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刺破牙齦到慘死,吳佩孚最後的堅守很不簡單!難怪民眾如此送行

北平東城根有座宅院, 門樓上有章太炎題寫的“什錦花園”四個大字, 兩扇朱漆大門旁分立著兩尊巨大的石獅子, 只是這兩尊石獅子均被敲掉了一隻耳朵——

中國的宅院向來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 正當權的, 已失勢的;苟延殘喘的, 餘威尚在的——凡此種種, 懂得其中玄機的明白人只要看兩眼宅院門景, 一切就會了然於胸。

就說這座宅院的門景, 第一眼, 名望在, 威儀在;第二眼, 失落在, 無奈也在——

對於早已下野, 且無一兵一卒的北洋直系大佬吳佩孚而言, 此門景即是他蟄居於此的境遇, 不偏不倚, 十分恰當。

然而為什麼說當年的吳佩孚是蟄居, 而非徹底的閒居呢?

一來, 吳佩孚這個人雄心未死;二來, 在當時, 沒有哪個人能像他那樣, 無權無勢卻還能受到各方那麼強烈的關注。

心境如此, 局面如此, 如果不顧一切地想東山再起, 其實吳佩孚是很容易做到的,

可我們看到的歷史卻是簡單到令人惋惜、令人驚愕的——因為一頓餃子, 因為被餃子餡裡的骨頭渣子刺破了牙齦, 僅僅十來天的時間, 吳佩孚居然就死在了日本醫生的手術刀下。

猛一看這樣的歷史橋段, 一般的印象與結論總是這樣——吳佩孚太黴了, 日本人太壞了;再就是, 吳佩孚的民族氣節很悲壯, 很讓人佩服。

但咱想說的是, 一個標籤, 哪怕是再大的標籤, 其實是無法讓我們真正瞭解一個人的。 很多時候, 標籤會壓榨掉太多有血有肉的東西, 而那些東西才是值得咱們去好好體會的。

讀歷史, 唯有讀到歷史中的血肉, 咱們才會有那紮心一刻。

也唯有紮心式的感悟, 咱們才會真正受益於歷史。

閑言兩句, 還是回到吳佩孚, 吳玉帥這裡。

早些年讀到吳玉帥吃餃子這一情節的時候, 咱總是有些困惑——吳玉帥很愛吃餃子嗎?還是另有啥隱情?牙齦被骨頭渣子弄破了, 這不是啥大問題呀, 怎麼就成了要命的事了?當時北平的醫療水準不至於如此呀?日本人肯定不可靠呀, 為什麼還非要日本人來看?難道吳玉帥已被日本人軟禁了?

今天, 咱們就來回答下這些曾經的困惑。

盧溝橋事變, 北平淪陷後, 日本人認定的最具價值的拉攏物件並不是汪精衛, 而是吳佩孚。

為了讓吳佩孚落水, 日本人可謂是煞費苦心, 步步滲透, 具體滲透到了什麼程度呢?各種不要臉的說客就不說了, 那些一心想重新風光起來的失勢幕僚也不說了, 就連吳佩孚的老婆張佩蘭也動心了。

也就是說, 當時的吳佩孚, 身邊幾乎沒有立場堅定的貼心人。

吳佩孚之所以大快朵頤地吃那頓餃子, 正是幕僚陳廷傑和帥夫人張佩蘭處心積慮合謀後的一場意外。

當時, 陳廷傑老是誘勸吳玉帥落水, 結果有一次, 吳玉帥一時氣憤, 伸手便打了陳廷傑, 如此一來, 誘勸就陷入了僵局。 為了繼續進逼吳佩孚, 陳廷傑很齷齪地想了一招, 他找到張佩蘭, 讓張佩蘭以家道難以維持為說辭, 逼吳佩孚出來為日本人辦事。

張佩蘭幹的很絕, 明明知道吳玉帥闊綽慣了, 她卻硬生生地把每頓飯壓縮成了一葷一素, 見吳佩孚沒啥動靜, 一葷索性也讓張佩蘭拿掉了。

清湯寡水地這麼吃了一個月, 吳佩孚受不了了。

此時的吳佩蘭滿以為吳佩孚能有所動搖, 可讓這女人沒想到的是, 吳佩孚直接給她弄來了張五千大洋的支票。 將這張大支票交給吳佩蘭的時候, 吳佩孚提了兩個要求, 一個這是辦伙食的錢, 不能挪作他用;二個趕快搞一頓羊肉餡的大餃子, 打打牙祭。

就是在吃這頓打牙祭的餃子時, 一小塊骨渣子刺破了吳佩孚的牙齦。

當天的情況其實並不嚴重,只是牙齦有些發炎罷了。第二天,吳佩孚請來了自己一向相信的劉姓中醫,敗火藥服了兩天后,炎症似乎就消去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板垣征四郎領著吳佩孚二十多年的至交岡野增次郎又一次來到了什錦花園,見誘勸仍無效果,板垣最後給吳佩孚下了個最後通牒。

日本人走後,吳佩孚悲憤交加,火氣如此一攻心,牙疼跟著就復發了,而且來勢異常兇猛。

再請自己信任的劉中醫來,中醫已沒有見效的辦法。

一日之間,吳佩孚已是兩腮腫痛不已,喉頭也開始發炎。

見病情如此之重,吳佩蘭、陳廷傑等人建議趕緊去德國人開設的遠東醫院治。

遺憾地是,遠東醫院在東交民巷,這觸犯了吳玉帥的一生四不——“不納妾、不積金錢、不留洋、不入租界”。

因為這個,只要前去就能救命的建議被吳佩孚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比起民族氣節,咱一向覺得吳佩孚的這一生四“不”才是最讓人欽佩的東西,這是什麼?

