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漫談”陸港通|原來機構投資都看這些!

明明名

小安家“漫談”陸港通節目,

正式跟大家見面啦!

“漫談”陸港通系列節目

輕鬆的方式

專業的解讀

吳老師和小美

帶您全面瞭解港股投資

(點擊上方輕鬆聽取語音)

我們經常聽說, 機構投資者憑藉其專業的投資能力, 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收益。 機構投資者是怎麼賺錢的呢?普通投資者是否也有可以借鑒之處呢?

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投資一般都是三步走, 一是對宏觀經濟環境的判斷,

二是根據經濟週期進行大類資產配置, 三是在某類資產配置中挖掘有價值窪地的優質標的。

第一步, 首先要瞭解宏觀經濟大環境。

為什麼分析宏觀經濟大環境這麼重要?

經濟週期的不同階段為不同行業帶來不同的機會, 導致不同類型資產隨著經濟週期出現週期性的輪動特點。 經濟週期的不同, 應該主要選擇配置的資產標的也不同。

第二步, 根據經濟週期進行大類資產配置。

根據經濟週期來進行大類資產配置, 真的能對投資組合有很好的收益貢獻嗎?

是的。 資料統計顯示, 大類資產配置對投資組合的收益貢獻超過90%!

第三步, 在某類大類資產中選擇價值窪地的投資標的。

現階段, 大量資金流入港股, 多家機構都增加了對港股的配置, 看多2017年港股投資價值。

那麼, 機構投資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地發現港股這個價值窪地?港股是否真的是值得配置的優質標的呢?

我們就要先從全球的經濟大環境來看一下。 2016年, 全球經濟經歷了英國脫歐、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等黑天鵝事件, 雖略有動盪, 卻並未受到重大衝擊, 世界經濟緩慢增長, 進入了低速平穩增長週期。

2016年全球經濟發展的特點:五低二高

如何用一句話, 來概括2016年全球經濟發展的特點?

“五低二高”。 五低:低經濟增長、低國際貿易流量、低通貨膨脹、低投資增長、低利率;二高:高債務水準、高度依賴貨幣政策。

2017年全球經濟發展趨勢預測:略有改善, 將低速平穩增長。

2017年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如何?

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7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 全球經濟預計在2017年增長2.7%, 高於2016年的2.2%。 “五低二高”狀況在2017年將略有改善, 全球經濟仍將保持低速平穩增長。

2016年2.2%的世界經濟增速是2009年以來最低的增速。 全球貿易量在2016年只增長了1.2%, 處於歷史較低水準。 投資增長在許多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明顯放緩。 可見, 全球經濟進入了低速平穩增長週期, 全球經濟復蘇快速增長, 基礎相對薄弱。

聯合國預測,美國經濟2017年預計將增長1.9%,歐洲經濟預計增長1.8%,中國經濟預計將增長6.5%。下面逐一來分析一下美日歐的經濟現狀及2017年可能面臨的問題。

美國:經濟復蘇略顯乏力,特朗普新政帶來極大不確定性

2015年12月,美國首次加息以來,美國經濟增速相對平穩 ;2016年初,美國經濟曾出現短暫的較快復蘇,但是很快又陷入增長乏力,但美國就業市場得到持續改善,失業率降至5%並維持穩定,經濟越接近充分就業水準,新增就業和經濟增速都可能會進一步放緩。

此外,特朗普的上臺,特朗普新政的實施為美國經濟走勢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其競選過程中承諾的保護主義政策一旦全部或者部分實施,都將對外部世界造成不利影響,並有可能引發全球範圍內保護主義政策密集出臺,從而造成世界經濟增長率進一步下降。

日本:經濟面臨通縮壓力,目測增長仍舊疲弱

日本2016年3季度企業投資額同比下滑,表示企業普遍看淡經濟增長前景,擴大經營意願不強。此外,人口老齡化、政府高額債務、要素資源匱乏等結構性問題和地緣政治問題繼續困擾日本經濟增長前景。日本經濟仍面臨長期萎靡的趨勢,通縮壓力預計將高位維持,貨幣寬鬆將溫和加碼,負利率政策將延續,寬鬆手段將更趨多元。目測日本經濟將仍舊疲弱,日本市場的前景不容樂觀。

