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不被看好的科學綜藝中突圍,《最強大腦》只用了四年

隨著《最強大腦》第四季腦王盛典的落幕, 這檔科學綜藝典範一直砥礪前行的“讓科學流行起來”的道路又暫告一段落。

第四季的《最強大腦》做出了極大的突破,

引入人機大戰、名人堂新老選手的新舊交替……直到收官之前, 關於這些創新點的爭議仍然未休。

從第一季顯露科學魅力, 到第二季讓觀眾驚歎科學的神奇, 再到第三季展現中國科學的地位, 隨後打破“綜三季”慣例, 一直到第四季上演人機決戰, 回顧四季《最強大腦》走過的路,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檔節目如何一步步打通科學綜藝娛樂化的桎梏, 極致專業地助力科學流行, 同時, 慢慢開始引領一股大眾科學新風尚。

人文性與科學性的完美融合

第四季的《最強大腦》, 顯然不再囿於緊張激烈科學競賽本身, 而是開始思考如何透過比賽, 向觀眾輸出一種帶有共情價值的人文關懷。

因此, 在第四季的比賽中, 除了形式到內容上的突破、專案的難度全面升級之外, 許多的挑戰項目都增加了藝術性和人文性的色彩。 當“民國先生”蘇澤河一席長袍, 溫文爾雅地出現在舞臺上, 連帶著他的挑戰項目“最憶是江南”也充滿了詩意:轉動的油紙傘、旗袍曼妙的溫柔鄉,

雖然挑戰的本質依舊是“記憶+辨認”, 但這種藝術性的注入不僅增加了觀賞度, 也讓節目具有更加豐富的人文內涵。

而上周剛結束的腦王盛典, 可以說將這種人文關懷做到了極致, 就連往期節目中標誌性的背景音樂都換成了不急不緩的鋼琴曲。

主持人蔣昌建坐在留聲機旁, 用旁白片段串聯起四個挑戰項目, “滄海桑田”、“親愛的”、“永不消逝的電波”、“一字成書”, 除去科技, 更顯情懷。

同時, 其中更是蘊含著中國幾千年不朽的精神文化內核:“滄海桑田”中的落葉歸根、故土鄉愁, “親愛的”直面走失兒童現狀,

“一字成書”讓人想起“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的崢嶸歲月。 這種創新完整了這檔科學綜藝, 而中華文化的精華得以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展現給電視觀眾, 人文性與科學性, 在第四季的《最強大腦》中做到了最極致的相輔相成, 完美融合。 這種創新, 亦是一檔有野心的綜藝不甘停留於現狀的最佳展現。

輸家的自信

如果說每一季《最強大腦》最牽動萬千觀眾敏感神經的階段, 大家一定會說是國際賽。 的確, 國際賽的性質不同於國內的腦力新人選拔賽, 而是以國家為單位的腦力對抗, 上升到這一層面的國際賽的確承載了腦力競賽以外更多的意義。

3月31日晚的《最強大腦》也因為當晚是國際挑戰賽的最後一輪, 精彩程度不言而喻, 在領跑同時段節目的常態下,當晚收視率再度瘋狂飆升。

中國名人堂與國際名人堂的壓軸一戰——王峰VS艾利克斯。前者是亞洲第一位獲得世界腦力錦標賽總冠軍的中國選手,後者是第一個獲得“國際特級記憶大師”的美國腦力新貴。兩人需要在12分鐘內,以碎片化的方式記憶5家航空公司的50條航線錯綜複雜的起降資訊,並最終將它們合成一張完整的時間表。

這樣一場看似勢均力敵的對抗,卻以中國隊選手王峰的失敗告終。同時,王峰的失敗也將第四季國際賽的最終結果一錘定音,中國隊戰敗,這樣的結果發生在一檔中國當東道主的比拼中,令許多人意想不到。

但已經走過四季的《最強大腦》,從來沒有局限於狹隘的民族主義。

到了第四季,國際賽的模式有所改變,中國隊面對來自世界各國腦力選手的大混戰,單從勝負結果來看,中國隊又再次輸人一籌。這一次,節目組借王峰之口,彰顯了大國自信風範:

