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你對春晚的印象是什麼?看西北相聲代表苗阜說

頭條問答的網友大家好, 我是相聲演員苗阜。 目前, 我在老家, 陝西銅川, 這兩天已經快說不出話了, 得養養。 我跟組裡說, 今年春晚我們就不上了, 爭取到元宵節能把嗓子養好。

我這嗓子也是突然出現意外, 應該是事兒太多了。 今年春晚錄節目比較多, 錄了十七八個。 再加上前段時間, 錄《苗阜秀》, 南方北方天天這麼跑, 感冒一直就沒好過。 前段時間發現不太舒服, 應該是嗓子發炎。 但沒想到這麼嚴重。 今天還好點, 昨天一點兒聲音都沒有。

前兩天吧, 1月20號, 春晚彩排, 節目還過了一遍, 效果不錯。 但後來我嗓子實在是沒聲兒了, 備播帶都沒錄好。 最後, 我想別影響人家正常演出。 我跟組裡說, 如果初六初七, 我這個嗓子能恢復, 我就給他們打電話。 我估計, 一個過年, 少抽煙少喝酒, 差不多能恢復過來。

2015年, 是我第一次上春晚。 等我們上過春晚之後, 就有一個感覺:我們努力幹好就行。

因為西北相聲已經在央視舞臺上露過面了。 今年, 我們就跟組裡說, 調整到最後, 合適就上不合適也無所謂。 最後, 我嗓子實在頂不住了。

在我和王聲之前, 西北相聲沒上過春晚, 那年我們也使了很大勁, 不惜一切代價要上。 那年給我們的是一個命題作文, 關於反腐。 當時, 我也走訪了很多地方, 因為我們沒這方面生活經驗啊, 憑空不好寫。 很感激我們陝西省委的支援, 組織省紀委的同志, 開了兩次閉門會, 幫我們把全國的典型案例分析了一遍, 分析貪官心態, 還算不錯。

說起來, 我非常感謝央視春晚。 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我們演員也公認, 只有央視春晚這個舞臺是一個能夠讓你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去創作的組。

平時, 很多組, 你交完劇本基本就沒事兒了。 只有央視春晚, 能組織很多專家, 幫你改, 一起跟你聊劇本, 對演員提升也很大。

今年, 我們是央視春晚劇組唯一一個下基層親自采風的。 當時, 我跟王聲剛好在北京開文代會, 文代會結束後第三天, 組裡突然就說了一個題材:農村大操大辦問題依然很嚴重, 河南蘭考制定了一個統一的宴席標準。 當時我看到這個, 就跟組裡說, 我想換個題材, 換這個。

我們第一時間去陝西戶縣農村采風, 在農村呆了好幾天, 住在村民家, 跟農民聊天。 說實話, 這十年, 我感受最深的是, 相聲創作還是得走進民間去, 走到老百姓家裡去, 能收穫很多東西。

比如, 我們原本準備表演的那個節目, 是這些年裡, 我們少有的一個節目, 全是老百姓身邊發生的真事兒, 沒有其他東西:沒有引經據典, 也沒有提到古人, 就是踏踏實實的老百姓生活, 尤其是農村生活。 今年本來我還信心滿滿, 想著可以換個風格去表演。 結果呢, 嗨, 天公不作美, 聲音也沒了。

但我覺得這也挺好, 因為我是從基層上來的, 我做過很多崗位, 比如我做過電力工、水管工、卡車司機, 當過秘書、團委書記, 當過道具、編劇, 演小品, 什麼都幹過。 記得十幾年前吧, 1998年, 那時候我的生活是最豐富多彩的, 我接觸過很多東西。 到現在為止, 我的作品中很多素材來自於那時候的生活。

今年又重新回到這種采風的生活, 我覺得挺好。 以後我們會繼續采風。 這個東西比你編出來的東西要好得多。 相聲表演只是一種技法, 但生活是最難能可貴的。

我老家是銅川十裡鋪村的, 我小時候在農村生活,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好多年沒有過過農村生活了。 在農村待這些天, 讓我又回到童年那種感覺。 跟村民聊天, 就像跟鄰居二大爺在聊天一樣, 很平凡,很樸實,又很舒服。讓人感覺,不管你走再遠,不管你到什麼位置,那種鄉情的感覺,那種腳踏實地的感覺,很舒服。

我們就在那兒聊天,聊現在農村的生活。比如,現在宴席怎麼辦?我聽到好多不一樣的東西,一方面,又重新找到小時候吃那些東西的感覺。另一方面,感覺農村真是日新月異,變化太大。有時候,他們想的那些東西,真可謂奇思妙想,超出我們在城市裡的想像。