歐洲:政治經濟風險,將使經濟穩定復蘇面臨挑戰

2016年,歐洲不斷出現的“黑天鵝”事件:6月英國脫歐,12月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2017年歐洲市場依舊面臨較大的政治經濟風險。

政治方面,歐洲將迎來政治換屆高峰期,2017年3月荷蘭議會選舉、4至5月法國總統選舉,9月德國聯邦大選;同時3月英國還將啟動“脫歐”程式,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投資者對歐盟以及歐元穩定性的預期,全球避險情緒或將升溫。

經濟方面,歐央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副作用顯現,歐洲銀行業不良貸款問題依然嚴重。歐洲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卻一直上升。雖然目前已經從2013年接近8%的水準,回落到6%以下,但仍高於危機之前。2016年歐洲各主要銀行股跌幅均超過10%,不良貸款率較高、銀行盈利能力下降,顯示出歐洲銀行體系的脆弱性,將拖累歐洲經濟復蘇。

上圖也可見,2008年以來,歐盟、美國、日本的GDP增速均保持低速平穩,短期內較難有新增長的引擎,全球經濟復蘇基礎總體比較薄弱。

但就目前已公佈的2017年初資料顯示,全球大部分經濟體,均出現資料利好,IMF對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增長預期也較樂觀,全球經濟有緩慢回暖之勢。

那麼,我國的經濟如何呢?

聯合國預測中國經濟2017年預計將增長6.5%,對中國增長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中國:經濟轉型至中段, 增速低位元徘徊趨穩、結構調整有進展

我國GDP的增速雖不及前幾年的高速增長,但相對其他經濟體來說,依舊表現突出。近年來,我國政府堅持從大局宏觀調控,進行“調結構”和 “穩增長”。從總量上看 ,中國經濟增速初步實現 “軟著陸 ”,仍將低位徘徊、逐步趨穩;從結構上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逐步顯現,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已占比第一,且有持續增長的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3月1日公佈的PMI資料符合市場預期,2月製造業PMI仍會繼續維持擴張區間。1月份的中國PPI創逾5年新高,CPI漲幅創近32個月新高,經濟運行回暖信號增強。在通脹預期下,權益類投資相較於固定收益類投資更能規避貨幣貶值風險。

而且我們發現,近期大量的資金湧入了港股。究其原因,恒生國企指數成分股中不少大陸企業是傳統產業的龍頭,有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受益,也是此輪中國經濟的最佳標的,同時也是投資“再通脹”主題的優質標的。與全球其他主要市場和A股相比,港股都是明顯的價值窪地,也因此吸引了大量資金的追逐。

在低利率時代的2017年,

面對債券、房地產、信託、港股

A股、銀行理財等眾多投資標的,

該如何進行投資?

且聽小安下回分解。

下期《“漫談”陸港通》欄目等你哦!

互動有禮

如果您對港股投資頗有心得,或對“漫談陸港通”欄目有什麼建議,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交流互動,小安將隨機選取客官,送出《特朗普自傳》精美圖書一本。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

聯合國預測,美國經濟2017年預計將增長1.9%,歐洲經濟預計增長1.8%,中國經濟預計將增長6.5%。下面逐一來分析一下美日歐的經濟現狀及2017年可能面臨的問題。

美國:經濟復蘇略顯乏力,特朗普新政帶來極大不確定性

2015年12月,美國首次加息以來,美國經濟增速相對平穩 ;2016年初,美國經濟曾出現短暫的較快復蘇,但是很快又陷入增長乏力,但美國就業市場得到持續改善,失業率降至5%並維持穩定,經濟越接近充分就業水準,新增就業和經濟增速都可能會進一步放緩。

