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馬蓉挑釁章子怡,這究竟是想幹啥?

現實荒唐的地方在於, 偷腥的男人喜歡罵放蕩的女人, 那樣可以顯示自己的專情;無恥的婊子總要攻擊別人的失貞, 那樣能夠彰顯自己的純真。

文章上傳了出席某活動的章子怡穿透視裝的照片。 並暗諷她是“國際髒”。 惹得汪峰怒懟“章子怡比你乾淨多了!”

無論章子怡髒不髒, 這話由馬蓉說出來總覺得有些滑稽、可笑。

自己那一攤子爛事還沒擺平呢, 哪裡來的勇氣對章子怡指手畫腳?

這種荒唐, 已經不是孟子說的“五十步笑百步”, 而是我們老家那句俗話:

自己一身臭狗屎, 還要嫌棄別人沒洗澡。

這不僅讓我想起了這兩天朋友圈熱傳的另外一件事。

張柏松, 河北廊坊人, 31歲。

曾經被朋友騙進過傳銷, 找了個機會自己逃出來的。

再往前, 他曾經帶著幾個小弟, 騙學生的手機, 在牢裡蹲過幾年。

現在, 他的微信昵稱為“大陸反傳一哥”。 此前還自稱過“廊坊反傳一哥”、“燕郊反傳一哥”、“京津冀反傳一哥”。

人如其名。

帶那麼一點江湖氣, 以幫忙解救陷入傳銷的人為榮。

他自認為是在行俠仗義。

但最近, 他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並讓自己陷入了輿論的中心。

因為他每救一個人, 要收取15000元的服務費。

自稱到目前為止, 至少解救過200人。

妻子問他:“你賺的300萬塊錢, 哪兒去了?”

他只能苦笑。

錢, 是人救出來之後才收的。 救人過程中所有的花費, 都包括在內。

好的時候,

救一個人可以賺一兩千;更多的時候, 救一個人只能賺幾百。

如果人沒救出來, 所有花費就得自己倒貼。

也遇到過人救出來了, 但是對方賴帳不給錢, 他也無可奈何。

張柏松並不以此為職業, 他還有自己一支幾十人的建築隊。

與賺錢相比, 他更享受做個好人的感覺。

當人被救出來, 家人送上錢, 跪在地上感謝他救命之恩的時候, 他覺得自己就是正義的化身。

對這種感覺, 他很迷戀。

網友對此則有別的說法。

先是有人覺得他既然以正義自居, 就不該收費。 收了費, 就是唯利是圖, 和正義沒關係了。

更有人懷疑他和傳銷組織互相勾結, 彼此串通, 為的就是賺錢。

看到網上的留言, 張柏松當然不服氣。

剛開始他想淡定一點, 隨便他們怎麼說。

看得多了, 最終還是忍不住。 他回復說:“反正我問心無愧。 最起碼我沒騙人!我在救人!”

圖片來源於電影:《路邊野餐》

張柏松說自己是個好人, 救人是出自正義。 他喜歡被別人感激, 被當成好人的感覺。 這肯定是真的。

但說他完全不是為了錢, 也不十分確切。 否則, 也不用吹噓自己是“反傳一哥”。 恐怕還是覺得裡面有利可圖。

他收的這15000塊錢到底算什麼呢?是應得的酬勞, 還是趁火打劫?

確實也說不太清楚。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那就是在金錢與利益面前, 人性往往無處遁形。

馬蓉為何要招惹章子怡?

無非是因為章子怡近來人氣挺好, 想湊個熱鬧, 博個出位罷了。

至於臉面, 在利益面前, 是可以不要的。

圖片來源於電影:《路邊野餐》

我們沒辦法說因為救人收了錢, 就將張柏松定義為個壞人。

救一個人, 需要花費時間、精力, 還要承擔巨大的風險。

他就曾經被幾百個傳銷的人圍堵, 最後只好裝孫子認慫才逃過一劫。

而他的一個同伴則被砍得血肉模糊。

收取一定的酬勞, 好像也天經地義。

更為重要的是, 他是很多絕望家庭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陷入傳銷的受害者不計其數。

家人往往在第一時間選擇報警, 但是公安部門並不可能對每一起案件都立案追查。 這不切實際。

而且, 只要失蹤的人還偶爾和家裡有聯繫, 原則上是不予立案的。

這時候, 張柏松就成了他們唯一的希望。

就如他自己所說:“只有受害人的家屬能理解我們。 ”掏錢, 大都是心服口服的, 一部分人還對他感激涕零。

即使他救人收錢不那麼高尚, 至少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他拿了錢, 解決了別人的問題。 這個結果, 不算壞吧。

