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致命毒藥、斷魂跌停,這只妖股害慘了投資者!

導讀:說起銀行股, 很多人都覺得走勢穩健、擅長護盤是其一大特徵。

沒錯, 作為穩定大盤指數的定海神針, 銀行股屢屢在股市危急之時力挽狂瀾, 通過自己的拉升堵住指數的狂瀉。 因此, 銀行股在坊間也有“股市姨媽巾”的綽號。

然而在眾多走勢穩健的銀行股當中, 張家港行卻是一個例外, 它在2017年上市之初就動輒連續漲停、又動輒連續跌停。

最近, 張家港行似乎“又犯病了”。 1月17日-19日, 張家港行連續三天漲停;1月24、25日, 張家港行又連續兩天跌停;1月26日, 在以跌停價格開盤之後, 張家港行又突然急速拉升險些翻紅,

最終以近5%的跌幅收盤。

到底是怎樣的神秘力量讓張家港行如此這大起大落呢?

張家港行, 全名江蘇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1年11月, 是全國首家由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的農村股份制商業銀行, 也是國內第一家進入上市輔導期並提交上市申請的農商行。

早在2007年7月, 張家港行就發佈了接受IPO輔導的公告, 由東吳證券作為其上市的輔導券商。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 張家港行花了10年時間, 直到2017年初才正式完成上市。

三年不飛, 一飛沖天;三年不鳴, 一鳴驚人。 也許是憋的太久, 張家港行從上市開始就以連續的瘋漲震驚了A股。

2017年1月24日, 張家港行在中小板上市, 僅僅5個漲停之後就打開漲停板。

正當人們認為它將偃旗息鼓的時候,

張家港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開始了兩輪大漲。

2月10日-17日, 張家港行連續六個漲停, 漲幅超過70%;2月28日-3月16日, 張家港行再度大漲超過70%。

由於五次達到深交所規定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標準, 3月16日收盤後, 張家港行發佈公告, 股票停牌自查。

4月5日複盤之後, 被停牌所驚嚇的張家港行風雲突變, 短短9個交易日內從30.41元的最高價下跌到了最低的15.91元, 股價幾乎腰斬!

這一波大跌也讓張家港行元氣大傷, 從此踏上了漫漫陰跌之路, 直到2017年11月底, 張家港行股價跌破10元, 創出歷史新低!

從30元跌到10元, 高位追漲張家港行的投資者, 哭暈在了廁所!

就在人們都以為張家港行會徹底沉寂的時候, 11月29日、30日, 張家港行突然走出連續兩個漲停。

連續的漲停喚醒了眾多投資者對它曾經暴漲的記憶, 正當人們又以為它會重振上市之初的雄風時, 張家港行卻又軟了下來。

而這一軟, 就是一個多月。

1月17日, 張家港行發佈公告, 稱公司獲准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 15 億元人民幣的二級資本債券。

張家港行發行二級資本債, 在短期內對於補充資本、提升監管指標、增強抗風險能力等都有明顯效果。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 張家港行的股價像打了雞血一樣, 1月17-19日砰砰砰連續三個漲停!

然而, 張家港行畢竟是一隻妖股, 它可以迅速讓人賺得本滿缽滿, 也可以讓人馬上虧得一塌糊塗。

在連續大漲之後, 張家港行發佈了一則公告, 讓所有追漲的投資者都樂極生悲了!

1月23日, 張家港行發佈限售股解禁公告, 總數量高達6.5億多股的股票將在1月24日上市流通!

6.5億多股解禁,這是什麼概念呢?它占到了張家港行總股本的36%還多!而按1月23日收盤價計算,這筆解禁股票的市值高達96.45億元之多!

巨額的解禁如同突然殺來的洪峰,將股價重重拍死在了沙灘上。1月24日、25日,張家港行連續兩天一字跌停,1月26日又以跌停開盤,當天在盤中雖然打開漲停,但收盤仍然大跌了近5%。

短短三天,張家港行的股價暴跌近23%!