此外,特朗普的上臺,特朗普新政的實施為美國經濟走勢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其競選過程中承諾的保護主義政策一旦全部或者部分實施,都將對外部世界造成不利影響,並有可能引發全球範圍內保護主義政策密集出臺,從而造成世界經濟增長率進一步下降。

日本:經濟面臨通縮壓力,目測增長仍舊疲弱

日本2016年3季度企業投資額同比下滑,表示企業普遍看淡經濟增長前景,擴大經營意願不強。此外,人口老齡化、政府高額債務、要素資源匱乏等結構性問題和地緣政治問題繼續困擾日本經濟增長前景。日本經濟仍面臨長期萎靡的趨勢,通縮壓力預計將高位維持,貨幣寬鬆將溫和加碼,負利率政策將延續,寬鬆手段將更趨多元。目測日本經濟將仍舊疲弱,日本市場的前景不容樂觀。

歐洲:政治經濟風險,將使經濟穩定復蘇面臨挑戰

2016年,歐洲不斷出現的“黑天鵝”事件:6月英國脫歐,12月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2017年歐洲市場依舊面臨較大的政治經濟風險。

政治方面,歐洲將迎來政治換屆高峰期,2017年3月荷蘭議會選舉、4至5月法國總統選舉,9月德國聯邦大選;同時3月英國還將啟動“脫歐”程式,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投資者對歐盟以及歐元穩定性的預期,全球避險情緒或將升溫。

經濟方面,歐央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副作用顯現,歐洲銀行業不良貸款問題依然嚴重。歐洲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卻一直上升。雖然目前已經從2013年接近8%的水準,回落到6%以下,但仍高於危機之前。2016年歐洲各主要銀行股跌幅均超過10%,不良貸款率較高、銀行盈利能力下降,顯示出歐洲銀行體系的脆弱性,將拖累歐洲經濟復蘇。

上圖也可見,2008年以來,歐盟、美國、日本的GDP增速均保持低速平穩,短期內較難有新增長的引擎,全球經濟復蘇基礎總體比較薄弱。

但就目前已公佈的2017年初資料顯示,全球大部分經濟體,均出現資料利好,IMF對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增長預期也較樂觀,全球經濟有緩慢回暖之勢。

那麼,我國的經濟如何呢?

聯合國預測中國經濟2017年預計將增長6.5%,對中國增長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中國:經濟轉型至中段, 增速低位元徘徊趨穩、結構調整有進展

我國GDP的增速雖不及前幾年的高速增長,但相對其他經濟體來說,依舊表現突出。近年來,我國政府堅持從大局宏觀調控,進行“調結構”和 “穩增長”。從總量上看 ,中國經濟增速初步實現 “軟著陸 ”,仍將低位徘徊、逐步趨穩;從結構上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逐步顯現,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已占比第一,且有持續增長的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3月1日公佈的PMI資料符合市場預期,2月製造業PMI仍會繼續維持擴張區間。1月份的中國PPI創逾5年新高,CPI漲幅創近32個月新高,經濟運行回暖信號增強。在通脹預期下,權益類投資相較於固定收益類投資更能規避貨幣貶值風險。

而且我們發現,近期大量的資金湧入了港股。究其原因,恒生國企指數成分股中不少大陸企業是傳統產業的龍頭,有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受益,也是此輪中國經濟的最佳標的,同時也是投資“再通脹”主題的優質標的。與全球其他主要市場和A股相比,港股都是明顯的價值窪地,也因此吸引了大量資金的追逐。

在低利率時代的2017年,

面對債券、房地產、信託、港股

A股、銀行理財等眾多投資標的,

該如何進行投資?

且聽小安下回分解。

下期《“漫談”陸港通》欄目等你哦!

互動有禮

如果您對港股投資頗有心得,或對“漫談陸港通”欄目有什麼建議,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交流互動,小安將隨機選取客官,送出《特朗普自傳》精美圖書一本。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