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所謂的戰略規劃,其實就是捫心自問這六個問題!

眼瞅著快過年了, 在寒冬臘月時節, 大概會有兩個問題縈繞心間:第一問是, 今年過得怎麼樣?第二問是, 明年應該怎麼辦?

今年過得怎麼樣?這是一個回顧總結,

每個人的情況肯定不一樣, 暫且略過不表。 明年應該怎麼辦?則屬於戰略規劃了, 不管是公司、團隊、家庭還是個人, 都少不了這個東西, 那就值得好好說道一下了。

什麼是戰略?簡單地說就是通盤考慮, 為實現全域目標而做的規劃。

網上資料顯示, 戰略一詞最早是一個軍事術語, 西方的起源于古希臘, 中國的則起源于《孫子兵法》, 源遠流長。 隨著歲月的推移和時代的發展, 戰略一詞開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而言, 人們一般只會在描述一個大團隊時才習慣使用“戰略”, 比如公司戰略;在描述小團隊時習慣使用“規劃”, 比如部門規劃;在描述個人時習慣使用“打算”, 比如新年打算。

在商業領域, 只要沒有加其他限制詞, 戰略一般都是指公司的發展戰略, 換句話說就是, 公司未來該怎麼走。 今天要討論的戰略, 正是公司戰略。 企業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 叫“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此話廣為流傳, 深得人心。

但這裡面有問題。 對於領導者來說, 肯定知道戰略的重要性, 那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錯把戰術當戰略的狀況呢?原因也許非常簡單, 那就是——雖然心裡明知戰略很重要, 卻不知道怎麼去制定戰略, 只好走一步看一步。

戰略缺失是萬萬不行的, 那到底該怎麼為公司制定戰略呢?在我看來, 所謂的戰略規劃, 其實就是捫心自問。 問什麼?問如下的這六個問題。

1、多問“要做什麼?”而不僅僅是“能做什麼?”

所謂戰略, 就是在制定規劃時, 多問“要做什麼?”這是戰略第一問。

要做什麼, 指的是你心中的夢想;能做什麼, 指的是你現在的能力。 比如一個孩子學足球, 他如果說“我能在30米外準確射門”, 這就是在描述個人能力, 屬於能做什麼。 他如果說“長大後我要做世界上最好的前鋒”, 這就是在描述心中夢想, 屬於要做什麼。 什麼是戰略, 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前鋒才是。

近幾年來, 創業很熱門, 不過創業公司的陣亡率一直都很高, 為什麼?就我自己看到的情況來說, 許多創業者往往最初在制定公司戰略時就犯了糊塗, 總是習慣問“我能做什麼”而忘了問“我要做什麼”。 因為只關注眼前的實際情況, 所以遇到困難時就會感覺無法解決, 只好隨機應變到處救火,

慢慢地也就沒了戰略。

公司一旦缺失戰略規劃, 可以說已經死了一大半了, 要麼離關門不遠, 要麼註定做不大。

2、多問“將來會怎樣?”而不僅僅是“現在該咋辦?”

所謂戰略, 就是在規劃未來時, 多問“將來會怎樣?”這是戰略第二問。

戰略規劃一定是面向未來的, 而且是站在當下看未來。 如果你老是糾結於當下, 什麼火就追什麼, 什麼熱就貼上去, 成功的幾率一定是渺茫的。 就像大家常說的那樣, “人人都看得見的機會, 一定不是什麼好機會。 ”因為越明顯的機會, 進場的人就越多, 競爭就越殘酷, 要是沒有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做後盾, 基本上很難闖出一片天。

不妨看看那些現在牛氣哄哄的公司, 它們當初都是在一個冷門領域默默耕耘,

等時代發展到其所處領域時, 這才大放異彩, 功成名就, 很少聽說某人強行闖入一個熱門行業而迅速登頂的。 所以, 在規劃公司的未來時, 一定要把握好時間維度, 站在未來看當下。

3、多問“需要什麼樣的人?”而不僅僅是“怎樣找到那些人?”

