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後,一定要調整的三個心態

最近消失很久, 一方面是因為確實忙, 另一方面是因為心態不太好在微調, 現在嘛, 我又活過來了!之前沒有來得及寫2017年的總結和2018年的展望, 今天就來個總結吧。

2017年, 發生的一些事情對我影響還挺大的, 之前的文章也提過, 主要是:

從上海暫時切換來了杭州;從一家小而美的公司來了某大廠;從首席全棧打雜產品經理暫時轉成了全棧打雜運營;

以上的隨便一條應該都能引起很多童鞋的興趣, 例如:

上海和杭州的城市差別如何?互聯網產業、金融產業差別如何……大廠和小廠差別如何?怎麼選擇比較好……大廠感受如何?平臺真的很牛逼麼?進去後是不是真的螺絲釘?值不值得去……產品為什麼要轉運營?怎麼轉?轉了之後的心態、認知、工作差別?以後還做產品麼?

以上的一些問題, 當然都不會展開在這篇文章中講啦, 我可能更想和大家分享下, 從小廠切換到大廠後,

通過一些經歷和自己複盤反思, 最後我發現最重要, 也最值得和各位分享的三點。

1、大廠= 學校?必須端正預期 大廠的制度很完善麼?大廠的流程很完善麼?大廠的各個平臺很牛逼麼?大廠的工具很完善麼?大廠的方法論很完善麼?大廠的效率一定很高吧?大廠的人很牛逼麼?大廠的方案很牛逼麼?……

以上所有的有關於大廠的問題, 不同廠、不同事業線、不同部門、不同產品線、不同專案、不同崗位和心態的人相信都會給出非常不同的答案。 很多小廠有的問題其實大廠一樣會有, 而且大廠的複雜度還高於小廠。

網上盛傳的某廠技術牛逼, 某廠產品牛逼, 某廠運營牛逼, 大家也不要太當真了:

一來這種名號不過是幾個旗艦團隊造成深刻市場印象;二來曾經牛逼,
現在還是否牛逼也有待再更新;三來怎麼個牛逼法, 是平臺栽樹後人乘涼還是怎麼的, 也不好追溯和證明。

另外, 根據公司所處的不同城市不同員工組成, 大廠裡的人不一定見識比外面的廣, 思路不一定比外面清楚。 這都是需要根本不同情況來相對理解的。

以上東西不是吐槽大廠, 相反, 大廠裡確實能看到很多聰明又有趣的童鞋、看到了很多複雜有意思的系統。 但是總體來說, 目前牆外的童鞋們還是有點“過於”神化大廠以及大廠裡的人們了。

所以我建議想進來的人:

還是調整下心理預期吧, 要有一顆相對平實和平視的心態來看待大廠, 不要神化, 大家都是普通人嘛對不對~不要對大廠和大廠的人下絕對的判斷,
要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和感受去感受;(此處排除真正腦域和腦部使用效率高的童鞋們!)不管在哪裡, 公司的本質都是希望你輸出價值的, 學習這檔子事兒吧, 更多的依舊還是自己去經歷去總結去複盤去自省。 自我驅動力的重要性, 在哪兒都一樣, 甚至在大廠更為重要。 2、很忙 = 收穫很多?“我很忙綜合症”

這點其實在以前寫文章就一直強調的, 要每時每刻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這麼做可以帶來什麼, 說白了就是做每件事要知道目的。 例如, 我就想浪費時間, 所以我去看肥皂劇, 這就很好呀~啊哈~

身在小廠的時候, 自我認知和控制力我自己覺得其實會更清楚一些, 在大廠會因為大廠本身給你的迷惑產生一種錯覺,

這個錯覺叫:我很忙, 並且我收穫很多。

大廠各種活動、會議、比賽很多, 各種專案很多, 每件事情涉及的部門和對應的人很多, 各種溝通很多很網狀, 不知不覺你就忙成了狗, 還是那種你會不由自主產生一種“不能沒有我”的錯覺感, 以至於讓你主動or被動的願意處於 9/10/7,24小時ready的狀態。

STOP, 好麼!在著急執行的時候, 還是要回到基本功, 先思考下以下等等一系列問題後, 再去看是不是值得去忙, 直接撲命去做:

專案本身的出發點有沒有問題?專案的執行方案有沒有和目的偏差?是不是必須要由你一個人來做?怎麼分配工作更合適?做這個事情和你本身的目標有沒有偏差?做這個事情你可以得到什麼經驗?

另外, 即便是真的有價值的忙成了狗~帶,也是一定要抽出時間來沉澱的啊啊啊,類似我忙到無法往回看,這個也是很錯的托詞。

時間很寶貴,怎麼用太關鍵,在大廠尤其關鍵。

3、囚禁自己,不如放飛來的暢快和高效

這點,其實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也放在最後來說,當然,這也是作為我2018繼續非常重要的思維反覆運算目標之一。

當代人,其實並不處於從前沒飯吃沒工作的年代了,你的選擇其實可以有很多。基於這樣的背景下,其實一份工作,對你來說,除了是一個賺錢方式+學習環境+(有事兒可以打發時間)之外,更是你情緒的一個出入口。

看到網上或者現實工作中,很多人表達出不想上班、厭工、因為工作抑鬱等情況,我都在想:為什麼大家這麼不關心自己的工作情緒呢?說好的當代人都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呢?在哪裡!在哪裡呀!

但是,又換個角度來說了,難道工作和情緒真的不能兼得麼?很多人會說,廠子大了,人多了,就有人場,就有么蛾子,就有抱大腿、會做人等一些高難度玩法,我沒法改變環境,然後我也不會這些套路,我也很絕望呀,我能怎麼辦呢!