這是中國人最難能可貴的“士”的堅守。

大事不失節,事事堅守難!

去租界,治牙救命,其實這無可厚非,也無關大節,但到了如吳佩孚這樣的中國之“士”那裡,這就成了寧死不失“士”節的大事。

何等的悲愴!

為了堅守這份“士”的操守,吳佩孚在昏迷之前還特意給張佩蘭撂下了這麼一句話——咱們夫妻一場,我的心志你不能說不瞭解;倘若你乘著昏迷不醒,把我送到東交民巷,那我們就不是夫妻了。

此話一出,本可不死的大門就這樣被徹底關死了。

隨後的吳佩孚,高燒不退,整張臉浮腫到難以睜眼的地步。

當帥府秘書幫辦張伯倫單獨來探視的時候,悲涼的一幕出現了。

吳佩孚對身邊這個唯一沒被日本人收買的屬下說,死了好,死了好,一了百了——

聽吳佩孚反復說這句話,張伯倫淚如雨下。

此後,北京下起了大雪。

再之後,日本人以給吳玉帥手術的名義來了——

最讓人憤怒的是,說是手術,日本人在拿起手術刀的時候卻連打麻藥這一掩人耳目的環節都忘了!

曾經縱橫天下的吳玉帥就這樣含恨故去了!據說,吳大帥出殯那天,北平的民眾自發上街送別大帥,光燒掉的紙錢就有六七百斤。

大家為何如此送別一個曾經的軍閥?

與其尋找答案,不如奉上吳大帥《滿江紅》裡的一句詩——

何日奉命提銳旅,

一戰恢復舊山河!

一小塊骨渣子刺破了吳佩孚的牙齦。

當天的情況其實並不嚴重,只是牙齦有些發炎罷了。第二天,吳佩孚請來了自己一向相信的劉姓中醫,敗火藥服了兩天后,炎症似乎就消去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板垣征四郎領著吳佩孚二十多年的至交岡野增次郎又一次來到了什錦花園,見誘勸仍無效果,板垣最後給吳佩孚下了個最後通牒。

日本人走後,吳佩孚悲憤交加,火氣如此一攻心,牙疼跟著就復發了,而且來勢異常兇猛。

再請自己信任的劉中醫來,中醫已沒有見效的辦法。

一日之間,吳佩孚已是兩腮腫痛不已,喉頭也開始發炎。

見病情如此之重,吳佩蘭、陳廷傑等人建議趕緊去德國人開設的遠東醫院治。

遺憾地是,遠東醫院在東交民巷,這觸犯了吳玉帥的一生四不——“不納妾、不積金錢、不留洋、不入租界”。

因為這個,只要前去就能救命的建議被吳佩孚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比起民族氣節,咱一向覺得吳佩孚的這一生四“不”才是最讓人欽佩的東西,這是什麼?

這是中國人最難能可貴的“士”的堅守。

大事不失節,事事堅守難!

去租界,治牙救命,其實這無可厚非,也無關大節,但到了如吳佩孚這樣的中國之“士”那裡,這就成了寧死不失“士”節的大事。

何等的悲愴!

為了堅守這份“士”的操守,吳佩孚在昏迷之前還特意給張佩蘭撂下了這麼一句話——咱們夫妻一場,我的心志你不能說不瞭解;倘若你乘著昏迷不醒,把我送到東交民巷,那我們就不是夫妻了。

此話一出,本可不死的大門就這樣被徹底關死了。

隨後的吳佩孚,高燒不退,整張臉浮腫到難以睜眼的地步。

當帥府秘書幫辦張伯倫單獨來探視的時候,悲涼的一幕出現了。

吳佩孚對身邊這個唯一沒被日本人收買的屬下說,死了好,死了好,一了百了——

聽吳佩孚反復說這句話,張伯倫淚如雨下。

此後,北京下起了大雪。

再之後,日本人以給吳玉帥手術的名義來了——

最讓人憤怒的是,說是手術,日本人在拿起手術刀的時候卻連打麻藥這一掩人耳目的環節都忘了!

曾經縱橫天下的吳玉帥就這樣含恨故去了!據說,吳大帥出殯那天,北平的民眾自發上街送別大帥,光燒掉的紙錢就有六七百斤。

大家為何如此送別一個曾經的軍閥?

與其尋找答案,不如奉上吳大帥《滿江紅》裡的一句詩——

何日奉命提銳旅,

一戰恢復舊山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