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無問西東》:大樹猶在土壤流失,精英縮水亦有價值

國產影視劇中難得一見具備獨特人格魅力的中國精英知識份子形象, 而李芳芳編劇、導演的《無問西東》, 卻篤定賦予知識精英動人的光環。

《無問西東》意象海報

這份逆流而上的“只問敢勇”, 一因影片拍攝初衷是為獻禮清華大學的百年誕辰, 歷經滄桑的一流名校自有已被載入史冊的無數風流人物, 另由李芳芳的精英思維決定——“出名要趁早”的年紀出版散文集《十七歲不哭》和擔任當年爆款同名電視劇的編劇, 畢業于世界頂尖學府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李芳芳, 在她自編自導的長片處女作《80'後》中, 已將精英視角傾注于每幀畫面。

《80'後》海報

《80'後》用香港回歸、申奧成功、張國榮跳樓自殺、SARS事件等國人的共同記憶, 串講80後的情感困惑與抉擇。 1981年出生的女主人公沈星辰, 雖在家庭變故與重組已屬稀鬆平常的社會氛圍中長大成人, 但對待愛情及生活始終熾熱純粹, 所遇波折幾度勾連死亡, 終均化為“動心忍性”前的“苦其心志”。 最為關鍵在於, 沈星辰是絕對優秀的代言人。 打小就是“鄰居家的孩子”的她, 如願以償在心中最好的大學北大完成學業, 一入職場便平步青雲, 傲然請辭後創業亦有聲有色,

並與同樣帶著父母婚變傷痕走進愛情的男主角, 互相慰藉著攜手前行。

英文片名譯作“Forever Young”的《無問西東》, 顯然延承《80'後》拿青春無縫拼接精英的敘事策略。 四段由遠及近, 分別在1920年代、1940年代、1960年代以及2010年代, 依託清華這棵百年大樹提供的營養自我茁壯的故事, 皆用洋溢理想主義的青春色彩包裹。

《80'後》劇照

但李芳芳顯然明白, 比起崢嶸歲月, 身處時代的整體特性是平庸乏味的, 今時對精英的定義, 漸漸脫離知識範疇, 具體到行業或說商業領域。 商業精英張果果的職場高管爭鬥故事開啟《無問西東》對清華精神由今至昔的倒推式追溯, 四個站在時空隧道不同位置的年輕人同樣將真意交付時代, 作出問心無愧的選擇, 可是張果果救助四胞胎家庭的善舉, 比起平行空間裡三位師兄為修身齊家、故土家國做出的燃燒與犧牲, 不過是一則無足輕重的良心書寫, 撼動不了資訊洪流, 愈發印證現下的蒼白。

而觀眾無感于張果果的故事, 從中僅僅看到與己相當的疲軟面向的背後, 折射國內高校造就精英,

甚至社會大學培育好人的土壤, 日益稀薄。

1920年代, 吳嶺瀾在隆冬時節瑞雪裝點的北平清華園, 先後被時任清華教務處處長梅貽琦的諄諄教誨和訪問清華的泰戈爾的一堂演講指點迷津, 明曉真實求學與做人的意義, 而日常為他及其他學子授業解惑者, 是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師。

當吳嶺瀾來到1940年代成為西南聯大一名教員, 在夏陽的照耀和暑雨的突襲下, 他和沈從文、錢鍾書、金岳霖等先生一道, 一邊按汪曾祺所寫“跑警報”一邊在安全地帶隨性授課。 一身正氣的廣東文武世家子弟沈光耀投筆從戎為國捐軀, 是泰戈爾詩句“生如夏花之絢爛, 死如秋葉之靜美”的具化, 也是聯大精英教學成果一種維度的象徵。

假如沒有沈光耀駕駛戰鬥機向貧苦的孩童空投救命食品,孤兒陳鵬會被活活餓死,自然不會有在1960年代夏秋之交的清華大學自由奔跑。他將組織需要排在兒女私情之後的舉措,很難想像但的的確確,得到時任校長蔣南翔的理解。而在服從分配參加工作之後,他對差點死於非命的王敏佳從言到行的暖心照料,深深打動觀眾之余,也讓人恍惚想到錢鍾書與楊絳、朱自清與陳竹隱等發生在清華園裡的學者愛情故事。