那你就按照自己的套路來呀!而且從我目前的經驗來看,其實這樣得到的評價,從結果角度還挺不錯的。(反正你也不會其他的了嘛)

剛來杭州的時候,因為網上的一些說辭導致我對身處的環境其實有個小誤判,從而個人特徵表現的過於保守和反自我風格,最後得到的環境回饋和自我回饋結果也不太好。那個時候我做了一下複盤和反思,我發現,學會做自己,學會表達自己,是在你不會玩高階職場套路的情況下的最優解了。所謂的“收斂”、“委屈”自己,適得其反。

我知道,這挺難的,很多人會害怕會擔心,會在想如果我真的放飛自己做自己了,會不會讓leader們不爽,然後被,咵嚓,辭退了!這樣的想法我剛來的時候也有過,但是,你觀察下身邊的領導們,其實很多也不是“善茬”,是那種說話很直接、行事風格很簡單、錯了就認不對就懟到底的人,那麼,有這麼好的樣板在這裡了,你還在擔心些啥捏?當然,如果你真的發現身邊沒有你所欣賞的那種,說不定你該換公司惹?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有前途的公司其實更喜歡那些有自我鮮明性格的人,當然,所有的放飛、所有的鮮明風格,其實還是有個邊界的,只不過,這個容忍邊界,比你想像的要寬非常的多。

以上,看似有點雞湯吧,這個也是在慢慢長大後有的感覺,可能有些形而上。經常會覺得方法論、執行方案來來去去就那樣,基礎的該有的市面上都玩過了,無非有點小差別,但是你對自己的看法、對事物的看法、對世界的看法其實才是最具有意義和重要的,也是有可能基於此,說不定能搞點新套路。

最後,希望大家可以在2018年做一頭放飛自我的豬:

“放飛”:做自己。這是一種愛自己的核心能力;“豬”:這是一種適應力很強、智商挺高並且還善良的動物,這絕對是一種誇獎!#專欄作家#

瑤子,微信公眾號killifer,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選股寶首席打雜PM汪,現某廠打雜運營喵。從0到1分別做過產品和運營,相信懂業務懂人性的商人才可能是個好產品運營。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即便是真的有價值的忙成了狗~帶,也是一定要抽出時間來沉澱的啊啊啊,類似我忙到無法往回看,這個也是很錯的托詞。

時間很寶貴,怎麼用太關鍵,在大廠尤其關鍵。

3、囚禁自己,不如放飛來的暢快和高效

這點,其實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也放在最後來說,當然,這也是作為我2018繼續非常重要的思維反覆運算目標之一。

當代人,其實並不處於從前沒飯吃沒工作的年代了,你的選擇其實可以有很多。基於這樣的背景下,其實一份工作,對你來說,除了是一個賺錢方式+學習環境+(有事兒可以打發時間)之外,更是你情緒的一個出入口。

看到網上或者現實工作中,很多人表達出不想上班、厭工、因為工作抑鬱等情況,我都在想:為什麼大家這麼不關心自己的工作情緒呢?說好的當代人都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呢?在哪裡!在哪裡呀!

但是,又換個角度來說了,難道工作和情緒真的不能兼得麼?很多人會說,廠子大了,人多了,就有人場,就有么蛾子,就有抱大腿、會做人等一些高難度玩法,我沒法改變環境,然後我也不會這些套路,我也很絕望呀,我能怎麼辦呢!

那你就按照自己的套路來呀!而且從我目前的經驗來看,其實這樣得到的評價,從結果角度還挺不錯的。(反正你也不會其他的了嘛)

剛來杭州的時候,因為網上的一些說辭導致我對身處的環境其實有個小誤判,從而個人特徵表現的過於保守和反自我風格,最後得到的環境回饋和自我回饋結果也不太好。那個時候我做了一下複盤和反思,我發現,學會做自己,學會表達自己,是在你不會玩高階職場套路的情況下的最優解了。所謂的“收斂”、“委屈”自己,適得其反。

我知道,這挺難的,很多人會害怕會擔心,會在想如果我真的放飛自己做自己了,會不會讓leader們不爽,然後被,咵嚓,辭退了!這樣的想法我剛來的時候也有過,但是,你觀察下身邊的領導們,其實很多也不是“善茬”,是那種說話很直接、行事風格很簡單、錯了就認不對就懟到底的人,那麼,有這麼好的樣板在這裡了,你還在擔心些啥捏?當然,如果你真的發現身邊沒有你所欣賞的那種,說不定你該換公司惹?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有前途的公司其實更喜歡那些有自我鮮明性格的人,當然,所有的放飛、所有的鮮明風格,其實還是有個邊界的,只不過,這個容忍邊界,比你想像的要寬非常的多。

以上,看似有點雞湯吧,這個也是在慢慢長大後有的感覺,可能有些形而上。經常會覺得方法論、執行方案來來去去就那樣,基礎的該有的市面上都玩過了,無非有點小差別,但是你對自己的看法、對事物的看法、對世界的看法其實才是最具有意義和重要的,也是有可能基於此,說不定能搞點新套路。

最後,希望大家可以在2018年做一頭放飛自我的豬:

“放飛”:做自己。這是一種愛自己的核心能力;“豬”:這是一種適應力很強、智商挺高並且還善良的動物,這絕對是一種誇獎!#專欄作家#

瑤子,微信公眾號killifer,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選股寶首席打雜PM汪,現某廠打雜運營喵。從0到1分別做過產品和運營,相信懂業務懂人性的商人才可能是個好產品運營。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