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去年四季度償付能力拉開披露大幕:54險企中29家償付能力下降

1月24日起, 陸續有險企發佈2017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據藍鯨財經統計, 截至上週五, 共計有30家財險公司、20家壽險公司和4家再保險公司進行了資訊披露, 從54家險企披露結果來看, 無論是保費收入還是核心償付能力, 財險公司表現均優於壽險公司。

20家壽險中13家核心償付能力下降, 新光海航持續惡化

2017年10月, 保監會就擬修訂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中明確, 償付能力達標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指標: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

風險綜合評級不低於B級。 同時保監會建立償付能力資料非現場核查機制和現場檢查機制, 每季度對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60%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20%等償付能力風險較大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資料進行重點非現場核查。

此次險企披露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恰是在擬修訂《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後首次披露, 據藍鯨財經統計, 在償付能力方面, 20家壽險公司中有13家核心償付能力呈下降趨勢。 業務推進, 業務增長或是大多險企償付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 如2017年新開業的複星聯合健康, 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303.94個百分比;此外, 股東破產、股權遭拍賣的國聯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52.49個百分比, 東吳人壽下滑41.31個百分點,

滙豐人壽下滑32個百分比, 下滑幅度相對較大, 值得關注。

藍鯨財經注意到, 華夏人壽四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99.25%,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8.96%, 藍鯨財經查閱了華夏人壽過往三期償付能力報告發現, 2017年一季度華夏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86.72%,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0.19%, 二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81.32%,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至115.09%, 三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93.48%,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4.96%。 綜合來看, 華夏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已公佈的20家壽險企中處於相對低位, 並在2017年一度跌破120%, 但從三季度以來, 華夏人壽償付能力已有一定程度提升。

此外, 一直備受關注的新光海航, 在2017年四季度核心償付能力持續惡化, 資料顯示,

三季度新光海航核心償付能力為-428.43%,四季度核心償付能力-446.49%, 環比下降了18.06個百分點。 藍鯨財經查閱過往償付能力報告發現, 2016年新光海航核心償付能力首次由正轉負, 從第一季度初的55.65%下滑到度末的-3.91%後連連環比下挫, 多次被保監會連續評定為D類保險公司, 原因風險集中在“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

20家壽險保險業務普遍下滑, 僅光大永明、友邦兩家實現保費收入正增長

保費收入方面, 上周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20家壽險險企中, 僅有光大永明和友邦兩家實現了保費收入的正增長。 其中, 光大永明保費收入由三季度的17.17億元上升到四季度的25.06億元, 環比上漲45.95%, 友邦保險保費收入由三季度的53.77億元上升到四季度的54.3億元, 環比上漲0.99%,

變動幅度相對較小。

值得關注的是, 東吳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由第三季度末的32億元, 急速下降到第四季度末的1.5億元, 整個報告期間內環比下挫了95.31%, 在東吳財險公佈的償付能力報告中, 藍鯨財經並未發現與此相關的說明資訊。

此外, 保費收入環比下降幅度較大還有百年人壽下滑76.74%, 新光海航保費收入環比下降75.09%, 利安人壽保費收入環比下降67%, 泰康養老保費收入環比下降59.79%, 信泰人壽保費收入環比下降59.18%, 複星聯合健康保費收入環比下降57.43%。 以上六家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環比下挫幅度均超過50%。 對壽險企業保費收入在四季度出現“大面積、大規模”下滑的情況, 除保險業保費收入一年遞減原因外, 或也與強監管有一定關係。

淨利潤方面, 共有13家壽險公司淨利潤提升, 除東吳人壽實現了由虧轉盈外, 光大永明也從三季度淨利潤虧損800.39萬元到四季度實現盈利23615.4萬元。 華夏人壽淨利潤從三季度的10680.32萬元大幅提升至四季度的430099.51萬元, 環比上漲3927.03%, 北大方正人壽淨利潤由三季度的310.26萬元提升至四季度的8031.15萬元, 環比上漲2488.52%。

剩餘7家壽險公司中, 滙豐人壽由盈轉虧, 三季度實現盈利4148.05萬元, 四季度虧損176.32萬元, 而國聯人壽淨利潤虧損則進一步擴大, 由三季度虧損2435.72萬元到四季度虧損5932.34萬元, 其餘壽險企淨利潤則出現不通程度的下降, 但仍為正值。

建信財險核心償付能力下挫694.4個百分點, SARMRA評估現代財產僅得55.2分

財險公司方面, 已發佈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30家財險企中, 有13家財險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下降。具體來看,建信財險四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挫694.4個百分點,燕趙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挫132.21個百分點,珠峰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挫83.89個百分點,合眾財產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挫79.74個百分點,變動幅度相對較大。

