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水先生讀《詩經》202:蓼莪——西周先民喪禮上一次重要的歌哭

蓼莪

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

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

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

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

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

無母何恃?

出則銜恤,

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撫我畜我,

長我育我,

顧我複我,

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

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

飄風發發。

民莫不穀,

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

飄風弗弗。

民莫不穀,

我獨不卒!

譯文:

以為那是高高的莪蒿,

細看不是莪是青蒿。

可悲我去世的父母,

養育我費盡了辛勞。

以為那是高高的莪蒿,

仔細看不是莪是馬新蒿。

可悲可憐我去世的父母,

養育我歷盡了痛苦辛勞!

那裝酒的小瓶空了,

那大罍就感到害臊。

孤單單地活在世上,

還不如早早地死掉!

沒有父親何所依存?

沒有母親何所依靠?

走出門我哀痛傷心,

回家來又舉目無親。

父親啊你生養了我,

母親啊你保育了我。

撫摸我啊呵護我,

撫育我啊培養我,

照顧我啊掛念我,

出來進去抱著我。

本想報答父母的恩德,

沒想到上天降下災禍!

那終南山是如此險峻,

風暴呼啦啦刮個不停。

人們生活無不如意稱心,

而我卻遭到這般不幸!

那終南山是如此陡峭,

暴風整日不停地呼嘯。

人們生活無不如意稱心,

我獨不能為雙親盡孝。

茶水先生解讀:

這首詩是應該唱出來的, 那旋律低徊可以有哀樂的影子, 也可以一唱三歎, 類似鄉間仍然偶爾可以聽見的婦人的哭喪。

我的家鄉仍然可以聽到那淒婉又抑揚的哭聲, 仔細聆聽那對於逝者懷念的唱詞, 雖然也許粗鄙, 但只要情真意切, 再加上適當的回憶性敘事催淚程度則會大增, 很有些人的歌哭能勾出旁觀者的眼淚。

人生是一場戲, 生時哪怕寂寞無聞, 死時也要轟轟烈烈。 總要有一出高潮出現, 否則對不起這一場光陰的旅程。 於是隆重的喪禮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相信這一首《蓼莪》是西周先民喪禮上的一次重要的歌哭, 哭泣者用滴血的追溯祭奠父母雙親, 又給後人留下了效仿的榜樣。

用高大的抱娘蒿來起興, 恰如其分, 而更恰如其分的是這“莪”居然有抱娘蒿的別名, 孩子依戀著自己的娘親, 正像這田野裡自然生長的蒿草, 雖然低賤, 但生生不息。 但是沒了娘的孩子, 連這蒿草都不如了。 難怪歌詞裡唱道“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呢。

沒有了父母, 自己就要直面人生的慘澹了, 你再也不能把自己當成孩子, 你再也體會不到什麼是承歡膝下,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 入則靡至。 ”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撫我畜我, 長我育我, 顧我複我, 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 昊天罔極!”這是這場歌哭中最樸實又最真情的唱詞, 一連九個“我”字聲淚俱下, 父母的慈愛洋溢其間, 兒女的悲傷久久彌漫。 真情從來都不需要修飾,

最撕心裂肺地喊一聲“父兮”、“母兮”, 伴之以肝腸寸斷。

“民莫不穀, 我獨何害!”“民莫不穀, 我獨不卒!”誰都會經歷這樣的傷痛, 但是在那一刻自己就是這個世界最傷心的人。

這固然是一場歌哭, 但提醒我們的卻是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