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地域文化:古希臘的建築風格

古希臘的文化, 是歐洲文化的源泉與寶庫, 古希臘的建築藝術, 則是歐洲建築藝術的源泉與寶庫。 因此, 談西方建築及其風格,

就不能不首先談古希臘的建築風格。

古希臘建築風格的特點主要是和諧、完美、崇高。 而古希臘的神廟建築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 也是古希臘, 乃至整個歐洲最偉大、最輝煌、影響最深遠的建築。

這些風格特點, 在古希臘神廟的各個方面都有鮮明的表現。 首先是柱式。 古希臘的“柱式”, 不僅僅是一種建築部件的形式, 而且更準確地說, 它是一種建築規範的風格, 這種規範和風格的特點是, 追求建築的簷部(包括額枋、簷壁、簷口)及柱子(柱礎、柱身、柱頭)的嚴格和諧的比例和以人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臘最典型、最輝煌, 也是意味最深長的柱式主要有三種, 即陶立克、愛奧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這些柱式, 不僅外在形體直觀地顯示出和諧、完美、崇高的風格,

而且其比例規範也無不顯出和諧與完美的風格。 從外在形體看, 三種柱式各有特點, 陶立克的柱頭是簡單而剛挺的倒立圓錐台, 柱身凹槽相交成鋒利的棱角, 沒有柱礎, 雄壯的柱身從檯面上拔地而起, 柱子的收分和卷殺十分明顯, 力透著男性體態的剛勁雄健之美。

愛奧尼克, 其外在形體修長、端麗, 柱頭則帶婀娜瀟灑的兩個渦卷, 盡展女性體態的清秀柔和之美。 科林斯的柱身與愛奧尼克相似, 而柱頭則更為華麗, 形如倒鐘, 四周飾以鋸齒狀葉片, 宛如滿盛卷草的花籃。 從比例與規範來看, 陶立克一般是柱高為底徑的4--6倍, 簷部高度約為整個柱子的1/4, 而柱子之間的距離, 一般為柱子直徑的1.2--1.5倍,

十分協調、規整而完美。 愛奧尼克, 柱高一般為底徑的9--10倍, 簷部高度約為整個柱式的1/5, 柱子之間的距離約為柱子直徑的兩倍, 十分有序而和美。 科林斯, 在比例、規範上與愛奧尼克相似。

這些比例與規範, 與這些柱式的外在形體的風格完全一致, 都以人為尺度, 以人體美為其風格的根本依據, 它們的造型可以說是人的風度、形態、容顏、舉止美的藝術顯現, 而它們的比例與規範, 則可以說是人體比例、結構規律的形象體現。 所以, 這些柱式都具有一種生氣盎然的崇高美, 因為, 它們表現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自豪與高貴。

而以這三種柱式為構圖原則的單體神廟建築或其它建築, 往往就成為了古希臘藝術乃至人類建築藝術的典範,

如以陶立克柱式為構圖原則的帕提農神廟、阿菲亞神廟;以愛奧尼克柱式為構圖原則的伊端克先神廟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壇;以科林斯柱式為構圖原則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紀念亭等。 正因為這三種柱式如此美妙絕倫而意義重大, 所以, 有人十分肯定地指出:“古代希臘建築的美學原則和藝術特徵可以歸結為三種古典柱式, 即陶立克、愛奧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僅從藝術風格的角度來看, 這種論斷也是十分精確中肯的。

在古希臘的建築中, 不僅柱式以及以柱式為構圖原則的單體神廟建築生動、鮮明地表現了古希臘建築和諧、完美、崇高的風格, 而且, 以神廟為主體的建築群體, 也常常以更為宏偉的構圖,

表現了古希臘建築和諧、完美而又崇高的風格特點。

這裡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群體, 恐怕非雅典衛城莫屬了。 衛城是古希臘人進行祭神活動的地方, 位於雅典城西南的一個高崗上, 由一系列神廟構成。 衛城入口是一座巨大的山門, 山門向外突出兩翼, 猶如伸開雙臂迎接四面八方前來朝拜“神”的人們。 左翼城堡之上座落著勝利神廟, 在構圖上均衡了山門兩側不對稱的構圖, 山門因地制宜, 內外劃分為兩段, 外段為多立克式, 內段為愛奧尼克式, 其體量和造型處理都恰到好處, 既雄偉壯觀又避免了體量過大而影響衛城內主體建築的效果。 在衛城內部, 沿著祭神流線, 佈置了守護神雅典娜像、主體建築帕提農神廟和以女像柱廊聞名的伊瑞克先神廟。

衛城的整體佈局考慮了祭典序列和人們對建築空間及型體的藝術感受特點,建築因山就勢,主次分明,高低錯落,無論是身處其間或是從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較為完整的藝術形象。建築本身則考慮到了單體相互之間在柱式、大小、體量等方面的對比和變化,加上巧妙地利用了不規則不對稱的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一定角度的最佳透視效果,當人身處其中,從四度空間的角度(即運動的角度)來審視整個建築群時,一種和諧、完美的觀感就會油然而生,此時,崇高,就不僅僅是這座建築群本身固有的藝術意境了,而是成為了接受者、審美主體的一種鮮明、強烈的藝術感受。這座建築群永恆的魅力,也就通過一代又一代審美者的藝術感受流傳下來,成為了一種審美的範本,一種於和諧中見完美,于完美中顯崇高,于崇高中見永恆的“高不可及的範本”。這正是古希臘藝術最傑出的品格和最偉大的價值之所在。

衛城的整體佈局考慮了祭典序列和人們對建築空間及型體的藝術感受特點,建築因山就勢,主次分明,高低錯落,無論是身處其間或是從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較為完整的藝術形象。建築本身則考慮到了單體相互之間在柱式、大小、體量等方面的對比和變化,加上巧妙地利用了不規則不對稱的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一定角度的最佳透視效果,當人身處其中,從四度空間的角度(即運動的角度)來審視整個建築群時,一種和諧、完美的觀感就會油然而生,此時,崇高,就不僅僅是這座建築群本身固有的藝術意境了,而是成為了接受者、審美主體的一種鮮明、強烈的藝術感受。這座建築群永恆的魅力,也就通過一代又一代審美者的藝術感受流傳下來,成為了一種審美的範本,一種於和諧中見完美,于完美中顯崇高,于崇高中見永恆的“高不可及的範本”。這正是古希臘藝術最傑出的品格和最偉大的價值之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