此外,2017年中獲批開業的匯友建工相互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上揚4941.36個百分點,從三季度的2704.03%上升到四季度的7645.39%。此外陽光農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上揚175.01個百分點,安誠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上揚124.26個百分點,上漲幅度相對其他險企而言較為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藍鯨財經在查閱償付能力報告時發現,現代財險在最新一期SARMRA評估中獲得55.2分,在上周發佈償付能力報告並公佈最新一期評分結果的險企中得分最低。

根據保監會披露的資訊來看,2017年度SARMRA評估中,82家險企平均分72.84分,全行業得分不足70分的公司僅28家,占比16.27%。而在2016年度的SARMRA評估中,現代財險得分也不足60,為56.18分,2017年相比上一年度下降了0.98分。SARMRA評分對於險企而言能夠更加全面反映保險公司的產品、投資、再保險等風險,具備較強的風險識別和預警能力,是監管層衡量險企償付能力風險管理的重要指標。對於評分結果,現代財險在償付能力報告書中表示,會針對各項制度執行情況稽查和改進,明確職責分工計畫及定期跟蹤實施進度,以期提高整體風險管理能力。

30家財險中10家保費收入下滑,外資財險獨佔7家

相比壽險公司在保費收入上的不佳戰績,財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狀況相對較好。藍鯨財經統計發現,上周30家財險公司披露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在保費收入方面,共計10家財險企業在四季度出現不同程度的保費收入下降情況。值得關注的是,這10家財險企中,外資財險公司占7席,分別為史帶財產、瑞再北分、三星財產、安聯財產、現代財產、勞合社、信利保險。具體來看,三星財產保費收入環比下降74.34%,信利保險保費收入環比下降68.21%,現代財產保費收入環比下降38.4%,史帶財產保費收入環比下降32.6%,安聯財產保費收入環比下降29.97%,瑞再北分保費收入環比下降12.24%,勞合社保費收入環比下降5.66%。

中資財險中,陽光農險、建信財產和鑫安汽車保費收入下滑,其中陽光農險保費收入環比下降49.73%,但在報告中陽光農險中表示稱,自身業務收入變動受農產品季節變動影響,公司在2.3季度收取保費,對4季度集中賠付。建信財險保費收入環比下降20.77%,對此,建信財險在報告中稱,將繼續積極拓展業務,擴大經營活動現金收入,並在控制風險前提上提高投資收益水準。相比之下,鑫安汽車保費收入下降幅度較小,環比下降2.86%。

從淨利潤來看,本次共計16家險企出現不通程度的淨利潤下降趨勢,其中信達保險、中煤財產、合眾財產、燕趙財產、中路財產、珠峰財險、史帶財產、利寶互助、中意財產、信利保險10家財險企虧損程度進一步擴大。金額變動最大的為信達財險,三季度淨利潤虧損5241.95萬元,四季度淨利潤虧損20334.59萬元,兩季度淨利潤虧損差額高達15092.62萬元。

在實現淨利潤環比上漲的14家財險企中,華安保險、瑞再企商、鑫安汽車實現了淨利潤的“扭虧轉盈”,具體來看,華安保險淨利潤三季度虧損14083.96萬元,四季度實現盈利12212.35萬元,瑞再企商淨利潤三季度虧損5891.93萬元,四季度實現盈利8162.28萬元,鑫安汽車淨利潤三季度虧損701.83萬元,四季度實現盈利1186.5萬元。

4家再保險公司3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但保費收入均上漲

上周共計4家再保險公司披露償付能力報告,分別為漢諾威再保險、RGA美國再保險、德國通用再保險、慕再北分。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來看,3家再保險公司出現環比下降情況,其中德國通用再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32個百分點,漢諾威再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24個百分點,慕再北分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5.54個百分點。

從保費收入來看,4家再保險公司四季度保費收入紛紛上揚,德國通用再保險四季度保費收入7.11億元,環比上漲66.12%,漢諾威再保險四季度保費收入13.1億元,環比上漲9.17%,RGA美國再保險四季度保費收入1.96億元,環比上漲6.52%,慕再北分四季度保費收入24.87億元,環比上漲3.15%。

從淨利潤來看,4家再保險公司淨利潤均下滑,其中德國通用再保險公司三季度淨利潤9072.66萬元,四季度這一數值下降到3184.08萬元,環比下滑64.9%。慕再北分淨利潤由盈轉虧,三季度實現盈利145.93萬元,四季度虧損5744.64萬元。而漢諾威再保險和RGA美國再保險淨利潤虧損則進一步擴大,漢諾威再保險三季度淨利潤虧損999.94萬元,四季度虧損1324.58萬元,RGA美國再保險三季度虧損288.63萬元,四季度將這一數值擴大到了1312.67萬元。(藍鯨財經 李丹萍)

有13家財險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下降。具體來看,建信財險四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挫694.4個百分點,燕趙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挫132.21個百分點,珠峰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挫83.89個百分點,合眾財產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挫79.74個百分點,變動幅度相對較大。

