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揭開“國產瑞士表”的面紗

被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確認為假冒瑞士表的“奧威時”手錶自稱創始於1923年,銷量超過50萬塊。

調查背景:

人類第一塊手錶誕生于19世紀初,具體時間說法不一。

它的主人有人說是拿破崙的皇后,有人說是拿破崙的妹妹,不論其真相如何,手錶已經伴隨人類走過了200多年。

中國人大約在清末開始使用鐘錶,建國前及建國初期只能佩戴外國品牌手錶。 1955年第一塊國產手錶誕生于天津,從此以後國產表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 一位元退休老人向記者講述了他與手錶的故事:這位老人1958年參加工作,1964年買了人生第一塊手錶“上海手錶”,1972年買了一塊瑞士表,那時候叫“英格”。 當時買瑞士表很費勁,亨得利表店在地壇公園發號,很多人排大隊,拿到號的人才能去店裡買表。 而到今天,手錶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物,無論買什麼表都不再是難事。

手錶可粗略分為機械表和電子錶,超薄、陀飛輪、三問、萬年曆等凝結著人類智慧結晶的功能,將手錶推上了機械製造的巔峰。

高檔機械表超越了簡單計時功能,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 而電子類手錶隨著科技的發展,也被賦予了藍牙、通訊、心率測量、運動監控等機械表難以企及的功能,很受人們歡迎。

今天,人們對手錶的選擇餘地可以說海闊天空。 那麼中國人對手錶的選擇有怎樣的偏好呢?2015年,人民網曾發起一項“2015國人購表習慣調查”,有近10萬網友參與,其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購表有85.36%的人選擇機械表,80.87%的人首選瑞士品牌,而最看重的購表因素,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品牌(占34.83%)和機芯(占26.31%)。

法制網記者 崔東凱 汪閩燕 張沖

“傍名牌”又出新套路!一些企業去瑞士註冊個商標,然後使用日本或其他國家生產的機芯,在國內一些電商網站上就堂而皇之地打出“瑞士表”的招牌進行售賣。

近期,《法制日報》記者在接到消費者反映後,從電商平臺上隨機抽取了44個品牌作為樣本進行調查,並聯繫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進行鑒定。 最終,只有一個品牌被明確認定是瑞士原產表,有11個品牌被確認為“假冒瑞士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44個品牌中,有36家都在瑞士聯邦智慧財產權局註冊了商標,其中有18家在宣傳網頁上描繪了動人的品牌故事,最早甚至可追溯到15世紀。

真假難辨 “瑞士表”僅標價百元

2017年1月,哈爾濱市民趙先生向《法制日報》記者反映,他想買一塊瑞士表,在網上進行搜索,希望瞭解品牌、價格情況,看到一些電商銷售的瑞士表種類非常多,有的瑞士表才100多元錢,感覺真假難辨,希望媒體幫忙澄清。

記者隨後在網上進行搜索,發現這些年來有關瑞士表打假的媒體報導和消費者網帖並不鮮見。

為方便調查,記者從電商平臺網站上隨機抽取了44個標稱瑞士品牌的手錶品牌作為樣本,這些品牌中,並不包括公眾耳熟能詳的著名瑞士品牌。

十年商標描述百年品牌故事

針對這44個品牌,記者詳細檢索了其各自網頁標稱的產地、錶盤或表底的標識、品牌故事、註冊情況,註冊情況中包含註冊時間、商標所有人地址、註冊項和註冊號。

其中在標識方面,所有這44個品牌均在銷售網頁中標注自己產品屬於瑞士品牌。

其中13家品牌在錶盤、表底上,明確標注原產地標識“Swiss”或“Swiss made”,另有3家錶盤上分別標注有“swiss brand”“swiss design”“swiss brand”的字樣。

在最重要的機芯方面,有7家“瑞士表”品牌,從機芯照片中竟然可以看到“日本機芯”的標識。 在產地方面,在銷售網頁中未標產地的有30家品牌,標注產地為中國的有6家,標注產地為瑞士的有8家。

值得注意的是,44個品牌中,有36家在瑞士聯邦智慧財產權局進行了商標註冊,而這些商標的所有人中,包括中國大陸22家,中國香港6家,境外8家。

其中,一款名為賓格(binger)的“瑞士表”,是2015年4月馬德里世界智慧財產權公約註冊瑞士品牌商標、地點為湖北。 另外還有6家寶梵哲(pvanz)、萬峰(Swiss mountaineer)、保瑪捷(bellmers)、飛力達(feleda)、瑞之緣(ontheedge)、特維斯(tevise)沒有查到註冊資料,有1家疑似造假。