《無問西東》劇照,陳鵬拉著王敏佳清華校園奔跑

三個不同時代的年輕人的命運,道出清華學人傳承式的紐帶關係之外,亦表明這所名校數十年一直堅守“融匯中西、貫通古今、會通文理、理工結合”的學術傳統,修文的吳嶺瀾、習理的陳鵬與文武兼備的沈光耀,與1920年代的話劇演出、雪地琴聲,1940年代的靜坐聽雨、林中捉蛇,1960年代的校園奔跑、雕刻木花等等,共同構建清華乃至中國名校濃郁而爛漫、自由而奔放,不受辦學條件以及時局影響的學術氛圍。

延至社會,吳嶺瀾耳畔響著張貼成績榜單的老人的勸慰、鼻尖飄著剛出鍋的烤白薯的熱香,沈光耀身邊有開朗的鄉民、遠方有開明的母親,美好生活願景裡的向心之力,即使被眼淚浸泡,依然飽含希望和熱忱。而特定年代袒露的人性之惡,也並沒激化出惡之連環,見證與促就惡之發生的許伯母和李想,先後尊嚴赴死。

《無問西東》劇照,投筆從戎的沈光耀

《無問西東》劇照,吳嶺瀾從泰戈爾講座中領悟求學與做人的意義

反觀現代社會裡的張果果,因為醫生李想用命換回支邊同事,張果果父母的命,他得以來到人世,身世方面勉強與李想的朋友陳鵬發生關聯,可是清華教育層面的傳承,影片沒有任何展示,疑似徹底斷裂。陌生人不能信、熟人也不可信,職場內外離不了勾心鬥角的“文明”庇護傘下,他要依靠多種體育運動維持身體的承重能力,回到清華校園換取內心的安寧。

《無問西東》劇照,張果果的迷茫

無獨有偶,張婉婷1998年執導的電影《玻璃之城》,也借名校香港大學,比較港式精英的昔與今。從名字即可看出香港情意結的港生,港大求學期間與韻文結為情侶,經歷保釣運動、遠走法國留學等人生階段,他和韻文的情感也走到尾聲。其後港生回港發展、與內地展開貿易往來,再遇韻文已是滄海桑田,但均已成家立業的兩人難忘舊情,幾度掙扎在港秘密同居,卻在1997年新年倒計時之際,發生車禍雙雙死於倫敦街頭。他們的故事,由港生英國的兒子和韻文香港的女兒整理兩人遺物時講出。

《玻璃之城》海報

影片通過港生與韻文的戀情,帶出以港大為代表的香港高校培養的精英,在香港回歸前後的複雜心態,他們或決計老死香港,或移民國外但對香港念念不忘,港生與韻文的死亡說明英式精英思維在港灰飛煙滅,也是在港大念書、和母親一樣熱愛香港的韻文女兒,與初到香港處處看不順、慢慢對這座城市生出感情的港生兒子,在摩擦中漸生、在璀璨的慶祝回歸煙花裡達至高潮的情感,則創建了關聯內地的全新港式精英思維。

《玻璃之城》劇照

《無問西東》亦給當下精英價值的輸出找到介面。結尾張果果說出的“我和他們不一樣”,以及由他的畫外音念誦,吳嶺瀾曾在山洞裡的課堂上說于沈光耀等人聽的泰戈爾《愛者之貽》中的詩句(世界對你,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著滿籃奇妙的貨物,路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著,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表明他已走出迷途,找到與幾十年前的師兄們握手的秘鑰——他所處的季節,終由冬日走向春季。

隨著這些詩句的入耳進入觀眾眼瞼的畫面,陽光下張果果為四胞胎乾女兒在窗戶玻璃上作畫,正是精英價值順利輸出後的一種結果:幫扶弱小不在對象的多寡,而是有效而持續的行動。飾演張果果的張震,也因而與三位師兄的扮演者陳楚生、王力宏、黃曉明一起,臉上泛起由角色饋贈的,近似的純淨光芒。