所謂戰略, 就是在搭建團隊時, 多問“需要什麼樣的人?”這是戰略第三問。

如果你心中有夢想, 未來形勢也看好, 準備大展拳腳幹一番事業,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搭建團隊。 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 你的宏圖大志肯定實現不了。

所以真正的領導者, 一定是按照公司的發展需要來搭建團隊, 而不是根據個人喜好去招人。 大家都說領導者一大半的時間要放在招聘上, 就是因為招聘本身就是戰略的一部分。

領導者要思考的是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比如銷售是團隊短板,那就需要一個靠譜的銷售主管,比如自己對財務管理一竅不通,那就需要一個信得過的財務主管,比如團隊研發力量不足,那就需要一個技術過硬的研發主管。至於怎麼找到哪些人,就是HR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4、多問“這事能不能幹?”而不僅僅是“這事賺不賺錢?”

所謂戰略,就是在面臨選擇時,多問“這事能不能幹?”這是戰略第四問。

一家公司在其發展歷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岔路口,面對許多選擇,這個時候領導者需要問的問題是“這事能不能幹?”幹了對公司有什麼好處,不幹又有什麼影響。這些抉擇,就是戰略思考。

如果一旦站在實用主義立場,只是問“這事賺不賺錢?”就掉到了戰術思考層面了。很多時候,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都是能賺錢的,但一定是與公司的戰略目標相悖的,那麼這樣的事情千萬別做。一旦脫離了戰略大方向的指導,就很容易走歪路。

5、多問“怎樣聚焦做好一件事?”而不是“何時涉足新領域?”

所謂戰略,其實是在不斷地做減法,集中優勢兵力猛攻一個山頭,多問“怎樣聚焦做好一件事?”這是戰略第五問。

公司在通往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機會和新誘惑,很多時候還明擺著是有利可圖的事情,你做不做?明智的領導者都擅長做減法,絕不在跟既定戰略無關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有不少公司在規模較小的時候發展很順,一旦做大了反而犯了糊塗,不斷跨行涉足新領域,使公司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就是忘記了“聚焦”這個戰略思考的維度。兩頭都想占,一頭都撈不著。縱觀現在的世界500強,大多是聚焦於一個特定領域,研發出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才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6、多問“如何讓用戶受益?”而不是“如何讓自己獲利?”

所謂戰略,就是在追求變現盈利時,多問“如何讓用戶受益?”這是戰略的最後一問,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問。

不管什麼公司,盈利是必須的,不能盈利的公司是沒有存在的基礎的。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尚處於燒錢階段,還沒有盈利,但“沒有盈利”和“不能盈利”是有本質區別的。“沒有盈利”的公司可能是在忙著佈局生態,調整產品,為未來的盈利做準備。“不能盈利”的公司只有死路一條,只是時間問題。現在市值驚人的亞馬遜、京東以及當初的阿裡等等這些公司,都有長時間的虧損史,但嗅覺靈敏的資本家們,早就看出其未來巨大的盈利空間,才有了前赴後繼的競相投入,終於燒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超級巨無霸。

當公司面對如何變現盈利的選擇時,多問“如何讓用戶受益”才是關乎根本的。一旦失去用戶,甭管你是什麼公司,只有死路一條。留住用戶的最好辦法,莫過於讓用戶受益。好產品能讓使用者受益,好服務能讓使用者受益。建立在用戶受益基礎之上的盈利,才是基業常青的保證,如果讓用戶權益受損而讓公司獲利,則是飲鴆止渴的愚行。

總而言之,戰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把一家公司比喻成一個人,那麼公司的各個部門就是四肢和軀幹,各個崗位就是人體各個器官,現金流就是血液,戰略則相當於人的大腦,它從根本上決定著公司的一切。雖然不管身體哪個部分出了問題,人都很難受,但大腦出了問題則是最為致命的。在醫學上,腦死亡是人體死亡的標準,在公司裡,戰略失敗也是公司垮臺的根源。

當然,戰略也是需要調整的。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試錯,不斷對標,不斷調整。戰略思考就是要透過不確定性來把握確定性,戰略思考就是要在眾多的選擇中找到自己的判斷。只有戰略思考成熟而充分,我們才可看清希望之星,踏上理想之船,撐開夢想之帆,到達成功之岸。

如果你打算趁著過年的時候好好靜一靜,思考一下公司的戰略,或者嘗試著培養培養自己的戰略思考意識,不妨多問問自己上面的這六個問題。

作者:陳向東

人力資源實戰內容分享平臺——儒思HR人力資源網小編想問大家讀了“陳總”的文章有什麼啟發呢?趕快留言吧!

