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今日大寒,看看各地都有哪些習俗吧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 是傳統上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 到處都是冰天雪地的景象, 一般是在每年的1月19至21號之間。 三候分別為:一候雞乳, 二候征鳥厲疾, 三候水澤腹堅。

習俗

1、尾牙祭, 多在十二月十六日的下午四五點開始祭拜。 尾牙祭拜土地公時, 供桌會設在土地公神位前。 祭品一般為雞、魚、豬、四果(四種水果)。

2、祭灶, 以前家家戶戶用的都是土灶, 灶台旁會設有灶王爺的神位。 傳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庭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 人們稱之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 被視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每年歲末, 灶王爺都要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報奏這家人一年的善惡, 玉皇大帝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的手上。 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

3、不生火, 當日大開窗戶, 室內停止生火, 多穿衣服,

用自身的體能抵抗嚴寒, 以增強體質。 據說, 這樣還能把蜷臥在屋內的蟲子凍死, 來年春天居室便會格外潔淨。

4、哺太陽, 冬季日光溫和可愛, 沒有夏天猛烈, 經常在太陽底下休息, 非常有益。 無力生火之人, 往往待在有日光的地方, 工作或者休息, 俗稱哺太陽。

5、吃八寶飯, 糯米蒸熟, 拌以糖、豬油、桂花, 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 蒸熟後再澆上糖鹵汁即成。

6、吃消寒糕, 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 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 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 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

7、喝雞湯, 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 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 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 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

寒冬裡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日常養生

1、保持心情舒暢, 天冷本來就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如果遭遇大喜大悲, 可能會導致心腦疾病的發生。 所以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 心境平和。

2、早睡早起, 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 晚起是為養陰氣。

3、睡前洗腳, 入睡前以熱水泡腳, 能使血管擴張, 血流加快, 改善腳部的皮膚和組織營養, 降低肌張力, 改善睡眠品質, 對於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 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 久坐到深夜的人, 在睡覺之前, 更應該用熱水泡腳。

4、宜減鹹增苦, 飲食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 使腎氣堅固, 切忌粘硬、生冷食物, 宜熱食, 防止損害脾胃陽氣, 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 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

要有一定量的脂類, 保持一定的熱量。

5、護脾腎, 養肝血, 大寒時節仍然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 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 調養肝血上。 陽虛的可以吃些羊肉、雞肉, 陰虛的可以吃些鴨肉、鵝肉、鱉、龜、木耳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