相比而言, 那些坐在電腦前, 對他就進行無端攻擊、謾駡, 甚至是惡意揣測的人, 則顯得多少有那麼一點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們總是有很多人容易苛責別人, 覺得別人應該更無私、更高尚。

甚至去逼迫別人成為自以為的高尚的人, 否則就對其進行攻擊和謾駡, 進而形成道德綁架。

圖片來源於電影:《路邊野餐》

前幾天, 廣東茂名茂南區一所小學裡, 有一名學生的家長不幸罹患重病。

全校師生紛紛捐款。

這本來是一件很暖心事情。

但因為有十個小朋友沒有捐錢。

老師將他們叫到教室的前面站成一排, 拍照,發到了家長群裡:“這十個學生還沒有捐錢。”

有家長對老師的舉動表示異議。

被老師反嗆:

“捐款是集體活動,我希望全班學生都參加……再加上捐款又不是娟給我個人的……”

別人有難,義無反顧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確實高尚。

不捐款,可能是沒有那麼高尚,但也不應該成為作為反面教材遊街示眾的對象吧。

作為老師,更不該因為錢不是捐給自己的,就理直氣壯地逼捐。

這種綁架並不高尚。

而且有些齷齪。

老師將沒捐款的孩子拍照,公佈在家長群

生活中也總是不缺這種人。

出於個人愛好,我確實看過那麼幾本書,能寫幾句還算通順的話。

經常就有人找到我:

“你幫我寫一篇軟文吧。2000字就好,對你來說一個小時的事兒。”

“你幫我想個標題吧。”

“你幫我取個名字吧。”

甚至有人找我,讓我幫忙給他喜歡的女孩子寫情書、情詩。

先不說我有我自己的工作,閒暇時間有限。

也不說寫2000字對我來說,並不是大家以為的區區一個小時的事情。

就說你那讓我幫忙那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我活該犧牲時間和精力做活雷鋒全心全意為你服務的口氣,就已經十分可惡。

冬天很冷,誰都不願意出門。

午飯的時候,坐後邊的一個女孩子對下樓去吃飯的一個同事說:“你幫我去某某店打包一份外賣吧。”

同事嫌遠:“我不去那邊吃,不順路哦。”

女孩子說:“哎呀,反正你都下去了。就一站路而已。順便啦。”

“你怎麼不自己去吃啊?”

“太冷了。我不想動。”

同事還是拒絕了。

女孩子就滿公司說他的壞話,說他小氣,沒有紳士風度。“這種人,活該單身,孤獨終老。”

自己嫌冷不想出門,卻偏偏要同事多走一站路給自己帶外賣。

別人拒絕了,你還要中傷他。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生活中,偏偏有人自己自私自利,盡占小便宜,心安理得做個黃世仁,盤剝無度;卻總要別人都做活雷鋒,無私奉獻。

圖片來源於電視劇:《未生》

毫無理由地要求他人無私奉獻,這本身已經是一種自私。

現實中,這種人往往不僅自私,而且不知足,貪得無厭。

很多人一定還記得那個感動中國的歌手叢飛。

他出生在東北農村,後來成了一個歌手。

在重慶一次義演中,發現很多貧窮兒童沒錢讀書,深受觸動,從此走上公益之路。

他在自己短短不到40年的生命中,先後資助了近200名貧困學生,捐款近300萬元。

自己卻一貧如洗。

媒體報導他住處的樣子:

“廉價的防盜門上的鐵皮已經破出了半尺多長的大洞,門鎖徹底失靈,每天只能虛掩著。狹小的廚房除了安裝爐灶的地方,只能進去一個人。屋裡沒有任何值錢的家當,衣櫃裡的衣物都是些便宜貨,惟一有些檔次的就是那套白色的演出服。”

後來他得了胃癌。

因為治療嗓子壞了,沒辦法再唱歌,沒了經濟來源。

他曾經資助過的學生就如人間蒸發了一樣。

正在資助的學生來信催要生活費。

叢飛回信說,自己得了胃癌,在醫院養病,暫時沒有錢。

就有人來信罵他。他只好把自己治病的救命錢寄給學生。

後來他走了,年僅37歲。

叢飛患胃癌後與妻子女兒的合照

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來自山東農村的農民朱之文,身穿軍大衣參加“星光大道”,一夜成名,大家親切地叫他“大衣哥”。

成名之後的朱之文想為村裡做點好事。

出錢為村裡修了水泥路,給每家送了幾萬塊錢。

但並沒有人感激他,而是責怪他做得不夠。

媒體去採訪他們。他們說:“一家才給了十萬。修一條路,也沒花多少錢。”

搞得朱之文連老家都不敢回。

才給了十萬?才修了一條路?