領導者要思考的是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比如銷售是團隊短板,那就需要一個靠譜的銷售主管,比如自己對財務管理一竅不通,那就需要一個信得過的財務主管,比如團隊研發力量不足,那就需要一個技術過硬的研發主管。至於怎麼找到哪些人,就是HR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4、多問“這事能不能幹?”而不僅僅是“這事賺不賺錢?”

所謂戰略,就是在面臨選擇時,多問“這事能不能幹?”這是戰略第四問。

一家公司在其發展歷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岔路口,面對許多選擇,這個時候領導者需要問的問題是“這事能不能幹?”幹了對公司有什麼好處,不幹又有什麼影響。這些抉擇,就是戰略思考。

如果一旦站在實用主義立場,只是問“這事賺不賺錢?”就掉到了戰術思考層面了。很多時候,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都是能賺錢的,但一定是與公司的戰略目標相悖的,那麼這樣的事情千萬別做。一旦脫離了戰略大方向的指導,就很容易走歪路。

5、多問“怎樣聚焦做好一件事?”而不是“何時涉足新領域?”

所謂戰略,其實是在不斷地做減法,集中優勢兵力猛攻一個山頭,多問“怎樣聚焦做好一件事?”這是戰略第五問。

公司在通往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機會和新誘惑,很多時候還明擺著是有利可圖的事情,你做不做?明智的領導者都擅長做減法,絕不在跟既定戰略無關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有不少公司在規模較小的時候發展很順,一旦做大了反而犯了糊塗,不斷跨行涉足新領域,使公司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就是忘記了“聚焦”這個戰略思考的維度。兩頭都想占,一頭都撈不著。縱觀現在的世界500強,大多是聚焦於一個特定領域,研發出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才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6、多問“如何讓用戶受益?”而不是“如何讓自己獲利?”

所謂戰略,就是在追求變現盈利時,多問“如何讓用戶受益?”這是戰略的最後一問,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問。

不管什麼公司,盈利是必須的,不能盈利的公司是沒有存在的基礎的。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尚處於燒錢階段,還沒有盈利,但“沒有盈利”和“不能盈利”是有本質區別的。“沒有盈利”的公司可能是在忙著佈局生態,調整產品,為未來的盈利做準備。“不能盈利”的公司只有死路一條,只是時間問題。現在市值驚人的亞馬遜、京東以及當初的阿裡等等這些公司,都有長時間的虧損史,但嗅覺靈敏的資本家們,早就看出其未來巨大的盈利空間,才有了前赴後繼的競相投入,終於燒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超級巨無霸。

當公司面對如何變現盈利的選擇時,多問“如何讓用戶受益”才是關乎根本的。一旦失去用戶,甭管你是什麼公司,只有死路一條。留住用戶的最好辦法,莫過於讓用戶受益。好產品能讓使用者受益,好服務能讓使用者受益。建立在用戶受益基礎之上的盈利,才是基業常青的保證,如果讓用戶權益受損而讓公司獲利,則是飲鴆止渴的愚行。

總而言之,戰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把一家公司比喻成一個人,那麼公司的各個部門就是四肢和軀幹,各個崗位就是人體各個器官,現金流就是血液,戰略則相當於人的大腦,它從根本上決定著公司的一切。雖然不管身體哪個部分出了問題,人都很難受,但大腦出了問題則是最為致命的。在醫學上,腦死亡是人體死亡的標準,在公司裡,戰略失敗也是公司垮臺的根源。

當然,戰略也是需要調整的。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試錯,不斷對標,不斷調整。戰略思考就是要透過不確定性來把握確定性,戰略思考就是要在眾多的選擇中找到自己的判斷。只有戰略思考成熟而充分,我們才可看清希望之星,踏上理想之船,撐開夢想之帆,到達成功之岸。

如果你打算趁著過年的時候好好靜一靜,思考一下公司的戰略,或者嘗試著培養培養自己的戰略思考意識,不妨多問問自己上面的這六個問題。

作者:陳向東

人力資源實戰內容分享平臺——儒思HR人力資源網小編想問大家讀了“陳總”的文章有什麼啟發呢?趕快留言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