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堪稱美系車撕逼日系車!鋼板厚、車身重的汽車就一定好嗎?

文/顧家棟

車身鋼板厚薄、車身重量、車門輕重…這些常被老司機們拿來說事兒的東西, 真的和產品力掛鉤嗎?帶著這樣的疑問, 今天AutoLab就來和大家聊聊有關汽車安全的誤區, 讓大家對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Q:汽車車身鋼板厚薄影響著什麼?

顧家棟:首先, “鋼板薄的車不安全”這句話百分之百是錯的!所謂汽車鋼板泛指車身的覆蓋件, 比如翼子板、門板之類的…它們對碰撞安全帶來的影響甚微。 真正在碰撞中起到保護自身作用的是車身“骨架”, 而車身薄厚更多是對相關行人安全。

但值得注意的是, 甚至是骨架鋼板的使用也並非哪裡都越“硬”越好的。 參考上圖中不同“骨架”部位的色彩深度(深色即代表鋼板強度高), 可以發現, 包圍乘員艙一周的“骨架“最硬, 例如A/B柱, 車頂橫樑等, 以避免在碰撞中發生變形侵入乘員乘坐空間對乘員造成傷害。

而車頭車尾的骨架則相對較“軟”, 在碰撞過程中通過自身變形來吸收撞擊能量, 並提供一定緩衝, 將撞擊力平均、可控的傳遞到乘員艙,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潰縮吸能”。

隨著工業水準的提升, 和車輛主動安全技術的豐富, 在能夠保證車輛碰撞安全的基礎上減少其它金屬部件的厚度, 實際上是所有車廠所追求的, 相對輕薄的覆蓋件, 還能減輕車重, 對其它各項綜合性能帶來一定提升。

Q:整車品質大小能說明什麼問題?

顧家棟:接上個問題的內容, 其實車身鋼板在滿足各方面使用要求的同時生產的很薄也是一種技術水準的體現, 試問哪個車廠不希望在達到生產標準的同時減少鋼材的使用來降低成本呢?總之所有一切應是以保證安全標準為基礎的。

我這裡反問各位一個問題:A車和B車的安全評級相等, 但A車整備品質遠低於B車, 你更願意選擇哪台?答案似乎也很明顯。

車身品質的降低, 不僅能帶來更好的動力性, 更好的燃油經濟性, 甚至還能減少制動距離、增加操控靈活性, 因此所謂“輕量化”工程如今被各大車企重視。

可能有人還會說車輕高速就“飄”?車重就“穩”?這個觀點在我看來只對一半!在汽車科技迅猛發展之下,高速穩不穩相比車身品質以外,更多與空氣力學的應用、車輛設計下的重心高低、軸距的長短以及底盤調校水準、轉向機構調校特性等有關,而非一項車身品質就能夠決定的。

Q:車門輕重決定了一輛車的好壞嗎?

顧家棟:車門輕重一般指的是在開啟和關閉車門時感受到的那股力,也可以說是大家所謂的質感?好吧,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詞了。總之,老司機口中的“車門輕重”非單純所指的車門品質。

其實,關於開閉車門的輕重感受大部分源於車門內部防震貼片和隔音材料,以及密封條性能。與車門自身重量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僅這一點就已經否認了其代表著產品優劣的觀點。

目前不少車型的車門都已近使用了鋁合金材質,重量相比傳統鋼材要輕,而且由於車門內部的防護結構也分為梁式和加強筋式兩種,所以重量是存在差異但防護效果是相差無幾的。

然而,多數人對加強筋與加強梁還存在一些誤區,其實車門加強結構的安全意義並不是直接抵抗碰撞衝擊,而是保證車輛在發生側面碰撞時不自行開啟,以及發生碰撞後仍能保證順暢開啟的作用,能夠承受側向撞擊力度的其實是整個車身中強度最高的B柱。

Lab總結:綜上,老司機們所謂通過鋼板厚薄、車身重量以及車門輕重來判斷汽車產品力優劣的理論絕對是站不住腳的,其中更多的是與整車的安全體系掛鉤。所以面對這些問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不必太過於糾結,更不能輕信不軌之人的言論,多學點乾貨知識儲備著才是王道啊~

可能有人還會說車輕高速就“飄”?車重就“穩”?這個觀點在我看來只對一半!在汽車科技迅猛發展之下,高速穩不穩相比車身品質以外,更多與空氣力學的應用、車輛設計下的重心高低、軸距的長短以及底盤調校水準、轉向機構調校特性等有關,而非一項車身品質就能夠決定的。

Q:車門輕重決定了一輛車的好壞嗎?

顧家棟:車門輕重一般指的是在開啟和關閉車門時感受到的那股力,也可以說是大家所謂的質感?好吧,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詞了。總之,老司機口中的“車門輕重”非單純所指的車門品質。

其實,關於開閉車門的輕重感受大部分源於車門內部防震貼片和隔音材料,以及密封條性能。與車門自身重量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僅這一點就已經否認了其代表著產品優劣的觀點。

目前不少車型的車門都已近使用了鋁合金材質,重量相比傳統鋼材要輕,而且由於車門內部的防護結構也分為梁式和加強筋式兩種,所以重量是存在差異但防護效果是相差無幾的。

然而,多數人對加強筋與加強梁還存在一些誤區,其實車門加強結構的安全意義並不是直接抵抗碰撞衝擊,而是保證車輛在發生側面碰撞時不自行開啟,以及發生碰撞後仍能保證順暢開啟的作用,能夠承受側向撞擊力度的其實是整個車身中強度最高的B柱。

Lab總結:綜上,老司機們所謂通過鋼板厚薄、車身重量以及車門輕重來判斷汽車產品力優劣的理論絕對是站不住腳的,其中更多的是與整車的安全體系掛鉤。所以面對這些問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不必太過於糾結,更不能輕信不軌之人的言論,多學點乾貨知識儲備著才是王道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