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別看吃了這麼多年的豬肉,每次炒菜都還買錯豬肉,科普掃盲篇

1、正寶肋。 又稱硬肋、硬五花。 其肉嫩皮薄, 有肥有瘦。 適宜於熏、鹵、燒、爆、燜、醃熏等烹調方法。 如甜燒白, 咸燒白等。

2、五花肉。 又稱軟五花、軟肋、腰牌、肋條等。 肉一層肥一層瘦, 共有五層, 故名。 其肉皮薄, 肥瘦相間, 肉質較嫩。 最宜燒, 熏、爆、燜, 也適應鹵、醃熏、醬臘等。 如紅燒肉, 太白醬肉。

3、奶脯肉。 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 其位於豬腹底部, 質呈泡狀油脂, 間有很薄的一層瘦肉, 肉質差。 一般做臘肉或煉豬油, 也可燒、燉或用於做酥肉等。

4、後腿肉。 也稱後秋。 豬肋骨以後骨肉的總稱。 包括門板肉、秤砣肉、蓋板肉、黃瓜條几部分。

①門板肉。 又名無皮後腿、無皮坐臀肉。 其肉質細嫩緊實, 色淡紅, 肥瘦相連, 肌肉纖維長。 用途同裡脊肉。

②秤砣肉。 又名鵝蛋肉、彈子肉、免彈肉。 其肉質細嫩, 筋少, 肌纖維短。 宜於加工絲、丁、片、條、碎肉、肉泥等。 可用炒、煸、炸收、氽、爆、溜、炸等烹調方法。 如炒肉絲、花椒肉丁等。

③蓋板肉。 連接砰砣肉的一塊瘦肉。 肌纖維長。 其肉質、用途基本同於“砰砣肉”。

④黃瓜條。 與蓋板肉緊相連接的一塊瘦肉, 肌纖維長。 其肉質、用途基本同於“秤砣肉”。

5、後肘。 又名後蹄。 因結締組織較前肘含量多, 皮老韌, 品質較前肘差。 其烹製方法, 和用途基本用於前肘。

6、後足。 又名後蹄。 因骨骼粗大, 皮老韌、筋多、品質較前足略差, 其特點和烹飪運用基本同於前足。

7、臀尖。 又稱尾尖。 其肉質細嫩, 肥多瘦少。

適宜用鹵、醃、醬、熟炒、涼拌等烹調方法。 如川菜回鍋肉、蒜泥白肉多選此部位。

15、豬尾。 也稱皮打皮、節節香。 由皮質和骨節組成, 皮多膠質重, 多用於燒、鹵、醬、涼拌等烹調方法。 如紅燒豬尾、鹵豬尾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