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懷仁集聖教序裡的書法秘密

就是在這一頁!

就是框裡這段話, 啟迪了唐代以後的書法家的層次高度!

“大之則彌於宇宙, 細之則攝於毫釐。 無滅無生, 曆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

運百福而長今。 ”

這段話雖然說的是佛理, 指的是從大出說它遍佈宇宙, 從小處說又能收攏一絲一毫。 因為佛道主張不生不滅, 超脫一切, 所以雖歷經久遠而用不衰落。 它有時隱藏, 有時顯露, 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傳送著無數的幸福直到如今。

但是其廣博的意向空間拉伸書法藝術的追求高度, 於是宋書尚意之後的元明清、民國, 乃至當代有作為的書家, 均在此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蘇黃合璧的《黃州寒食帖及其題跋》就是往大處走的樣板, 不在追求筆劃的精微, 如晉唐, 二是筆意通達。

本來, 由於歷史的原因, 長久以來中國書法的藝術, 越往上追, 墨蹟越少, 名家筆墨更是彌足珍貴, 在現代印刷技術出現之前, 只能以刻碑勒石為主要流傳方式, 這就給後來的書家學習提供了兩種可能, 有條件的家藏名帖, 以墨蹟為寶, 精研筆法、用墨。 一般家庭, 依託拓本窺其門徑。

有著聖教序之後, 書家在練習過程中被這一理論吸引, 從而開闢了兩種書法藝術境界:一種是以科舉為基礎的館閣體形式,

毫髮筆現, 盡精微成為極致;一種是以藝術為追求的蒼茫形成, 以粗曠為境界。

尤其清代貼入內府, 民間碑學興起, 這種趨勢後來更為明顯, 以下是對比:

鄧石如、伊秉綬、吳昌碩均是彌之大者, 別開生面。

王文治與劉墉書法就是走的精微一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