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造車勢力見光死:仗還沒打,就已進入淘汰期,看誰先倒下

1月15日, 零跑汽車宣佈正式完成Pre-A輪融資, 投資方正是此前曾參與投資蔚來汽車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促進了新能源汽車連續4年的高速增長,

但我判斷政策驅動的市場不久就將遇到發展的瓶頸。 ”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

徐長明認為, 光靠政策, 中國新能源汽車下一步發展一定會遇到瓶頸。 “這個瓶頸會在100-130萬輛的水準。 限購城市能夠推廣十幾萬輛, 接近20萬輛, 非限購城市的推廣可能達到三、四十萬輛, 但是非限購城市也是靠政策驅動的, 這是一個上限。 ”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 這個瓶頸最快將在2018年到來。 2017年,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77.7萬輛, 同比增長53.3%。 業內預計, 2018年新能源銷量很有可能突破百萬輛。

與此同時, 合資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將在2018年和2019年這兩集中登陸, 這將對中國本土品牌帶來很大衝擊, 特別是新品牌。 “效益好的外資公司, 可以一輛車賠幾萬元,

但是如果將價格降幾萬元, 對自主品牌而言就是很大的打壓, 所以, 我認為雙積分政策實施的力度越大, 對自主品牌的打壓程度也越大。 ”徐長明表示。

另外, 政府主管部門也在收緊對新品牌的管理。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近日表示, 在行業准入和監管上, 將在新能源汽車投資和轉入清退上進行進一步探索。 “開展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清理規範, 修訂《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 優化產業佈局和結構, 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投資專案管理, 探索在全國碳排放市場開展新能源汽車碳配額交易, 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長效激勵機制。 ”

發改委的這次表態, 意味著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進入會變得更苛刻, 而進入門檻也會有大幅度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認為, 2018年新造車企業的產品將陸續上市, 活躍的資本市場會回歸理性, 新造車企業的優勝劣汰, 將從2018年開始。 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松泉認為, 由於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還遠未到大規模的優勝劣汰階段, 2020年甚至更晚市場才會進入洗牌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