他欠了大家的嗎?

自己貪得無厭,卻要別人無私到連自己的命都不愛惜。

誰給你們的勇氣,可以這麼無恥?

“大衣哥”朱之文

然而,人性往往就是如此。

《老殘遊記》裡曾經講到這樣的故事:

黃河決堤,洪水滔天。

很多人只好爬到屋頂上避難。

官府用小船去送饅頭給他們。

一邊用船將屋頂的人渡到岸上安全的地方。

卻偏偏有人拒絕上岸,理由是:我們在屋頂官府會送饅頭吃,上岸了,吃什麼呢?

最後被活活餓死在屋頂。

每次看到這兒,覺得不可思議。

人怎麼可以愚蠢、無恥到這種地步?

《老殘遊記》所講的是幾百年前的事情。

幾百年之後,這樣的人依然大量存在。

有一個同學在老家扶貧辦工作。

他曾經說過,很多人確實可憐,但也特別可恨。

他們沒飯吃,政府拿錢救濟。

但他們從此就將田地荒蕪了,好吃懶做,專等政府的救濟。

政府後來不直接給錢,送技術,送生產物資。

送的豬牛羊牲畜,本來是讓他們養好了,賺點生活。

他們回頭不是宰了吃了,就是賣了。

然後再伸手找政府要。

爛泥扶不上牆。

但也正是這些既可憐又可恨的人,總是覺得別人應該高尚。

別人給予的,總嫌還不夠。

回到張柏松的事情。

不可否認,他救了人,對那些受害人的家庭來說,他有他的價值。

他付出了,收點錢,可能沒有很多人希望的那麼高尚。

但也僅僅是沒那麼高尚而已。

那些罵他的,覺得他不該收錢的人,設身處地地想想,你願意去花時間、花精力、冒風險去救人,然後分文不取嗎?

捫心自問,如果做不到。最好還是閉嘴的好。

人性,大抵如此。

誰和誰都差不多。

一個很好的魚缸,玻璃的。

你非得要去用錘子砸,

碎了。

然後你罵罵咧咧:品質真垃圾!

本來好好的一堆情侶。

你非得要問“我和你媽掉水裡了,你先救誰?”

然後呼天搶地:你不愛我,分手。

這不厚道。

人性就是那口魚缸。它只能裝魚,不能承受千鈞暴力。

你沒辦法苛責。

對於惡,我們要抵制,這是底線。

但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做高尚到雲端的聖人。

特別是當你自己都做不到的時候,更不能這樣。

否則,就是虛偽,只是打打嘴炮,過過嘴癮而已。

如果你確實有更高的追求,那也應該是先要求自己,而不是盯著別人。

拍照,發到了家長群裡:“這十個學生還沒有捐錢。”

有家長對老師的舉動表示異議。

被老師反嗆:

“捐款是集體活動,我希望全班學生都參加……再加上捐款又不是娟給我個人的……”

別人有難,義無反顧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確實高尚。

不捐款,可能是沒有那麼高尚,但也不應該成為作為反面教材遊街示眾的對象吧。

作為老師,更不該因為錢不是捐給自己的,就理直氣壯地逼捐。

這種綁架並不高尚。

而且有些齷齪。

老師將沒捐款的孩子拍照,公佈在家長群

生活中也總是不缺這種人。

出於個人愛好,我確實看過那麼幾本書,能寫幾句還算通順的話。

經常就有人找到我:

“你幫我寫一篇軟文吧。2000字就好,對你來說一個小時的事兒。”

“你幫我想個標題吧。”

“你幫我取個名字吧。”

甚至有人找我,讓我幫忙給他喜歡的女孩子寫情書、情詩。

先不說我有我自己的工作,閒暇時間有限。

也不說寫2000字對我來說,並不是大家以為的區區一個小時的事情。

就說你那讓我幫忙那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我活該犧牲時間和精力做活雷鋒全心全意為你服務的口氣,就已經十分可惡。

冬天很冷,誰都不願意出門。

午飯的時候,坐後邊的一個女孩子對下樓去吃飯的一個同事說:“你幫我去某某店打包一份外賣吧。”

同事嫌遠:“我不去那邊吃,不順路哦。”

女孩子說:“哎呀,反正你都下去了。就一站路而已。順便啦。”

“你怎麼不自己去吃啊?”