記者同時注意到,這些商標的註冊時間,絕大多數都是進入本世紀之後。 其中,2010年前註冊的有10家,2010年後註冊的23家,最早的2001年5月,最晚的2016年11月。另外,一款名為桑德(sangdo)的“瑞士表”,在2014年因訴訟被取消鐘錶項的註冊。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21世紀才註冊的瑞士手錶品牌,竟然有18家在銷售網頁中,描述了動人的品牌故事,諸如“瑞士創始人”“瑞士山谷”等,甚至最早的“可追溯到15世紀”。

13個標識僅一個品牌獲官方認定

《法制日報》記者隨後將44個品牌中13個明確帶有“Swiss”“Swiss made”標識的品牌情況,通過電子郵件形式發給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進行認定。

3月8日,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進行了回復。在回函中,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首先介紹,該聯合會是一個民間的、專業的、非營利性的協會,目前有近500名成員,占所有瑞士手錶製造商的90%以上。協會章程授權其確保標有瑞士地理標誌的手錶依法在瑞士生產。

回函強調:手錶使用瑞士的地理標誌,如“瑞士”(“Swiss”)、“瑞士製造”(“Swiss made”),是受國際和國家法律保護的。只有瑞士法律可以定義什麼是真正的“瑞士製造”手錶。

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指出,根據瑞士法律,只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方可在外表使用“Swiss”“Swiss made”或其他包含“瑞士”一詞的表達方式,即:機芯為瑞士生產;組裝在瑞士完成;生產者的最後檢測在瑞士完成。其中,機芯組裝必須在瑞士完成;機芯的最後檢測要在瑞士完成;除組裝價格外,機芯中的瑞士原件價格,至少要占全部原件價格的60%以上。

根據瑞士法律規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將記者提供的13個品牌分為五類進行了認定,其中,只有一款名為格林(grandprix)的手錶,被認定為屬於Cattin&CieS.A.公司,是瑞士原產表。

此外,左薇莎(jowissa)、浪馳(ranceas)、萬峰(Swiss mountaineer)、艾寶(able)這四個品牌手錶,認定結果分別為“無法保證它的產品是否符合上述法律規定”“還沒有機會分析它的樣品來證明是不是假的瑞士表”。

真相揭開 11個品牌確認為假冒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專門用較長篇幅對天珺(tangin)手錶進行鑒定。

回函稱:“我們的技術分析報告證明它使用了來自于泰國而非瑞士的機芯。這款手錶肯定不是在瑞士組裝,也沒有在瑞士檢驗。此外,這款手錶60%的製造成本也不是在瑞士產生。”

“據我們所知,天珺與一些瑞士小公司合作,並根據瑞士法律生產了一小部分手錶(大約每年1000塊),同時,天珺也在瑞士有註冊公司。”回函寫道:“天珺這樣做是為了製造100%的瑞士產品的假像,但是實際上,它的手錶中大部分是在中國製造的。”

“我們相信,大部分天珺手錶沒有遵守瑞士聯邦條例中關於使用‘瑞士’或‘瑞士造’的標準規定以及相關國際法,根據法律,大部分天珺手錶並非‘瑞士造’。因此,任何天珺手錶中涉及‘瑞士’的做法都是錯誤的、非法的和誤導的,其唯一目的就是欺騙中國消費者。”回函說。

在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給《法制日報》的回函中,明確認定11個品牌是假冒瑞士表,在其產品中使用瑞士原產地標識,唯一的目的就是欺騙中國消費者。這些品牌中,瑞夫泰格(Reef Tiger)、漢愛(handlove)、美格爾(megir)和奧威時(awsky)、寶梵哲(pvanz)、傳世(chens)、梵偌(fanrol)、海世爵(heojeo)、艾戈勒(agelocer)、天珺(Tangin)為不符合瑞士原產地法律認定標準,屬於欺騙消費者;對於思柏(sibior)這個品牌,聯合會則表示從沒聽說過。

回函指出:寶梵哲(pvanz)手錶所使用的機芯是禦代田機芯,其來源於日本而非瑞士;傳世(chens)手錶,我們的技術鑒定報告已經證明它所使用的機芯是來源於日本而非瑞士;梵偌(fanrol)、海士爵(heojeo)手錶所使用的機芯是精工的機芯,其來源於日本而非瑞士;艾戈勒(agelocer)手錶使用的機芯是在亞洲製造的,其機芯複製了一個瑞士著名機芯製造商的商標,並且大部分艾戈勒手錶還拷貝了一些著名瑞士手錶的設計款式。

回函明確指出:這些手錶肯定不是在瑞士組裝,也沒有在瑞士檢驗。此外,這些手錶60%的製造成本也不是在瑞士產生。基於這些原因,我們相信,沒有一款這些手錶遵守了瑞士聯邦條例中關於使用“瑞士”或“瑞士造”的標準規定以及相關國際法,根據法律,這些手錶都不是“瑞士造”。