這段時間的龍虎榜顯示,張家港行在1月24日、25日被廈門兩家券商營業部和張家港一家券商營業部大幅拋售。

具體為:華泰證券廈門廈禾路證券營業部賣出22615.3萬元,占比為55.13%;平安證券廈門國際金融中心證券營業部賣出9581.69萬元,占比為23.36%;華泰證券張家港楊舍東街證券營業部賣出6916.42萬元,占比為16.86%。

而在1月26日,上述兩家營業部再次出現在龍虎榜當中。

從上圖可以看出,1月26日買入的多為一線遊資, 而賣出的均為廈門和張家港兩地券商營業部。

說到這,作者得說幾句題外話。廈門雖然就是一個旅遊業為主的二線城市,但其房價水準卻媲美一線城市,這除了與它作為島嶼土地面積有限有關以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地有大量遊資炒作。而登上龍虎榜的華泰證券廈門廈禾路營業部,就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代表。

至於張家港有兩家營業部上榜,作者一點也不意外。這兩家營業部就在張家港行大本營所在地,具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對張家港行的瞭解程度無疑會比外地資金更深入。

所以作者判斷,張家港行的這次暴跌,是一線遊資和本地知情資金的合力所為。

為什麼遊資就這麼喜歡炒作張家港行?這與張家港行本身的質地有何關係?

截至1月26日收盤,張家港行是25家A股上市銀行股中市盈率最高的銀行,為27倍。而其他三家上市的農商行,無錫銀行、吳江銀行、江陰銀行的市盈率分別為17倍、19倍、20倍。至於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市盈率更是普遍不到10倍。

張家港行的估值,明顯是上市銀行股中最高的。

估值這麼高,張家港行有什麼獨到之處嗎?

1月18日,張家港行發佈的業績快報顯示,截止 2017 年末,公司總資產 1,031.64 億元,比年初增長14.40%;各項存款 705.44 億元,比年初增長 8.10%;各項貸款 491.11 億元,比年初增長10.80%;2017 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63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0.74%;

基本每股收益0.43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38%;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資產 4.58 元,比年初增長 1.78%;不良貸款率 1.79%,比年初下降0.17 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4.56%,比年初提高4.20個百分點。

而張家港行的鄰居,同為農商行的無錫銀行同期淨利潤為10.21億元,同比增長14.11%;不良率為1.37%,較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

跟同行這麼一比就能看出,張家港行的這份業績資料僅僅算說得過去,根本沒有出彩之處。

業績不足以讓其連續漲停,但巨額的解禁卻是其連續跌停的致命毒藥!

上市公司的解禁,一般有首發限售股解禁、定向增發限售股解禁、股權激勵限售股解禁、追加承諾限售股解禁這幾種方式。

這裡面,對股價影響最大的就是首發限售股的解禁和定向增發限售股的解禁,因為這兩種解禁的規模往往十分巨大。

2017年11月16日,上海銀行首發原始股東限售股解禁,解禁規模29.26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高達37.49%,金額更是高達500億元!

解禁當天,上海銀行的股價就一字斷魂跌停!

張家港行和上海銀行的巨額解禁,是近年來銀行股密集IPO之後的遺留物,由於涉及金額巨大,因此即使當前市場有減持新規的約束措施,也幾乎無濟於事。

雖然解禁不意味著就一定減持,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股市走牛、市場情緒亢奮之時,張家港行的巨額解禁仍然讓股價三天暴跌23%,那麼股市走熊之時的解禁,對股價的殺傷只能更大!

如果說大股東操縱股價、內幕交易等偶發事件是股市中時刻都會爆炸的炸彈,那麼限售股的解禁就是擺在桌面上的定時炸彈,尤其是在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很多上市公司無心經營主業的當下,原始股東借解禁之機進行套現的動力比經濟繁榮的時候更大。

其實,避開這種炸彈也很簡單,就是在投資之前查閱相關公告及資料,避開持股期間有巨額解禁的上市公司。

未來的投資,涉及巨量解禁的股票,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上海銀行和張家港行的例子已經表明,股票的巨額解禁日就是散戶的祭旗日!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焉能不察?

6.5億多股解禁,這是什麼概念呢?它占到了張家港行總股本的36%還多!而按1月23日收盤價計算,這筆解禁股票的市值高達96.45億元之多!

巨額的解禁如同突然殺來的洪峰,將股價重重拍死在了沙灘上。1月24日、25日,張家港行連續兩天一字跌停,1月26日又以跌停開盤,當天在盤中雖然打開漲停,但收盤仍然大跌了近5%。

短短三天,張家港行的股價暴跌近23%!