在農村,現在很多人結婚,都搞定制服裝,弄統一的工作服,統一的坐墊兒,統一的裝飾,整齊劃一,而且想了很多新鮮的招兒,我覺得城裡都沒有這個,很新奇。我沒有更多加工,就直接寫在本子裡了。很多人問我這是真的假的,不是編的吧?我說這就是農村。他們不到農村去,不知道有這些事兒。

有人問,春晚對你有什麼影響?我覺得沒什麼影響,就是採訪多一點。我覺得在哪個舞臺都是演出。

春晚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能讓我騰出很長一段時間,來仔仔細細研究活兒。全國一大堆頂尖兒的相聲專家,坐在一起研究,每個包袱,每個起口兒,每句話,甚至每個字兒,能幫我們踏踏實實、靜下心來研究作品。即使我們不上,我們也留下了一個能夠站得住的節目。

今年因為嗓子原因,挺遺憾的。那天,我跟東升導演和語言類導演張穎請假的時候,我是眼含熱淚。含淚倒不是因為不上而可惜,其實過年能回家我也很高興,能陪家人過年。但我們從4月27號接到通知,忙活了大半年,結果呢,因為自己的原因,不能演出,我都覺得有點對不住劇組——你自己病了你不能怪人家,但你給人家添堵,你這臨時請假,對人影響很大。別人要改很多東西,給人添了很多麻煩。

那天,我一睜眼,沒聲音,給我急得啊。我趕緊吃了個梨片兒,吃完緩了好幾個小時,還是沒用。我趕緊打電話。因為再打晚了,就影響人家做調整。這當然很可惜。不過,我也覺得無所謂,因為我覺得人生每一步都是安排好的,只要問心無愧就好。

這些年來,我在大大小小的舞臺上演出過。能明顯感覺到,電視相聲和舞臺相聲不一樣。在這兩個地方,欣賞演出的觀眾不一樣。

客觀說,相聲已經不是現在觀眾群所接受的主流藝術形式了。有些年輕人,喜歡聽歌兒,看勁歌熱舞。相聲現在反而成為一個小眾東西了。過去,一提晚會,沒有相聲小品,好像感覺缺點兒什麼。現在啊,缺就缺了。

在電視上演出,我也時常感覺說得很累。有時候,該開的包袱口兒,都開不開。為什麼呢?我也一直琢磨這個事兒。後來,我意識到,電視觀眾和劇場觀眾是不同的。首先得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找什麼問題呢?哪種場合?說什麼樣的相聲?用什麼樣的口吻?用什麼樣的節奏才正確?你就會發現,它明顯不是一個節奏。如果你統一標準,它就不行了。這兩年,見的多了,走的多了,把握節奏就好多了。

當年,我和王聲剛起來的時候,被邀請參加很多電視錄影。經常是一上臺,幾個包兒不開,我冷汗都下來了。我心想,這些包袱,在劇場,見過多少次觀眾,都是百試百靈的,為什麼底下沒反應呢?後來就明白了——節奏不對!電視觀眾和劇場觀眾要的節奏不一樣。

劇場的節奏,需要人物和心理描述的細膩,我們叫小心小勁兒,精校這東西。電視不一樣,電視要求你必須是穩准狠,它不需要去慢慢兒地鋪、慢慢地墊,它就需要實打實地一拳一拳往上砸。

央視春晚舞臺跟一般電視節目也還不一樣,因為是面向全國觀眾。每次在央視說相聲,我們都得先從立意上去下功夫。

然後,中央電視臺一號大廳這個地方,不好演。一號大廳很大,不是相聲表演場子。如果不是出了我嗓子這個事兒啊,我們今年春晚的節目是在側台,就是主持人那個區域。我和王聲這幾次彩排,特別難受,因為觀眾得擰著脖子看你。電視呈現的效果,必須得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不會照顧現場的觀眾,它得去照顧全國的觀眾。這我們就尷尬了。

每次在央視錄節目,我就一個感覺,只要不灑湯不漏水兒,按照相聲本身內容把它說完就好。在那個場合,你沒法鑒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有在前期,你提前把這個包袱押准了——這兒肯定是一包袱,連半口氣兒都不能差。可能沒有平時在劇場裡說得灑脫——我們平時在劇場演出,可以現掛,這個地方可不允許。因為我們得向全國觀眾負責,也得向央視負責:萬一這個掛不響怎麼辦?給人耽誤時間怎麼辦?

