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做投資就是做口碑|投資筆記

◎投資筆記

作者:投哪兒創始人/陳秋東

投資科班出身的我, 自2007年開始做投資, 至今已有10年了。 期間6年, 在創投機構任職, 從投資經理幹起,

到投資總監, 再到副總裁, 做過直投, 也做過私募基金, 但都是扮演參與者的角色。 2014年創辦投哪兒, 開始獨立做投資, 轉眼過去了四年。 PE、VC、天使、種子各個階段的投資都經歷了。

回想起當年第一份投資工作我記憶猶新, 在浙大創投面試時, 老大問我“你打算幹投資多久”, 我的回答是“幹一輩子”。 10年過去了, 我還在這個行業, 未來10年20年, 肯定還要繼續幹下去。 不是因為這個行業賺錢效應強, 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10年時間裡, 我的投資業績並不見的光鮮,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用過自己的錢做過一筆股權投資, 我把自己視為學習者、投資經理(打工者)、管理人, 幫助別人做投資, 因為我對投資存有敬畏之心, 知道投資是件有風險的事情,

無論我們做怎樣的努力, 都僅僅是增大勝算的概率, 卻無法消除風險本身。

說實話, 市場上並沒有那麼多的好項目值得去投資, 10年時間裡, 看的專案無數, 但是平均下來一年也就頂多看到一個真正好的機會。 我認為, 基金公司大部分的基金都是業績平平, 掌管的錢多, 投資做的多, 名氣很大, 但是不給LP創造回報;同時, 個人的錢不是特別多, 參與股權投資, 一旦發生投資虧損, 會給自己帶來巨大壓力和煩惱。 從這一點來說, 我是不太喜歡自己做投資, 同時不喜歡在基金公司做投資的原因。

在機構的時候, 我看過的專案、參與投資的項目不少, 主導投資的並不多, 但沒有一筆是失敗的, 最大的成功案例是在海邦基金的時候投資了一家晶片公司矽力傑,

兩年半時間為基金貢獻了近10倍、1億多的回報, 只可惜我離開了那家機構, 收益跟我沒了關係。 這算是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小幸運。

第二個小幸運是, 把錢交給我的個人投資者(朋友), 都是賺了錢的, 或多或少, 儘管失敗的案例也有, 我在中途受到過一些煎熬和折磨, 但是沒有特別慘的遭遇。 這跟我早些階段, 投資思想和理念不成熟、能力邊界有關係, 重要的是信任關係維持的很好。

最大的幸運是, 通過這份工作磨練了自己, 尤其是在基金公司工作, 每年親歷很多投資, 眼見很多項目投資的成敗, 這不是每個人能有的經歷, 投資行業長時間的浸潤, 真金白銀的試驗, 反復的複盤思考, 換來的經驗教訓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過去的10年, 我相比追求名利, 更在乎的是個人口碑和名聲。 跟我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求真務實、知行合一的人, 在某種意義上是投資界的一個另類, 敢於說真話, 這是我對這份職業的尊重, 也是我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不管別人怎麼看我, 我到現在一點都沒有變。 吃點虧沒有什麼大不了, 別人的成功我也不會去羡慕, 主要是看自己的表現, 入這行以來, 有沒有秉持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專業精神, 有沒有盡心盡職的去管理投資人的錢, 去竭盡所能的幫助到創業者, 這一點我做到了問心無愧。

讓自己感到驕傲的是, 幾年下來自己對股權投資慢慢有了一種駕輕就熟的感覺, 投資理念變的成熟了很多,

投資心態平和了很多, 投資成績也進步了不少, 投資膽量也壯大了不少, 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能人和貴人也越來越多, 我相信自己只要能沉得住氣, 堅持不移地走下去, 今後一定能做出更出彩的成績。

雖然我文筆不怎麼好, 但是我喜歡寫文章。 新的一年, 給自己定了一個計畫, 每週寫一篇投資筆記, 講講自己的投資故事, 分享一些成敗經驗, 道出一些自己的心聲。 不為別的, 只為多一些思考, 多一點學習, 多一些朋友, 多一份樂趣。

原創文章, 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投哪兒網路, 作者陳秋東。 如果您是創業者, 歡迎與我們交流更多創業與融資, 請將BP發送至郵箱:501827084@qq.com, 關注投哪兒公眾微信:hostoneVC。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