我當年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在這之前從來沒有過,一個中國人拿過世界腦力錦標賽的總冠軍,我拿過了,就想證明中國人的腦力並不比任何別的國家的人弱。那麼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我們同樣也證明過,所以我們贏過,今天我們也輸得起。其實競技來講,只要你上臺,就遲早會被超越,但是我覺得這也是好事,這叫社會進步,這叫生生不息。

我們嘗過勝利的滋味,也禁得起失敗的重挫,而在胡扒醫看來,贏固然鼓舞人心,但輸家的風采更加彰顯著大國自信。在第四季,這種輸的魅力比贏來得更動人。

人機大戰:一場最不該有競技性的競技

引入人工智慧,是第四季做出最大的創新。在此之前,關於人工智慧威脅人類的極端論調曾一度喧囂。在阿爾法狗打敗李世石後,大家的恐慌變得更加有來由,這個在好萊塢電影和科幻電影裡屢見不鮮的題材似乎正在一步步逼近現實。

而《最強大腦》第四季中的百度機器人小度,實力也相當不容小覷。初次登臺就將名人堂輪值主席王峰打敗,緊接著第三場水哥回歸,結果卻同樣敗下陣來。

在第四季的最後一期腦王盛典中,節目組將人機終極決戰作為看點,同時將小度和人類並列,作為腦王的最終候選人。在上週五之前,或許還有不少觀眾期待著,人機對決在第四季落幕時,交代給觀眾最後的輸贏結果。然而《最強大腦》也終於在最後一期,道明瞭自己加入人工智慧的根本原因。

腦王盛典給出了一個充滿著戲劇性的最終結果,人類智慧與智慧科技共同獲得“腦王”榮譽,當國際腦力選手代表艾利克斯、《最強大腦》往季大神代表陳志強、《最強大腦》第四季新人代表黃政和人工智慧代表小度共襄盛舉時,胡扒醫才驟然明白,已經做到第四季的《最強大腦》,已經不再是一檔科學綜藝這麼簡單了。

人工智慧與人類選手協作完成挑戰,雖然兩者之間仍然存在著競技性,但兩者的齊頭並進、共同發展,或許才是這檔節目在第四季收官前,大聲發出的呼喊。

人工智慧在飛速發展,它在慢慢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而在這背後,是一種全新的社會需求的體現。《最強大腦》將這種社會需求的改編集中地體現在了一檔電視節目中,在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協作中,我們發現這兩者的思維模式是有所不同且可以互補的,我們發現,儘管今天,人們對於人工智慧有很多自我恐慌的論調,但人工智慧的發展完善仍然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

人機大戰不應該是終點,因為這本就是一場不應該具備競技性的競技。

從2014年以一副稚嫩的面貌出現在觀眾面前至今,走過四年歷程的《最強大腦》開始打破觀眾的一個又一個迷思,科學綜藝作為受眾偏窄的綜藝形態,如何實現突圍?一檔在觀眾心中逐漸有固定形象的綜藝如何革新與突破?到了今天,甚至思考起了人類與人工智慧究竟應該如何相處這樣的問題。

作為一檔綜藝節目,它承載著意義非凡的社會使命,在那背後,是一場科技與人的社會新浪潮。《最強大腦》從第一季喊到第四季的口號“讓科學流行起來”,似乎也在慢慢地變成現實。我們開始接受科學,並且開始樂於去談論科學,甚至在不久的將來,腦力訓練也會成為一項全民性的熱門話題。

無論第五季會以怎樣的面貌回歸,胡扒醫依然覺得這檔節目是圓滿的。人機大戰不是終點,正如前幾季的巔峰也被自己一次次地超越了。走過了四季的《最強大腦》已經成為了“科學+綜藝”的典範,讓科學流行起來,《最強大腦》就是那個最好的引路者。

在領跑同時段節目的常態下,當晚收視率再度瘋狂飆升。

中國名人堂與國際名人堂的壓軸一戰——王峰VS艾利克斯。前者是亞洲第一位獲得世界腦力錦標賽總冠軍的中國選手,後者是第一個獲得“國際特級記憶大師”的美國腦力新貴。兩人需要在12分鐘內,以碎片化的方式記憶5家航空公司的50條航線錯綜複雜的起降資訊,並最終將它們合成一張完整的時間表。