經常有些人演節目演超時,把別人節目擠掉了的都有。所以,在這個場合,我覺得就是穩穩重重,把一段相聲踏踏實實按照原有設計的節奏,把它說出來就行了。(轉自頭條問答)

很平凡,很樸實,又很舒服。讓人感覺,不管你走再遠,不管你到什麼位置,那種鄉情的感覺,那種腳踏實地的感覺,很舒服。

我們就在那兒聊天,聊現在農村的生活。比如,現在宴席怎麼辦?我聽到好多不一樣的東西,一方面,又重新找到小時候吃那些東西的感覺。另一方面,感覺農村真是日新月異,變化太大。有時候,他們想的那些東西,真可謂奇思妙想,超出我們在城市裡的想像。

在農村,現在很多人結婚,都搞定制服裝,弄統一的工作服,統一的坐墊兒,統一的裝飾,整齊劃一,而且想了很多新鮮的招兒,我覺得城裡都沒有這個,很新奇。我沒有更多加工,就直接寫在本子裡了。很多人問我這是真的假的,不是編的吧?我說這就是農村。他們不到農村去,不知道有這些事兒。

有人問,春晚對你有什麼影響?我覺得沒什麼影響,就是採訪多一點。我覺得在哪個舞臺都是演出。

春晚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能讓我騰出很長一段時間,來仔仔細細研究活兒。全國一大堆頂尖兒的相聲專家,坐在一起研究,每個包袱,每個起口兒,每句話,甚至每個字兒,能幫我們踏踏實實、靜下心來研究作品。即使我們不上,我們也留下了一個能夠站得住的節目。

今年因為嗓子原因,挺遺憾的。那天,我跟東升導演和語言類導演張穎請假的時候,我是眼含熱淚。含淚倒不是因為不上而可惜,其實過年能回家我也很高興,能陪家人過年。但我們從4月27號接到通知,忙活了大半年,結果呢,因為自己的原因,不能演出,我都覺得有點對不住劇組——你自己病了你不能怪人家,但你給人家添堵,你這臨時請假,對人影響很大。別人要改很多東西,給人添了很多麻煩。

那天,我一睜眼,沒聲音,給我急得啊。我趕緊吃了個梨片兒,吃完緩了好幾個小時,還是沒用。我趕緊打電話。因為再打晚了,就影響人家做調整。這當然很可惜。不過,我也覺得無所謂,因為我覺得人生每一步都是安排好的,只要問心無愧就好。

這些年來,我在大大小小的舞臺上演出過。能明顯感覺到,電視相聲和舞臺相聲不一樣。在這兩個地方,欣賞演出的觀眾不一樣。

客觀說,相聲已經不是現在觀眾群所接受的主流藝術形式了。有些年輕人,喜歡聽歌兒,看勁歌熱舞。相聲現在反而成為一個小眾東西了。過去,一提晚會,沒有相聲小品,好像感覺缺點兒什麼。現在啊,缺就缺了。

在電視上演出,我也時常感覺說得很累。有時候,該開的包袱口兒,都開不開。為什麼呢?我也一直琢磨這個事兒。後來,我意識到,電視觀眾和劇場觀眾是不同的。首先得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找什麼問題呢?哪種場合?說什麼樣的相聲?用什麼樣的口吻?用什麼樣的節奏才正確?你就會發現,它明顯不是一個節奏。如果你統一標準,它就不行了。這兩年,見的多了,走的多了,把握節奏就好多了。

當年,我和王聲剛起來的時候,被邀請參加很多電視錄影。經常是一上臺,幾個包兒不開,我冷汗都下來了。我心想,這些包袱,在劇場,見過多少次觀眾,都是百試百靈的,為什麼底下沒反應呢?後來就明白了——節奏不對!電視觀眾和劇場觀眾要的節奏不一樣。

劇場的節奏,需要人物和心理描述的細膩,我們叫小心小勁兒,精校這東西。電視不一樣,電視要求你必須是穩准狠,它不需要去慢慢兒地鋪、慢慢地墊,它就需要實打實地一拳一拳往上砸。

央視春晚舞臺跟一般電視節目也還不一樣,因為是面向全國觀眾。每次在央視說相聲,我們都得先從立意上去下功夫。

然後,中央電視臺一號大廳這個地方,不好演。一號大廳很大,不是相聲表演場子。如果不是出了我嗓子這個事兒啊,我們今年春晚的節目是在側台,就是主持人那個區域。我和王聲這幾次彩排,特別難受,因為觀眾得擰著脖子看你。電視呈現的效果,必須得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不會照顧現場的觀眾,它得去照顧全國的觀眾。這我們就尷尬了。

每次在央視錄節目,我就一個感覺,只要不灑湯不漏水兒,按照相聲本身內容把它說完就好。在那個場合,你沒法鑒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有在前期,你提前把這個包袱押准了——這兒肯定是一包袱,連半口氣兒都不能差。可能沒有平時在劇場裡說得灑脫——我們平時在劇場演出,可以現掛,這個地方可不允許。因為我們得向全國觀眾負責,也得向央視負責:萬一這個掛不響怎麼辦?給人耽誤時間怎麼辦?

經常有些人演節目演超時,把別人節目擠掉了的都有。所以,在這個場合,我覺得就是穩穩重重,把一段相聲踏踏實實按照原有設計的節奏,把它說出來就行了。(轉自頭條問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