其中,2010年前註冊的有10家,2010年後註冊的23家,最早的2001年5月,最晚的2016年11月。另外,一款名為桑德(sangdo)的“瑞士表”,在2014年因訴訟被取消鐘錶項的註冊。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21世紀才註冊的瑞士手錶品牌,竟然有18家在銷售網頁中,描述了動人的品牌故事,諸如“瑞士創始人”“瑞士山谷”等,甚至最早的“可追溯到15世紀”。

13個標識僅一個品牌獲官方認定

《法制日報》記者隨後將44個品牌中13個明確帶有“Swiss”“Swiss made”標識的品牌情況,通過電子郵件形式發給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進行認定。

3月8日,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進行了回復。在回函中,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首先介紹,該聯合會是一個民間的、專業的、非營利性的協會,目前有近500名成員,占所有瑞士手錶製造商的90%以上。協會章程授權其確保標有瑞士地理標誌的手錶依法在瑞士生產。

回函強調:手錶使用瑞士的地理標誌,如“瑞士”(“Swiss”)、“瑞士製造”(“Swiss made”),是受國際和國家法律保護的。只有瑞士法律可以定義什麼是真正的“瑞士製造”手錶。

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指出,根據瑞士法律,只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方可在外表使用“Swiss”“Swiss made”或其他包含“瑞士”一詞的表達方式,即:機芯為瑞士生產;組裝在瑞士完成;生產者的最後檢測在瑞士完成。其中,機芯組裝必須在瑞士完成;機芯的最後檢測要在瑞士完成;除組裝價格外,機芯中的瑞士原件價格,至少要占全部原件價格的60%以上。

根據瑞士法律規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將記者提供的13個品牌分為五類進行了認定,其中,只有一款名為格林(grandprix)的手錶,被認定為屬於Cattin&CieS.A.公司,是瑞士原產表。

此外,左薇莎(jowissa)、浪馳(ranceas)、萬峰(Swiss mountaineer)、艾寶(able)這四個品牌手錶,認定結果分別為“無法保證它的產品是否符合上述法律規定”“還沒有機會分析它的樣品來證明是不是假的瑞士表”。

真相揭開 11個品牌確認為假冒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專門用較長篇幅對天珺(tangin)手錶進行鑒定。

回函稱:“我們的技術分析報告證明它使用了來自于泰國而非瑞士的機芯。這款手錶肯定不是在瑞士組裝,也沒有在瑞士檢驗。此外,這款手錶60%的製造成本也不是在瑞士產生。”

“據我們所知,天珺與一些瑞士小公司合作,並根據瑞士法律生產了一小部分手錶(大約每年1000塊),同時,天珺也在瑞士有註冊公司。”回函寫道:“天珺這樣做是為了製造100%的瑞士產品的假像,但是實際上,它的手錶中大部分是在中國製造的。”

“我們相信,大部分天珺手錶沒有遵守瑞士聯邦條例中關於使用‘瑞士’或‘瑞士造’的標準規定以及相關國際法,根據法律,大部分天珺手錶並非‘瑞士造’。因此,任何天珺手錶中涉及‘瑞士’的做法都是錯誤的、非法的和誤導的,其唯一目的就是欺騙中國消費者。”回函說。

在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給《法制日報》的回函中,明確認定11個品牌是假冒瑞士表,在其產品中使用瑞士原產地標識,唯一的目的就是欺騙中國消費者。這些品牌中,瑞夫泰格(Reef Tiger)、漢愛(handlove)、美格爾(megir)和奧威時(awsky)、寶梵哲(pvanz)、傳世(chens)、梵偌(fanrol)、海世爵(heojeo)、艾戈勒(agelocer)、天珺(Tangin)為不符合瑞士原產地法律認定標準,屬於欺騙消費者;對於思柏(sibior)這個品牌,聯合會則表示從沒聽說過。

回函指出:寶梵哲(pvanz)手錶所使用的機芯是禦代田機芯,其來源於日本而非瑞士;傳世(chens)手錶,我們的技術鑒定報告已經證明它所使用的機芯是來源於日本而非瑞士;梵偌(fanrol)、海士爵(heojeo)手錶所使用的機芯是精工的機芯,其來源於日本而非瑞士;艾戈勒(agelocer)手錶使用的機芯是在亞洲製造的,其機芯複製了一個瑞士著名機芯製造商的商標,並且大部分艾戈勒手錶還拷貝了一些著名瑞士手錶的設計款式。

回函明確指出:這些手錶肯定不是在瑞士組裝,也沒有在瑞士檢驗。此外,這些手錶60%的製造成本也不是在瑞士產生。基於這些原因,我們相信,沒有一款這些手錶遵守了瑞士聯邦條例中關於使用“瑞士”或“瑞士造”的標準規定以及相關國際法,根據法律,這些手錶都不是“瑞士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