒蕪了自己的生活, 他們不但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精彩的鬥爭, 還傳下了較多的至理名言。 例如曹操有“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墓年, 壯心不已”之語, 諸葛亮有“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之言。

作為一代梟雄, 劉備自然也不甘落後, 不過為了更好的分析他的形象, 今天我們拋開正史不談, 單說演義。 在羅貫中老先生所著的《三國演義》中, 他一共傳下了兩句名言, 其中一句, 不但救下了張飛的性命, 還成為了當今社會中,

豪氣少年詮釋義氣的口頭禪。 另一句則更為厲害, 早已被寫進了教科書, 勸誡了無數的後人。 那麼劉備傳下的兩句名言到底是什麼呢?

一、兄弟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 尚可縫;手足斷, 安可續?

這句話出自小說第十五回, 當時劉備已入主徐州,

並收留了無處棲身的呂布。 結果當劉備出征, 留張飛守城的時候, 呂布突襲徐州, 張飛只率十八騎燕將逃走, 使劉備的妻子兒女, 陷在了城中。 面對前來請罪的張飛, 劉備倒是沒說什麼, 但是關羽非常氣憤, 狠狠地數落了張飛一頓。 鐵骨錚錚的張飛, 沒有辯解, 只想以死贖罪。

這時劉備突然發話了, 他一面阻止張飛自刎, 一面說道:“古人雲:‘兄弟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 尚可縫;手足斷, 安可續?’”雖然這句話在如今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 不被接受, 但是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 卻詮釋了兄弟大義。 在整部小說中, 劉備數度拋妻棄子, 但是他從未負過兄弟, 可見他不是說說而已。

對於少年而言, 義氣是最重要的東西, 所以直到現在, 還有很多熱血沸騰的男孩, 用這句話來詮釋兄弟之情。 不過也有人, 為了更符合時代氣息, 對這句話進行了惡搞和改編, 即“兄弟如手足, 女人如衣服, 敢動我衣服, 我斷你手足!”不知道劉備得知此事之後, 會作何感想呢?

二、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說到這句話,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因為此言早已被寫進了我們的教科書。這是劉備在臨終之前所說的。當初關羽被東吳擒殺,張飛被部下殺害,桃園結義誓要同生共死的三兄弟,只剩了他一人。為了給兄弟報仇,他傾舉國之力伐吳,可惜兵敗,自己也命不久矣。在彌留之際,他沒有教導三個兒子弟王權術,而是留下了這句勸誡之語。這句話看似平淡無奇,卻是為人處事的根本。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疑惑,如果這句話僅出現在了《三國演義》中,那麼應該算是羅貫中的名言,不應該算劉備之語啊。其實羅老先生,在創作小說的時候,結合了不少史料,雖然整部作品中,虛構之處數不勝數,但是符合歷史之處,也有不少,劉備的傳位詔書,他雖稍有改動,但是前半部分,卻是照搬,這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正在其中。

劉備是一代梟雄,而非聖人,這一點從他深受劉璋信任,卻在入川之後反客為主,佔領益州便可以看出。但是從他流傳下來的兩句名言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看重兄弟情義,講求義氣,且注重對後代教育的人。這一點無論是演義,還是歷史,都無法否認。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說到這句話,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因為此言早已被寫進了我們的教科書。這是劉備在臨終之前所說的。當初關羽被東吳擒殺,張飛被部下殺害,桃園結義誓要同生共死的三兄弟,只剩了他一人。為了給兄弟報仇,他傾舉國之力伐吳,可惜兵敗,自己也命不久矣。在彌留之際,他沒有教導三個兒子弟王權術,而是留下了這句勸誡之語。這句話看似平淡無奇,卻是為人處事的根本。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疑惑,如果這句話僅出現在了《三國演義》中,那麼應該算是羅貫中的名言,不應該算劉備之語啊。其實羅老先生,在創作小說的時候,結合了不少史料,雖然整部作品中,虛構之處數不勝數,但是符合歷史之處,也有不少,劉備的傳位詔書,他雖稍有改動,但是前半部分,卻是照搬,這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正在其中。

劉備是一代梟雄,而非聖人,這一點從他深受劉璋信任,卻在入川之後反客為主,佔領益州便可以看出。但是從他流傳下來的兩句名言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看重兄弟情義,講求義氣,且注重對後代教育的人。這一點無論是演義,還是歷史,都無法否認。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