“太冷了。我不想動。”

同事還是拒絕了。

女孩子就滿公司說他的壞話,說他小氣,沒有紳士風度。“這種人,活該單身,孤獨終老。”

自己嫌冷不想出門,卻偏偏要同事多走一站路給自己帶外賣。

別人拒絕了,你還要中傷他。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生活中,偏偏有人自己自私自利,盡占小便宜,心安理得做個黃世仁,盤剝無度;卻總要別人都做活雷鋒,無私奉獻。

圖片來源於電視劇:《未生》

毫無理由地要求他人無私奉獻,這本身已經是一種自私。

現實中,這種人往往不僅自私,而且不知足,貪得無厭。

很多人一定還記得那個感動中國的歌手叢飛。

他出生在東北農村,後來成了一個歌手。

在重慶一次義演中,發現很多貧窮兒童沒錢讀書,深受觸動,從此走上公益之路。

他在自己短短不到40年的生命中,先後資助了近200名貧困學生,捐款近300萬元。

自己卻一貧如洗。

媒體報導他住處的樣子:

“廉價的防盜門上的鐵皮已經破出了半尺多長的大洞,門鎖徹底失靈,每天只能虛掩著。狹小的廚房除了安裝爐灶的地方,只能進去一個人。屋裡沒有任何值錢的家當,衣櫃裡的衣物都是些便宜貨,惟一有些檔次的就是那套白色的演出服。”

後來他得了胃癌。

因為治療嗓子壞了,沒辦法再唱歌,沒了經濟來源。

他曾經資助過的學生就如人間蒸發了一樣。

正在資助的學生來信催要生活費。

叢飛回信說,自己得了胃癌,在醫院養病,暫時沒有錢。

就有人來信罵他。他只好把自己治病的救命錢寄給學生。

後來他走了,年僅37歲。

叢飛患胃癌後與妻子女兒的合照

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來自山東農村的農民朱之文,身穿軍大衣參加“星光大道”,一夜成名,大家親切地叫他“大衣哥”。

成名之後的朱之文想為村裡做點好事。

出錢為村裡修了水泥路,給每家送了幾萬塊錢。

但並沒有人感激他,而是責怪他做得不夠。

媒體去採訪他們。他們說:“一家才給了十萬。修一條路,也沒花多少錢。”

搞得朱之文連老家都不敢回。

才給了十萬?才修了一條路?

他欠了大家的嗎?

自己貪得無厭,卻要別人無私到連自己的命都不愛惜。

誰給你們的勇氣,可以這麼無恥?

“大衣哥”朱之文

然而,人性往往就是如此。

《老殘遊記》裡曾經講到這樣的故事:

黃河決堤,洪水滔天。

很多人只好爬到屋頂上避難。

官府用小船去送饅頭給他們。

一邊用船將屋頂的人渡到岸上安全的地方。

卻偏偏有人拒絕上岸,理由是:我們在屋頂官府會送饅頭吃,上岸了,吃什麼呢?

最後被活活餓死在屋頂。

每次看到這兒,覺得不可思議。

人怎麼可以愚蠢、無恥到這種地步?

《老殘遊記》所講的是幾百年前的事情。

幾百年之後,這樣的人依然大量存在。

有一個同學在老家扶貧辦工作。

他曾經說過,很多人確實可憐,但也特別可恨。

他們沒飯吃,政府拿錢救濟。

但他們從此就將田地荒蕪了,好吃懶做,專等政府的救濟。

政府後來不直接給錢,送技術,送生產物資。

送的豬牛羊牲畜,本來是讓他們養好了,賺點生活。

他們回頭不是宰了吃了,就是賣了。

然後再伸手找政府要。

爛泥扶不上牆。

但也正是這些既可憐又可恨的人,總是覺得別人應該高尚。

別人給予的,總嫌還不夠。

回到張柏松的事情。

不可否認,他救了人,對那些受害人的家庭來說,他有他的價值。

他付出了,收點錢,可能沒有很多人希望的那麼高尚。

但也僅僅是沒那麼高尚而已。

那些罵他的,覺得他不該收錢的人,設身處地地想想,你願意去花時間、花精力、冒風險去救人,然後分文不取嗎?

捫心自問,如果做不到。最好還是閉嘴的好。

人性,大抵如此。

誰和誰都差不多。

一個很好的魚缸,玻璃的。

你非得要去用錘子砸,

碎了。

然後你罵罵咧咧:品質真垃圾!

本來好好的一堆情侶。

你非得要問“我和你媽掉水裡了,你先救誰?”

然後呼天搶地:你不愛我,分手。

這不厚道。

人性就是那口魚缸。它只能裝魚,不能承受千鈞暴力。

你沒辦法苛責。

對於惡,我們要抵制,這是底線。

但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做高尚到雲端的聖人。

特別是當你自己都做不到的時候,更不能這樣。

否則,就是虛偽,只是打打嘴炮,過過嘴癮而已。

如果你確實有更高的追求,那也應該是先要求自己,而不是盯著別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