這樣一場看似勢均力敵的對抗,卻以中國隊選手王峰的失敗告終。同時,王峰的失敗也將第四季國際賽的最終結果一錘定音,中國隊戰敗,這樣的結果發生在一檔中國當東道主的比拼中,令許多人意想不到。

但已經走過四季的《最強大腦》,從來沒有局限於狹隘的民族主義。

到了第四季,國際賽的模式有所改變,中國隊面對來自世界各國腦力選手的大混戰,單從勝負結果來看,中國隊又再次輸人一籌。這一次,節目組借王峰之口,彰顯了大國自信風範:

我當年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在這之前從來沒有過,一個中國人拿過世界腦力錦標賽的總冠軍,我拿過了,就想證明中國人的腦力並不比任何別的國家的人弱。那麼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我們同樣也證明過,所以我們贏過,今天我們也輸得起。其實競技來講,只要你上臺,就遲早會被超越,但是我覺得這也是好事,這叫社會進步,這叫生生不息。

我們嘗過勝利的滋味,也禁得起失敗的重挫,而在胡扒醫看來,贏固然鼓舞人心,但輸家的風采更加彰顯著大國自信。在第四季,這種輸的魅力比贏來得更動人。

人機大戰:一場最不該有競技性的競技

引入人工智慧,是第四季做出最大的創新。在此之前,關於人工智慧威脅人類的極端論調曾一度喧囂。在阿爾法狗打敗李世石後,大家的恐慌變得更加有來由,這個在好萊塢電影和科幻電影裡屢見不鮮的題材似乎正在一步步逼近現實。

而《最強大腦》第四季中的百度機器人小度,實力也相當不容小覷。初次登臺就將名人堂輪值主席王峰打敗,緊接著第三場水哥回歸,結果卻同樣敗下陣來。

在第四季的最後一期腦王盛典中,節目組將人機終極決戰作為看點,同時將小度和人類並列,作為腦王的最終候選人。在上週五之前,或許還有不少觀眾期待著,人機對決在第四季落幕時,交代給觀眾最後的輸贏結果。然而《最強大腦》也終於在最後一期,道明瞭自己加入人工智慧的根本原因。

腦王盛典給出了一個充滿著戲劇性的最終結果,人類智慧與智慧科技共同獲得“腦王”榮譽,當國際腦力選手代表艾利克斯、《最強大腦》往季大神代表陳志強、《最強大腦》第四季新人代表黃政和人工智慧代表小度共襄盛舉時,胡扒醫才驟然明白,已經做到第四季的《最強大腦》,已經不再是一檔科學綜藝這麼簡單了。

人工智慧與人類選手協作完成挑戰,雖然兩者之間仍然存在著競技性,但兩者的齊頭並進、共同發展,或許才是這檔節目在第四季收官前,大聲發出的呼喊。

人工智慧在飛速發展,它在慢慢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而在這背後,是一種全新的社會需求的體現。《最強大腦》將這種社會需求的改編集中地體現在了一檔電視節目中,在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協作中,我們發現這兩者的思維模式是有所不同且可以互補的,我們發現,儘管今天,人們對於人工智慧有很多自我恐慌的論調,但人工智慧的發展完善仍然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

人機大戰不應該是終點,因為這本就是一場不應該具備競技性的競技。

從2014年以一副稚嫩的面貌出現在觀眾面前至今,走過四年歷程的《最強大腦》開始打破觀眾的一個又一個迷思,科學綜藝作為受眾偏窄的綜藝形態,如何實現突圍?一檔在觀眾心中逐漸有固定形象的綜藝如何革新與突破?到了今天,甚至思考起了人類與人工智慧究竟應該如何相處這樣的問題。

作為一檔綜藝節目,它承載著意義非凡的社會使命,在那背後,是一場科技與人的社會新浪潮。《最強大腦》從第一季喊到第四季的口號“讓科學流行起來”,似乎也在慢慢地變成現實。我們開始接受科學,並且開始樂於去談論科學,甚至在不久的將來,腦力訓練也會成為一項全民性的熱門話題。

無論第五季會以怎樣的面貌回歸,胡扒醫依然覺得這檔節目是圓滿的。人機大戰不是終點,正如前幾季的巔峰也被自己一次次地超越了。走過了四季的《最強大腦》已經成為了“科學+綜藝”的典範,讓科學流行起來,《最強大腦》就是那個最好的引路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