假如沒有沈光耀駕駛戰鬥機向貧苦的孩童空投救命食品,孤兒陳鵬會被活活餓死,自然不會有在1960年代夏秋之交的清華大學自由奔跑。他將組織需要排在兒女私情之後的舉措,很難想像但的的確確,得到時任校長蔣南翔的理解。而在服從分配參加工作之後,他對差點死於非命的王敏佳從言到行的暖心照料,深深打動觀眾之余,也讓人恍惚想到錢鍾書與楊絳、朱自清與陳竹隱等發生在清華園裡的學者愛情故事。

《無問西東》劇照,陳鵬拉著王敏佳清華校園奔跑

三個不同時代的年輕人的命運,道出清華學人傳承式的紐帶關係之外,亦表明這所名校數十年一直堅守“融匯中西、貫通古今、會通文理、理工結合”的學術傳統,修文的吳嶺瀾、習理的陳鵬與文武兼備的沈光耀,與1920年代的話劇演出、雪地琴聲,1940年代的靜坐聽雨、林中捉蛇,1960年代的校園奔跑、雕刻木花等等,共同構建清華乃至中國名校濃郁而爛漫、自由而奔放,不受辦學條件以及時局影響的學術氛圍。

延至社會,吳嶺瀾耳畔響著張貼成績榜單的老人的勸慰、鼻尖飄著剛出鍋的烤白薯的熱香,沈光耀身邊有開朗的鄉民、遠方有開明的母親,美好生活願景裡的向心之力,即使被眼淚浸泡,依然飽含希望和熱忱。而特定年代袒露的人性之惡,也並沒激化出惡之連環,見證與促就惡之發生的許伯母和李想,先後尊嚴赴死。

《無問西東》劇照,投筆從戎的沈光耀

《無問西東》劇照,吳嶺瀾從泰戈爾講座中領悟求學與做人的意義

反觀現代社會裡的張果果,因為醫生李想用命換回支邊同事,張果果父母的命,他得以來到人世,身世方面勉強與李想的朋友陳鵬發生關聯,可是清華教育層面的傳承,影片沒有任何展示,疑似徹底斷裂。陌生人不能信、熟人也不可信,職場內外離不了勾心鬥角的“文明”庇護傘下,他要依靠多種體育運動維持身體的承重能力,回到清華校園換取內心的安寧。

《無問西東》劇照,張果果的迷茫

無獨有偶,張婉婷1998年執導的電影《玻璃之城》,也借名校香港大學,比較港式精英的昔與今。從名字即可看出香港情意結的港生,港大求學期間與韻文結為情侶,經歷保釣運動、遠走法國留學等人生階段,他和韻文的情感也走到尾聲。其後港生回港發展、與內地展開貿易往來,再遇韻文已是滄海桑田,但均已成家立業的兩人難忘舊情,幾度掙扎在港秘密同居,卻在1997年新年倒計時之際,發生車禍雙雙死於倫敦街頭。他們的故事,由港生英國的兒子和韻文香港的女兒整理兩人遺物時講出。

《玻璃之城》海報

影片通過港生與韻文的戀情,帶出以港大為代表的香港高校培養的精英,在香港回歸前後的複雜心態,他們或決計老死香港,或移民國外但對香港念念不忘,港生與韻文的死亡說明英式精英思維在港灰飛煙滅,也是在港大念書、和母親一樣熱愛香港的韻文女兒,與初到香港處處看不順、慢慢對這座城市生出感情的港生兒子,在摩擦中漸生、在璀璨的慶祝回歸煙花裡達至高潮的情感,則創建了關聯內地的全新港式精英思維。

《玻璃之城》劇照

《無問西東》亦給當下精英價值的輸出找到介面。結尾張果果說出的“我和他們不一樣”,以及由他的畫外音念誦,吳嶺瀾曾在山洞裡的課堂上說于沈光耀等人聽的泰戈爾《愛者之貽》中的詩句(世界對你,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著滿籃奇妙的貨物,路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著,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表明他已走出迷途,找到與幾十年前的師兄們握手的秘鑰——他所處的季節,終由冬日走向春季。

隨著這些詩句的入耳進入觀眾眼瞼的畫面,陽光下張果果為四胞胎乾女兒在窗戶玻璃上作畫,正是精英價值順利輸出後的一種結果:幫扶弱小不在對象的多寡,而是有效而持續的行動。飾演張果果的張震,也因而與三位師兄的扮演者陳楚生、王力宏、黃曉明一起,臉上泛起由角色饋贈的,近似的純淨光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