這段時間的龍虎榜顯示,張家港行在1月24日、25日被廈門兩家券商營業部和張家港一家券商營業部大幅拋售。

具體為:華泰證券廈門廈禾路證券營業部賣出22615.3萬元,占比為55.13%;平安證券廈門國際金融中心證券營業部賣出9581.69萬元,占比為23.36%;華泰證券張家港楊舍東街證券營業部賣出6916.42萬元,占比為16.86%。

而在1月26日,上述兩家營業部再次出現在龍虎榜當中。

從上圖可以看出,1月26日買入的多為一線遊資, 而賣出的均為廈門和張家港兩地券商營業部。

說到這,作者得說幾句題外話。廈門雖然就是一個旅遊業為主的二線城市,但其房價水準卻媲美一線城市,這除了與它作為島嶼土地面積有限有關以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地有大量遊資炒作。而登上龍虎榜的華泰證券廈門廈禾路營業部,就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代表。

至於張家港有兩家營業部上榜,作者一點也不意外。這兩家營業部就在張家港行大本營所在地,具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對張家港行的瞭解程度無疑會比外地資金更深入。

所以作者判斷,張家港行的這次暴跌,是一線遊資和本地知情資金的合力所為。

為什麼遊資就這麼喜歡炒作張家港行?這與張家港行本身的質地有何關係?

截至1月26日收盤,張家港行是25家A股上市銀行股中市盈率最高的銀行,為27倍。而其他三家上市的農商行,無錫銀行、吳江銀行、江陰銀行的市盈率分別為17倍、19倍、20倍。至於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市盈率更是普遍不到10倍。

張家港行的估值,明顯是上市銀行股中最高的。

估值這麼高,張家港行有什麼獨到之處嗎?

1月18日,張家港行發佈的業績快報顯示,截止 2017 年末,公司總資產 1,031.64 億元,比年初增長14.40%;各項存款 705.44 億元,比年初增長 8.10%;各項貸款 491.11 億元,比年初增長10.80%;2017 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63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0.74%;

基本每股收益0.43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38%;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資產 4.58 元,比年初增長 1.78%;不良貸款率 1.79%,比年初下降0.17 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4.56%,比年初提高4.20個百分點。

而張家港行的鄰居,同為農商行的無錫銀行同期淨利潤為10.21億元,同比增長14.11%;不良率為1.37%,較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

跟同行這麼一比就能看出,張家港行的這份業績資料僅僅算說得過去,根本沒有出彩之處。

業績不足以讓其連續漲停,但巨額的解禁卻是其連續跌停的致命毒藥!

上市公司的解禁,一般有首發限售股解禁、定向增發限售股解禁、股權激勵限售股解禁、追加承諾限售股解禁這幾種方式。

這裡面,對股價影響最大的就是首發限售股的解禁和定向增發限售股的解禁,因為這兩種解禁的規模往往十分巨大。

2017年11月16日,上海銀行首發原始股東限售股解禁,解禁規模29.26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高達37.49%,金額更是高達500億元!

解禁當天,上海銀行的股價就一字斷魂跌停!

張家港行和上海銀行的巨額解禁,是近年來銀行股密集IPO之後的遺留物,由於涉及金額巨大,因此即使當前市場有減持新規的約束措施,也幾乎無濟於事。

雖然解禁不意味著就一定減持,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股市走牛、市場情緒亢奮之時,張家港行的巨額解禁仍然讓股價三天暴跌23%,那麼股市走熊之時的解禁,對股價的殺傷只能更大!

如果說大股東操縱股價、內幕交易等偶發事件是股市中時刻都會爆炸的炸彈,那麼限售股的解禁就是擺在桌面上的定時炸彈,尤其是在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很多上市公司無心經營主業的當下,原始股東借解禁之機進行套現的動力比經濟繁榮的時候更大。

其實,避開這種炸彈也很簡單,就是在投資之前查閱相關公告及資料,避開持股期間有巨額解禁的上市公司。

未來的投資,涉及巨量解禁的股票,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上海銀行和張家港行的例子已經表明,股票的巨額解禁日就是散戶的祭旗日!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焉能不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