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南京這件文物為什麼放在國家寶藏的logo裡,它的來頭太傳奇

綜藝黑馬, 如今熱門IP《國家寶藏》通過公眾人物演繹文物背後的故事, 讓觀眾感受到了文物的魅力, 通過電視節目讓國寶“活了起來”。

如今節目已播六期, 18件重量國寶已經閃亮登場。 但是我們只看國寶誰注意到“國家寶藏”logo中藏字中的文物?

這件文物到底是什麼?它有什麼來歷能為《國家寶藏》代言?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文化遺產日》紀念郵票)

在節目播出三期後, 南博揭曉答案, 在節目logo中的是南博鎮院之寶——青花壽山福海紋瓷香爐。

先來看看國寶檔案:高58釐米, 口徑37.6釐米, 最大腹徑46釐米, 是明永樂時期景德鎮精品之作。

器身佈滿“海水江崖”紋, 寓意“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傳世的青花壽山福海紋瓷香爐僅兩件, 分別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它的前世故事:

明宣德皇帝甚喜藝術品, 促使當時手工藝發展非凡, 將青花瓷器推向工藝頂峰。 而後鄭和下西洋, 將西方的名貴材料帶回明朝, 使得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成本之高, 器物高貴。 香爐是古代必不可少的祭祀器具, 遂景德鎮官窯燒造了鼎型瓷香爐進宮。

明代正德年間進士邵經邦在《弘藝錄》中也有記載:

“永樂帝於奉天門禦朝時,

在寶座上坐定後, 內使奉一個刻山河之形的香爐置於榻前, 奏道:安定了!”

永樂帝每每上朝, 便差內使將香爐擺置榻前。 喻義他將一統河山, 他的大明江山從此安定。

永樂帝的“安定”見證了他的永樂盛世, 那麼這只“安定”, 後來又有怎麼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開啟它的今生傳奇:

這只“安定”後來的幾年並不安定: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日本侵華, 為保國寶安全, 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所藏文物南遷。

1933年文物經由貴州、四川等17個省市躲避戰亂, 最終於1945年運抵南京, 存於當時的民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後來國民黨軍形式敗壞, 便又要將國立中央博物館內文物運往臺灣, 但國民黨潰敗只得迅速撤隊。

包括青花壽山福海紋瓷香爐在內的部分文物未來得及運走, 終得以留存南京博物院。

這件青花壽山福海紋瓷香爐象徵我國的萬里江山, 這件香爐代表了國泰民安。

且南博的這件青花壽山福海紋瓷香爐存世最為完整(故宮現藏青花壽山福海紋瓷香爐缺耳一隻, 後做了修復),

所以用了這件國寶為《國家寶藏》代言吧。

(《鳳(文物)》特種郵票 6-6 清·青花鳳穿牡丹紋罐)

(《鳳(文物)》特種郵票 6-6 清·青花鳳穿牡丹紋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