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城事」連《人民日報》都關注了這場“迎新會”!

貼春聯、吃年夜飯、看春晚……

這些獨具中國特色的春節習俗

讓外籍友人感到十分新奇!

近日,

在廬陽區開展了一場活動,

讓外籍友人們近距離地感受“中國年味”,

還引起了《人民日報》的關注!

四海迎新 感受中國文化

近日, 廬陽區大楊鎮雁棲社區在廬園長者服務中心舉行了一場以“四海迎新一家親”為主題的交流活動。 來自俄羅斯、紐西蘭、埃及、荷蘭4個國家的5名外籍大學生和志願者來到社區學習寫春聯、包餃子,

零距離感受“中國年味”。

活動現場, 宿州路幼稚園的小朋友身著大紅襖、舉著五星紅旗為現場觀眾表演了精彩的歌曲合唱;轄區的健身舞蹈團隊進行了健身舞蹈展演;太極拳健身團隊也為外籍友人展示了太極拳。 在太極拳展演中, 外籍友人也加入進來, 一招一式體驗中國傳統太極的魅力。

在精彩的表演結束後, 外籍大學生在社區書法家的指導下, 拿起毛筆寫起“福”字。 來自俄羅斯的大學生伊蓮娜現在瀋陽一所大學學習漢語言文學, 她表示:“我從高中起就非常喜歡中國文化, 能參加社區這樣的活動, 非常開心。 ”

寫完“福”字, 外籍大學生又在雁棲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學習包餃子。 來自紐西蘭的大學生Naomi說到:“我很喜歡中國文化, 感謝社區給我提供這次學習交流機會, 能吃到這麼好吃的餃子我很開心。 ”

雁棲社區

是廬陽區打造國際化都市社區的試點社區之一,

此次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只是

建設國際化都市社區過程中的一個生動縮影。

為打造國際化都市社區,

構建多元化交流平臺,

廬陽區還採取了多種措施。

以人為本 打造國際化宜居環境

“居必擇鄉, 遊必就士”。 在打造國際化都市社區的過程中, 廬陽區充分考慮外籍居民的需求。 該區在社區全面推行地區雙語標識, 社區工作站標識牌、社區公益指示牌、社區宣傳欄以及社區工作站服務電話提示音都設置成雙語模式,

並逐步推進轄區內商戶雙語牌匾標識規範化, 加快社區雙語公共服務設施審核, 實現餐飲服務業雙語功能表校對翻譯, 向進入轄區的外籍友人提供規範的雙語環境。 同時, 構築“一刻鐘社區服務圈”, 合理利用現有社區工作站、衛生服務中心、派出所等資源, 構建綜合性社區公共服務中心, 為外籍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體現國際化都市社區的人文關懷。

優化服務 促進多元文化交流

多元化的交流平臺有利於形成多元化的社區文化,提高居民的融入感和參與感。廬陽區利用社區DIY手工活動區、社區講堂、社區放映室等各類場地舉辦交流活動,拓寬交流途徑,推動居民多元文化交融。同時,不斷實踐探索“融入式”國際化社區建設新模式,依託互聯網優勢,建立轄區居民和轄區單位的網格化資訊管理系統,針對常住、流動和外籍人口,實施分類管理模式。組建社區綜合服務專人服務小組,為社區的外籍居民提供完備、到位的服務。

共建共用 形成居民自治社區

社區是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單元。在打造國際化都市社區中,廬陽區堅持“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提高”的原則,發揮社區優勢,開展共建共用活動,堅持互幫互助、互相促進,使駐區單位的人力、場地、設備等資源最大限度的為社區提供服務。值得一提的是,該區還構建了“共建專案(服務)兌換積分、積分兌換服務、服務再兌換積分”共建共用的迴圈圈,進一步提升了外籍友人在社區的參與度與歸屬感。

優化服務 促進多元文化交流

多元化的交流平臺有利於形成多元化的社區文化,提高居民的融入感和參與感。廬陽區利用社區DIY手工活動區、社區講堂、社區放映室等各類場地舉辦交流活動,拓寬交流途徑,推動居民多元文化交融。同時,不斷實踐探索“融入式”國際化社區建設新模式,依託互聯網優勢,建立轄區居民和轄區單位的網格化資訊管理系統,針對常住、流動和外籍人口,實施分類管理模式。組建社區綜合服務專人服務小組,為社區的外籍居民提供完備、到位的服務。

共建共用 形成居民自治社區

社區是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單元。在打造國際化都市社區中,廬陽區堅持“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提高”的原則,發揮社區優勢,開展共建共用活動,堅持互幫互助、互相促進,使駐區單位的人力、場地、設備等資源最大限度的為社區提供服務。值得一提的是,該區還構建了“共建專案(服務)兌換積分、積分兌換服務、服務再兌換積分”共建共用的迴圈圈,進一步提升了外籍友人在社區的參與度與歸屬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