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新年將至,盤點一下各地過年不一樣的習俗,你的家鄉也是這樣嗎

已近年末, 2018年狗年農曆春節即將到來, 走在鄉鎮的集市上年味愈來愈強烈。 甚至有的店鋪已近出售春聯和福字了。 想我大中華地廣人多56個民族一家親, 各地民俗也各不一樣, 現在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國部分地區不一樣的過年習俗吧。

1.北京之風俗

老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灶, 新年來到, 姑娘要花, 小子要炮, 老頭兒要一頂新氊帽”!其實老北京人從臘八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很多民間藝人墨客開始在街市上寫春聯來賣, 而且很多的糖果點心開始早早上市。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盆或罐子中, 並放在地下5尺地方,

然後點火, 把地面烤熱, 梅花就會漸漸變成白色, 用紙籠之, 到市上去賣, 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

2.天津之風俗

天津有句話叫做“沒出正月多算是過年”, 其實在臘八也就開始準備了, 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 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

名"臘八醋"。 "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 而且久放不壞。 “二十三, 灶王爺上天, 二十四, 掃房子, 二十五, 糊窗戶;二十六, 頓大肉;二十七, 宰公雞;二十八, 白麵發;二十九, 貼對子”的天津俗語也體現了年前天津人民準備過年的特點。

3.上海之風俗

上海人從農曆12月23日起就進入“過年”了, 並把23日當做是“小年”, 一直要延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始告終, 還形成了一套固定程式。 新年中除相互走動各表賀年外, 其餘時間就是以各種各樣的行遊、娛樂活動來“歡度”了。 上海作為開上口岸最早的內陸城市, 自然娛樂活動豐富多彩。

4.江蘇之風俗

春節的江蘇民間, 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 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 比如,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 吃時挖出來, 謂之“掘元寶”。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 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 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等。

5.廣東省之風俗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 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 言語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 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 兆示疾病、凶禍。 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 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 以免他啼哭不休。

6.黑龍江之風俗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 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吃餃子叫"揣元寶" 滿族春節擷趣,部分地區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後讓小孩爬上櫃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

7.河南省之風俗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裡。能吃到家裡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8.山西省之風俗

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紮,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闔家互相拜年。按照傳統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後,出門拜年,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財”、“一年如意”之類。

9.海南省之風俗

海南人稱過年叫“做年”指的是“做舊年”即過春節。而北方所說的過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過在海南鄉下,“新年”是不當年來“做”的。海南有句歇後語“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閒”。因為在海南,無論多拮据的人家,臘月三十,借錢借米也要殺雞殺鴨,紅燒肉、豬蹄子、葷菜、素菜七大盤八大碗的擺滿香爐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儀式完畢後,便放鞭炮,候飯菜已涼透後才拿下來全家圍著火爐吃年飯(俗稱“圍爐”)

10.香港之風俗

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6.黑龍江之風俗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 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吃餃子叫"揣元寶" 滿族春節擷趣,部分地區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後讓小孩爬上櫃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

7.河南省之風俗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裡。能吃到家裡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8.山西省之風俗

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紮,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闔家互相拜年。按照傳統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後,出門拜年,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財”、“一年如意”之類。

9.海南省之風俗

海南人稱過年叫“做年”指的是“做舊年”即過春節。而北方所說的過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過在海南鄉下,“新年”是不當年來“做”的。海南有句歇後語“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閒”。因為在海南,無論多拮据的人家,臘月三十,借錢借米也要殺雞殺鴨,紅燒肉、豬蹄子、葷菜、素菜七大盤八大碗的擺滿香爐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儀式完畢後,便放鞭炮,候飯菜已涼透後才拿下來全家圍著火爐吃年飯(俗稱“圍爐”)

10.香港之風俗

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