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餘秋雨——走下神壇的大師

餘秋雨

他, 于1985年成為當時中國內地最年輕的文科教授;他, 曾經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稱號, 成立“大師工作室”;他, 曾因青歌賽上犀利的點評而遭到非議。

他就是中國文壇最有爭議的作家、大師——余秋雨。

王蒙

關於大師的呼喚近年來不絕於耳。 在全國政協會議上, 王蒙憂心忡忡地提出文學大師的問題:郭沫若、巴金、茅盾等大師, 在舊中國就已奠定了他們的歷史地位, 而今天的大師在哪裡?此問確實發人深省。

餘秋雨被很多人視為文化大師。 何謂大師?

他們是這樣的一類人:他們只要一個支點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 他們憑藉自己的智慧點燃和照充了我們的生命、心靈乃至整個人類, 世界也因為他們的奇思妙想而變得為之一新, 這些人我們稱之方‘天才”、“大師”。

從佛學的角度來解釋, 大師一般是指大師範、大導師, 因此佛祖釋迦牟尼被尊稱為"三界之大師"。 到後來, 凡有道高僧或出家人均被稱為大師。 再而後, 大師之謂逐漸俗化而走下神壇。

餘秋雨就是一位走下神壇的大師。

現如今, 大師日益氾濫, 人們對大師的稱號也多有追捧, 因而舉國上下大師聲名鵲起, 這就帶來了一位疑問, 大師是什麼樣的人都想稱、都敢稱、都能稱得起的嗎?

在民眾的心目中, 大師之所以被稱為大師, 那是因為他堪稱社會的精英和楷模, 在我國5000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中, 大師始終是舉旗的人在代代相傳, 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中, 大師就應該是金剛鐵骨。 思想沒有厚德載物的胸懷, 缺乏物我兩忘, 捨身為國的境界, 能稱得起大師嗎?

享譽海內外, 且為我們歷朝歷代, 尊為萬世之表的大教育家孔子對於做人鮮明的提出了“人無信不立”的主張。 但是餘秋雨在“5·12汶川大地震”後的捐款門事件中, 其言行有悖, 言必信, 行必果的基本準則, 沒有擔當起社會責任來, 作為從事文化工作的人都不會不知道這樣的事實和道理。

最近,上海市教委真會添堵,餘秋雨剛剛從捐款門脫身便又結結實實的堵在辦公室,非要給他掛一塊“余秋雨大師”工作室的牌匾,遺憾的是,餘秋雨並沒有像當年季羨林那樣堅辭不受。

季羨林

於是餘秋雨又陷入了大師門,更遺憾的是,沒有季羨林那樣的風骨也就罷了,餘秋雨偏偏要尋個接受的臺階,他是這樣給自己碼臺階的:

後來我想比“大”字等級更高的是“老”字一個人先成大人才能成為老人,那麼既然我已經做了大半輩子的老師,那就後退一步,叫大師也可以吧。

可是按照“余大師”的邏輯,天下的老師都後退一步,那全世界豈非就有上一個大師,那誰還會在意大師呢?其實大師不是權力能封得來的,也不是金錢能買得來的,大師是人們心中的偶像,大師是後人的褒獎,特別是在藝術領域,更是如此。

以餘秋雨的學問恐怕不會不知道,或許是因為大師已經成為他的心魔了吧。

不當大師不等於在人們心中就不是大師,非當大師,也許他在人們心中永遠都成不了大師,這是我們送給余秋雨的忠告。

最近,上海市教委真會添堵,餘秋雨剛剛從捐款門脫身便又結結實實的堵在辦公室,非要給他掛一塊“余秋雨大師”工作室的牌匾,遺憾的是,餘秋雨並沒有像當年季羨林那樣堅辭不受。

季羨林

於是餘秋雨又陷入了大師門,更遺憾的是,沒有季羨林那樣的風骨也就罷了,餘秋雨偏偏要尋個接受的臺階,他是這樣給自己碼臺階的:

後來我想比“大”字等級更高的是“老”字一個人先成大人才能成為老人,那麼既然我已經做了大半輩子的老師,那就後退一步,叫大師也可以吧。

可是按照“余大師”的邏輯,天下的老師都後退一步,那全世界豈非就有上一個大師,那誰還會在意大師呢?其實大師不是權力能封得來的,也不是金錢能買得來的,大師是人們心中的偶像,大師是後人的褒獎,特別是在藝術領域,更是如此。

以餘秋雨的學問恐怕不會不知道,或許是因為大師已經成為他的心魔了吧。

不當大師不等於在人們心中就不是大師,非當大師,也許他在人們心中永遠都成不了大師,這是我們送給余秋雨的忠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