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魯班枕——博愛縣驚現即將失傳的傳統手藝製品

在博愛縣楊中道村被群眾稱為民間工藝大師的劉紅, 花了兩天時間, 把一塊六公分厚, 三十多公分長, 二十多公分寬的整塊木板精心製作成魯班枕, 使得這門手工技藝正面臨失傳危險的時候, 又新增一個傳承人。

據劉紅介紹:魯班枕, 俗名:"瞎掰", 是一種結構複雜、可折疊的木制生活用品, 打開可以當板凳坐, 睡覺可以當枕頭用, 上面雕刻的圖案可供欣賞, 便於攜帶, 一物多用、方便生活, 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傳說它是2600年前魯班發明的。 是古人聰明才智和創造性的象徵, 具有一定的社會文化價值, 同時魯班枕也是一種民間手工藝文化遺產。

網摘:魯班枕製作工藝精細複雜, 在製作過程中, 需要鋸、刨光、磨、鑽、鑿、摳、上漆、打蠟等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從側門看它是彼此相連的三部分, 其實它是在一塊木板上精心製作完成。 製作原理基本上是靠"以缺補缺的方法, "一鋸下去, 兩個面應相互蘊合, 天衣無縫, 或是一鑿下去, 一舉兩得。 既是卯又是榫, 看似其一, 關乎其二,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彼此關連。

魯班枕製作工藝的基本特徵:一是抽象與具象結合, 與諸多具象的傳統木制手工藝品不同, 魯班枕是抽象的幾何形體的組合, 但細細品味仍可感到它的形象化特徵。 二是陰陽、動靜互補。 魯班枕如同世間自然萬物一樣, 是一個陰陽共存的統一體, 靜、動結合, 靜為陰, 動為陽;卯為陰, 榫為陽;張為陰, 合為陽;折疊起來, 又恰似陰陽合壁, 繼而循環往復, 如日月交疊, 寒暑變更。

今年51歲的劉紅, 從17歲開始學習木工, 主要製作一些裙邊床、方桌, 椅子等本土傳統傢俱 。 近幾年開始學習製作更有藝術審美和收藏價值的明清式傢俱:畫案、老榆木茶台、博古架、羅漢床, 老明式凳子, 椅子等等, 追求極致的天工精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