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琴傳承人癡迷奏尺八

呂宏望收藏了五十多支尺八。 據瞭解, 尺八多為五孔, 前面四孔背面一孔。

大洋網訊“重新找回失落八百年的尺八, 我要用它重新演奏中國音樂”, 近日, 中國琴會理事、廣州市嶺南古琴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呂宏望拿起新近收藏江戶時代的管身雕龍的尺八, 演奏著悠揚的中國古樂曲, 蒼涼、空靈、遼闊的樂聲仿佛讓大家重回“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的大唐盛世。

從日本收藏五十多支尺八

“春雨樓頭尺八簫, 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 踏過櫻花第幾橋!”近日, 喜歡玩古琴的呂宏望, 對復原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 他在家中一邊整理尺八的藏櫃, 一邊向記者介紹道, “這首民國蘇曼殊寫尺八簫的詩詞, 意境很美!我從詩詞中感受到尺八的魅力。 ”

“尺八在我國已經失傳了八百多年了。 ”呂宏望說:“尺八因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 形似南簫但其音韻和文脈絕然不同。 現在可以查到最早的資料記載的是, 唐太宗時期, 山東聊城人呂才製作出尺八, 在唐朝尺八成為宮廷中的主要樂器。 ”

“我收藏最早的尺八來自日本。 ”呂宏望在儲物櫃中, 翻出一支支尺八。 “現在, 國內藏家收藏的尺八壞了, 也要拿去日本修理。

”他介紹。 “我收藏的尺八全部來自日本”, 呂巨集望說, “這些尺八都是從一個穿梭在廣州、日本兩地的藏家手中收購過來的, 價格從數千元到萬元不等, 數量超過五十支。 ”對每一支尺八, 呂宏望都精心配上絲綢做的套子。

三百年尺八音色仍佳

記者發現, 呂巨集望手中江戶時代的尺八, 除了竹子外面有精美的木雕刻外, 還鑲嵌著牙雕和金銀絲。 這時, 呂宏望老師又拿出另外一支已經有三百年歷史的尺八, 竹身已經非常光滑。 呂巨集望奏起悠揚的古樂, 音色卻絲毫不遜當年。

據介紹, 尺八是一種竹制豎吹, 無膜、無簧、無哨的管樂器, 跟洞簫、羌笛等外形近似。 源于中國隋唐禮樂, 南宋時期, 日本禪僧心地覺心來中國杭州護國仁王禪寺求法習禪,

其間遇到尺八第十六代傳人張參居士, 隨其學得技藝後, 將尺八傳承帶回日本。 儘管尺八在中國本土逐漸失傳, 卻被東鄰日本保留發展至今。

據瞭解, 呂宏望身為廣州古琴非遺傳人, 古琴技法嫺熟, 卻跨界沉迷尺八, 研究表演技法等。 呂宏望說:“我國很多優秀的東西都失傳了, 傳播尺八文化藝術很有意義!我們也有責任重拾和振興尺八。 ”

知多D:尺八

隋代和唐, 尺八成為宮廷中的主要樂器。 《新唐書·呂才傳》:“貞觀(627~649)時, 祖孝孫增損樂律, 與音家王長通、白明達更質難, 不能決。 太宗詔侍臣舉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徵盛稱才制尺八, 凡十二枚, 長短不同, 與律諧契”。 因長一尺八寸律中黃鐘, 故稱尺八。 它屬於古代吹管笛簫類樂器的一種。

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裡還保存著我國唐代傳去的八支唐式尺八。 其中一支竹制刻雕尺八, 長43.7釐米, 管身前面五孔後面一孔。 每一按音孔邊緣有圓形花紋, 通體雕花紋和仕女像。 此外還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樺卷尺八等。

尺八發展到宋代形成五孔尺八, 並經由當時日本的遣唐僧東傳日本, 保留至今。 沈括《夢溪筆談》載:“後漢馬融所賦長笛, 空洞無底, 剡其上孔, 五孔, 一孔出其背, 正似今之尺八”。 宋代開始, 來自民間的簫、笛等樂器逐漸取代了用於宮廷雅樂的尺八的地位, 尺八吹奏因而漸漸失傳。

文/圖 廣報記者曾衛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