此外,2017年中獲批開業的匯友建工相互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上揚4941.36個百分點,從三季度的2704.03%上升到四季度的7645.39%。此外陽光農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上揚175.01個百分點,安誠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上揚124.26個百分點,上漲幅度相對其他險企而言較為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藍鯨財經在查閱償付能力報告時發現,現代財險在最新一期SARMRA評估中獲得55.2分,在上周發佈償付能力報告並公佈最新一期評分結果的險企中得分最低。

根據保監會披露的資訊來看,2017年度SARMRA評估中,82家險企平均分72.84分,全行業得分不足70分的公司僅28家,占比16.27%。而在2016年度的SARMRA評估中,現代財險得分也不足60,為56.18分,2017年相比上一年度下降了0.98分。SARMRA評分對於險企而言能夠更加全面反映保險公司的產品、投資、再保險等風險,具備較強的風險識別和預警能力,是監管層衡量險企償付能力風險管理的重要指標。對於評分結果,現代財險在償付能力報告書中表示,會針對各項制度執行情況稽查和改進,明確職責分工計畫及定期跟蹤實施進度,以期提高整體風險管理能力。

30家財險中10家保費收入下滑,外資財險獨佔7家

相比壽險公司在保費收入上的不佳戰績,財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狀況相對較好。藍鯨財經統計發現,上周30家財險公司披露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在保費收入方面,共計10家財險企業在四季度出現不同程度的保費收入下降情況。值得關注的是,這10家財險企中,外資財險公司占7席,分別為史帶財產、瑞再北分、三星財產、安聯財產、現代財產、勞合社、信利保險。具體來看,三星財產保費收入環比下降74.34%,信利保險保費收入環比下降68.21%,現代財產保費收入環比下降38.4%,史帶財產保費收入環比下降32.6%,安聯財產保費收入環比下降29.97%,瑞再北分保費收入環比下降12.24%,勞合社保費收入環比下降5.66%。

中資財險中,陽光農險、建信財產和鑫安汽車保費收入下滑,其中陽光農險保費收入環比下降49.73%,但在報告中陽光農險中表示稱,自身業務收入變動受農產品季節變動影響,公司在2.3季度收取保費,對4季度集中賠付。建信財險保費收入環比下降20.77%,對此,建信財險在報告中稱,將繼續積極拓展業務,擴大經營活動現金收入,並在控制風險前提上提高投資收益水準。相比之下,鑫安汽車保費收入下降幅度較小,環比下降2.86%。

從淨利潤來看,本次共計16家險企出現不通程度的淨利潤下降趨勢,其中信達保險、中煤財產、合眾財產、燕趙財產、中路財產、珠峰財險、史帶財產、利寶互助、中意財產、信利保險10家財險企虧損程度進一步擴大。金額變動最大的為信達財險,三季度淨利潤虧損5241.95萬元,四季度淨利潤虧損20334.59萬元,兩季度淨利潤虧損差額高達15092.62萬元。

在實現淨利潤環比上漲的14家財險企中,華安保險、瑞再企商、鑫安汽車實現了淨利潤的“扭虧轉盈”,具體來看,華安保險淨利潤三季度虧損14083.96萬元,四季度實現盈利12212.35萬元,瑞再企商淨利潤三季度虧損5891.93萬元,四季度實現盈利8162.28萬元,鑫安汽車淨利潤三季度虧損701.83萬元,四季度實現盈利1186.5萬元。

4家再保險公司3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但保費收入均上漲

上周共計4家再保險公司披露償付能力報告,分別為漢諾威再保險、RGA美國再保險、德國通用再保險、慕再北分。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來看,3家再保險公司出現環比下降情況,其中德國通用再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32個百分點,漢諾威再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24個百分點,慕再北分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5.54個百分點。

從保費收入來看,4家再保險公司四季度保費收入紛紛上揚,德國通用再保險四季度保費收入7.11億元,環比上漲66.12%,漢諾威再保險四季度保費收入13.1億元,環比上漲9.17%,RGA美國再保險四季度保費收入1.96億元,環比上漲6.52%,慕再北分四季度保費收入24.87億元,環比上漲3.15%。

從淨利潤來看,4家再保險公司淨利潤均下滑,其中德國通用再保險公司三季度淨利潤9072.66萬元,四季度這一數值下降到3184.08萬元,環比下滑64.9%。慕再北分淨利潤由盈轉虧,三季度實現盈利145.93萬元,四季度虧損5744.64萬元。而漢諾威再保險和RGA美國再保險淨利潤虧損則進一步擴大,漢諾威再保險三季度淨利潤虧損999.94萬元,四季度虧損1324.58萬元,RGA美國再保險三季度虧損288.63萬元,四季度將這一數值擴大到了1312.67萬元。(藍鯨財經 李丹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